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箭上电池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舒丹 +4 位作者 郝兆晗 张晓霞 刘琬琼 刘启发 何奇峰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S01期128-133,共6页
通过详细介绍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箭上电池的发展历程,探讨火箭电池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为运载火箭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征四号火箭 箭上电池 技术发展 问题与解决
下载PDF
国外军用装备锂电池应用简述
2
作者 刘晓飞 +2 位作者 李薇 杨天鹏 金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年第6期268-271,共4页
国外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空间卫星、导弹电源、武器装备和飞机等军事领域,如美国SAFT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目前已经用在了卫星、导弹、无人机和潜艇等装备上,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灵活机动性及有效性。以导弹应用为例,其电... 国外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空间卫星、导弹电源、武器装备和飞机等军事领域,如美国SAFT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目前已经用在了卫星、导弹、无人机和潜艇等装备上,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灵活机动性及有效性。以导弹应用为例,其电源系统配备了充电接口,需要定期对锂离子电池系统进行充放电活化以延长其贮存寿命。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航天和军事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国防中对探测气球用电源,教练鱼雷电源,教练巡航水雷电源等方面有着效果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军用装备 应用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运载火箭箭上电池结构仿真应用研究
3
作者 戴海 李薇 +2 位作者 金鑫 杨天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年第5期267-270,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进,运载火箭箭上电池将逐渐由锂离子电池替代银锌电池,当前需要对火箭电池产品进行重新设计。结构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尤其是有限元法在航天领域的普遍应用,有限元仿真工作应用于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进,运载火箭箭上电池将逐渐由锂离子电池替代银锌电池,当前需要对火箭电池产品进行重新设计。结构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尤其是有限元法在航天领域的普遍应用,有限元仿真工作应用于单机产品结构设计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系统介绍了ANSYS Workbench软件在箭上电池结构过程中的仿真应用,主要包括箭上电池加速度仿真、随机振动仿真和瞬态热仿真,通过实例分别阐述了仿真方法以及结果处理形式。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应用于箭上电池结构设计工作可以实现在产品鉴定试验前预知结构可靠性结论,并且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早期识别出结构设计上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结构优化完善和装配局部调整,直至仿真结果满足要求,提高研发工作效率、节约设计成本,使设计理论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BENCH 箭上电池 结构 仿真
下载PDF
浅谈航天装备用电池现状和发展
4
作者 郝兆晗 李薇 +2 位作者 金鑫 杨天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5期199-201,共3页
目前航天武器装备电源产品主要有锌银贮备电池、热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三种电源各有特点,而适用于不同武器装备。三类电源中锌银贮备电池和热电池都属于一次电池,一次电池又称“原电池”,即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目前航天武器装备电源产品主要有锌银贮备电池、热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三种电源各有特点,而适用于不同武器装备。三类电源中锌银贮备电池和热电池都属于一次电池,一次电池又称“原电池”,即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又称“蓄电池”,即电池放电后可用充电方法使活性物质复原以后能够再放电,且充放电能反复多次循环使用的一类电池。而锂氟化碳电池电压平稳这一特性更能满足航天装备用电池电压范围小的需求,因此锂氟化碳电池未来在航天装备用电池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装备 电池 应用
下载PDF
溶液法制备全碳忆阻器 被引量:2
5
作者 胡令祥 +5 位作者 俞家欢 张洪亮 梁凌燕 张莉 曹鸿涛 诸葛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67,共4页
采用溶液法制备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石墨烯(G/GO/G)全碳忆阻器,并且探究了Ar气氛环境下退火温度对石墨烯电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石墨烯电极的电学性能。利用优化后的石墨烯电极构筑的G/GO/G全碳忆阻器... 采用溶液法制备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石墨烯(G/GO/G)全碳忆阻器,并且探究了Ar气氛环境下退火温度对石墨烯电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石墨烯电极的电学性能。利用优化后的石墨烯电极构筑的G/GO/G全碳忆阻器具有一次写多次读的忆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氧化石墨烯 退火处理 石墨烯电极
下载PDF
具有短程抑制特性的超低功耗全碳质子突触器件
6
作者 徐慧文 +6 位作者 胡令祥 李俊 俞家欢 卢焕明 张莉 王敬蕊 诸葛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6-405,483,共11页
短程突触可塑性保证了对神经形态计算系统中神经信息处理和短程记忆的动态调节。短程易化特性(STF)在多种人工突触器件中被广泛报道,与之相比短程抑制特性(STD)的研究则进展缓慢,仅有为数不多的器件表现出STD特性,并且其单个刺激下的功... 短程突触可塑性保证了对神经形态计算系统中神经信息处理和短程记忆的动态调节。短程易化特性(STF)在多种人工突触器件中被广泛报道,与之相比短程抑制特性(STD)的研究则进展缓慢,仅有为数不多的器件表现出STD特性,并且其单个刺激下的功耗比生物突触(1~10 fJ)高出许多。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制备的新型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石墨烯(G/GO/G)质子突触器件,该器件在几十毫伏的连续脉冲电压刺激下表现出电导逐渐下降的特性,这种特性源于质子在GO/G界面处连续积累导致的逐渐增强的反向质子电流。G/GO/G器件可以很好地模拟STD突触特性。由于操作电压和电流极小,器件单个刺激下的最低功耗可低至几十阿焦,此超低功耗特性有助于解决散热问题从而实现高度集成的神经形态电路。因此,全碳结构器件在脑内植入神经假体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突触 氧化石墨烯 全碳 超低功耗 短程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