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首次从患者体内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被引量:40
1
作者 施华芳 张海林 +6 位作者 自登云 李兆祥 刘丽华 俞永新 王志伟 崔伍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4,共3页
本文报告1987年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97份急性发热期病人血中分离到一株基孔肯雅病毒,并在分离到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查到中和抗体,指数为316。首次证实云南有基孔肯雅轻型病例及自然疫源地存在。
关键词 基孔肯雅病毒 分离
下载PDF
云南白纹伊蚊感染、传播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海林 张云智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0-53,共4页
云南株白纹伊蚊通过吸食含病毒的血餐或叮吸有病毒血症的小鸡血,能感染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并能在蚊体内增殖。感染蚊经叮咬吸血,能将这两种病毒传播给乳鼠或小鸡。雌蚊感染后第10天,对乳鼠的传播率登革1、2、3、4型和乙型脑炎依次... 云南株白纹伊蚊通过吸食含病毒的血餐或叮吸有病毒血症的小鸡血,能感染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并能在蚊体内增殖。感染蚊经叮咬吸血,能将这两种病毒传播给乳鼠或小鸡。雌蚊感染后第10天,对乳鼠的传播率登革1、2、3、4型和乙型脑炎依次为22.22%、37.50%、25.00%、44.44%和37.50%;对小鸡的传播率登革4型和乙型脑炎分别为100%和66.67%。实验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在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景 登革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感染 传播率
下载PDF
云南省边境地区蚊虫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海林 +10 位作者 张云智 龚正达 自登云 施华芳 龚鹤琴 杨卫红 李兆祥 侯宗柳 杨兰萍 章域震 黄文丽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阐明蚊虫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情况 ,评价各蚊种的媒介地位。方法 :夜间在农村人房、畜圈 ,白天在野外竹林捕蚊 ,用细胞法和小白鼠法分离病毒。结果 :在云南省 15个边境县市采获 6属 45种 92 748只雌蚊 ,从 13种蚊虫体内分离出乙... 目的 :阐明蚊虫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情况 ,评价各蚊种的媒介地位。方法 :夜间在农村人房、畜圈 ,白天在野外竹林捕蚊 ,用细胞法和小白鼠法分离病毒。结果 :在云南省 15个边境县市采获 6属 45种 92 748只雌蚊 ,从 13种蚊虫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 42株。其中从三带喙库蚊分离到 15株 ,霜背库蚊 5株 ,伪杂鳞库蚊、中华按蚊各 4株 ,刺扰伊蚊 3株 ,棕头库蚊、白纹伊蚊、窄翅伊蚊各 2株 ,雪背库蚊、环带库蚊、迷走按蚊、阿萨姆伊蚊和常型曼蚊各 1株。结论 :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刺扰伊蚊和白纹伊蚊亦为重要媒介。具有夜间以库蚊为主 ,白天以伊蚊为主的传播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边境地区 自然感染 乙型脑炎病毒 蚊虫 传播媒介
下载PDF
云南白纹伊蚊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海林 自登云 +5 位作者 龚正达 施华芳 张云智 侯宗柳 杨兰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阐明白纹伊蚊分布特点 ,掌握其自然感染虫媒病毒情况。方法 :白天在居民点周围和野外竹林区捕蚊 ,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结果 :采获成年雌性蚊虫 8属 45种 2 4885只 ,其中白纹伊蚊 76 2 2只 ,占30 .6 2 %。从该蚊中分离到登... 目的 :阐明白纹伊蚊分布特点 ,掌握其自然感染虫媒病毒情况。方法 :白天在居民点周围和野外竹林区捕蚊 ,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结果 :采获成年雌性蚊虫 8属 45种 2 4885只 ,其中白纹伊蚊 76 2 2只 ,占30 .6 2 %。从该蚊中分离到登革 4型病毒 4株 ,登革 3型病毒 1株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株 ,基孔肯雅病毒 2株 ,甲病毒 2株。结论 :白纹伊蚊在云南广泛分布 ,属竹林区优势蚊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白蚊 伊蚊 虫媒病毒 媒介分布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景洪市虫媒病毒调查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海林 施华芳 +5 位作者 自登云 龚正达 张云智 黄文丽 李兆祥 《地方病通报》 2000年第3期40-44,共5页
近 10多年来 ,先后从云南省景洪市各乡镇的当地病人、猪、蝙蝠和蚊虫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 2 2株 ,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登革 4型病毒 1株 ,从蝙蝠和蚊虫体内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5株 ,从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分离到辛德毕斯病毒1株 ,从发热... 近 10多年来 ,先后从云南省景洪市各乡镇的当地病人、猪、蝙蝠和蚊虫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 2 2株 ,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登革 4型病毒 1株 ,从蝙蝠和蚊虫体内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5株 ,从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分离到辛德毕斯病毒1株 ,从发热病人血液、脑炎病人脑脊液、猪血清和牛血清中分离到新环状病毒 47株 ,从黄胸鼠肺脏中检查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 6份 ;人群、猪、恒河猴或鼠类血清中亦检出上述 6种病毒的抗体 ,表明景洪市存在乙型脑炎、登革热、基孔肯雅、辛德毕斯、新环状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地。此外 ,该地人群血清中还检查出西门利克森林病 (SF)、格塔 (GET)、库京 (KUN)、圣路易脑炎 (SL E)、雪鞋野兔 (SSH)、巴泰 (BAT)、森林脑炎 (RSSE)、柯萨努尔森林病 (KFD)、波瓦生 (POW)、兰格特 (L GT)和克里米亚 -刚果出血热 (CCHF)等多种病毒抗体 ,提示当地可能存在更多的蚊媒和蜱媒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毒 甲病毒 黄病毒 景洪市 云南
下载PDF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经卵传递登革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海林 张云智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6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通过吸食病毒液或叮吸有病毒血症的小鸡血后,能感染登革1~4型病毒,并能在蚊体内增萌。对感染雌蚊子1和子2代幼虫、雌性或雄性成虫4559只,分101批进行了病毒检测。白纹伊蚊子1代的批阳性率:登革1型...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通过吸食病毒液或叮吸有病毒血症的小鸡血后,能感染登革1~4型病毒,并能在蚊体内增萌。对感染雌蚊子1和子2代幼虫、雌性或雄性成虫4559只,分101批进行了病毒检测。白纹伊蚊子1代的批阳性率:登革1型为10%(1/10),2型为22.22%(2/9),3型为33.33%(4/12),4型为28.95%(11/38);登革1~4型的最低子代感染率依次为0.20%、0.71%、0.70%和0.63%。子2代对登革4型的批阳性率和最低子代的感染率分别为35.29%(6/17)和0.93%。登革4型感染埃及伊蚊子1和子2代的最低子代感染率分别为0.63%和0.60%。实验表明,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能经卵传递登革病毒。在本病地方性疫区中,这两种蚊虫在维持登革病毒的自然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蚊虫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经卵传递
下载PDF
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热病人血清虫媒病毒抗体调查 被引量:29
7
作者 黄文丽 张海林 +2 位作者 侯宗柳 自登云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2期29-30,共2页
用11种蚊媒病毒抗原并采用间接ELISA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采集的120份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脑炎、登革 3型、登革4型、基孔肯雅、辛德毕斯、贝巴鲁(Bebaru)、雪鞋野兔(Snowshoe hare)和巴... 用11种蚊媒病毒抗原并采用间接ELISA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采集的120份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脑炎、登革 3型、登革4型、基孔肯雅、辛德毕斯、贝巴鲁(Bebaru)、雪鞋野兔(Snowshoe hare)和巴泰(Batai)病毒抗体的阳性率依次为 7.50%、5.00%、1.67%、3.33%、2.50%、1.67%、5.00%和 4. 17%.未查到寨卡(Zika)、登革1型和登革2型病毒抗体,表明该地不仅存在乙型脑炎、登革热3型和4型、辛德毕斯、基孔肯雅病毒,还可能存在甲病毒属的贝巴鲁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的雪鞋野兔和巴泰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毒 抗体 发热病人 血清 西双版纳 云南
下载PDF
白纹伊蚊垂直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海林 张云智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2-47,共6页
用5株乙型脑炎病毒(JEvirus)经口感染白纹伊蚊,证明该蚊能感染和传播乙型脑炎病毒。对感染雌蚊的子1和子2代卵3443粒、幼虫7021只和成虫4853只,分171批检查乙型脑炎病毒,子1代的批阳性率:卵为46.67... 用5株乙型脑炎病毒(JEvirus)经口感染白纹伊蚊,证明该蚊能感染和传播乙型脑炎病毒。对感染雌蚊的子1和子2代卵3443粒、幼虫7021只和成虫4853只,分171批检查乙型脑炎病毒,子1代的批阳性率:卵为46.67%(14/30)幼虫为21.21%(7/33)雌性成虫为23.68%(9/38),雄性成虫为15,00%(3/20);子2代幼虫、雌性和雄性成虫的批阳性率依次为23.53%(4/17)、27.27%(6/22)和18.18%(2/11)。此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具有将乙型脑炎病毒垂直传播给后代的能力。认为该蚊在乙型脑炎病毒自然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 乙型脑炎 病毒 白纹伊蚊 垂直传播
全文增补中
云南三带喙库蚊分布特点及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调查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海林 自登云 +7 位作者 施华芳 龚正达 张云智 冯锡光 侯宗柳 李兆祥 杨兰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三带喙库蚊的分布特点及乙型脑炎病毒的感染率。方法:在农村畜圈和人房捕蚊,用C6/36细胞和小白鼠法分离病毒。结果:采获成年雌蚊35种7016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20464只,构成比为2916%,季节高峰是... 目的:研究三带喙库蚊的分布特点及乙型脑炎病毒的感染率。方法:在农村畜圈和人房捕蚊,用C6/36细胞和小白鼠法分离病毒。结果:采获成年雌蚊35种7016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20464只,构成比为2916%,季节高峰是7~9月。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20株乙型脑炎病毒,批阳性率为623%,现场感染比1∶772,最低带病毒率130‰。结论:三带喙库蚊在云南广泛分布,属优势蚊种,是云南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三带喙库蚊 乙型脑炎病毒
下载PDF
从云南省蝙蝠脑组织中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海林 张云智 +3 位作者 黄文丽 龚鹤琴 王静林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1期74-77,共4页
为进一步阐明蝙蝠在保存乙脑病毒中的作用 ,于 1997年 7月 ,在云南省耿马县捕捉蝙蝠 6 4只 ,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 ,从一只金管鼻蝠脑组织中分离出 1株病毒。该毒株能引起BHK2 1细胞病变和乳鼠发病死亡 ,在 pH5 75~7 4时能凝集鸽红血球 ... 为进一步阐明蝙蝠在保存乙脑病毒中的作用 ,于 1997年 7月 ,在云南省耿马县捕捉蝙蝠 6 4只 ,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 ,从一只金管鼻蝠脑组织中分离出 1株病毒。该毒株能引起BHK2 1细胞病变和乳鼠发病死亡 ,在 pH5 75~7 4时能凝集鸽红血球 ,经用单克隆抗体血凝抑制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 ,证实为乙型脑炎病毒。进一步证明蝙蝠在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贮存宿主 蝙蝠 金管鼻蝠
下载PDF
蝙蝠作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宿主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海林 张云智 +11 位作者 黄文丽 龚鹤琴 杨卫红 施华芳 自登云 李兆祥 王静林 章域震 龚正达 袁庆虹 冯锡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5期58-61,共4页
于 1 98 6、1 988、1 990和 1 997年的 7-8月 ,在云南省共捕获 653只蝙蝠 ,其中棕果蝠( Rousettus leschenaulti) 593只 ,金管鼻蝠( Murina aurata) 60只 ,采集血清及剖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查。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到 6株病毒 ... 于 1 98 6、1 988、1 990和 1 997年的 7-8月 ,在云南省共捕获 653只蝙蝠 ,其中棕果蝠( Rousettus leschenaulti) 593只 ,金管鼻蝠( Murina aurata) 60只 ,采集血清及剖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查。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到 6株病毒 ,带毒率为 0 .96% ,其中从捕自景洪的棕果蝠脑组织中分离到 3株 ,从河口的棕果蝠血清中分离到 2株 ,从捕自耿马的金管鼻蝠脑组织中分离出 1株。棕果蝠和金管鼻蝠的带毒率分别为 0 .84%和 1 .67%。这 6株病毒能引起 C6/ 3 6和 BHK2 1细胞病变和导致乳小白鼠或 3~ 4周龄小白鼠发病和死亡 ,并具有典型的嗜神经病毒感染症状。经血凝抑制、补体结合、免疫荧光和中和试验鉴定 ,新分离的 6株病毒均为乙脑病毒 ( JE virus)。同期用血凝抑制试验对采获的 42 5份棕果蝠血清作乙脑病毒抗体检查 ,阳性 1 53份 ,阳性率为 3 6% ,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本次从棕果蝠和金管鼻蝠体内分离出乙脑病毒属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宿主
下载PDF
云南省基孔肯雅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海林 施华芳 +8 位作者 自登云 龚正达 李兆祥 张天寿 张云智 刘丽华 俞永新 王志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61-162,共2页
云南省基孔肯雅病流行病学调查张海林,施华芳,米竹青,自登云,龚正达,李兆祥张天寿,张云智,刘丽华,俞永新,王志伟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CHIK)是一种人鲁共患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点是关节疼痛。发热... 云南省基孔肯雅病流行病学调查张海林,施华芳,米竹青,自登云,龚正达,李兆祥张天寿,张云智,刘丽华,俞永新,王志伟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CHIK)是一种人鲁共患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点是关节疼痛。发热和皮疹。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可以成为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孔肯亚热 流行病学 病毒病
原文传递
云南省褐家鼠与黄胸鼠中汉坦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邹洋 张海林 +8 位作者 张云智 杨卫红 袁庆虹 章域震 王静林 薛燕萍 陈化新 张永振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 研究云南省褐家鼠、黄胸鼠中汉坦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型别,以明确基因亚型及其地理分布,为该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捕捉鼠类取鼠肺,冷冻切片后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抗原,从阳... 目的 研究云南省褐家鼠、黄胸鼠中汉坦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型别,以明确基因亚型及其地理分布,为该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捕捉鼠类取鼠肺,冷冻切片后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抗原,从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利用RT—PCR扩增汉坦病毒S和M基因部分片段并测序分型,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共捕获褐家鼠和黄胸鼠307只,检测到阳性样品14份,阳性检出率为4.56%。分析部分S片段(600~999nt)与M片段G1区(140~640nt)、G2区(2003~2302nt)的核苷酸序列,及用部分S及G2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来自云南省8个地区的汉城病毒分为2个亚型:S1和S3亚型。结论 云南省主要为家鼠型HFRS疫区,汉城病毒有2个亚型,地理分布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基因型 地理分布 系统发生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2001~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海林 杨卫红 +5 位作者 张云智 袁庆虹 王静林 章域震 亚红祥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4期42-47,共6页
目的为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 ,提供防治参考 ,对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方法收集全省本病疫情资料 ,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2 0 0 1~ 2 0 0 2年全省共报告本病 1... 目的为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 ,提供防治参考 ,对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方法收集全省本病疫情资料 ,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2 0 0 1~ 2 0 0 2年全省共报告本病 10 2例 ,死亡 3例 ,年发病率为 0 . 12 /10万 ,病死率为 2 . 94%。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昆明市、楚雄州。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为 4. 19%。 2 0 0 2年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 9种 891只 ,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 ,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种 ;鼠间汉坦病毒带毒率为 3 . 65 % ,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高山姬鼠。 2 0 0 1年在大理市野外捕鼠 12种 14 0只 ,大绒鼠为优势种 ,带毒鼠为大绒鼠、大足鼠、黄胸鼠、社鼠和短尾鼠句。结论监测区内存在有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鼠型疫源地 ,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率有关。应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疫苗为主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云南
下载PDF
白纹伊蚊吸血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云智 张海林 《地方病通报》 1994年第2期37-38,共2页
用云南白纹伊蚊建立的实验种群,进行了吸血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具有再次吸血的特性,第一次吸血后6~7天再次吸血率高达100%。每只蚊虫平均吸血量为1.3570~1.4820mg。吸血温度在15~40℃之间,最... 用云南白纹伊蚊建立的实验种群,进行了吸血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具有再次吸血的特性,第一次吸血后6~7天再次吸血率高达100%。每只蚊虫平均吸血量为1.3570~1.4820mg。吸血温度在15~40℃之间,最适吸血温度25~3O℃。每次吸血所需时间为2~19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吸血率 吸血量 再次吸血
下载PDF
云南省宾川县恙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 被引量:16
16
作者 袁庆虹 冯锡光 +3 位作者 张海林 自登云 陈渊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0,F003,共2页
资料显示,近年来恙虫病疫源地不断扩大,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并时有局部地区的流行。1994年7月至9月,云南省宾川县暴发一起疑似恙虫病的流行,为明确病因及流行特点,我们于流行期采集患者血液以及鼠类、恙螨标本进行立克次体分... 资料显示,近年来恙虫病疫源地不断扩大,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并时有局部地区的流行。1994年7月至9月,云南省宾川县暴发一起疑似恙虫病的流行,为明确病因及流行特点,我们于流行期采集患者血液以及鼠类、恙螨标本进行立克次体分离和抗体检查,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流行病学 云南 宾川县
下载PDF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易感性和传播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海林 张云智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用4株基孔肯雅病毒经口感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进行了易感性和传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蚊虫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无论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感染后第5-6天即可通过吸血将病毒传播给乳鼠,至第8-13天,传播率可高达55... 用4株基孔肯雅病毒经口感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进行了易感性和传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蚊虫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无论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感染后第5-6天即可通过吸血将病毒传播给乳鼠,至第8-13天,传播率可高达55.55%-100%。感染蚊亦可经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小鸡。埃及伊蚊的易感性和传播率高于白纹伊蚊。实验还发现,不同来源毒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如分离自云南白纹伊蚊的M81株的感染率和传播率均高于其它毒株。这些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在基孔肯雅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病毒 白纹伊纹 埃及伊蚊
下载PDF
云南省4种伊蚊的乙型脑炎病毒分离物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海林 施华芳 +7 位作者 自登云 龚正达 侯宗柳 李兆祥 张云智 张嘉玉 杨兰萍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9年第1期32-34,共3页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伊蚊属 乙型脑炎病毒 媒介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群落及地理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云智 张海林 +4 位作者 龚正达 章域震 杨卫红 周红宁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1期74-80,共7页
对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 7县 (市 )的 14个乡镇蚊虫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分布、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地理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夜间活动蚊虫优势种共 7个 ,包括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迷走... 对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 7县 (市 )的 14个乡镇蚊虫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分布、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地理生态位宽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夜间活动蚊虫优势种共 7个 ,包括三带喙库蚊、棕头库蚊、迷走按蚊、伪杂鳞库蚊、霜背库蚊、中华按蚊和菲律宾按蚊 ;野外竹林树林白天活动蚊虫优势种 6个 ,分别为白纹伊蚊、圆斑伊蚊、多栉领蚊、骚扰阿蚊、刺扰伊蚊和伪白纹伊蚊 ;蚊虫多样性指数变化顺序 :农村畜圈及人房周围生态为勐腊县关累镇 ( 2 .132 )、景洪市大勐龙乡 ( 2 .0 18)、勐腊县象明乡 ( 1.892 )、景洪市城郊 ( 1.85 6 )、孟连县勐马乡 ( 1.842 )、景洪市勐罕乡 ( 1.82 3)、思茅市城郊 ( 1.6 88)、勐腊县城郊 ( 1.6 5 9)、勐海县城郊 ( 1.5 5 7)、思茅市思茅港 ( 1.5 2 7)、澜沧县雅口乡( 1.40 1)、勐海县打洛镇 ( 1.12 1)、澜沧县东郎乡 ( 0 .814)和普洱县同兴乡 ( 0 .5 5 3) ;野外竹林树林生态为景洪市城郊( 1.841)、勐腊县城郊 ( 1.743)、景洪市大勐龙乡 ( 1.2 78)、孟连县勐马乡 ( 1.16 0 )、澜沧县东朗乡 ( 1.0 77)、勐海县打洛镇( 1.0 31)和澜沧县雅口乡 ( 0 .741) ;各地蚊虫多样性指数较大 ,差异不显著。夜间活动蚊虫中 ,三带喙库蚊、迷走按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群落结构 生理生态位 澜沧江下游地区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森林脑炎病毒的调查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文丽 侯宗柳 +4 位作者 自登云 龚正达 雷亚民 张海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1-233,共3页
通过 1988~ 1994年对云南森林脑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病毒的普通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首次发现云南高黎贡山存在森林脑炎病毒的自然疫源地 ,经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测 ,推测卵形硬蜱为其主要传播媒介 ,鼠类动物为其主要贮存宿主... 通过 1988~ 1994年对云南森林脑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病毒的普通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首次发现云南高黎贡山存在森林脑炎病毒的自然疫源地 ,经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测 ,推测卵形硬蜱为其主要传播媒介 ,鼠类动物为其主要贮存宿主。对人可引起高热、皮疹等全身感染症状。云南森林脑炎病毒与东北森林脑炎病毒相比较 ,云南毒株毒力稍低 ,对各种动物的致病性相似 ,但又有明显的出血现象。血凝的最适pH基本一致。云南森林脑炎病毒与东北标准株的多肽成分分析略有不同。云南高黎贡山的自然地理景观与东北大小兴安岭的地理景观不同 ,这与其毒株之间的差异可能有关。血清学调查显示云南大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森林脑炎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脑炎病毒 传播媒介 宿主动物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