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汪栋 张轶西 +3 位作者 林华骏 张小东 郭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胰瘘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PD的患者306例。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公式(血小板计数×中性粒...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胰瘘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PD的患者306例。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公式(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患者术前3 d的SII;按照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胰瘘诊断标准和分级依据分为临床相关胰瘘(CRPF)组31例与非CRPF组275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发生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及SII的指标对术后胰瘘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绘制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中31例(10.2%)发生CRPF,其中24例为B级胰瘘,7例为C级胰瘘。单因素分析发现,CRPF组中性粒细胞率(NEU-R)和TG水平高于非CRPF组,血清Alb水平低于非CRPF组(P<0.05)。CRPF组SII高于非CRPF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lb、TG和SII是L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Alb是LPD术后胰瘘的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SII的AUC值为0.945。TG的AUC值为0.911,95%CI(0.918~0.971),约登指数为0.733,截断值为5.62 mmol/L,(Z=4.78,P<0.001)。Alb的AUC值为0.771,95%CI(0.674~0.867),约登指数为0.515,截断值为35.1 g/L,Z=4.34,P<0.001,相比较于TG与Alb,SII曲线下面积最大,且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ROC曲线来确定SII最佳临界值为984.6×10^(9)/L,灵敏度为0.782,特异度为0.736。结论SII是LPD术后的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相比于TG及血清Alb,SII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SKA3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体外对胆管癌SSP-25细胞功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汪栋 张轶西 +3 位作者 张小东 林华骏 郭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SKA3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体外干扰SKA3表达对胆管癌SSP-2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72例远端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癌...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SKA3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体外干扰SKA3表达对胆管癌SSP-2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72例远端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KA3蛋白的表达水平。向胆管癌SSP-25细胞转染SKA3小干扰RNA(siRNA)(si-SKA3组),以未经处理的SSP-25细胞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效果;采用CCK-8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变化;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72例胆管癌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56例;年龄<60岁54例,≥60岁118例。胆管癌组织SKA3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78.49%(135/172)比13.95%(24/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1);有神经侵犯[84.35%(124/147)比44.00%(11/25)]、淋巴结转移[88.78%(87/98)比64.86%(48/74)]患者癌组织SKA3蛋白阳性率均高于无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分化分层患者的癌组织SKA3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CK-8法检测示,培养72 h si-SKA3组SSP-25细胞增殖能力(以450 nm处吸光度值表示)低于对照组(0.56±0.05比0.8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06)。集落形成实验显示,培养2周后si-SKA3组SSP-25细胞集落形成数少于对照组。培养24 h,si-SKA3组和对照组SSP-25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31±6)%、(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13)。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中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管癌组织中SKA3蛋白高表达,与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干扰SKA3表达可抑制胆管癌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SKA3蛋白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PI3K-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不同黄疸程度和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汪栋 呼昱衡 +4 位作者 林华骏 张小东 张轶西 郭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黄疸程度和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梗阻性黄疸,并在术前胆道引流后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 目的分析不同黄疸程度和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梗阻性黄疸,并在术前胆道引流后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4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轻度黄疸组(总胆红素<250μmol/L)77例,严重黄疸组(总胆红素≥250μmol/L)71例。比较轻度黄疸组和严重黄疸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胆肠及胰肠引流管留置时间)和病理特征[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按照引流方式不同分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ERBD)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分析不同引流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严重黄疸组ERBD患者比例为31.2%,低于轻度黄疸组(9.9%),PTCD患者比例为52.1%,高于轻度黄疸组(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与严重黄疸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肠及胆肠引流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的良性疾病患者比例为7.8%,显著高于严重黄疸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AJCC分期、其他类型肿瘤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中不同引流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肠引流及胆肠引流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黄疸程度及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轻度黄疸患者采用ERBD较多,而重度黄疸患者采用PTCD较多,且轻度黄疸患者的良性疾病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前胆道引流 梗阻性 黄疸
下载PDF
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林华骏 冯哲文 +6 位作者 辛城霖 张小东 闵逸洋 顾晓哲 郭伟 汪栋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9-915,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67例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6例,女101例;年...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67例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6例,女101例;年龄为61(54~84)岁。观察指标:(1)术前行和未行胆道引流患者术前情况比较。(2)术前行和未行胆道引流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3)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及疗效。(4)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结果(1)术前行和未行胆道引流患者术前情况比较。267例患者中,术前行胆道引流104例,术前未行胆道引流163例。术前行和未行胆道引流患者病理学类型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慢性胰腺炎分别为89、13、2例和111、41、11例,两者病理学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0.652,P<0.05)。(2)术前行和未行胆道引流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104例术前行胆道引流患者和163例术前未行胆道引流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B级和C级胰漏、胆漏、腹腔或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发生率,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及疗效。104例术前行胆道引流患者中,内镜下鼻胆管引流40例,引流时间为(12±2)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壶腹部 术前胆道引流 梗阻性黄疸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相关并发症
原文传递
ATP柠檬酸裂合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于华婧 魏路阳 +2 位作者 刘姗姗 张忠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3-751,共9页
目的 探究ATP柠檬酸裂合酶(ACLY)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HCC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网站和肿瘤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在线检索ACLY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收录的不同肿... 目的 探究ATP柠檬酸裂合酶(ACLY)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HCC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网站和肿瘤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在线检索ACLY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收录的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改变,选取HCC为疾病模型,分析ACLY在基因表达数据库HCC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采集HCC患者临床标本在mRNA、蛋白水平进行表达验证;同时在细胞水平敲减ACLY,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细胞增殖实验等功能验证;探讨ACLY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以及与免疫新抗原、免疫检查点基因的相关性。结果 ACLY基因在包括HCC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P均<0.05),且ACLY高表达与HCC的总体存活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5)。ACLY的高表达可影响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及脂代谢基因的表达(P均<0.05)。结论 ACLY与HCC的发生发展及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并对HCC的免疫微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柠檬酸裂合酶 肝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转录组测序 预后分析
下载PDF
术前胆道引流持续时间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林华骏 冯哲文 +6 位作者 张小东 辛城霖 顾晓哲 闵逸洋 汪栋 郭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持续时间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术前接受胆道引流的102例肝胰管壶腹周围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临...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持续时间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术前接受胆道引流的102例肝胰管壶腹周围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胆道引流中位持续时间,将患者分成短时引流组(≤胆道引流中位持续时间)和长时引流组(>胆道引流中位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胆道引流效果、炎症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中位年龄63岁(43~80岁),男性68例(66.7%),女性34例(33.3%)。术前胆道引流中位持续时间14 d。短时引流组68例,长时引流组34例。短时引流组和长时引流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上腹部手术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胰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肿瘤良恶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短时引流组相比,长时引流组中转开腹率高、失血量多、住院时间长(均P<0.05)。胆道引流前,短时引流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长时引流组(Z=-2.59,P=0.009),两组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道引流后,短时引流组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长时引流组(Z=-3.34,P=0.001),两组间ALT、AST、清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3天,两组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时引流组和长时引流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3.2%(43/68)和70.6%(2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P=0.461),其中胆漏、腹腔或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胰管壶腹 引流术
原文传递
MLLT1超伸长复合亚基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于华婧 魏路阳 +2 位作者 刘姗姗 张忠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5-433,共9页
目的 探讨MLLT1超伸长复合亚基(MLLT1)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其对肝细胞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GEPIA、UALCAN等肿瘤基因分析工具,探讨MLLT1基因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改变;利用Real-time PCR... 目的 探讨MLLT1超伸长复合亚基(MLLT1)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其对肝细胞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GEPIA、UALCAN等肿瘤基因分析工具,探讨MLLT1基因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改变;利用Real-time 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MLLT1在肝细胞癌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利用MTT实验、细胞周期实验检测敲低MLLT1对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MLLT1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以及与免疫新抗原、免疫检查点、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MLLT1基因在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异常表达,敲低MLLT1会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并对细胞周期造成阻滞,且MLLT1的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不良预后相关。MLLT1的高表达也会影响肝细胞癌中CD4+T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结论 MLLT1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MLLT1能够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和破坏细胞周期,并通过影响免疫微环境的稳态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LT1超伸长复合亚基 肝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 免疫微环境 预后分析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基于癌症多组学数据库深度解析磷酸甘油激酶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华婧 +7 位作者 张小东 饶全 张伟涛 刘坤 吴鸿伟 汪栋 张忠涛 郭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4-753,共10页
目的 探讨磷酸甘油激酶1 (PGK1)在肝细胞癌(HCC)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其潜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位点,为PGK1作为肝癌诊断生物标志物和防控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以泛癌的角度,从癌症基因组数据库TCGA中获取10 967份样本资料,利用cBioPortal和U... 目的 探讨磷酸甘油激酶1 (PGK1)在肝细胞癌(HCC)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其潜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位点,为PGK1作为肝癌诊断生物标志物和防控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以泛癌的角度,从癌症基因组数据库TCGA中获取10 967份样本资料,利用cBioPortal和UALCAN肿瘤基因分析工具,探讨PGK1基因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改变,随后将目标聚焦在肝细胞癌中,分析PGK1在肝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从GEO数据库获取肝癌患者的样本数据,分析PGK1在诱发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同时,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等从mRNA、蛋白水平分析PGK1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细胞侵袭、增殖实验的功能验证;通过String数据库检索PGK1相关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采用CSS-Palm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GK1上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位点。结果 PGK1基因在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异常扩增和过度表达,且PGK1的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GK1多个位点上存在多种新型表观遗传修饰位点。结论 PGK1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及糖酵解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表观遗传修饰能够调控PGK1并影响其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甘油激酶1 癌症 肝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 糖酵解 预后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