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特点和高危险因素(39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兴怀 《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3年第3期159-161,共3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occlusion,RVO)是常见的眼底血管病。本文回顾了1984年1月到1991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RVO 病例的临床资料,现作总结分析。材料与方法收集了1984年1月—1991年6月间394例RVO 住院病例的详细既往史。
关键词 视网膜 静脉阻塞 病因 临床
原文传递
脉络膜转移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及其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2
作者 黎蕾 王文吉 +6 位作者 陈荣家 钱江 张勇进 沈颖 叶晓峰 高巧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 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及其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就诊的22例(23只眼)脉络膜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和FF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行眼球摘... 目的 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及其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就诊的22例(23只眼)脉络膜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和FF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行眼球摘除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1例(31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患者FFA图像特征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根据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的眼底表现,肿瘤可分为孤立扁平型(肿瘤高度<3 mm)、孤立隆起型(肿瘤高度>3 mm)、弥漫型3类.3类脉络膜转移癌的FFA图像特征:动脉期肿块呈低荧光,造影过程中逐渐出现高荧光;动静脉期肿块边缘毛细血管扩张,造影早期至晚期肿块边缘针尖样高荧光渗漏,这两种表现主要见于孤立扁平型肿瘤;肿块中可见肿瘤血管,其与视网膜血管呈双循环特征,此种表现主要见于孤立隆起型肿瘤.脉络膜转移癌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FFA图像特征比较,仅显示肿块边缘针尖样高荧光渗漏发生率明显不同,脉络膜转移癌为73.91%(17/23),脉络膜黑色素瘤为16.13%(5/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针尖样高荧光渗漏对两种肿瘤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73.91%,特异度83.87%,准确度79.63%,阳性预测值77.27%,阴性预测值81.25%.结论 FFA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针尖样高荧光渗漏在脉络膜转移癌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肿瘤 肿瘤转移 黑色素瘤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荣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40-242,共3页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5年至1991年经病理证实的40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分析其临床、超声波、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及病理改变。并对荧光血管造影的病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于肿瘤内的低荧由肿瘤细胞及其内色素...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5年至1991年经病理证实的40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分析其临床、超声波、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及病理改变。并对荧光血管造影的病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于肿瘤内的低荧由肿瘤细胞及其内色素、坏死、血窦等所致。而高荧主要由肿瘤内血管和其上脱落的变性的色素上皮细胞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眼底血管造影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被引量:1
4
作者 黎蕾 +2 位作者 吕嘉华 李萌昌 张勇进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 :分析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用氩绿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4 6例 (46眼 ) ,其中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 ,CRVO) 15例 (15眼 ) ,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 ,BRVO)和半侧静脉... 目的 :分析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用氩绿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4 6例 (46眼 ) ,其中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 ,CRVO) 15例 (15眼 ) ,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 ,BRVO)和半侧静脉阻塞 31例(31眼 )。治疗前后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CRVO组 13眼行全视网膜光凝 ;2眼行黄斑格栅光凝。BRVO组 31眼均行象限播散光凝。结果 :CRVO组治疗后视力提高 8眼 (5 3.3% ) ,不变 4眼 (2 6 .7% ) ,下降 3眼 (2 0 % ) ,提高与不变和下降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BRVO组视力提高 2 3眼 (74 .2 % ) ,不变 4眼 (12 .9% ) ,下降 4眼 (12 .9% ) ,提高与不变和下降相比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两组相比 ,在视力提高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后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均消失 ,视网膜、视乳头新生血管消退 ,视网膜出血和渗出吸收或基本吸收。结论 :激光治疗能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眼内新生血管 ,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玻璃体出血的发生 ,并能使黄斑水肿消退 ,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 视网膜疾病 氩激光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 被引量:1
5
作者 《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1年第2期73-75,共3页
急性视网膜坏死首先是日本U:ayama等于1971年报告6例,均为单眼发病,称其为桐泽型色素膜炎,此后英美文献报告同样病例.但多为双眼发病称为双侧急性视网膜坏死、坏死性血管闭塞性视网膜炎等,我院近几年收治12例,现报告并讨论如下:
关键词 视网膜坏死 急性 视网膜疾病
原文传递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
6
作者 张勇进 王文吉 +2 位作者 高巧云 黎蕾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第5期299-300,T00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检查证实的各原因所致的黄斑部CNV患者27例30眼,其中老年黄斑变性9例11眼,高度近...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检查证实的各原因所致的黄斑部CNV患者27例30眼,其中老年黄斑变性9例11眼,高度近视12例12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简称"中渗")5例5眼,血管条纹症1例,双眼。于2000年6月~2001年9月行TTT治疗,治疗采用IRIS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光斑根据CNV病灶大小0.5~3.0mm,能量180~350mW,时间60s,治疗后病灶颜色不变或呈淡灰色。随访期8~24个月。结果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6眼,占20%,均为中渗或高度近视眼;21眼视力改变不超过2行,占70%;3眼视力下降2行,占10%。19眼于术后复查荧光血管造影,CNV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闭塞。结论TTT对多种原因所致的黄斑部CNV均有稳定作用,其作用可持续较长时间。治疗参数因患者眼底色素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最终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病程、CNV的位置及治疗参数的适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治疗 黄斑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28例无晶状体视网膜脱离手术临床分析
7
作者 殷汝桂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1-74,共4页
我院四年内收治28例29眼无晶状体视网膜脱离,占同期视网膜脱离的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视网膜全脱离和视网膜无裂孔发生率高。裂孔多位于视网膜周边部且较小。29眼中25眼行手术治疗,视网膜复位19眼占76%。手术前后视力均在光感至0... 我院四年内收治28例29眼无晶状体视网膜脱离,占同期视网膜脱离的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视网膜全脱离和视网膜无裂孔发生率高。裂孔多位于视网膜周边部且较小。29眼中25眼行手术治疗,视网膜复位19眼占76%。手术前后视力均在光感至0.2,但术前大多(76%)在数指以下,而术后大多(56%)在0.01以上。本文对可能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白内障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裂孔的有无以及手术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多灶性脉络膜炎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分析
8
作者 黎蕾 王文吉 +3 位作者 张勇进 高巧云 沈颖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5期861-863,共3页
目的 :探讨多灶性脉络膜炎 (multifocalchoroiditis,MFC)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 2 0 0 2~ 2 0 0 4年诊断的MFC合并CNV19例 2 0只眼的临床资料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目的 :探讨多灶性脉络膜炎 (multifocalchoroiditis,MFC)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 2 0 0 2~ 2 0 0 4年诊断的MFC合并CNV19例 2 0只眼的临床资料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患眼眼底后极部可见视网膜下 4个至近百个圆形病灶 ,呈灰黄色或黄白色 ,直径 5 0~ 5 0 0 μm。FFA显示活动性病灶造影早期呈高荧光或低荧光 ,后期渗漏 ;非活动性病灶呈透见荧光。CNV大多为 1个 ,平均直径 884 .31μm。 1例 1只眼用糖皮质激素和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therapy ,PDT)治疗 ,视力明显提高 ,CNV缩小。结论 :MFC是导致CNV的病因之一。FFA可用于诊断病灶和CNV。糖皮质激素可能有助于控制炎症、减缓CNV的生长。对MFC合并黄斑中心凹下CNV ,可选择PD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V 病灶 诊断 多灶性 脉络膜炎 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 合并 缩小 减缓
下载PDF
谈谈如何正确使用激素
9
作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8年第2期5-6,28,共3页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在眼科临床上为常用药,不论在外眼病、内眼病或手术后均必不可少。激素为正常体内所分泌,临床上主要利用其抗炎症作用,但由于它对体内蛋白、糖、脂肪及电解质有影响,所以对人体可产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 氢化可的松 水盐代谢 副作用 抗炎作用 电解质 长期用药 眼科临床
下载PDF
苄达赖氨酸滴眼剂治疗白内障的研究
10
作者 刘薇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8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价苄达赖氨酸滴眼剂对早期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个临床试验中心半年内对315例早期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患者575眼作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治疗组216例397眼,对照组99例178眼,治疗组用0.5%苄达赖氨酸滴眼剂3次/... 目的:评价苄达赖氨酸滴眼剂对早期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个临床试验中心半年内对315例早期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患者575眼作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治疗组216例397眼,对照组99例178眼,治疗组用0.5%苄达赖氨酸滴眼剂3次/日,1~2滴/次,对照组用溶媒液3次/日,1~2滴/次。结果:用药2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70.78%,对照组32.58%,P<0.01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以瞬时烧灼感较多见。结论:0.5%苄达赖氨酸滴眼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白内障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药物治疗 苄达赖氨酸滴眼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