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何腾腾 巩文冰 +1 位作者 张进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5期782-784,共3页
目的研究成人依恋和人际交往的状况,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成人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的状况及其与人际交往状... 目的研究成人依恋和人际交往的状况,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成人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的状况及其与人际交往状况之间的相关。结果①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重最大的是惧怕型(47.7%),其次是冷漠型(24.4%),专注型和安全型的比重较小(分别为16.3%,11.6%);②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依恋的回避维度和人际交往的交谈维度存在显著的差异(F=5.770,2.745,P<0.05);③除待人接物与回避维度相关不显著外(r=0.050,P>0.05),交谈、交际与交友和异性交往均与依恋回避显著相关(r=0.305,0.287,0.349,P<0.01),且依恋焦虑与人际交往的各个维度均显著相关(r=0.234,0.331.0.433,0.250,P<0.01);④成人依恋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29,P<0.001)。结论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心理学 成人依恋 人际交往 大学生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4
2
作者 巩文冰 +1 位作者 何腾腾 张进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求职意向、求职行为的特点,以及职业成熟度与求职意向、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职业成熟度问卷、求职强度量表、求职意向问卷对664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的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t=-6.104,P=0... 目的探讨大学生求职意向、求职行为的特点,以及职业成熟度与求职意向、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职业成熟度问卷、求职强度量表、求职意向问卷对664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的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t=-6.104,P=0.000;t=2.210,P=0.027);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求职行为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相关不显著(t=-1.564,P=0.118;t=0.193,P=0.847);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求职意向上无显著差异(F=0.940,P=0.421),但在求职行为上有显著差异(F=28.953,P=0.000);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F=4.273,P=0.014;F=7.439,P=0.001);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P<0.01;r=0.08,P<0.05)。结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对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成熟度 求职意向 求职行为 大学生
下载PDF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MBTI人格类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章麟 张进辅 +1 位作者 邵二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4-87,共4页
采用MBTI-M对290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的人格类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研究生的人格维度中更多地倾向于ESTJ(外倾感觉思考判断)、INTP(内倾直觉思考知觉)、ISFP(内倾感觉情感知觉)、ESFJ(外倾感觉情感判断)这4类人格类... 采用MBTI-M对290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的人格类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研究生的人格维度中更多地倾向于ESTJ(外倾感觉思考判断)、INTP(内倾直觉思考知觉)、ISFP(内倾感觉情感知觉)、ESFJ(外倾感觉情感判断)这4类人格类型;F(情感)和T(思考)维度得分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I 少数民族 高层次骨干 研究生 人格类型
下载PDF
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第28期64-67,共4页
当前,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逐渐受到中职院校的关注。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出发,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结合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生命观,构建中职院校"三层四维四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以激发生命能量、促进生命成长... 当前,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逐渐受到中职院校的关注。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出发,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结合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生命观,构建中职院校"三层四维四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以激发生命能量、促进生命成长、实现生命价值为"三层级"目标,以生命健康教育、积极心理教育、生命自主教育和生涯发展教育为"四维度"内容,以构建"预防、预警、干预"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开设"突出生命化、注重体验性"的心理课程、开展生命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拓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为"四融合"途径,从而促进生命教育落实于职业教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积极心理学 中职院校
下载PDF
立足职业发展,聚焦“生命成长”——中职职业生涯课程项目式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5
作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第13期63-66,共4页
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针对目前中职职业生涯课程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可通过项目式作业的设计和实践应用,将课程实践与体验内容体现在项目化作业之中,突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双培养、生命成长与职... 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针对目前中职职业生涯课程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可通过项目式作业的设计和实践应用,将课程实践与体验内容体现在项目化作业之中,突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双培养、生命成长与职业发展的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职业生涯 课程教学 作业设计 生涯规划
下载PDF
成长思维:让情绪和阳光在一起 被引量:2
6
作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第22期38-42,共5页
【活动理念】1.理论基础在情绪主题心理课中,情绪ABC理论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要学习、掌握的重要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之一。本节课以“情绪ABC理论”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一种具体的、积极的认知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增... 【活动理念】1.理论基础在情绪主题心理课中,情绪ABC理论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要学习、掌握的重要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之一。本节课以“情绪ABC理论”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一种具体的、积极的认知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增强情绪调控能力。成长型思维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他认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注重成长的过程,而非成败的结果,因此,他们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碰到压力也能更快调整恢复,情绪调控能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ABC理论 成长型思维 情绪调控
下载PDF
生命教育在中职职业生涯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被引量:1
7
作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第28期63-66,共4页
在中职院校中,职业生涯教育作为落实“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抓手之一,正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发展。生命教育在中职院校中全面推进也势在必行。而生命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 在中职院校中,职业生涯教育作为落实“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抓手之一,正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发展。生命教育在中职院校中全面推进也势在必行。而生命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多契合之处,加之职业生涯教育是个人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实现的重要途径,职业生涯教育必然要基于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也可以渗透于职业生涯教育中。分析中职职业生涯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渗透生命教育目标、融合生命教育内容、借鉴生命教育方法三个层面探究如何在中职职业生涯教育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能助力学生实现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职业生涯 教育融合
下载PDF
猝死及其预防
8
作者 张进辅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3期79-82,共4页
猝死预防迄今仍是现代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30年来有关猝死文献的阅读研究,对猝死的概念、发病特点及机制、主要成因、预防应对进展等进行了综述。猝死的发病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年龄偏小、男性高于女性、多发生于医院之外... 猝死预防迄今仍是现代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30年来有关猝死文献的阅读研究,对猝死的概念、发病特点及机制、主要成因、预防应对进展等进行了综述。猝死的发病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年龄偏小、男性高于女性、多发生于医院之外、较多发生于夜间。猝死的病因婴幼儿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青年人以心肌病为主,中老年以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为主。预防应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避免猝死诱因,高度警惕并及时处理猝死先兆,结合猝死多发生在基层社区的特点,谨对现场急救5个生存链模式进行归纳。强调提高心肺复苏质量,争分夺秒地施行对猝死的救治,以降低猝死患者尤其是心源性猝死(SCD)高危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预防
下载PDF
社会视角对6~10岁儿童理解反语社会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周开祥 +1 位作者 张继元 张进辅 《心理学进展》 2012年第5期262-267,共6页
通过情境故事法,考察不同社会视角对6~10岁儿童理解反语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视角下,6~10岁儿童在理解反语的社会功能均体现出反语的淡化功能;同时,与反语被批评者、旁观者相比,反语批评者理解反语的淡化功能更强;6岁儿童... 通过情境故事法,考察不同社会视角对6~10岁儿童理解反语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视角下,6~10岁儿童在理解反语的社会功能均体现出反语的淡化功能;同时,与反语被批评者、旁观者相比,反语批评者理解反语的淡化功能更强;6岁儿童已经能够从不同社会视角理解反语的淡化功能,10岁儿童已经开始理解反语的幽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语 社会功能 社会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