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阵发性房颤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1
作者 瑞欣 陈诤 +6 位作者 张新林 吴翔 王天琦 沈文志 陈娟 马冬辉 徐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0期1171-1180,共10页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分析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术中冷冻消融... 目的:探讨二代冷冻球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分析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术中冷冻消融参数、手术并发症和随访结果。手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12个月进行规律的门诊及电话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复发定义为术后3个月以后常规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持续时间≥30 s的房颤、房扑、房速。结果:总共204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年龄为(61.27±10.25)岁,中位病程为15(3,60)个月,其中110(53.9%)例为男性患者,共10(4.9%)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术中累计消融833根肺静脉,每根肺静脉平均消融(1.89±0.31)次,平均消融时间为(277.34±38.94)s,平均最低温度为(-48.19±3.95)℃。总计135(66.2%)例患者在冷冻过程中监测到肺静脉隔离时间(TTI),平均TTI时间为(35.41±13.00)s。在中位随访37(25,46)个月后,房颤复发率为20.1%(41/204)。复发组男性占比、血红蛋白低于未复发组,平均最低温度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45;P=0.001)。在记录到TTI时间的患者中,复发组TTI时间长于未复发组(P=0.03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最低温度(OR=1.174,95%CI:1.063~1.297,P=0.002)是二代冷冻球囊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平均最低温度>-42.87℃可以预测房颤复发。结论: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是治疗房颤的安全、高效的手段。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患者在男性占比、血红蛋白、平均最低温度、平均TTI时间均有显著差异。平均最低温度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平均最低温度>-42.87℃可预测房颤复发,敏感性为36.6%,特异性为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消融 心房颤动 术后复发
原文传递
不间断抗凝方案在经皮左心耳封堵围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天琦 蓝荣芳 +7 位作者 徐伟 吴翔 陈诤 沈文志 张新林 高远 瑞欣 魏冰倩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不间断抗凝方案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行经皮LAAC的患者共62例,根据术... 目的探讨不间断抗凝方案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行经皮LAAC的患者共62例,根据术前是否停用原口服抗凝药将患者分为不间断抗凝组(26例)和间断抗凝组(36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抗凝特点,包括基础活化凝血时间(ACT),肝素化后最大ACT值,平均ACT值;围术期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以及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下降>20 g/L的发生率,其中出血事件包括严重出血事件(脑出血、心脏压塞)和其他出血包括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穿刺部位血肿、口腔和鼻出血等;栓塞事件包括脑卒中、颅外循环栓塞。结果不间断抗凝组与间断抗凝组患者基础ACT值为[146.50(131.00,171.25)s对134.00(121.00,169.50)s,P=0.380];术中最大的ACT值为[300.00(277.00,366.25)s对309.00(286.50,329.75)s,P=0.926];ACT值为[(251.63±39.07)s对(241.74±34.37)s,P=0.295];围术期不间断抗凝组与间断抗凝组出血事件总数分别为5例和6例(19.2%对16.7%,P=0.794),血红蛋白下降>20 g/L的人数分别为8例和7例(30.8%对19.4%,P=0.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不间断抗凝治疗在房颤患者LAAC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不劣于间断抗凝治疗,可以作为LAAC围术期新的抗凝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不间断抗凝 左心耳封堵术 围术期
原文传递
起搏导线重置术后两年再发黑矇原因探究1例
3
作者 王天琦 蓝荣芳 +4 位作者 徐伟 吴翔 瑞欣 魏冰倩 高远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90-191,共2页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导线管理中,留置或移除不必要的导线是临床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1例留置故障导线、行起搏导线重置术两年后再发黑矇的患者,经移除导线、重新植入后无黑矇再发的病例。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起搏导线重置术 故障导线 黑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