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任与信用几近同频的现代社会,我们克制、谨慎且悲观——面对花样百出的骗局、频频反转的舆论,年轻人的信任和热情一不小心便遭利用。从几年前的“路遇老人跌倒到底扶不扶”,到如今的“众筹平台重病筹款捐不捐”,为了摆脱“too y...在信任与信用几近同频的现代社会,我们克制、谨慎且悲观——面对花样百出的骗局、频频反转的舆论,年轻人的信任和热情一不小心便遭利用。从几年前的“路遇老人跌倒到底扶不扶”,到如今的“众筹平台重病筹款捐不捐”,为了摆脱“too young too naive”的调侃,风险评估与理性决策成为年轻人的“信任必修课”。展开更多
文摘在信任与信用几近同频的现代社会,我们克制、谨慎且悲观——面对花样百出的骗局、频频反转的舆论,年轻人的信任和热情一不小心便遭利用。从几年前的“路遇老人跌倒到底扶不扶”,到如今的“众筹平台重病筹款捐不捐”,为了摆脱“too young too naive”的调侃,风险评估与理性决策成为年轻人的“信任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