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α-2b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纤维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君毅 孙兴怀 +1 位作者 余晓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IFNα-2b)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纤维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取青光眼患者滤过术中剪下的Tenon囊组织,在体外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0、125、250、500和1 000 IU/m...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IFNα-2b)对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纤维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取青光眼患者滤过术中剪下的Tenon囊组织,在体外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0、125、250、500和1 000 IU/mL浓度的IFNα-2b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TGF-β2)、I型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IFNα-2b对TGF-β2促纤维化作用的影响。以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照,计算产物/GAPDH像素值。结果与对照组(TGF-β1:0.50±0.03;TGF-β2:0.53±0.10)相比,250~1 000 IU/mL浓度IFNα-2b组均能明显抑制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TGF-β1(0.45±0.18、0.45±0.13、0.37±0.11,P<0.05、0.05、0.01)和TGF-β2(0.47±0.12、0.48±0.21、0.42±0.14,P<0.01、0.05、0.01)表达。与对照组(I型胶原蛋白:0.68±0.08;纤维连接蛋白:0.72±0.09)相比,125~1 000 IU/mL浓度IFNα-2b组均能明显抑制I型胶原蛋白(0.53±0.17、0.54±0.20、0.54±0.18、0.44±0.06,P<0.01)和纤维连接蛋白(0.68±0.14、0.67±0.19、0.64±0.07、0.58±0.11,P<0.01)表达。在10μg/L TGF-β2刺激下,与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1.00±0.06;纤维连接蛋白:0.85±0.16)相比,1 000 IU/mL组IFNα-2b能够显著抑制I型胶原蛋白(0.78±0.09,P<0.01)表达;125~1 000 IU/mL组IFNα-2b均能显著抑制纤维连接蛋白(0.74±0.22、0.68±0.18、0.68±0.15、0.63±0.10,P<0.01)表达。结论 IFNα-2b能够通过减少TGF-β1、TGF-β2的表达,减少Ⅰ型胶原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还能够拮抗外源性TGF-β2引起的Ⅰ型胶原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Ⅰ型胶原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形觉剥夺对豚鼠锥视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瑾 褚仁远 +2 位作者 瞿小妹 胡敏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形觉剥夺对豚鼠锥细胞视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1周的豚鼠2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各14只,按自然亮暗周期饲养。形觉剥夺组随机选取一只眼以半透明橡胶遮盖,正常对照组随机选择一眼作为对照。4周后取眼球行RT-PC... 目的探讨形觉剥夺对豚鼠锥细胞视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1周的豚鼠2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各14只,按自然亮暗周期饲养。形觉剥夺组随机选取一只眼以半透明橡胶遮盖,正常对照组随机选择一眼作为对照。4周后取眼球行RT-PCR检测神经视网膜M-视蛋白和S-视蛋白的mRNA表达,并进行豚鼠视网膜铺片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两种视蛋白的分布和表达密度,一抗为兔抗鼠红/绿锥视蛋白抗体或蓝锥视蛋白抗体,二抗为羊抗兔IgG带488荧光抗体。以Leica光学显微镜和Leica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豚鼠视网膜腹侧(下方)和背侧(上方)及中央区的锥细胞视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前屈光状态为:对照眼(5.63±0.87)D,形觉剥夺处理眼(5.47±1.02)D,4周后屈光状态分别为:对照眼(4.38±1.02)D,形觉剥夺处理眼(-3.03±0.78)D;屈光度的改变分别为:(-1.25±0.53)和(-8.38±1.44)D。正常豚鼠的视网膜短波敏感锥细胞分布为腹侧(下方)多于背侧(上方);中央密度最高,密度变化为突变。豚鼠的中波敏感锥细胞分布在背部(上方)多于腹侧(下方),中央密度最高,密度变化为渐变;正常组短波敏感蛋白的表达密度:下方为(805.0±203.3)mm^-2,上方为(100.0±57.7)mm^-2;中央为(1637.2±314.1)mm^-2。形觉剥夺组:下方为(640.9±196.8)mm^-2;中央为:(1016.7±144.6)mm^-2,上方为(70.9±30.8)mm^-2;正常组M-视蛋白的表达密度:上方为(946.2±388.5)mm^-2,中心为(1666.7±137.8)mm^-2,下方为(175.0±100.9)mm^-2;形觉剥夺组:上方为(1436.7±366.0)mm^-2,中心为:(2780.0±180.5)mm^-2,下方为(318.2±172.7)mm^-2。RT-PCR检测示形觉剥夺眼和对照眼的M-视蛋白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1.06±0.07和0.51±0.1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形状知觉 视蛋白 豚鼠
原文传递
综合治疗前后视网膜母细胞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薛康 钱江 +3 位作者 毕颖文 姚亦群 袁一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未行综合治疗和行综合治疗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与RB肿瘤视神经浸润和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61例RB石蜡标本纳入研究.分为未行综合治疗直接摘除眼球(未治疗)组... 目的 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未行综合治疗和行综合治疗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与RB肿瘤视神经浸润和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61例RB石蜡标本纳入研究.分为未行综合治疗直接摘除眼球(未治疗)组、综合治疗前计划眼球摘除(计划眼摘)组、综合治疗后肿瘤复发(复发)组,3组分别为52、6、3例.其中,未治疗组中,视神经未侵润33例,已侵润19例.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VEGF单克隆抗体、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1例石蜡标本行MVD、VEGF表达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检测计划眼摘组和复发组VEGF的表达,观察MVD、VEGF表达.结果 未治疗组RB浸润视神经者其MVD多于未浸润视神经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 5,P=0.017).RB浸润者视神经VEGF表达高于未浸润视神经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6 6,P=0.032 8).计划眼摘组,在全身化学治疗过程中,肿瘤组织微血管消退,MVD降低,部分血管闭塞,玻璃样变.复发组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新生微血管,MVD增加.计划眼摘组的VEGF表达低于复发组VEGF表达.结论 未行综合治疗与行综合治疗者之间RB VEGF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行综合治疗者RB MVD增加、VEGF阳性表达均与肿瘤视神经浸润有关;行综合治疗后RB复发可能与MVD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生理学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原文传递
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后在内耳细胞中的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建平 戴春富 +3 位作者 王正敏 迟放鲁 田洁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51-856,共6页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后,不同时间庆大霉素在前庭和耳蜗中的分布。方法将庆大霉素同德州红连接形成庆大霉素-德州红耦联物后,行豚鼠鼓室内注射,注射后12h,1、2、3、4、7、14、28d处死动物,Phalloidin染色后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后,不同时间庆大霉素在前庭和耳蜗中的分布。方法将庆大霉素同德州红连接形成庆大霉素-德州红耦联物后,行豚鼠鼓室内注射,注射后12h,1、2、3、4、7、14、28d处死动物,Phalloidin染色后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基底膜、椭圆囊、球囊、外半规管壶腹嵴庆大霉素分布情况,并进行荧光分布半定量分析。结果庆大霉素自注射后12h起在内耳所有细胞均见分布,在基底膜的外毛细胞、椭圆囊、球囊、外半规管壶腹嵴的感觉细胞聚集明显,主要聚集在毛细胞顶端纤毛下方的细胞质中,支持细胞分布较少。注射后第3天庆大霉素在内耳聚集达到最高峰,并在毛细胞内聚集较长时间。结论庆大霉素-德州红耦联物是一个研究庆大霉素在内耳分布的良好的荧光探针,可用来检测庆大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聚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类 毛细胞 迷路 药物毒性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及VEGF和Ki-67蛋白表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薛康 钱江 +3 位作者 毕颖文 姚亦群 袁一飞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41,共8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综合治疗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以及综合治疗后RB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对9例综合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的病例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综合治疗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以及综合治疗后RB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对9例综合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的病例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多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量VEGF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Ki-67的表达。结果在9例眼球中,6例为RB国际分期D期的肿瘤,3例为E期。眼球摘除的原因为:肿瘤广泛玻璃体种植8例,肿瘤复发3例,大量视网膜下积液,肿瘤视网膜下种植3例,玻璃体出血2例,完全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3例。在综合治疗期间肿瘤都表现为缩小,基底部宽度平均缩小43.7%,厚度平均缩小57.9%。3例表现为奶酪一芝士状消退模式,1例表现为鱼肉状消退模式,5例表现为混合型消退模式。计划性眼球摘除病例的VEGF表达低于复发性RB。结论综合治疗后眼球摘除的最主要原因为广泛玻璃体种植。混合型消退模式是较常见的消退模式。综合治疗过程中行计划性眼球摘除病例VEGF表达降低。VEGF表达增高在综合治疗后RB的复发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华腰科桑甚,2011,47:134—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综合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KI-67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噪声性听力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刁明芳 +4 位作者 高文元 杜丽 张琰敏 文文 刘海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19-221,i002,i003,共5页
目的本实验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在噪声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豚鼠(体重350~400 g)随机分为无噪声对照组(n=20)、噪声+生理盐水组(n=20)、噪声+L-NAME 组(n=20)。噪... 目的本实验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在噪声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豚鼠(体重350~400 g)随机分为无噪声对照组(n=20)、噪声+生理盐水组(n=20)、噪声+L-NAME 组(n=20)。噪声刺激(4 kHz 倍频程,115 dB SPL 5 h)结束72 h 后,测试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s),制备耳蜗组织匀浆测 NO 的水平,用免疫组化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iNOS)在耳蜗的活性。结果无噪声组动物听阈无明显变化;噪声刺激后生理盐水组听阈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 L-NAME 组(P<0.05);噪声+生理盐水组耳蜗 NO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噪声+生理盐水组相比,噪声+L-NAME 组耳蜗 NO 含量明显减少(P<0.05)。噪声刺激后,噪声+L-NAME 组iNOS 活性强度弱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iNOS 催化合成的 NO 参与噪声对耳蜗组织的损伤;L-NAME 可通过抑制 iNOS 活性对噪声性听力损伤(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噪声性听力损伤 耳蜗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合酶
下载PDF
体外培养小鼠耳蜗Corti器对庆大霉素的吸收
7
作者 刘建平 戴春富 +3 位作者 王正敏 迟放鲁 田洁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德州红耦联物在体外培养小鼠耳蜗Corti器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时间庆大霉素吸收的差异。方法分离小鼠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有庆大霉素.德州红耦联物,分别于培养后3h、6h、12h、24h、48h、3d、4d和7d收...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德州红耦联物在体外培养小鼠耳蜗Corti器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时间庆大霉素吸收的差异。方法分离小鼠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有庆大霉素.德州红耦联物,分别于培养后3h、6h、12h、24h、48h、3d、4d和7d收集标本,荧光染色后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基底膜庆大霉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小鼠耳蜗Corti器在培养3h后即可见外毛细胞的纤毛和胞体两侧的胞膜有庆大霉素分布;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庆大霉素在Corti器中的所有细胞均见分布,尤以外毛细胞明显,主要聚集在毛细胞顶端纤毛的下方;培养24h后庆大霉素在外毛细胞的聚集达到最高峰,而在支持细胞未见明显的聚集;体外培养7d后在毛细胞胞质中仍可见庆大霉素分布。结论小鼠Corti器体外培养可用来动态检测庆大霉素在耳蜗细胞的吸收和聚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类 组织分布 Cord器 器官培养技术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陈燕 卢奕 +2 位作者 邱斌 蒋永祥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50~160g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萘性白内障组[0.5mg/(kg·d)萘灌胃3d后改为1mg/(kg·d)萘灌胃]、阿司匹林组[萘灌胃4h后...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50~160g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萘性白内障组[0.5mg/(kg·d)萘灌胃3d后改为1mg/(kg·d)萘灌胃]、阿司匹林组[萘灌胃4h后用100mg/(kg·d)阿司匹林灌胃]。每周使用计算机灰度分析系统进行图像混浊程度分析比较,于第9周末取大鼠晶状体,检测晶状体匀浆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及羟自由基抑制能力等生化指标,采用完全随机方差分析(One Way ANOV)比较各组间灰度值及生化指标。结果第3周时,萘组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程度逐渐加重;而阿司匹林组在早期晶状体混浊进展较萘组慢,第6周后接近于萘组,两组的混浊程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晶状体匀浆的GSH量、GSH-PX活性及羟自由基抑制能力均高于萘组,而晶状体匀浆的MDA量低于萘组。结论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氧化损伤,延缓萘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混浊的进展,这种延缓作用在萘性白内障早期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性白内障 阿司匹林 氧化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