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被引量:482
1
作者 黄震方 陆林 +4 位作者 苏勤 孙九霞 万绪才 靳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09-1421,共13页
新型城镇化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科学引导乡村地域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和重要科学命题。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审视和反思,... 新型城镇化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科学引导乡村地域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和重要科学命题。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审视和反思,认为乡村旅游既面临环境质量下降、乡村文化受损、旅游同质竞争、整体品质不高、产业培育不足、资金人才短缺、运营模式落后、土地利用错位等现实困境,又面临着新形势下需深入研究的诸多复杂性理论问题。提出要响应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求,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特性、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与互动机制、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愁记忆的恢复与重构、乡村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及城乡旅游一体化空间格局与机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产业融合创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三农"问题解决路径、乡村旅游运营管理与政策制度创新等科学问题。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和强化实践应用,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走以旅游为导向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旅游互补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理论反思 困境突破
原文传递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被引量:300
2
作者 张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3-771,共9页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游览等6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并以黄山市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02年黄山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及其效率。...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游览等6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并以黄山市为例,计算并分析了2002年黄山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及其效率。结果表明:(1) 黄山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06 hm2;(2) 黄山市人均生态赤字达0.219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的生态赤字“贡献”为48.40%;(3) 黄山市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年度转化值为12.36 hm2,是当地居民年人均生态足迹的9倍;(4) 黄山市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为684美元/hm2,是黄山市单位本底生态足迹产值的1.17倍,但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61.84%;(5) 黄山市单位旅游游览、购物、住宿生态足迹产值高,而旅游交通、餐饮的单位生态足迹产值较低;(6) 旅游生态足迹的区际转移导致旅游生态责任的区际转移与生态影响的区际扩散,旅游业发展具有全球性生态影响的特征。最后指出了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足迹 黄山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 被引量:209
3
作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该文通过对黟县西递古村落旅游地的实地问卷、访谈调查以及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差异,并探讨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旅游感知 旅游地居民 古村落 黟县西递
下载PDF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41
4
作者 康璟瑶 +2 位作者 胡欢 周珺 熊杰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9-850,共12页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经济、交通、城市格局之间的关系...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经济、交通、城市格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明显,并已形成四大集聚区;(2)不同海拔高程地区传统村落的留存保护情况有所不同,高海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多;(3)地区人口是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但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4)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在理论上并不矛盾,各地应寻找保护传统村落的合适路径;(5)交通发达程度与传统村落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6)现存的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或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格局 遗产保护 中国
原文传递
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 被引量:191
5
作者 张捷 +2 位作者 梁玥琳 李娜 刘泽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5-744,共10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文章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九寨沟为例,构建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的自然保护区居民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模型。结果表明:①2... 建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键。文章提出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九寨沟为例,构建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的自然保护区居民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模型。结果表明:①2002 年九寨沟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61hm2,其年度转化值为8.881 7hm2,是当地居民人均生态足迹0.961 6hm2 的9.27倍;②叠加游客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九寨沟总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005 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202 6hm2,生态盈余为0.197 3hm2;③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为8 643 元/hm2,是当地居民生态足迹效率2 613 元/hm2 的3.31 倍;④以居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直接收益损失作为生态补偿最低标准,户均应补偿2 159 元,人均应补偿472 元,以退耕还林还草的游憩功能价值作为生态补偿上限,户均应补偿7 142 元,人均应补偿1 561 元,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生态足迹效率之差来确定合理的补偿水平,户均应补偿4 983 元,人均应补偿1 088 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 利益主体 生态足迹效率 九寨沟 漳扎镇
下载PDF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87
6
作者 王群 丁祖荣 +1 位作者 杨兴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环境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从环境感知、旅游期望、游览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和游客抱怨6大影响模块建立了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并...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环境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从环境感知、旅游期望、游览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和游客抱怨6大影响模块建立了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并对黄山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黄山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为82.34。从6大影响模块来看,游览价值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β32=1.266),满意度又直接影响忠诚度(β53=0.972)。从6大模块的具体影响因素来看,社会服务环境感知是影响环境感知的关键因素(λ21=0.878),社会服务环境期望对总体旅游期望影响也最大(λ2=0.94),价格是游览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λ52=0.913)。文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对TSI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满意度 指数测评模型 旅游环境 黄山风景区
下载PDF
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184
7
作者 赵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3,108,共6页
旅游资源是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物质依托 ,其空间结构影响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该文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通达度指数、平均径路长、紧密度指数 6种分析技术 ,对皖南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 旅游资源是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物质依托 ,其空间结构影响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该文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通达度指数、平均径路长、紧密度指数 6种分析技术 ,对皖南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认为目前皖南旅游区内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 ,加强和加快构建皖南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 ,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水平 ,是皖南旅游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紧密度指数C =0 74表明 ,较为紧凑的区域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分析 资源集聚屏蔽 皖南地区
下载PDF
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 被引量:204
8
作者 陆林 宣国富 +2 位作者 杨效忠 汪德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1-740,共10页
利用1996~2001年国内旅游客流月份分布数据,分析了三亚、北海、普陀山等海滨(岛)型旅游地和黄山、九华山等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季节性特征.从旅游客流季节分布曲线看,三亚、九华山分别表现为'三峰两谷'和'双峰双谷'型... 利用1996~2001年国内旅游客流月份分布数据,分析了三亚、北海、普陀山等海滨(岛)型旅游地和黄山、九华山等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季节性特征.从旅游客流季节分布曲线看,三亚、九华山分别表现为'三峰两谷'和'双峰双谷'型,北海、普陀山、黄山均表现为'三峰三谷'型;从旅游客流集中指数R值看,黄山的R值最大,近年平均为5.7,三亚的R值最小,近年平均为1.3,并且黄山、三亚的R值变化幅度较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北海、普陀山、九华山的R值介于黄山、三亚之间,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比较分析5处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成因,发现它们均受自然季节性因素和社会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前者土要包括气候的舒适性、降水等,对于海滨(岛)型旅游地而言,海水温度、热带气旋活动影响也很重要;后者主要包括法定节假日、居民出游习惯等,对于富有宗教特色的旅游地,宗教节庆活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自然季节性因素是造成以自然吸引物或自然-文化吸引物为特征的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季节性因素只是在自然季节性因素形成的旅游季节变化的基础上产生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北海 普陀山 黄山 九华山 季节性 海滨型旅游地 山岳型旅游地 客流量 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被引量:190
9
作者 张捷 +2 位作者 李娜 梁琳 刘泽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从空间场效应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1999-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国内旅游流的产生、分配、集聚、扩散的基本特征以及旅游流空间网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经济是旅游流产生的主要驱动力,旅游资源是旅游流空间分配的... 从空间场效应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1999-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国内旅游流的产生、分配、集聚、扩散的基本特征以及旅游流空间网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经济是旅游流产生的主要驱动力,旅游资源是旅游流空间分配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国内已形成4大旅游流产生地和5大旅游流集聚地;(2)旅游集聚场与扩散场的等级结构受市场原则作用,表现为K=3序列的空间模式;(3)旅游集聚场地域结构呈"U"型特征,而旅游扩散场呈"三级阶梯"状格局;(4)β、γ指数揭示旅游流空间网络相关性较差。今后加快长江、黄河流域旅游带以及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和东北旅游区等"二带三区"的旅游网络化建设,是我国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区域,是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流量结构优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中国 集聚 国内旅游 旅游网络 区域旅游合作 分配 流空间 场效应 基本特征
下载PDF
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 被引量:123
10
作者 张捷 刘泽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旅游场是旅游活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影响和作用于其中的旅游流的产生、集聚与扩散,反映场内各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提出了旅游场的概念体系,构建了基于旅游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分析模型与测度方法。并... 旅游场是旅游活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影响和作用于其中的旅游流的产生、集聚与扩散,反映场内各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提出了旅游场的概念体系,构建了基于旅游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分析模型与测度方法。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从单一源点的场强、一对源点的位势、多源点的相互作用三个角度,对近1000份调查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其区内旅游场核、旅游场位势、旅游场等级结构、旅游流等级扩散和旅游流空间行为的一般特点,揭示了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场 旅游流 空间竞争 场等级结构 旅游流等级扩散 皖南旅游区
下载PDF
三亚市旅游客流空间特性研究 被引量:113
11
作者 宣国富 陆林 +2 位作者 汪德根 杨效忠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旅游流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旅游客流空间特性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本文研究了中国典型的海滨旅游地———三亚市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 ,以航空票... 旅游流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旅游客流空间特性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本文研究了中国典型的海滨旅游地———三亚市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 ,以航空票价为经济距离指标 ,建立了基于航空廊道的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 ;分析了三亚市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认为三亚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广泛 ,所建立的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可以用于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定位 ,三亚市旅游者空间行为以飞行 /驾驶式为主。建议三亚市建立旅游航空票价调节基金来降低飞机票价 ,降低旅游交通门槛 ,促进旅游客流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客流 空间潜力模型 空间行为 三亚市 空间特性 旅游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 被引量:105
12
作者 刘法建 张捷 +1 位作者 陈冬冬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1-1152,共12页
通过构建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中的结构对等性分析模型,对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中各省级旅游地的功能地位进行分类、比较、定位,然后采用中心度分析指标,对各省级旅游地在旅游流互动关系中的功能角色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 通过构建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中的结构对等性分析模型,对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中各省级旅游地的功能地位进行分类、比较、定位,然后采用中心度分析指标,对各省级旅游地在旅游流互动关系中的功能角色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形成此种功能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31个省级旅游地共可以分为4种角色类型,即全国旅游中枢、区域旅游枢纽、一般性旅游地、边缘性旅游地;(2)尽管每个省级旅游地的各类细化功能有强有弱,但同一角色类型在中心度指标上存在相同的模式特征;(3)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中省级旅游地功能角色的差异主要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对外联系度等方面,旅游资源和内部交通便捷度的影响较小。通过整体视角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特征,对省级旅游地角色进行定位,为引导各省市入境旅游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入境旅游 旅游流网络 省级旅游地 角色 对等性分析 中心度分析
原文传递
感知距离对旅游目的地之形象影响的分析——以五大旅游客源城市游客对苏州周庄旅游形象的感知为例 被引量:86
13
作者 张宏梅 陆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0,83,共7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影响旅游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苏州周庄为例,选择距周庄不同距离的五个城市(上海、南京、合肥、济南、成都)作为样本地,采用定量方法对周庄的旅游形象及距离对旅游形象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距离 旅游目的地形象 周庄
下载PDF
黟县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被引量:59
14
作者 凌善金 陆林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2-87,共6页
古村落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该文分析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的地理文脉、村落特性、聚落景观、市场感应等 ,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 ,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 ,指出进行旅游开发、实施旅游形象设计工程 ,对... 古村落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该文分析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的地理文脉、村落特性、聚落景观、市场感应等 ,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 ,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 ,指出进行旅游开发、实施旅游形象设计工程 ,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旅游形象 黟县宏村 旅游资源 地理文脉 村落特性 聚落景观
下载PDF
旅游地生态效率测度的SBM-DEA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92
15
作者 彭红松 +2 位作者 韩娅 汤国荣 张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8-638,共11页
旅游地是典型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旅游地的生态效率研究是其制定与实施包容性、持续性发展政策与措施的基础。采用基于时间序列、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方法,构建旅游地生态效率测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黄山风景区为... 旅游地是典型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旅游地的生态效率研究是其制定与实施包容性、持续性发展政策与措施的基础。采用基于时间序列、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方法,构建旅游地生态效率测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利用1981—2014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测度旅游地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率,分析其演化特征和阶段,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34年来,黄山风景区旅游生态效率(综合效率)不断提升,且具较大发展潜力,在分解效率中,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次之,规模效率是决定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2)旅游生态效率的演化经历了初期低效、快速成长、成熟高效、下行风险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效率的特征不同,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3)旅游生态效率完成了由规模报酬递增向递减的过渡,资源要素的投入冗余已成为现阶段阻碍生态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4)旅游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废弃物末端治理为表征的环保规制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文章最后提出,在山岳型风景区发展初期,应尽可能扩大资源要素投入规模,进入成熟阶段后,则转向逐渐控制投入规模,改善技术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摒弃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走精细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间序列SBM-DEA模型 Tobit回归分析 黄山风景区
下载PDF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69
16
作者 赵勇 张捷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4,共7页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命名公布,遗产保护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较国外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欠深入全面,导致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命名公布,遗产保护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较国外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欠深入全面,导致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颇具价值特色的古村镇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历史小城镇、村落保护的演变发展,然后指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在价值特性方面,不同于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内容方面,要在以往偏重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保护方法方面,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 内容 方法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被引量:60
17
作者 陆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资源型城市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以淮南市为例 ,指出实施旅游形象设计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并通过对影响淮南市旅游形象主要因素的分析 ,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旅游形象 淮南市
下载PDF
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8
作者 张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6-203,共8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国际上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诸多生态经济学背景的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学者对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指标选择偏向性、足迹测度静态性、计算项目偏颇性、政策启示伪...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国际上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诸多生态经济学背景的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学者对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指标选择偏向性、足迹测度静态性、计算项目偏颇性、政策启示伪真性等缺陷进行了修正,并在不同食物消费模式、不同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国际贸易与生态不平等交换、国际债务、循环经济、能源消耗、国民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以及特定产业与行业等9个前沿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生态足迹实证分析。根据对国外生态足迹模型修正与前沿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从生态足迹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提出了生态足迹研究的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包袱 国际贸易的富国幻想 生态不平等交换 循环经济 模型修正
下载PDF
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53
19
作者 聂献忠 张捷 +1 位作者 刘泽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8,共4页
主题旅游集群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受追求规模经济、游客差异性偏好和要素集聚积极推动的影响。研究分析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扩张及其空间效应,有助于主题旅游集群区决策部门加强系统规划,通过追求技术和表现形式的创新进步,通过政策... 主题旅游集群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受追求规模经济、游客差异性偏好和要素集聚积极推动的影响。研究分析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扩张及其空间效应,有助于主题旅游集群区决策部门加强系统规划,通过追求技术和表现形式的创新进步,通过政策环境的改善、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以及产业链延伸,从而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主题旅游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旅游集群 成长机制 发展模式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75
20
作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64-2774,共11页
从旅游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特点出发,提出旅游废弃物的概念,构建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 从旅游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特点出发,提出旅游废弃物的概念,构建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是黄山总量22331.4490hm2的2.1倍,人均0.024560966hm2是黄山人均0.01394088hm2的1.76倍。(2)显性生态因子的废水、粪便、固体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4类合计仅占总量的0.16%(九寨沟)与0.3%(黄山),而隐性生态因子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则占总量的99.84%(九寨沟)与99.70%(黄山)。(3)2004年九寨沟与黄山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分别高达309455.66t与146947.84t,游客人均CO2排放量分别为161.85kg、91.74kg,旅游业的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影响的特征明显。(4)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中游客占1%,居民占0.26%,而相关企业(交通、饭店)占98.74%。(5)旅游废弃物对九寨沟风景区、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以外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26%、34.8%、63.94%;对黄山风景区、黄山市区域、黄山市区域以外地区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4.6%、31.97%、53.43%。(6)2004年九寨沟、黄山旅游业的生态效率分别为2.53kgCO2-e/US$、1.67kgCO2-e/US$,生态效率值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7)由于风景区规模、性质、游客构成以及游客选择交通工具的差异,旅游废弃物对不同旅游地生态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不同,而降低游客规模、缩短旅行距离、减少飞机旅行方式等是降低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废弃物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生态效率 九寨沟 黄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