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空间可展开薄膜遮光罩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仝照远
李萌
+2 位作者
崔程博
霍卓玺
罗保
睿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8,共7页
对于觅音计划的光学系统而言,太阳光是其杂散光的首要来源,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将仿生技术和折纸理论相结合,完成光学系统的遮光罩设计。依据花朵开放过程,获取遮光罩的拓扑构型,完成遮光罩折展设计,并根据光学系统任务需求...
对于觅音计划的光学系统而言,太阳光是其杂散光的首要来源,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将仿生技术和折纸理论相结合,完成光学系统的遮光罩设计。依据花朵开放过程,获取遮光罩的拓扑构型,完成遮光罩折展设计,并根据光学系统任务需求,优化遮光罩拓扑构型。采用底面为正六边形的拓扑构型时,遮光罩的折展比为8,且折叠后的包络空间和卫星星体所占用的空间相重合,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选用两层薄膜作为遮光结构,一方面提高了遮光性能,另一方面遮光罩本身具有一定的隔热功能,更好地保护了光学系统。最后通过ABAQUS仿真模拟薄膜的展开过程,并进行应力水平分析。结果表明,遮光罩薄膜展开过程顺利,展开后最大应力为40.63 MPa,满足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光罩
薄膜结构
仿生
构型优化
展开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地L1近地小行星监测微卫星任务概述
2
作者
泰米尔
罗保
睿
+6 位作者
安诗宇
朱玥
张冀鹞
张磊
黄家和
韦明川
霍卓玺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5期35-43,共9页
地基天文望远镜观测近地小行星因逆光而存在视野受限的问题,在类金星轨道或日地L1点进行观测能获得更好的可见范围。本文提出了利用微卫星飞抵日地L1点进行近地小行星监测的任务,描述了任务微卫星的总体设计,详细分析了转移方案轨道设计...
地基天文望远镜观测近地小行星因逆光而存在视野受限的问题,在类金星轨道或日地L1点进行观测能获得更好的可见范围。本文提出了利用微卫星飞抵日地L1点进行近地小行星监测的任务,描述了任务微卫星的总体设计,详细分析了转移方案轨道设计,给出了载荷设计方案。通过本任务可以验证深空大速度增量电推微卫星总体设计、深空低能转移轨道设计、天文数据高性能在轨处理等多项深空微卫星关键技术,探索低成本深空探测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行星防御
卫星总体设计
微卫星
数据在轨处理
日地L1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可展开薄膜遮光罩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仝照远
李萌
崔程博
霍卓玺
罗保
睿
机构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出处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9YFA0706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637207)。
文摘
对于觅音计划的光学系统而言,太阳光是其杂散光的首要来源,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将仿生技术和折纸理论相结合,完成光学系统的遮光罩设计。依据花朵开放过程,获取遮光罩的拓扑构型,完成遮光罩折展设计,并根据光学系统任务需求,优化遮光罩拓扑构型。采用底面为正六边形的拓扑构型时,遮光罩的折展比为8,且折叠后的包络空间和卫星星体所占用的空间相重合,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选用两层薄膜作为遮光结构,一方面提高了遮光性能,另一方面遮光罩本身具有一定的隔热功能,更好地保护了光学系统。最后通过ABAQUS仿真模拟薄膜的展开过程,并进行应力水平分析。结果表明,遮光罩薄膜展开过程顺利,展开后最大应力为40.63 MPa,满足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遮光罩
薄膜结构
仿生
构型优化
展开过程
Keywords
sunshield
membrane structure
bionics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deployable process
分类号
V44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地L1近地小行星监测微卫星任务概述
2
作者
泰米尔
罗保
睿
安诗宇
朱玥
张冀鹞
张磊
黄家和
韦明川
霍卓玺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小型航天器快速设计与智能集群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5期35-43,共9页
基金
黑龙江省头雁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地基天文望远镜观测近地小行星因逆光而存在视野受限的问题,在类金星轨道或日地L1点进行观测能获得更好的可见范围。本文提出了利用微卫星飞抵日地L1点进行近地小行星监测的任务,描述了任务微卫星的总体设计,详细分析了转移方案轨道设计,给出了载荷设计方案。通过本任务可以验证深空大速度增量电推微卫星总体设计、深空低能转移轨道设计、天文数据高性能在轨处理等多项深空微卫星关键技术,探索低成本深空探测的新模式。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行星防御
卫星总体设计
微卫星
数据在轨处理
日地L1点
Keyword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planetary defense
satellite overall design
microsatellite
on-orbit data processing
Sun-Earth L1 point
分类号
V423.4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空间可展开薄膜遮光罩设计与分析
仝照远
李萌
崔程博
霍卓玺
罗保
睿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日地L1近地小行星监测微卫星任务概述
泰米尔
罗保
睿
安诗宇
朱玥
张冀鹞
张磊
黄家和
韦明川
霍卓玺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