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栽培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于琳 李艳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系统比较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行间覆膜处理,因前期保水和保温,使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干重及产量均高于其他栽培方式...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系统比较了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行间覆膜处理,因前期保水和保温,使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干重及产量均高于其他栽培方式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方式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1LF-5型液压翻转犁的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吴显斌 杜雅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9,166,共8页
为推动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农艺的发展,设计了一种集土壤耕作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于一体的1LF-5型液压翻转犁,一次作业既翻转了土层、松碎了土壤,又可将土壤表层的玉米秸秆与作物残茬翻入土层下,形成隔层进行还田;同时,犁体受到... 为推动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农艺的发展,设计了一种集土壤耕作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于一体的1LF-5型液压翻转犁,一次作业既翻转了土层、松碎了土壤,又可将土壤表层的玉米秸秆与作物残茬翻入土层下,形成隔层进行还田;同时,犁体受到突发外力冲击时,安全装置自动生效,使犁柱绕固定轴栓旋转,从而保护犁体与犁柱的安全。田间试验表明:1LF-5型液压翻转犁的平均耕作深度稳定为33.45cm,平整度为20mm,变异系数在3.166%~3.535%之间;在第1工况下,翻转犁的耕宽平均值为220.75cm,耕宽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21%~1.71%;在第2工况下,翻转犁的耕宽平均值170.1cm,耕作宽度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26%~1.68%;植被覆盖率平均值为89.97%,土垡破碎率为72.27%。机具满足国家标准GB/T14225对于耕作质量的各项要求,也满足翻耕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翻转犁 双向翻转机构 玉米秸秆还田 变异系数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向日葵菌核病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平 于琳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1期2-4,共3页
将环境因子和子囊盘数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盘腐)的病情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及回归分析,明确了各相关因子与向日葵盘腐的病情指数相关性的大小关系为:0~5cm土壤湿度>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子囊盘数量>土壤下1cm温度>大气温度,并得到... 将环境因子和子囊盘数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盘腐)的病情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及回归分析,明确了各相关因子与向日葵盘腐的病情指数相关性的大小关系为:0~5cm土壤湿度>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子囊盘数量>土壤下1cm温度>大气温度,并得到了各环境因子与向日葵盘腐的病情指数的回归方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环境因子与病情指数的逐步回归方程,为指导向日葵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菌核病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玉米南繁育种栽培技术指导
4
作者 刘慧迪 李庭锋 +1 位作者 郭建华 《中国种业》 2023年第7期115-118,共4页
南繁作为玉米育种的重要环节,具有缩短育种周期,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优势。根据海南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因素,结合玉米南繁育种的选地、整地、播种时间、田间播种、除草、病虫害管理、田间防鼠、玉米间苗、定苗、田间灌溉、玉米中耕追... 南繁作为玉米育种的重要环节,具有缩短育种周期,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优势。根据海南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因素,结合玉米南繁育种的选地、整地、播种时间、田间播种、除草、病虫害管理、田间防鼠、玉米间苗、定苗、田间灌溉、玉米中耕追肥、人工授粉、田间除杂和收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玉米南繁栽培管理进行阐述,并总结出一套合理且实用性较强的南繁栽培技术,为玉米南繁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繁育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浅谈氮素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5
作者 刘慧迪 李庭锋 +1 位作者 郭建华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10期25-27,共3页
氮素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关键元素之一,在一定合理范围内,合理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品质、氮素利用效率和干物质量,对玉米丰产丰收及其重要。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产量
下载PDF
黑龙江农垦玉米穗腐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7期49-51,共3页
笔者对黑龙江农垦玉米穗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了4个管局的15个农场。结果表明,2020年黑龙江农垦玉米穗腐病平均发病率为4.3%,发生最严重的是云山农场,病穗率为6.7%;其次是二九一农场和八五三农场,而八五四农场穗腐病的发病率最轻... 笔者对黑龙江农垦玉米穗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了4个管局的15个农场。结果表明,2020年黑龙江农垦玉米穗腐病平均发病率为4.3%,发生最严重的是云山农场,病穗率为6.7%;其次是二九一农场和八五三农场,而八五四农场穗腐病的发病率最轻,为2.6%。文章经过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发现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是黑龙江农垦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木霉菌(Trichoder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禾谷镰孢菌 拟轮枝镰孢 木霉菌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于琳 王平 《现代化农业》 2014年第9期67-69,共3页
对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合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最适合的碳源为葡萄糖,最适合的氮源为蛋白胨,最抑制菌丝生长的微量元素是Zn。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禾谷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向日葵黄萎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立功 张匀华 +5 位作者 孟庆林 石凤梅 刘佳 李易初 王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为更好地研究向日葵黄萎病发病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方法,对向日葵黄萎病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梅干培养基上分生孢子透明无色,孢子梗基部为黑褐色,后期有黑色念珠状菌丝产生,未发现微菌核和厚垣孢子,证实为... 为更好地研究向日葵黄萎病发病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方法,对向日葵黄萎病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梅干培养基上分生孢子透明无色,孢子梗基部为黑褐色,后期有黑色念珠状菌丝产生,未发现微菌核和厚垣孢子,证实为黄萎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Reinke et Berthold)。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SC,25℃,pH5~6,最适碳氮源为蔗糖和甘氨酸。产孢的最佳条件为PSC,25~30℃,pH8,最适碳氮源为D-木糖和L-组氨酸。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9,偏酸偏碱均可促进萌发,6 h以后孢子即可萌发,12 h萌发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黄萎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于琳 +1 位作者 戴志铖 李艳杰 《现代化农业》 2009年第9期14-15,共2页
为探索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年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株高、穗长、百粒重、含水率、穗粗... 为探索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年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株高、穗长、百粒重、含水率、穗粗、穗行数、秃尖长、穗位高、行粒数。该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主要性状是株高,其次是穗长和百粒重,而穗位高和行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主要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田间发病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琳 王平 《现代化农业》 2014年第8期8-9,共2页
主要研究了玉米种植播期、密度及施肥等对茎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移和密度的增加,茎腐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玉米各种施肥配比中,增施钾肥防治茎腐病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茎腐病发病率逐渐下降,钾肥... 主要研究了玉米种植播期、密度及施肥等对茎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移和密度的增加,茎腐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玉米各种施肥配比中,增施钾肥防治茎腐病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茎腐病发病率逐渐下降,钾肥从40kg/hm2上升到160kg/hm2,茎腐病发病率从11.0%减少到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播期 密度 施肥
下载PDF
施肥对鲜食糯玉米垦粘1号适口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长华 齐志庆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8期21-23,共3页
不同施肥水平对鲜食糯玉米垦粘1号适口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会降低鲜食糯玉米垦粘1号的适口性;适量增施钾肥能够提高糯玉米垦粘1号的适口性;而适量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糯玉米垦粘1号的产量。
关键词 施肥水平 垦粘1号 适口性 产量
下载PDF
硅肥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浩妍 《现代化农业》 2021年第7期47-48,共2页
文章通过研究硅肥试验对玉米生长情况表明,与不施用硅肥的处理比较,施用硅肥能够提高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绿叶数;在产量表现方面,硅肥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施肥纯量为30kg/hm^(2),氮∶磷∶钾∶硅控制在2.0∶1∶0.8∶0.3时玉米产量最高。
关键词 玉米 硅肥 产量及影响 黑龙江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田间发病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现代化农业》 2021年第8期42-43,共2页
文章主要研究了播期、密度及施肥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移和密度的增加,穗腐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玉米各种施肥配比中,增施钾肥能够降低穗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播期 密度
下载PDF
几种化控剂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琳 《现代化农业》 2014年第5期29-30,共2页
随着黑龙江垦区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面积逐年增加。由于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种植密度的加大,及受气候的影响,倒伏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用化控剂控制株高,减少倒伏已经作为玉米高产的一项必要措... 随着黑龙江垦区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面积逐年增加。由于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种植密度的加大,及受气候的影响,倒伏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用化控剂控制株高,减少倒伏已经作为玉米高产的一项必要措施被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2013年选择了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密高、吨田宝抗倒增产剂、吨田宝抗逆增产剂、棒大款等,研究其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 化控剂 应用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植物生长调节剂 抗逆增产剂 试验 黑龙江垦区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大豆根腐病主要病原菌生长及其产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立功 张匀华 +7 位作者 季宏平 孟庆林 石凤梅 张威 王军 刘佳 李易初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59-61,共3页
研究了不同微量元素(B、Mn、Mo、Cu、Zn)对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茄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的作用。结果表明:微量元素Mn为60 mg.L-1、Zn为1.8 mg.L-1、B为2 mg.L-1时对茄镰孢菌产孢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n、Mo、B在供试的... 研究了不同微量元素(B、Mn、Mo、Cu、Zn)对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茄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产孢、菌丝生长、产毒的作用。结果表明:微量元素Mn为60 mg.L-1、Zn为1.8 mg.L-1、B为2 mg.L-1时对茄镰孢菌产孢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n、Mo、B在供试的3个浓度下对茄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产毒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在供试最低浓度时,Cu为1.8 mg.L-1、Zn为1.2 mg.L-1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毒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 产孢 菌丝生长 产毒
下载PDF
施肥对大豆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浩妍 《现代化农业》 2018年第8期24-25,共2页
以大豆平衡施肥为主要依据,在田间通过人为控制氮、磷、钾及有机肥施用量来测定大豆生育期内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从而为大豆根腐病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有机肥,氮肥... 以大豆平衡施肥为主要依据,在田间通过人为控制氮、磷、钾及有机肥施用量来测定大豆生育期内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从而为大豆根腐病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有机肥,氮肥的抑制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立枯丝核菌 大豆
下载PDF
佳木斯地区向日葵菌核病发病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琳 +2 位作者 戴志铖 王平 肖志强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2期13-14,共2页
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初步探索了环境因子对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越高,菌核病发病越重;土壤湿度为38.6%时,病情指数为16.9;土壤pH值从4.5~9时,pH值为6.5~7时菌核病发病最重,pH值为8.5~9时菌核病发病最轻。播期... 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初步探索了环境因子对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越高,菌核病发病越重;土壤湿度为38.6%时,病情指数为16.9;土壤pH值从4.5~9时,pH值为6.5~7时菌核病发病最重,pH值为8.5~9时菌核病发病最轻。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抗感病品种,晚播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菌核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下载PDF
浅析玉米螟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荃荟 孙浩妍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7期10-11,共2页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玉米重茬面积逐步扩大,玉米螟已上升到玉米生产上的头号害虫。文中探讨了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及主要防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玉米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螟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琳 +2 位作者 王平 刘洪亮 张洪涛 《现代化农业》 2020年第2期2-5,共4页
通过气象因子对郑单95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株高与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呈正相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始终呈正相关,且在拔节期至吐丝期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期叶面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的相关程度呈上升趋势,... 通过气象因子对郑单95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株高与生育期间的降雨量呈正相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始终呈正相关,且在拔节期至吐丝期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期叶面积与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的相关程度呈上升趋势,且与整个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吐丝期至成熟期,产量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在整个生育期内,降雨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在出苗期至拔节期,随着积温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随着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逐渐减少;在吐丝期至成熟期,随着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增加,产量均呈线性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玉米产量随着积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产量增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气象因子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麦业丰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张伟 于琳 +2 位作者 杨晓明 戴志铖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9期35-36,共2页
在玉米拔节前施用麦业丰(20%多唑·甲哌鲔)能够有效降低株高、穗位,使穗位下茎节缩短、变粗,并增加气生根层数和条数,提高抗倒伏能力,减少收获损失。施用麦业丰+富利尔硼锌,玉米公顷增产613.5~1594.7kg,增产幅度4.8%... 在玉米拔节前施用麦业丰(20%多唑·甲哌鲔)能够有效降低株高、穗位,使穗位下茎节缩短、变粗,并增加气生根层数和条数,提高抗倒伏能力,减少收获损失。施用麦业丰+富利尔硼锌,玉米公顷增产613.5~1594.7kg,增产幅度4.8%~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麦业丰 抗倒伏 增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