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 被引量:66
1
作者 谢炯光 +4 位作者 谷德军 梁健 曾琮 熊亚丽 林镇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4-362,共9页
为了解中期连续暴雨的成因,进一步做好4—6月广东省致洪连续暴雨的中期预报,用统计和合成分析方法,对1961--2001年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6月出现连续暴雨的几率最大;... 为了解中期连续暴雨的成因,进一步做好4—6月广东省致洪连续暴雨的中期预报,用统计和合成分析方法,对1961--2001年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6月出现连续暴雨的几率最大;小波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表明,广东省的连续暴雨存在准2~5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振荡,未来几年发生连续暴雨的次数将增多;用500hPa候平均高度场资料,对出现在广东省的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环流特征及高、低纬地区的环流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两类造成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环流特征的2条指标,它们的共同特点为:中高纬度具有十分稳定的“西阻”和“东阻”,中高纬的“东阻”和低纬120。E以东的正距平区相叠加,使得低纬维持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有利于出现连续暴雨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欧洲中心500hPa高度场未来1~5d的格点逐日预报资料得到候平均图,用动力一相似诊断方法作出2003--2005年广东省有无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趋势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前汛期 连续暴雨 环流特征
下载PDF
2003年广东省夏季的异常高温天气及气候背景 被引量:56
2
作者 林钢 +1 位作者 李晓娟 熊亚丽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对2003年夏季广东省出现的异常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用小波分析研究了高温期的低频振荡,并用EOF和相关分析研究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背景.结果表明,2003年广东夏季的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7月初~8月中旬初... 对2003年夏季广东省出现的异常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用小波分析研究了高温期的低频振荡,并用EOF和相关分析研究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背景.结果表明,2003年广东夏季的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7月初~8月中旬初,除雷州半岛以外的广东其余地区均出现异常高温,且高温日数大多比历年同期偏多1~2倍.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存在60~80天左右的季节内振荡.影响高温天气的主要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当菲律宾附近同时有热带气旋活动时,有利于广东出现异常的高温天气.2003年7月乌拉尔山以西和鄂霍次克海附近地区异常偏强的阻塞高压及前冬太平洋海温距平呈厄尔尼诺的分布型,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位置偏南,持久控制江南到华南.广东高温天气始于5月,结束于10月,主要发生在7~8月份,具有相当的同步性.从1960年代起,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1960年代初、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低频振荡 副热带高压 气候背景
下载PDF
1994年6月广东省特大洪涝期间气象要素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何溪澄 谷德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8-155,共8页
通过对1994年6月广东洪涝期间省内南雄与电白两站逐时地面降水、气压和温度的小波分析,清楚地将影响两站的不同尺度的扰动显示出来,利用小波方差图可帮助确定该段时间的主要天气系统,利用小波逆变换可对原序列进行多种形式的重构。
关键词 广东 气象要素 小波分析 小波逆变换 洪涝
下载PDF
“05.6”广东致洪暴雨过程的500hPa环流场及低频特征 被引量:50
4
作者 方一川 +1 位作者 梁健 梁玉琼 《广东气象》 2006年第2期15-18,共4页
分析2005年6月15~25日广东出现的连续暴雨过程及结束期的500 hPa候平均环流场,并对4~9月暴雨中心区域的降水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暴雨期欧亚中高纬度维持稳定的两槽一脊形势;中低纬度非洲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大,... 分析2005年6月15~25日广东出现的连续暴雨过程及结束期的500 hPa候平均环流场,并对4~9月暴雨中心区域的降水低频振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暴雨期欧亚中高纬度维持稳定的两槽一脊形势;中低纬度非洲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大,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到广东沿海,青藏高原为稳定的高压脊,高原下游为西风槽活动区,使冷空气沿着高原频繁扩散南下,并与西太平洋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相遇,产生连续的暴雨过程.当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的高压脊东移而转为宽槽区,青藏高原高压脊减弱消失,高原以东为平直的西风环流,我国东北到日本为高压脊控制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华南降水减弱,连续暴雨过程结束.小波分析表明,连续暴雨期存在准20 d的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致洪暴雨 环流场 低频振荡 广东
下载PDF
中国近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进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谢炯光 曾琮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7-79,83,共14页
近 30年来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 ,涌现出不少新方法、新技术。文章着重介绍了近 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在中国气象业务科研中的一些应用和发展 ,主要从多元统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上来选材 ,将非统计意义的模糊集方法、人工智... 近 30年来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 ,涌现出不少新方法、新技术。文章着重介绍了近 30年来气象统计预报在中国气象业务科研中的一些应用和发展 ,主要从多元统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上来选材 ,将非统计意义的模糊集方法、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等 )、灰色系统、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等也归入到统计方法中。另外 ,近年来气象界用得较多的卡尔曼滤波、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气象统计预报 时间序列分析 模糊集 人工智能 灰色系统
下载PDF
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预报 被引量:33
6
作者 罗森波 +3 位作者 邝建新 罗秋红 陈敏升 梁桂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4-581,共8页
利用2002年11月-2004年9月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和PM10、NO2、SO2等污染物逐日浓度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与同期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冬、夏季API... 利用2002年11月-2004年9月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和PM10、NO2、SO2等污染物逐日浓度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与同期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冬、夏季API指数及污染物浓度的预报方程。结果表明,PM10是广州市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NO2、SO2。除SO2外,广州市API指数、NO2、PM10等污染物浓度具有冬半年(11-4月)偏高,夏半年(5-10月)偏低的变化规律。API指数及各种污染物浓度均具有明显的年周期振荡及5-7天的准单周、10-20天准双周、30-60天左右的季节内振荡,且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在冬半年较强而在夏半年较弱。冬半年API指数和PM10、NO2、SO2浓度与气压、风速、降水呈稳定负相关,与温度、相对湿度等呈稳定的正相关,而夏半年主要与风速、降水具有较好且稳定的负相关。增加前一天的污染物浓度作为预报因子后,所建的最优子集回归方程比单选用气象因子要稳定,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变化特征 低频振荡 小波分析 最优子集回归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海温与广东省汛期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31
7
作者 谢炯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63,共8页
将西北太平洋分为8个海区,分析了广东省汛期(4-9月)降水与各海区海温的关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对9-2月各海区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降维后头4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82.23%;对主因子的载荷矩阵进行了极大方... 将西北太平洋分为8个海区,分析了广东省汛期(4-9月)降水与各海区海温的关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对9-2月各海区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降维后头4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占总方差的82.23%;对主因子的载荷矩阵进行了极大方差旋转,对头4个主因子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解释。最后建立了汛期各月降水与海温的预报方程,经试报使用,高于近10年的平均业务预报水平,对广东省的汛期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汛期降水 极大方差旋转 太平洋 广东
下载PDF
广东省春季低温阴雨的年景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谢炯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6-84,共9页
利用广州2~3月1908~1997年平均气温与1951~1997年平均日照资料,用小波变换分析广东省低温阴雨的年景趋势变化,着重分析重低温阴雨年在小波系数图中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未来1~2年的低温阴雨年景进行... 利用广州2~3月1908~1997年平均气温与1951~1997年平均日照资料,用小波变换分析广东省低温阴雨的年景趋势变化,着重分析重低温阴雨年在小波系数图中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未来1~2年的低温阴雨年景进行了预测估计;然后利用小波方差图确定2~3月平均气温存在40年、6年左右周期振荡,日照存在43年左右的周期振荡;最后分析了低温阴雨的年景变化与同期和前期500hPa环流场及海温场分布特征的关系,得出了预测广东省低温阴雨年景趋势的一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阴雨 小波分析 环流 海温场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02~2004年广东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27
9
作者 罗森波 +3 位作者 马煜华 骆晓明 曾沁 林少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61,共9页
利用2002~2004年广东逐日电力负荷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广东电力负荷具有非常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势,季节变化明显。存在... 利用2002~2004年广东逐日电力负荷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广东电力负荷具有非常明显的线性增长趋势,季节变化明显。存在明显的5~7天的准单周振荡,10~20天的准双周振荡及30~60天左右的季节内振荡。它们主要由大气低频振荡及节假日的影响所致。广东电力负荷在周日具有较明显的下降,春节期间呈明显的漏斗状分布,“五一”、“国庆”长假期间最低值主要出现在1~2日,3日以后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与我国其它地区一样,广东电力负荷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温度是其主要的影响因子,在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气象因子还有一定的关系。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并考虑工作日、节假日期间的影响,对夏季峰值、春节谷值、“五一”、“国庆”期间的变化均有较好的拟合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电力负荷 低频振荡 小波分析 最优子集回归
下载PDF
近50年广东冬半年降水的变化及连旱成因 被引量:26
10
作者 温晶 +4 位作者 方一川 高晓容 谷德军 吴秀兰 李茵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6,共8页
利用EOF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近50年(1957—2006年)冬半年(当年10月—次年3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冬半年降水存在显著的准40年、准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偏少阶段主要发生... 利用EOF分析、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近50年(1957—2006年)冬半年(当年10月—次年3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冬半年降水存在显著的准40年、准2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偏少阶段主要发生在1950年代末—1970年代初、1990年代末至今。冬半年发生连旱的频率远大于连涝的频率。广东冬半年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连续干旱年出现在Nio3.4区的海温为负、正异常年的频率分别为61.5%、38.5%。通过对冬半年异常连旱年Nio3.4区海温分别为正、负异常时的大气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可知极涡偏弱,欧洲槽偏强,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高压脊偏强,广东为一致的偏北风距平场控制,冷空气活跃,而亚洲大陆中低纬度西风带低压扰动不活跃,南支槽活动偏弱,是导致广东冬半年产生连续干旱的共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旱成因 EOF分析 冬半年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墨西哥帽小波变换的影响域和计算方案新探讨 被引量:24
11
作者 谷德军 王东晓 +1 位作者 郑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9,共8页
该文分析了Torrence等人研究的墨西哥帽(Mexican Hat)小波变换的影响域和高频失真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案。平移点b处、小波尺度为a的墨西哥帽小波函数的有效定义域为[b-2.12a,b+2.12a],以墨西哥帽为母函数的小波变换的真正影响域是2.12a... 该文分析了Torrence等人研究的墨西哥帽(Mexican Hat)小波变换的影响域和高频失真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案。平移点b处、小波尺度为a的墨西哥帽小波函数的有效定义域为[b-2.12a,b+2.12a],以墨西哥帽为母函数的小波变换的真正影响域是2.12a,小波尺度a的最大值应为N/4.24(N为时间序列长度)。提出了充分利用小波函数速降性质和立方样条插值小波系数的新计算方案,消除了该计算方案产生虚假的显著高频周期振荡问题。利用正弦函数型时间序列小波变换的解析式检验了文中提出的新计算方案的合理性。利用新计算方案对冬季Nio3.4指数进行分析,冬季Nio3.4指数的平均整体小波功率谱表明,存在约12年的年代际变化和准4年的年际变化,不存在显著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影响域 计算方案 Nin03.4指数
下载PDF
广东汛期开始日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熊亚丽 +2 位作者 谷德军 梁建茵 谢炯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2-300,共9页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 ,对近 5 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 5 0 0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 5 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 ,具有明显的 ...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 ,对近 5 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 5 0 0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近 5 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 ,具有明显的 2~ 7年左右的年际和 3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振荡 ;开汛的年代际振荡与副高、PDO指数是一致的 ,并与它们存在反向的关系 ,且突变的时间也均发生在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 ;广东开汛与后期天气的相关分析表明 ,它与广东 4月降水的相关最好 ,与 5 ,6月的相关则差 ;与广东降水集中期初日只有在 1986年以后至今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降水集中期次数却在 1977年之前就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广东开汛的早晚与前冬 5 0 0hPa高度场存在几个显著的相关中心 ,与前秋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异常也有明显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 广东 年际 500hPa高度场 20世纪70年代 日期 汛期 年代际振荡 1986年 1977年 小波分析 周期振荡 海温异常 北太平洋 PDO 海温场 环流场 50年 中后期 分析表 月降水 正相关 集中期 负相关 副高 指数 天气 期次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海洋热力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23
13
作者 谷德军 +2 位作者 王东晓 梁建茵 方一川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0,共7页
用小波变换分析了1948~2003年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序列振荡特征,并研究了Lanczos滤波器滤出的不同时间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与SODA资料提供的海洋热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存在准4年的年际变化、约9年周期的十年际... 用小波变换分析了1948~2003年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序列振荡特征,并研究了Lanczos滤波器滤出的不同时间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与SODA资料提供的海洋热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存在准4年的年际变化、约9年周期的十年际变化和38年左右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最强,年代际变化最弱。不同尺度上的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与海洋热力条件的显著相关区有很大的地域差异。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主要与近赤道地区的热带海洋变化有关,相关关系呈准2年变化。若前一年秋冬季节的赤道东印度洋、赤道西太平洋出现海温和温跃层深度正异常和赤道西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海温和温跃层深度负异常时,对应于当年的年际尺度上的南海夏季风加强;反之则减弱。南海夏季风强度与后期海温的对应关系为:南海夏季风加强,秋季时,南海周边海区和澳大利亚东部海区海温显著负相关;冬季时,热带西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大西洋海温出现显著的正相关。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年代变化受PDO的调制。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即与全球变暖有关,也与PD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强度 不同时间尺度 海洋热力因子 前兆信号
下载PDF
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奇异谱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谢炯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利用奇异谱方法(SSA方法)分析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的演变规律,发现年登陆的热带气旋数存在明显的8年、准3年的周期振荡;登陆珠江口以西的热带气旋数存在12年、准2年的周期振荡。把产生热带气旋的源地——西北太平洋划分为8个海区,对每... 利用奇异谱方法(SSA方法)分析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的演变规律,发现年登陆的热带气旋数存在明显的8年、准3年的周期振荡;登陆珠江口以西的热带气旋数存在12年、准2年的周期振荡。把产生热带气旋的源地——西北太平洋划分为8个海区,对每个海区的海表温度进行奇异谱分析,结果显示NINO西区和暖池海区分别存在8年和3年的准周期振荡及12年和2年的周期振荡,这很可能是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产生的物理原因。最后结合最大熵谱方法(SSA-MEM)做出登陆广东省的全年和登陆珠江口以西的热带气旋趋势预报,其效果较理想,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谱分析 热带气旋 周期振荡 登陆 广东 演变规律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曾琮 胡斯团 +5 位作者 梁建茵 林良勋 谢炯光 李晓娟 易爱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5-654,共10页
利用500 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 利用500 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广东 前汛期降水 汛期旱涝 季风异常 500hPa 格点资料 强度指数 季风强度 降水资料
下载PDF
近55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及其准双周变化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谷德军 +5 位作者 梁健 李晓娟 谢炯光 杨亚正 温晶 陈敏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9-1010,共12页
利用1951~2005年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广州逐日地面气温资料及NCEP/NCAR逐日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等方法对近55年来冬半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变化特征及其与低频振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建立... 利用1951~2005年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广州逐日地面气温资料及NCEP/NCAR逐日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等方法对近55年来冬半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变化特征及其与低频振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虽然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广州冬半年升温的趋势很明显,但90年代~2003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次数却偏多。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具有明显的准2~3年、9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广州冬半年逐日气温具有明显的准单周、准双周振荡,而30~60天的振荡较弱,且影响广州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受准双周振荡低频波控制,与我国北方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受30~60天周期的低频波控制有明显的不同。El Ni^no(La Ni^na)事件发生的冬半年,准双周振荡的强度以偏强(弱)为主,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次数以正常至偏多(偏少)为主。所建立的广州强冷空气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广州强冷空气爆发前后准双周振荡不同演变阶段的大气环流及地面气压场的变化特征,可为中期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冷空气 变化特征 准双周振荡 大气环流模型
下载PDF
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成因初探 被引量:16
17
作者 罗秋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7-434,共8页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据:第一特征向量对应的标准化时间系数显示异常高温的年份有6年:1962、1983、1990、1993、1998、2003年;异常低温的年份有5年:1973、1975、1976、1994、1997年。异常高温年份盛夏前期的副高已经异常偏强,而且东亚的大气环流的经向度不大,极涡不强,冷空气势力不强、东亚槽不深等特征也有利于副高的进一步加强;到盛夏,副高异常偏强,异常低温年份的情形恰恰相反;异常高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厄尔尼诺分布,对预报盛夏副高异常偏强有一定作用;而异常低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拉尼娜分布,可预报盛夏副高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气温异常 EOF分析 500hPa高度场 海温场
下载PDF
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南海北部风场准双周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谷德军 +2 位作者 高晓荣 孙广凤 谢炯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利用1961—2008年广东逐日降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先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定义了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的850 hPa关键区——"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再利用功率谱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等方法研究了近48年广东前汛期降水... 利用1961—2008年广东逐日降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先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定义了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的850 hPa关键区——"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再利用功率谱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等方法研究了近48年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南海北部风场指数的低频振荡特征,并研究了广东暴雨与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准双周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均以准单周、准双周振荡为主,而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不显著。南海北部风场指数与广东前汛期降水准双周振荡序列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准单周振荡序列的相关。近48年4—6月南海北部风场指数的准双周振荡波峰前后3天(个别4天)的广东省前汛期暴雨出现概率为78.2%。最后利用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准双周振荡的波峰附近有典型西南风暖区暴雨发生的大气环流场演变特征,可为广东暖区暴雨过程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预报方法 准双周振荡 前汛期降水 南海北部风场 暖区暴雨
下载PDF
广州春季降水的变化及其前兆信号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谷德军 +1 位作者 林爱兰 郝立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9-587,共9页
广州春季降水存在以准2年为主的年际变化和以30年为主的年代际变化,目前处于年代际尺度上的少雨时段。Ni?o3区的海温异常是广州春季降水最强的前兆信号,它与广州春季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在前一年的11月份就已出现,并且一直稳定维持到4月份... 广州春季降水存在以准2年为主的年际变化和以30年为主的年代际变化,目前处于年代际尺度上的少雨时段。Ni?o3区的海温异常是广州春季降水最强的前兆信号,它与广州春季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在前一年的11月份就已出现,并且一直稳定维持到4月份。前冬Ni?o3区海温异常对广州春季降水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春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风场异常实现的。前冬Ni?o3区海温正异常时,春季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华南处于副高边缘垂直运动的上升区,菲律宾以东的低层反气旋环流增加了向华南的水汽输送,从而使得广州春季降水偏多;前冬Ni?o3区海温负异常时,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华南地区远离副高、处于垂直运动的下沉区,菲律宾以东低层为气旋环流控制,华南地区盛行偏北气流,不利于水汽的向北输送,从而使得广州春季降水偏少,造成春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春季降水 春旱 前兆信号 副热带高压 低层风场
下载PDF
极地海冰异常对我国夏季大气环流和降水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尚森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分别进行了南极和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大和偏小的数值试验,对6—8月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我国夏季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南极或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大(与偏小相比),则...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分别进行了南极和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大和偏小的数值试验,对6—8月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极地海冰异常对我国夏季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南极或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偏大(与偏小相比),则我国夏季风变弱,特别是使得南亚高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减弱。南极海冰面积偏大使得我国黄河-长江一带地区降水减少。北极海冰面积偏大,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减少。模拟结果与统计分析相一致,可见,极地海冰异常是影响我国夏季大气环流和降水的不可忽略的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异常 大气环流 降水 数值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