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之二 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 被引量:65
1
作者 孔繁元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5-397,共3页
关键词 眩晕 诊断 治疗 耳源性眩晕 梅尼埃病 壶腹嵴顶结石病 前庭神经元炎
下载PDF
氟桂嗪预防偏头痛的双盲疗效观察 被引量:61
2
作者 吴保仁 王洪典 +2 位作者 任雪芳 冯幼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氟桂嗪是一种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可预防偏头痛发作。现将西比灵(盐酸氟桂嗪)和安慰剂对60例偏头痛进行双盲对照的疗效结果加以报道。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以病程>=1年,每月发作频度>=1次的普通或典型偏头痛患者为入选对象。入选病例... 氟桂嗪是一种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可预防偏头痛发作。现将西比灵(盐酸氟桂嗪)和安慰剂对60例偏头痛进行双盲对照的疗效结果加以报道。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以病程>=1年,每月发作频度>=1次的普通或典型偏头痛患者为入选对象。入选病例共6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年龄16~60岁(平均38.4岁);病程1~30年(平均10.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嗪 偏头痛 预防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4例报告 被引量:55
3
作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36,共2页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4例报告粟秀初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尖部缺血或闭塞导致以中脑损伤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14],常伴有丘脑、间脑以及枕、颞叶等处缺血性损害.至今国内报道不多[1-2],现将近年我们...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4例报告粟秀初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尖部缺血或闭塞导致以中脑损伤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14],常伴有丘脑、间脑以及枕、颞叶等处缺血性损害.至今国内报道不多[1-2],现将近年我们所见4例简介如下,并就有关问题略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部 综合征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眩晕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40
4
作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92-297,共6页
关键词 临床诊断 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神经末梢 内耳迷路 大脑皮质 主观感觉 空间定向 眼球震颤
下载PDF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综述) 被引量:28
5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73-274,共2页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胞学 病因 诊断 中枢神经系疾病
下载PDF
进一步提升眩晕、头晕和头昏诊疗工作中的理性共识 被引量:25
6
作者 孔繁元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02-704,共3页
中华内科杂志(2009年5期)和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年第5期)相继发表的“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和“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两篇文章,引起了国内同行们的关注和热论,对规范同内眩晕、头晕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好而又及时的指导和提升作用... 中华内科杂志(2009年5期)和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年第5期)相继发表的“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和“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两篇文章,引起了国内同行们的关注和热论,对规范同内眩晕、头晕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好而又及时的指导和提升作用。鉴于头晕、眩晕和头昏的发生涉及多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及学者们对这方面的共识和普及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头晕 诊疗工作 头昏 中华内科杂志 理性 诊断流程 2009年
下载PDF
有关眩晕诊断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22
7
作者 孔繁元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眩晕为仅次于发热和头痛等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由于其解剖、生理、病理特殊,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概念上易与头晕和头昏发生混淆,以及医患们认识上的不全面,而常易导致误查、误诊和误治,并对医疗质量造成了不应有的影响,已引起各方... 眩晕为仅次于发热和头痛等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由于其解剖、生理、病理特殊,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概念上易与头晕和头昏发生混淆,以及医患们认识上的不全面,而常易导致误查、误诊和误治,并对医疗质量造成了不应有的影响,已引起各方的日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诊断 临床症状 发病机制 医疗质量
下载PDF
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说明之三 眩晕的治疗概述 被引量:22
8
作者 黄如训 孔繁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眩晕治疗的原则为:控制发作症状,查治病因. 1发作期的治疗 1.1一般治疗 1.1.1静卧防跌安静休息,选择最舒适体位,避声光刺激;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关键词 眩晕 诊断 治疗 流程 康复
下载PDF
西比灵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冯幼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西比灵(Sibelium SBL)又名盐酸氟桂嗪(Flnn· arizine hydrochloride),系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之一。1987年5月至1989年11月,我们用SBL疗治急性缺血性卒中67例,并设对照组比较。
关键词 西比灵 中风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2 位作者 冯幼启 代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7-889,共3页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组)患者和2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肿瘤的外科腰麻患者(对照组)CSF中的S-100B蛋白和NSE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P<0.01);脑脊液NSE含量病脑组最高,与化脑组和隐脑组相比差异有著性意义(P<0.05和P<0.01),隐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态检测发现,脑脊液S-100B蛋白和NSE含量随3组CNS炎症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表明,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和NS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与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含量测定 CSF NSE CN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学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钢 +3 位作者 孔繁元 关鸿志 杨毅宁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5-881,共7页
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分类和性质判断的检查方法。中国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主要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与自然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性疾病、肿瘤、脑膜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 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分类和性质判断的检查方法。中国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主要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与自然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性疾病、肿瘤、脑膜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脑脊液细胞学技术操作与诊断流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发表相关规范与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胞学 诊断 共识
原文传递
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钢 +2 位作者 杨毅宁 戴文 刘婷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8-101,共4页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具有较好的病因诊断价值;并对急性感染性中毒性脑病、脑膜癌病,肿瘤性、白血病性和出血性等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脑膜脑炎和脑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膜脑炎等疾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髓液 细胞学技术 离心法 沉淀 综述
下载PDF
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输注疗法对动物实验性脑梗塞疗效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幼启 +1 位作者 赵钢 武军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98,共2页
作者引用当今国际上较先进的光化学诱导法制作成功了脑梗塞动物模型,脑梗塞部位和程度均较稳定,且很近似临床脑梗塞的病理过程。按照临床实际,为上述治疗组动物进行了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输注,通过与对照组动物脑梗塞区的病理和微循... 作者引用当今国际上较先进的光化学诱导法制作成功了脑梗塞动物模型,脑梗塞部位和程度均较稳定,且很近似临床脑梗塞的病理过程。按照临床实际,为上述治疗组动物进行了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输注,通过与对照组动物脑梗塞区的病理和微循环观察,提示该疗法能明显减轻和改善脑梗塞区的病损程度,增强脑梗塞区的血液供应。作者认为后者也可能为该疗法疗效的机理之一,并建议将该疗法作为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一种临床康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辐射 充氧 实验性 脑梗塞 血液疗法 疗效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类建议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如训 郭玉璞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5-426,共2页
椎-基底动脉缺血(vertebrobasilar ischemia)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是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神经科教授Zulch在血液动力学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是数十年来被广大的神经科和非神经科医师用于临床诊断... 椎-基底动脉缺血(vertebrobasilar ischemia)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是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神经科教授Zulch在血液动力学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是数十年来被广大的神经科和非神经科医师用于临床诊断的常用术语,但缺少严格的诊断标准。基于上述情况,3位老教授写就了该文。我们深感疾病分类问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特将此文作为学术讨论刊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缺血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疾病分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ischemia) 临床诊断 血液动力学 神经科
原文传递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30例脑脊液细胞学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30例病例均经免疫学(HSV抗原检查和PCR)和临床确诊,采用常规的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在显微镜油镜下进行逐个细胞检... 目的进一步了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30例病例均经免疫学(HSV抗原检查和PCR)和临床确诊,采用常规的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在显微镜油镜下进行逐个细胞检查。结果仅14例病例(466%)的常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有增高,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异常,且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的淋巴细胞反应为多见(667%)。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异常率高于常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检查,且符合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的一般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规律。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脑炎 脑脊液 细胞学 病毒性脑炎
下载PDF
37例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丙聚 冯国栋 +6 位作者 杨毅宁 雷蕾 代文 贺莹 刘婷婷 赵钢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运用玻片细胞沉淀(粟秀初教授研制)细胞学方法,对37例使用Bactec MGIT 960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特点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 目的探讨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运用玻片细胞沉淀(粟秀初教授研制)细胞学方法,对37例使用Bactec MGIT 960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特点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升高,但有4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小于50×106/L。多数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呈混合型细胞反应,有33例(89.2%)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中性粒细胞,25例(67.6%)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浆细胞。但多数患者脑脊液(60%)以淋巴细胞为主,少量(1/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且几乎所有患者脑脊液内均可以检测到浆细胞的存在。结论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脑脊液细胞分类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为主型,少部分为中性粒细胞为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细胞学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下载PDF
经皮颅骨钻孔穿刺抽吸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影响疗效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郝登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2期69-71,共3页
总结了经皮颅骨钻孔穿刺抽吸治疗200例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示年龄在70岁以内、病情较轻、出血量较少、出血部位以外囊型及脑叶性、出血时间4~8d、抽出血量达100%以上及无各种并发症者的疗效较... 总结了经皮颅骨钻孔穿刺抽吸治疗200例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示年龄在70岁以内、病情较轻、出血量较少、出血部位以外囊型及脑叶性、出血时间4~8d、抽出血量达100%以上及无各种并发症者的疗效较佳,相反者疗效欠佳或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穿刺术 自发性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及NSE的测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2 位作者 冯幼启 代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测定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SE)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S 1 0 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 ,并探讨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对HSE患者脑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  4 2例HSE患者 (昏迷组 1 6例 ,无昏迷组 2 6例 )和 2 2例正... 目的 测定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SE)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S 1 0 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 ,并探讨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对HSE患者脑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  4 2例HSE患者 (昏迷组 1 6例 ,无昏迷组 2 6例 )和 2 2例正常人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清的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 ,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①HSE昏迷组的脑脊液和血清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显著高于无昏迷组和对照组 (P均小于 0 0 1 ) ,无昏迷组脑脊液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与对照组也有差异 (P <0 0 1和 <0 0 1 ) ;②脑脊液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随HSE患者病情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③脑脊液S 1 0 0B蛋白和NSE含量分别与其各自的血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的S 1 0 0B蛋白和NSE可以作为HSE患者脑损害的标志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S-100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脑损害标志物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IL-6、IL-10和TNF-α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林甫 康涛 +5 位作者 孙东 张云霞 杨毅宁 史明 赵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8例(隐脑组),病毒性脑炎患者20例(病脑组)及非中枢神...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8例(隐脑组),病毒性脑炎患者20例(病脑组)及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5例(对照组)脑脊液中IL-6I、L-10和TNF-α进行检测、比较;同时分析隐脑组患者脑脊液中3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隐脑组脑脊液中IL-6水平高于病脑组(P<0.01)和对照组(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TNF-α水平较病脑组(P<0.05)和对照组(P<0.001)升高;病脑组脑脊液IL-6I、L-10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01,P<0.001,P<0.05)。隐脑组IL-6与IL-10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5);IL-6与TNF-α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IL-10与TNF-α之间亦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IL-6I、L-10和TNF-α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变化对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待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液相芯片技术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对脑梗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娟 冯幼启 《中华理疗杂志》 1995年第2期74-76,共3页
对24例脑梗塞患者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UBIO)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UBIO治疗前脑梗塞患者外周血中总T细胞(CD)、T抑制细胞(CD)数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 对24例脑梗塞患者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UBIO)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UBIO治疗前脑梗塞患者外周血中总T细胞(CD)、T抑制细胞(CD)数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CD4/CD8比值上升;B+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细胞数增多;白细胞介素Ⅱ受体(IL-2R+)和T辅助(CD+)细胞数则与正常人无差异。血浆Fn含量低于正常人。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UBIO治疗后,外周血中CD、CD细胞和Fn水平上升,CD4/CD8比值下降,B细胞数下降,HLA-DR+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提示UBIO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素 脑梗塞 光量子疗法 输血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