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期间的气道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魏登惠 《中华全科医学》 2003年第4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期间气道护理的有效措施 ,确保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3 4例机械通气治疗病人气道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3 4例病人顺利脱机 ,渡过病危期 ,缩短了病程。结论 严格有效地气道护理是确保机械通...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期间气道护理的有效措施 ,确保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3 4例机械通气治疗病人气道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3 4例病人顺利脱机 ,渡过病危期 ,缩短了病程。结论 严格有效地气道护理是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顺利脱机 ,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下载PDF
曲靖地区白菜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四洪 耿其勇 +6 位作者 伏晓 陈树国 唐梅 桂婷婷 吴秀 陈德旺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6期65-66,共2页
为探索适宜曲靖地区种植的白菜品种,2020年开展了白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曲彩春秋王、地主CR、四季春菊等3个品种可以在曲靖地区扩大示范推广;曲彩麻叶菜和CR绿美人等2个品种需要进一步试验,探索其品种特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 白菜 品种 比较试验 曲靖
下载PDF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需要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楚探 《经济学动态》 1983年第12期1-5,共5页
近几年来,我们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在农业方面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城镇工商业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诸如,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改进城乡流通体制等等,最近又... 近几年来,我们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在农业方面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城镇工商业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诸如,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改进城乡流通体制等等,最近又推行了以税代利的政策。这些改革对我国过去经济体制的积弊有所冲击,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多种经营方式 生产责任制 经济形式 流通体制 工商业 自主权 大企业
原文传递
疲劳振动试验台的模态与谐响应分析 被引量:52
4
作者 张宪 何洋 +2 位作者 钟江 郑欣荣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通过建立疲劳振动试验台基础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由分析结果对试验台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得到优化后模型固有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谐响应分析,得到试验台的固有特性和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响应。通过在ANSYS中建立实体模型和划分... 通过建立疲劳振动试验台基础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由分析结果对试验台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在得到优化后模型固有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谐响应分析,得到试验台的固有特性和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响应。通过在ANSYS中建立实体模型和划分网格,接着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主要分析了加载位置以及阻尼对系统位移响应的影响。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进行疲劳振动测试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试验台 模态 谐响应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仿真的板结土壤深旋耕技术 被引量:29
5
作者 钟江 蒋建东 +3 位作者 姜涛 乔欣 张宪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63-69,共7页
针对中国南方丘陵、尤其是茶园板结土壤的特点,提出采用正反旋耕相结合进行土壤切削的方法,并设计反旋凿切和正旋旋耕相结合的板结土壤深松作业机具。为实现小功率的板结土壤深松作业,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研究反旋凿切土壤... 针对中国南方丘陵、尤其是茶园板结土壤的特点,提出采用正反旋耕相结合进行土壤切削的方法,并设计反旋凿切和正旋旋耕相结合的板结土壤深松作业机具。为实现小功率的板结土壤深松作业,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研究反旋凿切土壤的物理过程,构建土壤高速凿切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同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和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反旋凿切刀具的刀尖结构参数和土壤反旋凿切工作参数的有限元数值分析与优化。研究表明,利用反旋凿切进行板结土壤的切削,在选择合适的结构切土角、结构后隙角、机组前进速度和凿切刀旋转速度的合理匹配后,能有效降低板结土壤耕作机组的消耗功率、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采用小型农业动力机具进行板结土壤深松作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力学 反旋 三维数值模拟 旋耕机
下载PDF
基于三点支撑的质心测量系统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钟江 +1 位作者 乔欣 张宪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69-1472,1476,共5页
基于三点支撑平台反力原理,提出了一种测量复杂机械产品质心的方法。分析了质心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得出系统的误差主要取决于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升降推杆的位移误差的结论。给出了误差理论计算公式,研究了系统各结构参数和系统随... 基于三点支撑平台反力原理,提出了一种测量复杂机械产品质心的方法。分析了质心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得出系统的误差主要取决于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升降推杆的位移误差的结论。给出了误差理论计算公式,研究了系统各结构参数和系统随机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和试验所得的质心高度位置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在支撑平板侧倾角大于10°后,两者数据趋于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 质心测量 误差分析 侧倾角
下载PDF
苹果内部品质自动化无损检测系统的原理与实现(英文)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立彬 胥芳 +3 位作者 计时鸣 郑欣荣 张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介绍了一个苹果内部品质自动检测系统的原理性样机 ,该样机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介电特性实现苹果品质检测。待检测苹果的介电参数通过两只电容传感器和 L CR(电感 -电容 -电阻 )测量仪进行采样并输入样机内的控制计算机。选择等效电容 (... 介绍了一个苹果内部品质自动检测系统的原理性样机 ,该样机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介电特性实现苹果品质检测。待检测苹果的介电参数通过两只电容传感器和 L CR(电感 -电容 -电阻 )测量仪进行采样并输入样机内的控制计算机。选择等效电容 (介电参数之一 )作为苹果等级分类变量。对于一批待检测的苹果 ,其最佳分类阈值可通过对抽选出的合格和等外样本的在线学习获得。试验结果表明 ,该样机可获得良好的分类效果。在待检苹果直径为 7.0 cm~ 8.5 cm ,坏损部分的直径大于 2 cm,电容传感器工作频率为 1k Hz时 ,以学习得到的最佳分类阈值进行分类 ,分级正确率大于 80 % ,分级效率达到 2 .5 s分选一个苹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特性 苹果 无损检测 果实品质 分选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茶叶中EGCG分布可视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晓丽 魏玉震 +3 位作者 徐劼 钟江 何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0-186,共7页
针对目前关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在茶叶中的分布缺乏可视化表达问题,该文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以实现EGCG在茶叶中的分布可视化。通过高光谱成像仪采集茶叶的光谱信息,按照标准方法 HPLC(high perfo... 针对目前关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在茶叶中的分布缺乏可视化表达问题,该文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以实现EGCG在茶叶中的分布可视化。通过高光谱成像仪采集茶叶的光谱信息,按照标准方法 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法测量茶叶的EGCG浓度。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光谱与EGCG浓度之间的回归模型。为寻求相对较优的模型效果,对光谱进行不同的预处理,以确定最优的预处理方法;采用4种建模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以确定最优的建模方法;对光谱进行特征波段选择,以降低数据冗余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运算速度。最后,将高光谱图像中像素点对应的光谱变量导入模型,从而生成EGCG浓度分布图。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与EGCG浓度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905,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茶叶中EGCG分布进行可视化可行。通过对不同品种、叶位的茶叶中EGCG浓度分布进行可视化,能够为高EGCG浓度茶树品种的培育、EGCG代谢规律的分析以及茶树采摘部位的识别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光谱分析 图像处理 模型 茶叶 高光谱成像 EGCG 分布可视化
下载PDF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专家系统 被引量:8
9
作者 叶力 杨继隆 +1 位作者 阮健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介绍了在注塑机方面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着重描述了注塑机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应用这些推理机制 ,能有效地推理出注塑机注塑过程中所需的参数。文中给出的推理实例 。
关键词 注塑机 专家系统 推理机制 注射成型 工艺参数
下载PDF
真空发生器的节能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欣荣 张宪 +2 位作者 王扬渝 钟江 《真空与低温》 2005年第1期50-54,59,共6页
简要介绍了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工作场合下选用或设计真空发生器达到节能应用的目的。
关键词 真空发生器 节能应用 工作原理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茶叶杀青过程数值模拟和设备参数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磊 张宪 +3 位作者 钟江 王祥华 孟庆杭 《茶叶》 2013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提高茶叶杀青质量,以用于名茶加工的滚筒杀青机为例,基于离散元分析技术的PFC3D法,对杀青过程的各相关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如滚筒转速、导叶板数量、布局、倾角及结构,滚筒倾角与壁温等对杀青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 为提高茶叶杀青质量,以用于名茶加工的滚筒杀青机为例,基于离散元分析技术的PFC3D法,对杀青过程的各相关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如滚筒转速、导叶板数量、布局、倾角及结构,滚筒倾角与壁温等对杀青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滚筒杀青时,存在最佳转速;滚筒前段布置较多的导叶板,有利于杀青叶温度的迅速提高;适当增加导叶板倾角和采用"L"型导叶板,将提高茶叶在筒壁上的散度,有利于杀青叶温度的均匀;在保证杀青质量前提下,滚筒平均壁温和倾角呈双指数函数关系;杀青效率和滚筒倾角呈二次函数关系。研究还表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滚筒式设备干燥颗粒状农产品的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杀青 滚筒 结构运动参数 PFC3D 过程数值模拟
下载PDF
茶叶风选机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钟江 黄剑虹 +2 位作者 杨韬 张宪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583,共8页
为提高茶叶风选效果,采用理论分析和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风选过程中茶叶颗粒的运行轨迹和风选室内流场的状态,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研究表明,茶叶风选机送风口风速分布采用上小下大方案时茶叶颗粒群有效漂移间距最大;风选... 为提高茶叶风选效果,采用理论分析和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风选过程中茶叶颗粒的运行轨迹和风选室内流场的状态,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研究表明,茶叶风选机送风口风速分布采用上小下大方案时茶叶颗粒群有效漂移间距最大;风选室内部由于结构原因存在涡旋现象,4号和5号出茶口流出的茶叶颗粒相对质轻,其漂移轨迹较易受到涡旋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扰流板加以减轻,且能有效降低各口茶叶混入其他口茶叶的比例,提高风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风选机 送风口风速 涡旋 扰流板
下载PDF
茶叶圆筛条件分析与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立彬 +2 位作者 汪晓华 张宪 甘建仁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平面圆筛机是茶叶筛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械之一,其筛分效果影响着茶叶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在分析茶叶颗粒群在筛面上的运动条件、运动路径、透筛条件等基础上,运用离散元分析软件PFC3D对其筛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模拟试验... 平面圆筛机是茶叶筛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械之一,其筛分效果影响着茶叶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在分析茶叶颗粒群在筛面上的运动条件、运动路径、透筛条件等基础上,运用离散元分析软件PFC3D对其筛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平面圆筛机的透筛率与茶叶的运动路径、透筛的相对矢径和相对速度相关;对于不同目数的筛网,存在不同最佳回转速度;增加回转半径,可以大幅增加茶叶颗粒在筛床上的运动路径长度,提高透筛率。理论分析与模拟试验结果相符,为平面圆筛机的设计与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平面圆筛机 数值模拟 离散元 PFC3D
下载PDF
真空发生器结构参数与性能参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欣荣 张宪 +2 位作者 王扬渝 钟江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简要介绍了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探讨了真空发生器的结构参数与性能参数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真空发生器 工作原理 结构参数 性能参数
下载PDF
风道口流场对茶叶漂移轨迹及风选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宪 杨韬 +4 位作者 乔欣 钟江 欧长劲 王世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提高茶叶风选质量,以空气动力学为基础,将茶叶颗粒简化近似为球形颗粒;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不同重量的茶叶颗粒在不同的风道口流场(不同风速分布)作用下的漂移轨迹、水平漂移规律,以及风向角对茶叶风选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 为提高茶叶风选质量,以空气动力学为基础,将茶叶颗粒简化近似为球形颗粒;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不同重量的茶叶颗粒在不同的风道口流场(不同风速分布)作用下的漂移轨迹、水平漂移规律,以及风向角对茶叶风选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风选室相同情况下,风速按上小下大分布,茶叶颗粒群的有效漂移距离大于其他风速分布方案;风向角α=16.3°,风速分布系数β=0.17为最佳风口流场参数组。本研究为优化设计茶叶风选机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空气动力学 漂移轨迹 风选质量
下载PDF
三维数控线材成型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克彬 林伟明 《轻工机械》 CAS 2007年第4期81-84,共4页
将基于PC的数控系统应用于3D线材成型机的控制。该系统以NC(numerical control)嵌入PC的结构形式(工业PC内嵌入工业运动控制卡和工业I/O卡),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运用visual C++进行数控软件(包括过程控制与零件设计)开发... 将基于PC的数控系统应用于3D线材成型机的控制。该系统以NC(numerical control)嵌入PC的结构形式(工业PC内嵌入工业运动控制卡和工业I/O卡),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运用visual C++进行数控软件(包括过程控制与零件设计)开发,实现了线材(φ2~φ7)的三维设计与成型。生产与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C的三维数控线材成型机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连续加工)和加工质量,也提升了三维线材零件设计的柔性和数控系统的开放性。并出了基于PC的三维数控线材成型机的可进一步改进的方面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数控 线材成型 控制系统
下载PDF
农机变速箱体的有限元模态分析及改进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石林 王扬渝 +2 位作者 蒋建东 张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2,共4页
某型农机变速箱体在使用过程中,行走轮空腔及其连接区域易发生断裂损坏,运用Nastran对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相对振幅较大.在相对振幅较大的区域增加2 mm的壁厚并合理布置加强筋以增加其刚度.对改进设计后的样机进行有限元模态... 某型农机变速箱体在使用过程中,行走轮空腔及其连接区域易发生断裂损坏,运用Nastran对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相对振幅较大.在相对振幅较大的区域增加2 mm的壁厚并合理布置加强筋以增加其刚度.对改进设计后的样机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和基于LMS Test.Lab的模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箱体薄弱区域相对振幅最大降低约为30%.箱体动态特性得到显著增强,有助于整机动态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 变速箱体 模态分析 模态试验
下载PDF
茶叶杀青机电磁加热过程模拟及关键参数设计 被引量:9
18
作者 詹星星 +1 位作者 钟江 乔欣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7,共5页
针对目前电热式滚筒杀青机存在的杀青能耗高、温度响应速度慢和杀青不均匀等问题,对现有加热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加热技术的新型茶叶杀青机,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滚筒电磁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 针对目前电热式滚筒杀青机存在的杀青能耗高、温度响应速度慢和杀青不均匀等问题,对现有加热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加热技术的新型茶叶杀青机,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滚筒电磁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试验,分析了电流频率、电流密度、线圈与滚筒之间的距离等参数对滚筒加热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电磁加热关键参数,设计了符合杀青要求的电磁杀青机。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磁杀青机满足预期设计要求,相比电热式滚筒杀青机,预热时间明显缩短,杀青能耗大幅下降,温度控制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青机 电磁加热 有限元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茶叶理条机双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傅杰 +1 位作者 钟江 乔欣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9期993-998,共6页
针对茶叶在机制理条过程中出现色泽变黄、变暗或产生焦味等问题,通过对茶叶理条工艺、温度控制、模糊算法和模糊PID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将模糊算法与模糊PID控制技术应用到茶叶理条机控制系统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算法、模糊PID控制... 针对茶叶在机制理条过程中出现色泽变黄、变暗或产生焦味等问题,通过对茶叶理条工艺、温度控制、模糊算法和模糊PID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将模糊算法与模糊PID控制技术应用到茶叶理条机控制系统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算法、模糊PID控制技术以及STM32 ARM Cortex-M3内核单片机的茶叶理条机双模糊控制系统设计。运用Matlab对传统PID控制系统与双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了计算机控制系统仿真,并在上洋机械生产的6CLZ-60型茶叶理条机上进行了两种控制系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双模糊控制系统输出的茶叶理条加工参数理想,温度控制偏差小于1℃;茶叶理条机双模糊控制系统有效减少了制茶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茶叶理条品质及茶叶加工机械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模糊PID 茶叶理条机 温度控制 MATLAB
下载PDF
基于空间模型技术的拟人机械腿的运动学传递性能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研彪 刘毅 +2 位作者 李景敏 计时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3,共7页
为了弥补当前拟人机器人结构的不足和改善拟人机械腿的通用性和适应性。该文提出了一种拟人机械腿机构,并研究了该拟人机械腿的运动学传递性能。推导出该拟人机械腿的位置反解及运动传递平衡方程,定义了运动传递性能评价指标及大小腿的... 为了弥补当前拟人机器人结构的不足和改善拟人机械腿的通用性和适应性。该文提出了一种拟人机械腿机构,并研究了该拟人机械腿的运动学传递性能。推导出该拟人机械腿的位置反解及运动传递平衡方程,定义了运动传递性能评价指标及大小腿的全域性能评价指标,在有限的空间图形中,分别研究了各结构参数(各主要杆件的长度及结构角度)与各全域线速度传递性能的评价指标、全域角速度传递性能的评价指标之间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结构参数的取值越靠近中间值时,全域线速度传递性能的评价指标值较好,随着杆WE、杆ED与杆O1D的增加,全域角速度传递性能的评价指标值越好,随着杆OC、BC、DO1和GH的减小,全域角速度传递性能的评价指标值越好。该研究为此种拟人机械腿的进一步参数优化、轨迹规划及研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 运动学 拟人机械腿 性能图谱 空间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