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CTAB提取植物DNA方法 被引量:161
1
作者 李荣华 夏岩石 +4 位作者 刘顺枝 孙莉丽 郭培国 陈健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6,共3页
根据DNA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植物材料的特点,改进了传统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植物叶片中DNA的操作方法,采用新鲜配制的CTAB溶液、液氮快速研磨植物材料、添加适量还原剂和适量吸取提取液中核酸层等措施,减少了提取过... 根据DNA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植物材料的特点,改进了传统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植物叶片中DNA的操作方法,采用新鲜配制的CTAB溶液、液氮快速研磨植物材料、添加适量还原剂和适量吸取提取液中核酸层等措施,减少了提取过程中提取液的褐变和杂质对DNA产质量的影响。同时,列出了提取过程中各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和关键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提取出的DNA质量较好,能很好地用于DNA的分子遗传特性分析,可作为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植物DNA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DNA分子 DNA提取
下载PDF
人工污水中的磷在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的分配与循环 被引量:77
2
作者 陈桂珠 +1 位作者 黄玉山 谭凤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6-241,共6页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秋茄湿地系统,含底泥、潮汐海水和1年生秋茄苗。对照组用15‰的人工海水,污水处理组分别用正常、5倍和10倍浓度的人工污水每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2次,持续1a,用以研究P在系统中的分配和循环。结果表明:...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秋茄湿地系统,含底泥、潮汐海水和1年生秋茄苗。对照组用15‰的人工海水,污水处理组分别用正常、5倍和10倍浓度的人工污水每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2次,持续1a,用以研究P在系统中的分配和循环。结果表明:加入系统的污 P主要存留在土壤中,留存于植物体物凋落叶中的很少;植物吸收土壤或污水中的P在污水处理组中,以叶中含量最大,对对照组以根含量最高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模拟湿地系统 人工污水 磷元素循环 红树林
下载PDF
人工污水中的N在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的分配循环及其净化效果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桂珠 +1 位作者 黄玉山 谭凤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4-50,共7页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红树林植物秋茄湿地系统,系统包括1年生秋茄苗、底泥和潮汐海水分别用正常、5倍和10倍浓度的人工制备的城市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2次,持续1年,用以研究营养污染物N在系统中的分配循环及被净化的...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红树林植物秋茄湿地系统,系统包括1年生秋茄苗、底泥和潮汐海水分别用正常、5倍和10倍浓度的人工制备的城市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2次,持续1年,用以研究营养污染物N在系统中的分配循环及被净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系统中的污水N主要留存在土壤中,留存在植物体中只有一小部分.4个处理污水浓度组植株中N元素的周转期依次为4.1年、4.9年、5.3年和4.3年,比20龄的秋茄群落N周期7年短,系统对污水N的净化效果随污水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大,有植物系统中,正常、5倍和10倍浓度污水处理组分别为23.50%、78.06%和83.88%;无植物系统中,对应组分别为21.60%、77.35%和8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湿地系统 秋茄 净化效应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人工合成污水对秋茄幼苗的几个生态生理学指标影响初报 被引量:35
4
作者 陈桂珠 +1 位作者 谭凤仪 黄玉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人工合成污水对秋茄幼苗的几个生态生理学指标影响初报陈桂珠,缪绅裕(中山大学,广州510275)谭凤仪(香港城市理工学院,香港)黄玉山(香港科技大学,香港)Effectofsyntheticwastewateronec... 人工合成污水对秋茄幼苗的几个生态生理学指标影响初报陈桂珠,缪绅裕(中山大学,广州510275)谭凤仪(香港城市理工学院,香港)黄玉山(香港科技大学,香港)Effectofsyntheticwastewateroneco-physiologica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合成污水 生态生理指标
下载PDF
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镍、铜的分布积累与迁移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桂珠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45-549,共5页
温室中建立模拟湿地系统.对照组用15 ‰的人工海水,污水处理组分别用正常、5 倍和10 倍浓度的人工污水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一年,用以研究Ni、Cu 在系统中的分配与迁移.结果表明:污水中的Ni、Cu 主要存留于土壤... 温室中建立模拟湿地系统.对照组用15 ‰的人工海水,污水处理组分别用正常、5 倍和10 倍浓度的人工污水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一年,用以研究Ni、Cu 在系统中的分配与迁移.结果表明:污水中的Ni、Cu 主要存留于土壤中,占8813% —9412 % ;留存于植物体中的占010 % —034 % ;凋落物占002% —009% .由植物吸收的Ni、Cu 主要分布于根部,分别占总量的3108 % —5619 % 和781 % —5749% ;原胚轴中- 1170 % —2553% 和526 % —4826% ;叶片中667 % —5331% 和532 % —1378% ,其余分配在茎中.各污水处理组植物对土壤中的Ni、Cu 的累积系数分别平均为067 —160 和067 —261 ,以根部的159 和211 为最大;系统中Ni、Cu 的周转期分别平均为81 年和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湿地系统 秋茄 分布 迁移
下载PDF
中国公布的3批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特征与入侵现状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龙连娣 陶文琴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31-36,共6页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一大挑战。外来入侵物种已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也未能幸免。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减轻其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国家环保总局先后于2003年、2010年及2014年公布了3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据...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一大挑战。外来入侵物种已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也未能幸免。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减轻其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国家环保总局先后于2003年、2010年及2014年公布了3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据统计,中国公布的3批外来物种名单中的外来入侵植物共29种,占半数以上,其中菊科和禾本科植物合计20种,约占3批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68.96%;生活型为草本的植物最多,占96.55%;原产地为美洲的占93.10%。3批外来入侵植物中62.07%的植物是非有意引入的,现今已全部建立种群,且在全国各地大范围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原产地 生活型 入侵路径
下载PDF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桂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4-35,43,共3页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陈桂珠,缪绅裕(中山大学环科所,中山大学生物系,广州510275)SpeciesDiversityandPopulationDistributionPatternof... 广东澳头红树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陈桂珠,缪绅裕(中山大学环科所,中山大学生物系,广州510275)SpeciesDiversityandPopulationDistributionPatternofMangrove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科 种群 物种多样性 分布
下载PDF
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碳和黑碳的相关性研究--以汕头国际湿地示范区三种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曹启民 陈桂珠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1-868,共8页
野外采集了汕头国际湿地示范区内3种红树林湿地(苏埃湾天然次生桐花树林湿地、外砂河口人工种植海桑与无瓣海桑混交林湿地、义丰溪口人工无瓣海桑林湿地)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内分析了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研究了... 野外采集了汕头国际湿地示范区内3种红树林湿地(苏埃湾天然次生桐花树林湿地、外砂河口人工种植海桑与无瓣海桑混交林湿地、义丰溪口人工无瓣海桑林湿地)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内分析了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研究了多环芳烃在3种不同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物有机碳、黑碳与多环芳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在天然次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累积量显著高于人工恢复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累积量;不同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和累积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多环芳烃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组分为菲、荧蒽、芘和苯并(b)荧蒽;除义丰溪口红树林湿地外,多环芳烃在另外2个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吸附和累积都具有林内含量高于林边缘,林边缘含量高于低潮光滩的特征;有机碳和黑碳对低环多环芳烃的影响不显著,但对高环多环芳烃影响显著,黑碳较之有机碳对高环多环芳烃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红树林湿地 表层沉积物 有机碳 黑碳
原文传递
广东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危害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冬梅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414-418,共5页
对在广东境内出现的部分入侵物种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物种入侵带来的生态危害和经济损失,入侵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入侵途径与扩散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统计分析表明,目前广东的外来物种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这与广东地处沿海地区、... 对在广东境内出现的部分入侵物种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物种入侵带来的生态危害和经济损失,入侵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入侵途径与扩散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统计分析表明,目前广东的外来物种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这与广东地处沿海地区、经济贸易频繁有着密切联系.入侵物种具有繁殖力和适应性强等特征,并通过人为有意引种、无意带入或自然力量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替代和综合防治等手段,加强立法和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是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 生态危害 对策 广东
下载PDF
粤北和粤东北若干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种群特征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厚麟 +1 位作者 黄金玲 郭培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7-406,共10页
在2000~2007年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用核实法或样方法研究了粤北和粤东北部分山区15个县市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计31科40属48种。重点介绍了有新分布区或呈群落状分布的7种植物的种群大小、植株高度、年龄结构等主要特征。其中在平... 在2000~2007年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用核实法或样方法研究了粤北和粤东北部分山区15个县市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计31科40属48种。重点介绍了有新分布区或呈群落状分布的7种植物的种群大小、植株高度、年龄结构等主要特征。其中在平远新发现10株仙湖苏铁野生植株;伯乐树在连州的种群数量达160株,以幼苗为主;在仁化篦子三尖杉达300株;平远半枫荷有100株;任豆新见于清新和始兴,数量1000株以上;和平、河源和蕉岭发现苏铁蕨种群,合计数百株;始兴新发现57株银鹊树。最后分析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等级和致危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特征 新分布区 粤北 粤东北
下载PDF
人工生境条件下几种红树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彭友贵 陈桂珠 +3 位作者 武鹏飞 殷敏 佘忠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83-1388,共6页
选择3种红树植物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秋茄(Kandelia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每种分别按45%、30%和15%的面积比例种植于滩涂海水养殖塘.种植后连续2年对红树植物进行生态监测.结果表明,海桑增高457.0cm,基径增... 选择3种红树植物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秋茄(Kandelia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每种分别按45%、30%和15%的面积比例种植于滩涂海水养殖塘.种植后连续2年对红树植物进行生态监测.结果表明,海桑增高457.0cm,基径增加86.1mm,成活率92.9%;桐花树高、基径分别增长26.1cm和36.5mm,成活率93.9%;秋茄成活率44.7%,增高20.4cm、基径增加26.4mm,说明在不受自然潮汐影响的人工生境条件下,海桑和桐花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较好,秋茄的生长适应性较差.据不同时期树高、基径与干、枝、叶、根的生物量,求得植物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基径的回归方程,分析了3种红树植物的生物量与净初级生产力.海桑单位面积生物量5597.8g.m-2,桐花树962.5g.m-2,秋茄66.0g.m-2.生物量在植物各器官的分配按大小排序,海桑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桐花树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秋茄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力海桑为7051.5g.m-2,桐花树1105.8g.m-2,秋茄93.0g.m-2.高生产力伴随高归还量,凋落物归还量占净初级生产力的比重为海桑20.5%、桐花树15.4%、秋茄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4种中药贯众原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陶文琴 雷晓燕 +2 位作者 麦旭峰 黄丽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的根状茎的提取液,应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液对11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 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的根状茎的提取液,应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液对11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各提取液(1g生药/mL)对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李斯特菌4种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且醇提液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液;对大肠埃希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则无抑制作用。在4种贯众原植物中,苏铁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蕨 华南紫萁 狗脊蕨 乌毛蕨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广东罗浮山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及格木群落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邓华格 温志滔 +3 位作者 王厚麟 陈健辉 郭培国 《广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35-41,共7页
在对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多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出罗浮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3种(有7种相同),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粗齿桫椤为新记录;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中,吊皮锥、白桂木和沉水樟为新记... 在对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多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出罗浮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3种(有7种相同),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粗齿桫椤为新记录;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中,吊皮锥、白桂木和沉水樟为新记录。根据IUCN评价标准,罗浮山的金毛狗属易受害类;黑桫椤和华南锥为濒危灭绝类;其余20种为濒临灭绝类。罗浮山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种27种,其中兰科植物18属23种。应用样方法研究了格木群落和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有维管植物31科41属45种,格木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衰退。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应采取就地保护,辅以人工繁殖、抚育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多样性格木 罗浮山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苦瓜生理特性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郭培国 李荣华 +4 位作者 夏岩石 郑岩松 陈健辉 张华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4-29,共6页
分析了在高温胁迫下4个在耐热性上具有明显差异的苦瓜材料的若干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连续高温胁迫下几种苦瓜材料的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出现逐渐下降的趋... 分析了在高温胁迫下4个在耐热性上具有明显差异的苦瓜材料的若干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连续高温胁迫下几种苦瓜材料的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耐热性强的苦瓜材料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耐热性弱的苦瓜材料,Fv/Fm值高于耐热性弱的苦瓜材料.高温胁迫下耐热性强和弱的材料中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未出现明显对应关系,而耐热性强的材料的叶绿素含量的减少量明显低于耐热性弱的材料.因此,这些与耐热性强弱相关的生理特性可以考虑作为评价苦瓜耐热性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苦瓜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模拟湿地系统中土壤氮磷释放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桂珠 《生态科学》 CSCD 1998年第2期24-28,共5页
温室中建立模拟湿地系统,定期定量用人工污水灌溉1a,取污灌土壤测定其所含营养元素,以研究其释放动态.结果显示,P元素释放的快速反应于浸提1h基本达到平衡,缓慢过程则达到平衡所需的应在浸提24h以上.N的解吸与吸附平衡... 温室中建立模拟湿地系统,定期定量用人工污水灌溉1a,取污灌土壤测定其所含营养元素,以研究其释放动态.结果显示,P元素释放的快速反应于浸提1h基本达到平衡,缓慢过程则达到平衡所需的应在浸提24h以上.N的解吸与吸附平衡过程也可用P素释放的快速反应和缓慢过程来解释.持续1a的排污并未造成土壤中N、P行为的显著改变,也即土壤对人工污水的承受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湿地系统 土壤 N P 动态
下载PDF
大亚湾红树林及海岸植物叶片盐腺与表皮非腺毛结构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厚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光镜下观察研究了大亚湾地区部分红树林和海岸植物叶片的盐腺(腺毛 )和非腺毛的结构及部分种类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在 2 1种植物中 ,叶片具盐腺的有桐花树、老鼠 、白骨壤、黄槿、假茉莉、海南刺木冬、二叶红薯 ;具非腺毛的有黄槿... 光镜下观察研究了大亚湾地区部分红树林和海岸植物叶片的盐腺(腺毛 )和非腺毛的结构及部分种类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在 2 1种植物中 ,叶片具盐腺的有桐花树、老鼠 、白骨壤、黄槿、假茉莉、海南刺木冬、二叶红薯 ;具非腺毛的有黄槿、白骨壤、钝叶豆腐木、草海桐。不同植物盐腺和表皮非腺毛的基本结构一致 ,反映出对海滩生境的趋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海岸植物 叶片 盐腺 非腺毛 表皮 结构
下载PDF
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Pb的分配与迁移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桂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1,共4页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秋茄湿地系统,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人工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进行污灌1年,用以研究Pb在系统中的分配与迁移。结果表明:加入系统的Pb主要分配存留在土壤中,很少迁移到植物体和掉落物中。由于红树植物的...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秋茄湿地系统,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人工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进行污灌1年,用以研究Pb在系统中的分配与迁移。结果表明:加入系统的Pb主要分配存留在土壤中,很少迁移到植物体和掉落物中。由于红树植物的拒盐机制以及被秋茄吸收的Pb主要积累在非生理活动区,表明秋茄幼苗对Pb具较强抗性。同时,应用物质平衡模型,计算得土壤子系统Pb的环境容量较大,因此整个模拟系统对Pb污染的承受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湿地系统 秋茄 污水处理 污染物排放标准
下载PDF
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涛 +3 位作者 廖文波 苏志尧 唐绍清 张宏达 《生态科学》 CSCD 1992年第1期1-28,共28页
本文分析了车八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和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及其发生与发展,并结合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数量分析,探讨了本区与其周围区域植物区系的联系.车八岭植物区系拥有与华夏植物区系共通的表征科,是华夏植物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车八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和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及其发生与发展,并结合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数量分析,探讨了本区与其周围区域植物区系的联系.车八岭植物区系拥有与华夏植物区系共通的表征科,是华夏植物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体上有着共同的起源。车八岭植物区系以亚热带及亚热带至热带分布成分为主,是比较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热带区系性质;亚热带山地至温带分布成分也有丰富代表,表现出由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区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伟彤 +3 位作者 曾阳金 周锦元 黄林生 谢国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0-395,共6页
应用样方法研究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广东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在2 0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68种,隶属于38科57属,其中有广东松、白豆杉和福建柏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 应用样方法研究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广东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在2 0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68种,隶属于38科57属,其中有广东松、白豆杉和福建柏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80 7和3.977 3。群落优势科为山茶科、樟科、壳斗科、木兰科和杜鹃花科等,植物科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型等占优势,体现了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种群的立木结构表明广东松无更新幼苗,属于衰退种群,将来可能被阔叶树种群取代。对广东松群落的保护,将有利于群落中多个濒危植物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 种群 阔叶树种 科属 样方法 福建柏 维管植物 山茶科 保护植物
下载PDF
50种植物叶片绿色度和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邓鸿英 +3 位作者 王厚麟 陶文琴 陈健辉 郭培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158-160,18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群植物叶片绿色度(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其相关性,以期了解各类植物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方法]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广州大学校园50种常见植物的SPAD值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13种豆目植物和... [目的]比较不同类群植物叶片绿色度(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其相关性,以期了解各类植物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方法]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广州大学校园50种常见植物的SPAD值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13种豆目植物和4种夹竹桃科植物叶片SPAD值均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豆目植物中,云实科植物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普遍高于蝶形花科和含羞草科植物的相关值。6种外来植物叶片SPAD值在0.05水平显著低于总体平均值,而叶绿素a/b以及叶绿素含量则低于总体平均值,但差异不显著。[结论]50种植物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最佳相关函数为多项式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SPAD值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