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LD燃烧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鹏飞 建春 +5 位作者 DALLY B B 王飞飞 王林 柳朝晖 陈胜 郑楚光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49,共15页
MILD燃烧技术同时实现了极低的NOx排放和高的燃烧热利用效率,被国际燃烧界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燃烧技术之一.然而,由于对MILD燃烧的基础研究不深入,目前普遍存在实现MILD燃烧需高温预热空气的误解,这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基... MILD燃烧技术同时实现了极低的NOx排放和高的燃烧热利用效率,被国际燃烧界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燃烧技术之一.然而,由于对MILD燃烧的基础研究不深入,目前普遍存在实现MILD燃烧需高温预热空气的误解,这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基于笔者对MILD燃烧的最新研究和理解,现已初步建立MILD燃烧的一些基本条件,展示了无需对现有工业系统进行过多改动就即可实现该技术的前景,确认了将该技术拓宽到多种燃料(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各种燃烧方式(包括扩散燃烧、部分预混燃烧和完全预混燃烧)和多种燃烧应用领域(如燃气轮机、电站锅炉、供热锅炉、内燃机、各种工业加热炉和各种民用燃烧器)的可能性.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国内外MILD燃烧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给出了利用MILD燃烧技术进一步发展高效低污染燃烧系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无焰氧化 无焰燃烧 氧燃料燃烧
原文传递
装置元件排列间距和颗粒浓度对细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章鹏飞 建春 潘祖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5-1632,共8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锯齿形元件组成的细颗粒聚并装置的湍流聚并特性,考察元件的排列间距和气流中颗粒物浓度对湍流聚并的影响。计算采用RANS模型,并获得了实验的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元件阵列的排列既不能过于紧密也不能过于稀疏,需要兼顾...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锯齿形元件组成的细颗粒聚并装置的湍流聚并特性,考察元件的排列间距和气流中颗粒物浓度对湍流聚并的影响。计算采用RANS模型,并获得了实验的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元件阵列的排列既不能过于紧密也不能过于稀疏,需要兼顾空间利用率、元件产涡的耦合作用和流动阻力三方面的考虑。实际应用也需要考虑颗粒浓度的影响,模拟发现:浓度越高,颗粒的湍流聚并效果越好;当浓度足够高时,Z形锯齿元件组成的聚并装置能聚并近50%的小颗粒,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 聚并效率 颗粒浓度
下载PDF
烟气流速和装置元件角度对细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章鹏飞 建春 潘祖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14-2720,共7页
颗粒物湍流聚并技术是促进细颗粒物脱除的有效手段。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在一种装置内颗粒物在湍流作用下的聚并特性,考察气流速度和装置元件角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聚并的效果随着流速的增大而提高,也随着元件迎流角度接近90?而提高。... 颗粒物湍流聚并技术是促进细颗粒物脱除的有效手段。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在一种装置内颗粒物在湍流作用下的聚并特性,考察气流速度和装置元件角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聚并的效果随着流速的增大而提高,也随着元件迎流角度接近90?而提高。原因是:上述装置结构和流速的变化提高了元件的尾涡强度,使湍动能耗散率增大,也使颗粒之间的碰撞概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 聚并效率 流速 角度
下载PDF
当量比和反应物混合模式对无焰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鹏飞 建春 +2 位作者 Bassam B.Dally Richard A.Craig 王飞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7,共8页
给出空气和燃料在3种初始混合模式(非预混、部分预混和完全预混)下无焰燃烧的实验结果,介绍了无焰燃烧的实现方法,研究当量比和初始混合模式对无焰燃烧的影响。实验炉在功率为7.5~15 kW下运行,当量比的变化范围为0.5~1。实验结果... 给出空气和燃料在3种初始混合模式(非预混、部分预混和完全预混)下无焰燃烧的实验结果,介绍了无焰燃烧的实现方法,研究当量比和初始混合模式对无焰燃烧的影响。实验炉在功率为7.5~15 kW下运行,当量比的变化范围为0.5~1。实验结果表明,无焰燃烧状态一旦建立则很稳定,很容易维持。无论是预混、非预混还是部分预混燃烧,其炉温差别不大,CO和NOx排放低。当量比接近1时,虽然炉内仍处于无焰燃烧状态且NOx排放量少,但CO和H2排放量都极多,此时并不是清洁燃烧。当量比小于0.98时,3种混合模式下烟气中的CO和H2含量都极低,但部分预混无焰燃烧产生的NOx排放量相对较多,而完全预混无焰燃烧的NOx排放量最低。文中还对当量比对NOx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当量比 预混 非预混 部分预混
下载PDF
雷诺数对圆形渐缩喷嘴湍流射流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诚 徐敏义 建春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331-6338,共8页
本文研究雷诺数(Re)对圆形渐缩喷嘴湍流射流的影响.实验在射流出口雷诺数为Re=4050—20100的范围内进行,分别测量了射流出口、中心线的平均及湍流流场以及部分径向剖面速度分布.所有测量均采用单热线恒温热线风速仪进行高频采样,所测流... 本文研究雷诺数(Re)对圆形渐缩喷嘴湍流射流的影响.实验在射流出口雷诺数为Re=4050—20100的范围内进行,分别测量了射流出口、中心线的平均及湍流流场以及部分径向剖面速度分布.所有测量均采用单热线恒温热线风速仪进行高频采样,所测流场范围在轴向上为0—30d(这里d为射流出口直径).虽然出口速度分布均为"平顶帽"形,但测量结果依然反映出Re对射流出口以及下游流场有强烈的影响.当Re小于临界值(~10000)时,平均速度场与脉动速度场均对Re有强烈依赖,大于临界值后则影响甚微.势核区长度、远场区速度衰减率及扩散率均与Re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数 圆形射流 热线风速仪
原文传递
300MW燃煤锅炉机组超细颗粒聚并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冬林 吴康 +3 位作者 建春 唐斌 冯伟 贺善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6-1930,共5页
为了解决燃煤锅炉烟气中超细颗粒难以脱除的问题,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设计了一种超细颗粒聚并器,并在300 MW燃煤锅炉机组电除尘器的前置烟道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并器内部存在超细颗粒之间以及超细颗粒与大颗粒之间的相互聚集行... 为了解决燃煤锅炉烟气中超细颗粒难以脱除的问题,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设计了一种超细颗粒聚并器,并在300 MW燃煤锅炉机组电除尘器的前置烟道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并器内部存在超细颗粒之间以及超细颗粒与大颗粒之间的相互聚集行为,从而使超细颗粒数量显著减少。例如,对于粒径在2.65和10.48μm以下的颗粒,其体积比例在聚并器出口分别减少了56.7%和62.3%,在电除尘器出口的粉尘浓度减少了26.34 mg/Nm3,这表明,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的聚并器对超细颗粒的聚并作用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 聚并器 燃煤锅炉 粒径分布 除尘
原文传递
大湍流度对超低雷诺数下翼型受力及绕流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庶 建春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8,共8页
实验测量了超低雷诺数(Re=5 300)下NACA 0012翼型在自由来流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重点研究来流的湍流度对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对翼型流场的研究揭示湍流度对翼型受力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显示,低湍流度下升力系数... 实验测量了超低雷诺数(Re=5 300)下NACA 0012翼型在自由来流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重点研究来流的湍流度对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对翼型流场的研究揭示湍流度对翼型受力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显示,低湍流度下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无失速特征;当湍流度提高,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在12°~15°迎角下表现出明显的失速特征。翼型流场的流动显示表明,自由来流的湍流度不仅对翼型边界层的流动有明显影响,而且对边界层分离后的剪切层流动状态有很大影响,使得翼型在相同雷诺数和相同迎角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性,并得出湍流度的增大和雷诺数的提高在影响翼型绕流形态及受力特征方面起着相似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度 超低雷诺数 升力 流动显示 失速
原文传递
基于薄膜拍打型摩擦纳米发电机的风能收集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恩 王岩 +5 位作者 王建业 王川 柳长昕 吴梦维 建春 徐敏义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4-698,共15页
大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能量供给是目前限制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新型能量收集技术,摩擦纳米发电机在环境能量收集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为解决无线传感节点供电问题提供了技术思路.本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和风致振动原理,提出... 大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能量供给是目前限制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新型能量收集技术,摩擦纳米发电机在环境能量收集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为解决无线传感节点供电问题提供了技术思路.本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和风致振动原理,提出并系统研究了一种薄膜拍打型摩擦纳米发电机(FF-TENG),实现了风能高效收集.本文采用仿真软件分析了薄膜拍打过程中的电场分布,利用流场显示方法展示了薄膜的运动状态.同时,研究了薄膜材料、风速、薄膜长度、薄膜串联对FF-TENG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风速提高,薄膜拍打频率增加,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的短路电流增大,而输出电压和转移电荷量在风速超过4.7 m/s之后保持稳定.随着薄膜长度的增加,其拍打频率降低较快,单位长度上的发电性能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在双薄膜FF-TENG实验中,上游薄膜的扰动导致下游薄膜的拍打幅度更大,这使得两个短薄膜的输出电压比单个长薄膜提升了45%.通过演示实验,本文设计的薄膜拍打型摩擦纳米发电机成功地驱动了温度传感器,并点亮了至少300盏LED灯,表明其在无线传感器供电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无线传感器网络 环境能量收集
原文传递
当量比和初始混合模式对无焰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鹏飞 王飞飞 +1 位作者 建春 梅振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2-1596,共5页
对燃料-空气非预混、完全预混与部分预混三种混合模式下的无焰燃烧状态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了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和已被实验验证的算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三种混合模式下无焰燃烧状态的区别是由初始反应物的射流总动量的... 对燃料-空气非预混、完全预混与部分预混三种混合模式下的无焰燃烧状态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了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和已被实验验证的算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三种混合模式下无焰燃烧状态的区别是由初始反应物的射流总动量的不同决定的。当炉内大尺度流场结构类似时,初始反应物射流总动量越大,炉内烟气循环越剧烈,温度分布越均匀,峰值温度越低,NO_x越低。数值模拟发现OH自由基峰值位置与温度峰值位置基本重合;而H_2CO峰值位置主要分布在主反应区中的低温区域。实验测量了当量比对无焰燃烧炉内温度和NO_x排放值的影响,并发现部分实验还发现,部分预混、非预混和完全预混无焰燃烧时,NO占NO_x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94.3%、91.9%和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高温空气燃烧 预混 NOx 当量比
原文传递
菱形自由射流与圆形自由射流流动特性的粒子图像测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冬林 贠英 +2 位作者 建春 成珊 邓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76-81,147,共6页
针对菱形和圆形2种不同出口形状的孔板自由射流,在出口雷诺数Re 72 000(速度使用射流平均出口速度Ue,特征长度使用当量直径De)的情况下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对空气射流在初始段和过渡段的流场进行测量... 针对菱形和圆形2种不同出口形状的孔板自由射流,在出口雷诺数Re 72 000(速度使用射流平均出口速度Ue,特征长度使用当量直径De)的情况下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对空气射流在初始段和过渡段的流场进行测量,并对2种不同形状出口的射流流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圆形自由射流相比,菱形自由射流有更强的混合和卷吸周围流体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菱形自由射流的势流核更短,速度衰减和扩散更快以及湍流强度更大;另外,在菱形射流中还出现了长短轴半值宽变换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射流 圆形射流 自由射流 湍流混合 粒子 图像测速测量 半值宽转换
下载PDF
0.3MW煤粉炉MILD燃烧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7
11
作者 涂垚杰 刘豪 +3 位作者 赵然 柳朝晖 建春 郑楚光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451,共8页
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空气预热温度、燃烧器喷嘴射流速度、喷嘴间距以及喷嘴布置形式等对煤粉MILD燃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风温并非实现煤粉MILD燃烧的必要条件;增大射流速度和喷嘴间距均能提高炉膛内的烟气循环量,但喷嘴间距的... 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空气预热温度、燃烧器喷嘴射流速度、喷嘴间距以及喷嘴布置形式等对煤粉MILD燃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风温并非实现煤粉MILD燃烧的必要条件;增大射流速度和喷嘴间距均能提高炉膛内的烟气循环量,但喷嘴间距的影响比射流速度更为重要;射流动量越集中,烟气回流距离越远.相对于常规燃烧方式,MILD燃烧方式下煤粉着火提前,炉膛温度峰值降低200,K左右,炉膛内局部O2体积分数均低于10%,CO分布范围扩大,NOx排放降低为常规方式下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燃烧 无焰燃烧 煤粉燃烧 低温预热 NOX排放
下载PDF
半焦掺混煤粉MILD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熊彪 李鹏飞 +4 位作者 郭军军 汪国庆 景旭亮 柳朝晖 建春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7-412,共6页
研究了MILD燃烧方式下半焦(其挥发分小于4%,)掺混煤粉燃烧的着火、燃烧和燃尽特性.首先通过与国际火焰研究基金会(IFRF)的煤粉MILD燃烧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然后保持炉膛热功率和当量比不变,将半焦的掺混比例由0逐渐... 研究了MILD燃烧方式下半焦(其挥发分小于4%,)掺混煤粉燃烧的着火、燃烧和燃尽特性.首先通过与国际火焰研究基金会(IFRF)的煤粉MILD燃烧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然后保持炉膛热功率和当量比不变,将半焦的掺混比例由0逐渐提高到40%,.研究发现,在MILD燃烧方式下,半焦掺混比例由0改变至40%,对炉内速度、温度、O_2浓度场和NO_x排放影响不明显,而对半焦燃尽率有显著影响.炉内反应氛围保持了MILD燃烧的优势,即温度峰值低且温度分布均匀,热力型和燃料型NO生成被抑制.在燃尽率方面,半焦掺混比例低于30%,时,燃料总体燃尽率始终高于90%,.减少半焦粒径或提高一次风温均可进一步提升燃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燃烧 半焦 掺混燃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湍流度对翼型绕流影响的数值模拟及与实验的对比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韶武 王庶 +1 位作者 王健平 建春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4-972,共9页
研究了NACA0012翼型在低Reynolds数不同湍流度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既运用了有限谱法和QUICK格式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又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湍流度对流场的影响,并得到了计算与实验相符的结果.计算结果说明了有限谱法的高精度及与其他... 研究了NACA0012翼型在低Reynolds数不同湍流度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既运用了有限谱法和QUICK格式相结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又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湍流度对流场的影响,并得到了计算与实验相符的结果.计算结果说明了有限谱法的高精度及与其他格式结合后应用的灵活性.对翼型受力和流场的结果分析显示:低湍流度下无明显的失速特征,高湍流度下失速特征明显;湍流度还对边界层后的剪切层有很大影响,高湍流度的受力特征和流场结果与高Reynolds数下的情形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谱法 湍流度 边界层 剪切层 升力 阻力 失速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稀释条件下甲烷MILD氧燃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国昌 舒子云 +3 位作者 司济沧 王勃 朱荣 建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312-6320,共9页
中度与极度低氧稀释(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MILD)氧燃烧技术能同时实现低碳和超低NO_(x)排放,是一种创新性的燃烧技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剂(N_(2)、CO_(2)和H_(2)O)、氧气浓度、当量比和氧化剂预热温度下... 中度与极度低氧稀释(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MILD)氧燃烧技术能同时实现低碳和超低NO_(x)排放,是一种创新性的燃烧技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剂(N_(2)、CO_(2)和H_(2)O)、氧气浓度、当量比和氧化剂预热温度下甲烷非预混MILD氧燃烧和排放特性。实验发现,N_(2)、CO_(2)和H_(2)O稀释的所有工况中均没有观察到火焰。但N_(2)稀释时,炉内温度和NO排放都比较高,且当氧浓度、当量比或氧化剂温度增加时,NO排放急剧升高(>100×10^(-6)),因此无法实现较好的MILD氧燃烧。与之相比,CO_(2)或H_(2)O稀释下,炉内温度较低,NO排放也非常低(<10×10^(-6));并且NO排放对氧浓度、当量比和氧化剂温度的变化不敏感,能在更宽的范围内建立起低排放的MILD氧燃烧。此外,CO_(2)稀释时会产生较高的CO排放(>20×10^(-6)),但H_(2)O稀释下几乎没有CO排放,且NO排放最低(≈1× 10^(-6))。因此,H_(2)O稀释最有利于实现超低排放的MILD氧燃烧。但实际炉膛应用时需要注意防止H_(2)O稀释造成的炉壁汲水和因此导致的热效率降低、甚至熄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与极度低氧稀释氧燃烧 非预混 氧浓度 CO_(2)稀释 H_(2)O稀释 N_(2)稀释 NO_(x)排放
下载PDF
NH_(3)/H_(2)掺混MILD燃烧及NO_(x)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
15
作者 刘祥涛 王国昌 +2 位作者 司济沧 李鹏飞 建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6,共10页
化石能源的利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氨和氢作为零碳燃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其燃烧利用面临诸多问题。MILD燃烧是一种新型燃烧方式,有望实现氨/氢混合燃料的清洁高效燃烧,... 化石能源的利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氨和氢作为零碳燃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其燃烧利用面临诸多问题。MILD燃烧是一种新型燃烧方式,有望实现氨/氢混合燃料的清洁高效燃烧,但目前研究非常有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预混NH_(3)/H_(2)射流火焰的MILD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研究。改变了射流中的氢气比例(X(H_(2))F)和当量比(Φ_(J)),并详细分析了温升、反应域、抬升高度、自由基浓度以及氮氧化物(NO_(x))排放等。结果表明,添加少量H_(2)可显著增强NH_(3)火焰的稳定性,降低自着火温度并消除火焰抬升。此外,X(H_(2))_(F)的增加能提高燃烧温度,加快H、O和OH自由基的产生,并使燃烧模式由MILD燃烧转变为高温燃烧。富燃料且氢气比例较低时,NH_(3)在燃烧前大量分解为H_(2),导致燃烧温度较高。关于NO_(x)排放,N_(2)O和NO是最主要来源,NO_(2)可忽略不计。整体上,N_(2)O和NO的排放随X(H_(2))_(F)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当X(H_(2))_(F)较低时,N_(2)O的浓度峰值与排放量和NO相当。提高X(H_(2))_(F),温度升高,导致N_(2)O转化为NO和N_(2),因此NO变为主要的NO_(x)排放源。此外,富燃工况中,燃烧温度、OH浓度及射流对伴流中氧气的卷吸共同影响N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氢混合燃料 MILD燃烧 当量比 燃烧特性 NO_(x)排放
下载PDF
测量三维流场及温度场的双热线多方位转动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楚光 周英彪 +1 位作者 建春 熊立红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三维非等温湍流流场,本文开发了一种双热线多方位转动测量的新方法,它可同步测量三维湍流参数、动态温度场以及它们的脉动相关量。这不仅在热线测量技术新方法的开发上、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为湍流基础实验和研究工作(如探讨... 针对三维非等温湍流流场,本文开发了一种双热线多方位转动测量的新方法,它可同步测量三维湍流参数、动态温度场以及它们的脉动相关量。这不仅在热线测量技术新方法的开发上、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为湍流基础实验和研究工作(如探讨湍流脉动关联关系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测量 气动测量 热线风速仪
下载PDF
一次风风速对高温预热空气下的煤粉MILD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梅振锋 王飞飞 +2 位作者 张健鹏 李鹏飞 建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2-786,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一次风风速对高温预热空气下的煤粉MILD燃烧的影响。首先通过与国际火焰研究基金会(IFRF)的煤粉MILD燃烧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在不同一次风入射角(0°、+5°和-5°)下,保持一次风风量不... 本文研究了一次风风速对高温预热空气下的煤粉MILD燃烧的影响。首先通过与国际火焰研究基金会(IFRF)的煤粉MILD燃烧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在不同一次风入射角(0°、+5°和-5°)下,保持一次风风量不变,通过改变管径将风速从26 m/s增至48 m/s。研究发现,当一次风与二次风平行(0°)或背离(+5°)入射时,提高一次风风速会使炉内的峰值温度下降;当一次风朝向(-5°)二次风入射时,提高速度会使炉内温度峰值先下降后升高。总体而言,一次风与二次风背离入射时,温度峰值最低;一次风朝向二次风入射时,温度峰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燃烧 煤粉 一次风 风速 入射角度
原文传递
低NO_x自激振荡射流燃烧器 被引量:6
18
作者 建春 李鹏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2-38,共7页
流体射入特定结构的突扩腔体会发生整体低频振荡,这类射流称为自激振荡射流。射流振荡对近场和远场的湍流混合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自激振荡射流能增强宏观上的大尺度搅动,但同时却减弱了微观上的小尺度混合。以此为基础开发的自激振... 流体射入特定结构的突扩腔体会发生整体低频振荡,这类射流称为自激振荡射流。射流振荡对近场和远场的湍流混合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自激振荡射流能增强宏观上的大尺度搅动,但同时却减弱了微观上的小尺度混合。以此为基础开发的自激振荡射流燃烧器能在不增加火焰长度的情况下增加火焰体积,显著提高火焰辐射换热,降低火焰温度,降低热力型氮氧化物(NOx)的生成。在工业水泥回转窑及其他窑炉的应用中,长期的实践证明,该燃烧器与以往的多喷嘴燃烧器相比,降低40%-60%的NOx排放,并降低了5%-10%的单位产量燃料消耗。该文综述了射流振荡对湍流混合及火焰特性的影响,亦对这种燃烧器的局限性做了分析讨论,最后给出利用白激振荡射流现象进一步发展工业燃烧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湍流混合 NOx 辐射换热 自激振荡射流
下载PDF
稀释剂和氧浓度对甲烷非预混MILD富氧燃烧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司济沧 舒子云 +2 位作者 王国昌 王勃 建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92-3701,共10页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氧化剂(O_(2)/N_(2)、O_(2)/CO_(2)和O_(2)/H_(2)O)和燃烧器出口氧浓度(21%~30%)对15kW实验炉内甲烷非预混中度与极度低氧稀释(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MILD)富氧燃烧的流场、燃烧场及湍流...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氧化剂(O_(2)/N_(2)、O_(2)/CO_(2)和O_(2)/H_(2)O)和燃烧器出口氧浓度(21%~30%)对15kW实验炉内甲烷非预混中度与极度低氧稀释(moderate or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MILD)富氧燃烧的流场、燃烧场及湍流–化学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剂下炉内流动和烟气卷吸情况几乎相同,但在炉内反应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稀释剂下炉内燃烧温度和CO、OH浓度的高低顺序为:N_(2)>CO_(2)>H_(2)O。而且,N_(2)稀释时炉内存在集中的高温区(>1800K),且温度和组分浓度随氧浓度增大而快速升高。而CO_(2)或H_(2)O稀释时炉内温度、组分分布均匀,且对氧浓度变化不敏感。另外,相比CO_(2)或H_(2)O稀释,N_(2)稀释下反应区内的层流火焰速度和Damköhler数(Da)更大,且随氧浓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30%氧浓度下已经进入传统薄反应区燃烧模式。而CO_(2)或H_(2)O的稀释可以显著降低层流火焰速度,增长化学反应时间,减小Da数,在高氧浓度下依旧保持在分布式反应区,即MILD燃烧区。因此,相比N_(2)稀释,CO_(2)或H_(2)O稀释下更有利于建立MILD富氧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与极度低氧稀释富氧燃烧 非预混 稀释剂 氧浓度 湍流–化学相互作用
下载PDF
煤粉无焰富氧燃烧的数值模拟方法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成鹏飞 李鹏飞 +6 位作者 胡帆 刘璐 王飞飞 张健鹏 建春 柳朝晖 郑楚光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56,共12页
无焰富氧燃烧是煤粉清洁燃烧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之一,可在捕集高浓度CO_(2)的同时显著降低NOx排放,并提升富氧燃烧稳定性和热力性能。计算流体力学(CFD)作为燃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快捷、成本低和数据丰富等优点,有效促进了无焰富... 无焰富氧燃烧是煤粉清洁燃烧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之一,可在捕集高浓度CO_(2)的同时显著降低NOx排放,并提升富氧燃烧稳定性和热力性能。计算流体力学(CFD)作为燃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快捷、成本低和数据丰富等优点,有效促进了无焰富氧燃烧技术发展。基于笔者团队对煤粉富氧燃烧和无焰燃烧的多年研究积累,对近十几年来煤粉无焰富氧燃烧CFD模拟方法和模拟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首先强调了煤粉无焰燃烧的试验和数学定义,其由于存在非均相反应而区别于气体燃料无焰燃烧;然后详述了煤粉无焰富氧燃烧CFD模拟方法进展,包括模拟流动、传热、燃烧和污染物生成方面的子模型和机理,其中考虑强烈烟气卷吸的可实现k-ε湍流模型、P1或DO辐射模型及针对富氧气氛修正的WSGG气体辐射模型、CPD挥发分析出模型、考虑湍流与化学反应交互的有限速率EDC均相燃烧模型、针对无焰及富氧燃烧开发验证的均相反应机理、考虑气化反应的多步表面焦炭非均相燃尽模型、含氮化学详细反应机理氮转化模拟、动态自适应反应机理加速算法等可显著提高煤粉无焰富氧燃烧的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总结了煤粉无焰富氧燃烧在基准对照试验、微观反应区域分析、宏观反应特征、污染物生成及大型化锅炉概念设计方面的模拟研究情况;最后以大涡模拟、燃烧模型、高精度反应机理及动态自适应反应机理、工业应用优化等角度展望了煤粉无焰富氧燃烧CFD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富氧燃烧 无焰燃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