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变异相关炎症性肠病合并感染性肠炎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丹 陈洋 +6 位作者 里西 周宝桐 王薇 宋红梅 康军仁 李骥 钱家鸣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83-786,共4页
腹泻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现报道1例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经完善病原学筛查及基因检测等后被诊断为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变异相关IBD合并感染性肠炎,旨在理清慢性腹泻、结... 腹泻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现报道1例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经完善病原学筛查及基因检测等后被诊断为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变异相关IBD合并感染性肠炎,旨在理清慢性腹泻、结肠溃疡的诊疗思路,并增加对IL-10RA基因突变所致IBD的认识,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受体 感染性肠炎 基因变异 炎症性肠病 RECEPTOR 慢性腹泻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
原文传递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抗凝和抗血小板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里西 吴炜 张抒扬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7期402-404,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与卒中等栓塞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目前我国30~85岁人群AF的总患病率为0.77%[1],AF中卒中的相对发生率为17.5%[2].《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与卒中等栓塞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目前我国30~85岁人群AF的总患病率为0.77%[1],AF中卒中的相对发生率为17.5%[2].《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3]、《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4]和《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5]均将抗凝作为AF患者管理中最基本的治疗.《2012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3]、《2014年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4]推荐CHA2DS2-VASc评分≥2分的AF患者应接受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s,OAC)的治疗.证据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K拮抗药(VKA,如华法林),新型的OAC还包括Xa因子直接抑制药(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以及直接凝血酶抑制药(如达比加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凝 抗血小板
下载PDF
第554例发热—肺间质病变—认知障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冰清 李月婷 +4 位作者 里西 许文兵 张炎 黄晓明 曾学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8-591,共4页
报道1例以发热、肺间质病变起病,早期诊断多发性肌炎,随着病情进展,肺间质病变形态发生演变,并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终诊断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需要提醒临床医生的是,多发性肌炎可能是一种副肿瘤综合征,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根... 报道1例以发热、肺间质病变起病,早期诊断多发性肌炎,随着病情进展,肺间质病变形态发生演变,并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终诊断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需要提醒临床医生的是,多发性肌炎可能是一种副肿瘤综合征,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多发性肌炎 副肿瘤综合征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第392例脸圆红一体重增加一反复体癣一皮质醇波动大
4
作者 孔艳华 刘赫 +7 位作者 计彩虹 里西 赵维纲 陆召麟 卢琳 姚勇 王晓军 许岭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45,共3页
患者男,35岁,因脸变圆红、体重增加9年,加重伴乏力1年,于2016年4月19日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2007年开始,患者出现脸变圆红,1年内体重由60 kg增至70 kg,腹围增加,未重视。2008年出现左腹绞痛,外院B超示"输尿管结石" ,尿... 患者男,35岁,因脸变圆红、体重增加9年,加重伴乏力1年,于2016年4月19日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2007年开始,患者出现脸变圆红,1年内体重由60 kg增至70 kg,腹围增加,未重视。2008年出现左腹绞痛,外院B超示"输尿管结石" ,尿中排石后腹痛缓解,未再发作。2009年出现腹部皮损,当地医院考虑"体癣" ,口服特比萘芬0.25 g/次,1次/d,共计14 d,体癣消退,仍有反复出现,至今应用特比萘酚治疗共4次(用法同上)。2010年,无意中发现双大腿内侧皮肤紫纹。2012年出现性欲减退。2015年3月出现易困倦、乏力明显,无软瘫,半年内体重由70 kg增至80 kg,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压180/140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高血压" ,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1次/d,治疗2个月后,复查血压150/110 mmHg。2016年1月于当地医院查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异常,血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昼夜节律消失(表1)。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不被抑制(服药后血皮质醇1 523 nmol/L);经典大剂量地塞米抑制试验(HDDST):可被抑制(服药后血皮质醇25 nmol/L)。肾上腺CT平扫示:双侧肾上腺内外侧支增粗,左侧内侧支显著,横径约6 mm。垂体动态增强MRI示垂体右份延迟强化。考虑"库欣病、继发高血压" ,予拉西地平4 mg/次,1次/d,美托洛尔50 mg/次,1次/d,血压控制于135/85 mmHg。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查血皮质醇(上午8:00) 1 116 nmol/L(正常参考值:110~615 nmol/L)、ACTH(上午8:00) 17.6 pmol/L(正常参考值:0~10.1 pmol/L)、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3 176 nmol(正常参考值:34~285.7 nmol)。因腹部再出现体癣,2016年3月25日至4月10日口服特比萘芬,剂量同前,用药后体癣好转。否认抗抑郁药物、长期糖皮质激素、棉籽油、甘草等药物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皮质醇 体重增加 体癣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反复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北京协和医院 继发高血压
原文传递
第443例突发腹痛血便-胸腺瘤相关免疫缺陷综合征-难辨梭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性结肠炎
5
作者 李全晓 黄璨 +4 位作者 里西 吕红 张卉 杨爱明 李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2601-2603,共3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因“慢性腹泻3个月,腹痛伴血便1个月余”于2017年9月12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诊治。入院前3个月患者出现腹泻,每日稀便3~4次,无脓血,曾于外院行结肠镜提示升结肠至乙状结肠轻度黏膜水肿,未见糜...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因“慢性腹泻3个月,腹痛伴血便1个月余”于2017年9月12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诊治。入院前3个月患者出现腹泻,每日稀便3~4次,无脓血,曾于外院行结肠镜提示升结肠至乙状结肠轻度黏膜水肿,未见糜烂、溃疡。自服止泻药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腹痛 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性 梭菌感染 血便 结肠炎 胸腺瘤 消化内科病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