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业态:内涵、类型与机理 被引量:25
1
作者 陆林 李天宇 +1 位作者 任以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72,82,共12页
"业态"概念为理解、阐述和研究乡村旅游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学理基础,是进行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切入口.该文通过阐述业态内涵,将业态引入到乡村旅游研究,分析乡村旅游业态的概念内涵、主要类型及其演化机理.... "业态"概念为理解、阐述和研究乡村旅游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学理基础,是进行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切入口.该文通过阐述业态内涵,将业态引入到乡村旅游研究,分析乡村旅游业态的概念内涵、主要类型及其演化机理.研究认为:1)乡村旅游业态是指企业为适应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乡村旅游经营形态,具有要素性、市场性、演进性、复合性等特征.2)乡村旅游业态主要包括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精品酒店和露营地、风景道、传统村镇、田园综合体、旅游小镇等多种业态类型.不同业态类型反映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要素构成、要素组合方式、要素组合主体、空间形态以及业态特征.3)乡村旅游业态演化是发展要素、市场需求、旅游企业、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别构成了乡村旅游业态演化的基础性、决定性、主体性和主导性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态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业态 要素组合 演化机理
下载PDF
旅游开发背景下传统村落功能演变的过程与机制--以黄山市西溪南村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陆林 陈慧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4-884,共11页
以黄山市传统村落西溪南村为例,通过对多元利益主体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从微观视角探索乡村功能演变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西溪南村发展规划明晰,乡村旅游业形态丰富,乡村多元功能价值体系日益凸显。西溪南村乡村功能演变... 以黄山市传统村落西溪南村为例,通过对多元利益主体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从微观视角探索乡村功能演变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西溪南村发展规划明晰,乡村旅游业形态丰富,乡村多元功能价值体系日益凸显。西溪南村乡村功能演变是地方政府、外来旅游企业、外来民宿投资者、本地居民与游客等多方利益主体协作共生的必然结果。政府政策引导是促进由内而外要素流动、乡村多功能转型的基础保障,外来旅游企业是推动西溪南村旅游开发经营的主导力量,外来民宿投资者是建构乡村民宿与生态空间、引领乡风文明实践的关键先驱,本地居民是填补细分市场、实现居业协同的重要践行者,各利益主体间的协作共生推动西溪南村乡村功能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传统村落 乡村功能演变 西溪南村
下载PDF
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广飞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城乡教育一体化旨在优化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农村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当前城乡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距,而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则在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围绕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投入、师... 城乡教育一体化旨在优化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农村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当前城乡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距,而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则在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围绕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投入、师资队伍等结构性内容,实证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断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以提升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 一体化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原文传递
黄山市民宿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欢欢 李天宇 +1 位作者 陆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4-920,共7页
运用POI数据抓取技术,以ArcGIS10.2为操作平台,采用最邻近分析、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综合研究了黄山市民宿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山市民宿呈显著集聚状态,空间分布不均衡。②民宿... 运用POI数据抓取技术,以ArcGIS10.2为操作平台,采用最邻近分析、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综合研究了黄山市民宿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山市民宿呈显著集聚状态,空间分布不均衡。②民宿整体呈现“一主三次多中心”的集聚态势。③基于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区位交通、旅游影响4大维度共10个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可知,旅游影响维度影响力最大,社会经济维度影响力最小;民宿分布具有高等级景区依赖性、交通干线依托性、盆地与谷地趋向性、人口趋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 空间集聚 影响因素 黄山市
下载PDF
南通市“港—产—城”融合发展及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以胜 +1 位作者 陆林 张海洲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6,共7页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以城兴"成为21世纪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对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鉴耦合—协调度从互动程度与发展水平... "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以城兴"成为21世纪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对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鉴耦合—协调度从互动程度与发展水平两个角度测度南通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状况,运用动态发展度和剪刀差方法解析"港—产""港—城""产—城"复合系统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南通市"港—产—城"整体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持续上升,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港—产—城"整体系统融合互动程度呈现出由较低到高的波动发展态势,融合发展水平经历由失调衰退到高度融合的发展历程,融合发展状况实现改善;(3)"港—产""港—城""产—城"复合系统经历多种演化发展阶段,各阶段存在不同效果的交互胁迫作用;复合系统的剪刀差呈下降、上升交替出现的"W型"和"斜S型",发展趋势差异在缩小与扩大中反复循环,需要加强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使其接近融合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产—城” 融合发展及演化特征 动态发展度 剪刀差 南通市
下载PDF
基于参数修正的安徽省生态承载力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咏 +3 位作者 陆林 任以胜 张潇 李冬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38-2451,共14页
生态承载力状况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着眼点,也是科学把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参数修正后的生态承载力模型测算安徽省及各城市整体与人均层面上的生态承载力,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比较1998~201... 生态承载力状况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着眼点,也是科学把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利用参数修正后的生态承载力模型测算安徽省及各城市整体与人均层面上的生态承载力,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比较1998~2018年安徽省生态承载力的演化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究各因素对安徽省生态承载力影响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基于"省公顷"进行修正后的模型参数与其他尺度显著不同,差异明显;(2)全省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全省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各市生态承载力自身波动变化趋势显著,与其他城市存在差距;各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两极分化现象突出,升降趋势与整体层面不同;(3)各市生态承载力存在一定退化现象,皖北地区状况较皖南地区优势突出,"南低北高"的空间格局特征鲜明;(4)影响因素中环境治理能力、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水平等影响因素作用在增强,人口压力状况作用削弱,双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要大于单因子作用。需要持续关注生态承载力的演化特征,合理优化生态承载力区,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其资源本底供给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修正 生态承载力 演化特征 地理探测器 安徽省
原文传递
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基于变革性旅游体验的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咏 李冬花 +2 位作者 侯颖 陆林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0,共16页
红色教育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方向。文章基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实地调研,构建以仪式感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信仰、场所为自变量,以转变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结果显示:1)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通过游客... 红色教育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方向。文章基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实地调研,构建以仪式感和满意度为中介变量,以信仰、场所为自变量,以转变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结果显示:1)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通过游客个体基于变革性旅游体验而形成的积极转变而实现;2)信仰和场所不是转变发生的直接原因,心理、行为、信念的转变发生是仪式感与满意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3)仪式感和满意度在转变的实现过程中具有多重中介作用,这既表现在信仰与场所对转变影响之间的单独中介效应中,也在信仰/场所→仪式感→满意度→转变的链式作用路径中得到体现。文章最后提出,深耕红色文化内涵、改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供给、提升游客满意度、推进“互联网+”等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等发展措施,为红色资源利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传统发扬以及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教育功能 变革性旅游体验 仪式感 金寨县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毕珊珊 李冬花 +2 位作者 蔡小倩 陆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5-963,共9页
高质量发展作为新发展阶段重点贯彻落实的发展主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发展理念,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状况及主要障碍因子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 高质量发展作为新发展阶段重点贯彻落实的发展主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发展理念,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状况及主要障碍因子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持续增长,不同等级的城市渐趋向高值区城市转变,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发展格局。②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发展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关联性较强,绿色发展水平的结果与此相异。③五大子系统障碍度排序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④未来的发展应尊重区域差异,缩小区域差距,加强人才和科技的培育及跨区域流通,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黄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实践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陆林 陈慧峰 《中国生态旅游》 2021年第2期300-309,共10页
生态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山地型生态旅游地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开展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首先摸清了黄山风景区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地貌、气候、水体等丰富的... 生态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山地型生态旅游地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开展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首先摸清了黄山风景区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地貌、气候、水体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2)梳理了黄山风景区在生态旅游者、资源、企业与环境等方面采取的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措施,包括确定合理的景区承载量、封闭轮休精华景点、规范保护古树名木、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灾害、严防森林火灾、生态旅游企业改革和科学治理"三废"等;(3)论述了黄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效益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溢出性,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黄山风景区是生态旅游发展的范例地,其区域发展、法规标准和多主体参与等一系列生态旅游保护与利用实践为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措施 生态效益 黄山风景区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多维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英浩 汪明峰 +2 位作者 匡爱平 崔璐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83-2295,共13页
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论文梳理并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多维机制,基于2010—2019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在揭示城市创新水平时空动态特征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等方... 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论文梳理并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多维机制,基于2010—2019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在揭示城市创新水平时空动态特征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中国城市创新水平呈现一定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地区间发展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并且呈现显著且稳定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②全国层面,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的发展仅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城市创新水平,而数字技术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方面具有更强的渗透效应。③数字经济多维度水平均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个地区的城市创新水平表现出积极作用,但只有数字技术在4大区域的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城市类型异质性看,数字技术同样表现出最强的影响力和技术扩散效应。文章拓展了数字经济赋能创新发展的研究视角,并为利用数字经济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技术 数字产业 创新 空间效应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新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及实现路径研究——基于798份乡村居民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以胜 +1 位作者 陆林 李天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09-2123,共15页
乡村居民从流域生态系统中受益是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798份新安江流域乡村居民的问卷调查,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及实现路径的逻辑框架,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居民福祉满意度分析... 乡村居民从流域生态系统中受益是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798份新安江流域乡村居民的问卷调查,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及实现路径的逻辑框架,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居民福祉满意度分析了流域居民的需求和需求满足状况,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自然生态系统流向福祉的具体过程。结果表明:(1)流域乡村居民以纯农户为主,生计方式对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需求较高,因此重要性认知较高,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总体呈略微上升趋势;(2)居民健康福祉满意度较高,自由和选择福祉满意度较低,高阶福祉需求满足状况欠佳且较难实现;(3)福祉实现是居民作为行动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形成良性互动反馈的结果。总结出2条实现路径:(1)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认知→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居民福祉;(2)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认知→参与意愿→生态环境行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居民福祉。文末从居民生态认知提高、可持续生计转型升级、奖惩措施制定、行动主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福祉实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福祉效应 实现路径 乡村居民 新安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