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底骨折的高分辨率CT诊断 被引量:21
1
作者 满凤媛 王振常 +2 位作者 曲永惠 鲜军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以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66例CT检查确诊为颅底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为单纯颅底骨折,60例伴发鼻腔鼻窦、眼眶或颅盖骨折。前颅窝底骨折53例,其中筛板部骨折37例,眶上壁骨折34例,蝶骨小...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以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66例CT检查确诊为颅底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为单纯颅底骨折,60例伴发鼻腔鼻窦、眼眶或颅盖骨折。前颅窝底骨折53例,其中筛板部骨折37例,眶上壁骨折34例,蝶骨小翼骨折32例。中颅窝底骨折48例,其中视神经管骨折31例,蝶骨体骨折27例,蝶骨大翼骨折25例,圆孔骨折15例,翼管骨折4例。后颅窝底骨折7例,其中岩部骨折4例,乳突部骨折5例,枕骨斜坡骨折2例。结论 颅底骨折为外科急诊中的常见病,高分辨率CT技术是目前确断颅底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折 高分辨率CT CT检查 诊断 颅面部创伤
下载PDF
乙状窦沟骨板缺损致搏动性耳鸣的CT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兆会 王国鹏 +6 位作者 赵鹏飞 王振常 龚树生 鲜军舫 曾荣 吕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分析以搏动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乙状窦沟骨板缺损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2年11例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引起持续性单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头颈部双期增强CT表现。结果CT显示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均位于... 目的分析以搏动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乙状窦沟骨板缺损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2年11例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引起持续性单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头颈部双期增强CT表现。结果CT显示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均位于耳鸣侧。术中和CT均能显示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共13个,位于乙状窦降部8个,乙状窦上曲3个,同时累及乙状窦上曲、降部2个,CT测量骨板缺损的最大左右径[(6.1±3.5)mm]和上下径[(4.2±1.9)mm]均明显大于术中测量的长径[(4.5±3.9)mm]和短径[(3.0±1.3)mm]。CT显示而术中未发现骨板缺损5个。9例患者脑静脉回流呈不均衡型,骨板缺损均位于静脉回流优势侧。2例脑静脉回流呈均衡型,骨板缺损均位于左侧。患者耳鸣侧颞骨均气化良好,颞骨气房及鼓室均富含气体。结论乙状窦沟骨板缺损多位于乙状窦上曲、降部前/外侧壁,好发于脑回流静脉优势及颞骨蜂房气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加刚 李志霞 +3 位作者 安大立 王烨 吴江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研究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后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VEGF)、血清内皮抑素(s-endostatin)的变化。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s-VEGF和s-endostatin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前s... 目的研究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后大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VEGF)、血清内皮抑素(s-endostatin)的变化。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s-VEGF和s-endostatin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化疗前s-VEGF、s-endostatin 水平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1)。在根治性手术组患者中,化疗前s-VEGF、s-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后7 d、术后1 d和术后14 d(P<0.05)。姑息性手术组仅有化疗前s-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结论 PRAC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具有抗肿瘤作用;而化疗后 s-endostatin的水平下降,提示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和抗血管生成制剂可能获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药物疗法 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