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1
1
作者 邹剑 +1 位作者 罗从风 张长青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操作情况、侵袭性、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方法2002年1月~2003年6月,随机将股... 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操作情况、侵袭性、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方法2002年1月~2003年6月,随机将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DHS治疗,即DHS组,另一组采用PFN治疗,即PFN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麻醉评分,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平均手术时间DHS组62.8min,PFN组45.4min;术中出血量DHS组230ml,PFN组164ml;平均切口长度DHS组13.7cm,PFN组8.7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引流量DHS组120ml,PFN组106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HS组89例,8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6个月;PFN组78例,7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8.2个月。DHS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有2例深部血肿,6例复位不满意;PFN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3个月,有1例深部血肿,5例不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2个月测量双下肢长度:DHS组患侧较健侧平均缩短1.4cm;PFN组患侧较健侧平均缩短0.8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时,在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 治疗 PFN 股骨转子 骨折 老年 动力髋螺钉 操作 长度 显著性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2
2
作者 邹剑 +1 位作者 张长青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可疑因素。方法以2000年3月~2003年3月间56例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仔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类型、坠落高度、是否吸烟、... 目的探讨引起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可疑因素。方法以2000年3月~2003年3月间56例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仔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类型、坠落高度、是否吸烟、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等,并对可疑因素(年龄、坠落高度、是否吸烟、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6例患者61侧跟骨手术后9侧(14.8%)出现伤口感染、血肿、切口裂开、足跟坏死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其中,坠落高度大于3.4 m、受伤至手术时间短于7 d、手术时间超过2 h及止血带使用时间超过1.5 h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骨折后7~10 d行手术治疗、缩短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可以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并发症 骨折固定术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邹剑 +1 位作者 朱轶 张长青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35-538,共4页
目的目前对于肱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文献报告较多,但对其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对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对73例肱骨干骨折(1例为双侧)及16例肱骨骨不连的患... 目的目前对于肱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文献报告较多,但对其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对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对73例肱骨干骨折(1例为双侧)及16例肱骨骨不连的患者行肱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34个月,平均25.4个月。男56例,女33例,平均39.3岁。74侧肱骨干骨折中62侧为闭合性骨折,余12侧为开放性骨折,其中GustiloⅠ型7侧,Ⅱ型3侧,Ⅲa型2侧。12例骨不连患者有手术史。骨折病例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骨不连病例采用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及异体骨植入。53侧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7侧采用逆行髓内钉固定。结果17例患者中出现了18例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为20%。其中骨不连5例,顺行与逆行髓内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肩关节撞击征2例,骨折端分离3例,肩关节损伤3例,肘关节损伤3例,医原性骨折2例,成角畸形2例,一过性桡神经损伤3例,深部感染1例。骨折端存在明显间隙者有较高的骨不连发生率(P=0.012)。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有较高的医原性骨折的可能性,但只要选用合适的内置物、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就能把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肱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INTERTAN髓内钉与滑动髋螺钉治疗老年性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剑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INTERTAN髓内钉与滑动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性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20例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患者分别行INTERTAN髓内钉或DHS固定治疗,其中INTERTAN组67例,DHS组53例。记录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INTERTAN髓内钉与滑动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性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20例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患者分别行INTERTAN髓内钉或DHS固定治疗,其中INTERTAN组67例,DHS组5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进行术后疼痛评估、Harris髋骨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估;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中共有111例(INTERTAN组64例、DHS组4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DHS组的平均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大,与INTERTAN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VAS疼痛评分中,INTERTAN组术后3 d的VAS评分要优于DHS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中无明显差异。在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后,两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INTERTAN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术后疼痛、功能、并发症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钉 滑动髋螺钉 粗隆间骨折 粗隆下骨折
下载PDF
金属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Essex-Lopresti损伤 被引量:8
5
作者 芮碧宇 夏荣刚 +5 位作者 吴佳俊 丁坚 李晓林 张长青 曾炳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随访并报告金属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Essex-Lopresti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共有11例Essex-Lopresti损伤患者(Edwards-Jupiter分型Ⅰ型2例,Ⅱ型9例)在伤后3~7 d(平均4.5 d)接受金属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术后随... 目的随访并报告金属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Essex-Lopresti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共有11例Essex-Lopresti损伤患者(Edwards-Jupiter分型Ⅰ型2例,Ⅱ型9例)在伤后3~7 d(平均4.5 d)接受金属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术后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9个月(12~37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平均82分(55~100分),其中优4例(36.4%),良5例(45.5%),可1例(9.1%),差1例(9.1%),优良率为81.8%;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为平均92分(65~100分),其中优6例(54.5%),良4例(36.4%),可1例(9.1%),没有差的病例,优良率为91.0%。本组未见神经损伤、假体排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金属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Essex-Lopresti损伤的临床效果满意,但手术设计和操作要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X-LOPRESTI损伤 桡骨头 假体置换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8
6
作者 邹剑 张长青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评价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对骨折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生活情况、力量及Constant评分,并与对侧肩关节进行对照。每次随访时,拍摄肩关节... 目的评价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对骨折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生活情况、力量及Constant评分,并与对侧肩关节进行对照。每次随访时,拍摄肩关节前后位片及"Y"位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结果本组共10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使用5孔钢板95例(90%),其余类型钢板11例(10%)。术后随访发现,患者受伤肩的活动度有明显的提高(P<0.05)。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伸可达(132°±35°),外展(122°±39°),外旋(45°±23°),内旋(77°±21°);患肩的Constant评分为(70.6±13.7),达到健侧(83.0±8.0)的(85.1%±14.0%),并随时间推移有明显提高(P<0.05)。在完成随访的93个患者中,25人(27%)出现了34例并发症,其中的18例(53%)并发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而22例(65%)并发症是因手术操作导致的。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及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尽管也有并发症的发生,但大多是由手术操作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肱骨近端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及骨折术后产生软组织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邹剑 张长青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在我院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骨折类型和骨折方式,是否吸烟、饮酒及服用激素,...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在我院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骨折类型和骨折方式,是否吸烟、饮酒及服用激素,有无各类慢性疾病史等。结果165例患者中,术前有24例(14.5%)出现骨折初期的软组织损伤,术后36例(21.8%)出现软组织并发症。早期手术组(骨折12h内进行手术治疗)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为21.9%(7/32例),与延迟手术组(骨折5d后进行手术,21.8%,29/133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然而,延迟手术组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早期手术组仅出现1例。高能量损伤患者(70.3%,26/37例)与未发生高能量损伤患者(7.8%,10/128例)、骨折初期即出现软组织损伤患者(75.0%,18/24例)与未出现软组织损伤患者(12.8%,18/141例)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640、46.560,P值均<0.05)。使用激素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影响(x^2=0.097、0.000、1.420、0.560、0.000、0.200,P值均>0.05)。去除高能量损伤或骨折初期软组织损伤,饮酒与不饮酒者、吸烟与不吸烟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体重及身高者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能量损伤及骨折当时就出现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在手术后较易发生软组织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踝关节 软组织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及其周围骨折 被引量:5
8
作者 邹剑 罗从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089-1090,共2页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PFN治疗股骨转子及其周围骨折患者185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8~18个月,无切口及骨髓感染病例,平均6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PFN治疗股骨转子及其周围骨折患者185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8~18个月,无切口及骨髓感染病例,平均6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PFN是一种侵袭性较小、方法简便的治疗转子及其周围骨折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 转子间 转子下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近端髓内钉 髓内钉治疗 周围骨折 股骨转子 转子下骨折 转子间骨折 病例随访 骨折患者 感染病例
原文传递
临床路径在成批外伤病人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叶小平 吴婉梅 +3 位作者 梁凤英 钟足娣 王慕珍 《全科护理》 2013年第20期1882-1883,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成批外伤病人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成批外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院前常规急救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临床路径理论进行院前急救及护理,比较两组自接到"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成批外伤病人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成批外伤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院前常规急救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临床路径理论进行院前急救及护理,比较两组自接到"120"电话后至出车时间、达目的地的时间以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接到"120"电话后至出车时间、达目的地的时间较对照组短,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成批外伤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急救的工作效率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批外伤 临床路径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剑 张长青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34-637,共4页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4月12月急诊治疗的156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3例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63例采用非扩髓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非扩髓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4月12月急诊治疗的156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3例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63例采用非扩髓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AO分型、软组织Gustilo分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例数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固定支架组和非扩髓髓内钉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8个月(3~18个月)、5.3个月(2.12个月)。非扩髓髓内钉组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单臂外固定支架组(P〈0.05);两组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扩髓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畸形愈合少等优点。对于严重污染的创面及全身多发伤患者,外固定支架的临时固定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开放性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心力衰竭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杰贤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9期2997-2998,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4.0%,对照组为86.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4.0%,对照组为8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改善(t=3.278、11.522、8.479、7.904、14.039、14.910,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5.719、3.670、4.255,均P<0.01).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 =8.070、4.784,均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低分子肝素钠
原文传递
附加钢板联合髂骨植骨治疗长骨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光 田书建 +2 位作者 罗建平 郑稼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9期39-40,42,共3页
目的探讨附加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长骨干骨不连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8-65岁,平均47.6岁。骨不连发生的部位:股骨9例,胫骨6例,肱骨2例。10例为肥大型骨不... 目的探讨附加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长骨干骨不连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8-65岁,平均47.6岁。骨不连发生的部位:股骨9例,胫骨6例,肱骨2例。10例为肥大型骨不连,7例为萎缩性骨不连。手术均采取保留髓内钉,骨折断端清理,取自体髂骨植骨,附加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17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3个月,无切口并发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使用附加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是治疗髓内钉固定后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不连 植骨
原文传递
结合外支架复位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剑 张长青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胫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高能量骨折,我们采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以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来我院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不在本次的研究范... 目的胫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高能量骨折,我们采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以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来我院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放性胫骨远端骨折不在本次的研究范围之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择期手术,手术时先利用外固定支架复位,维持下肢力线,后通过内踝远端小切口逆行将钢板插入皮下,进行固定。关闭切口后去除外固定支架。术后要求患者早期负重锻炼。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4.9min,其中外支架固定时间10.6min。钢板平均9.4孔;使用螺钉7.8枚。住院平均时间7.5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本组患者的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5.4个月。在32例骨折中,24例(75%)6月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5例(15.6%)骨延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6个月。3例(9.4%)出现骨不连,其中2例通过髂骨植骨在植骨后6个月骨折愈合,1例未愈。8例患者出现踝关节活动受限;8例患者诉小腿前内侧钢板放置处疼痛不适。结论结合外固定支架经皮钢板固定是一种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皮 钢板 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混合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胫骨下端开放性骨折
14
作者 邹剑 曾炳芳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胫骨远端骨折为高能量骨折,其治疗极为棘手,尤其对于开放性胫骨远端的治疗尤为困难。我们采用混合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胫骨下端未移位开放性骨折,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本组共11例,骨折类型为局限于胫骨下端... 目的胫骨远端骨折为高能量骨折,其治疗极为棘手,尤其对于开放性胫骨远端的治疗尤为困难。我们采用混合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胫骨下端未移位开放性骨折,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本组共11例,骨折类型为局限于胫骨下端干骺端骨折或累及踝关节但关节面平整者,均采用混合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如患者存在腓骨骨折,则采用常规手术方法1/3管型钢板固定腓骨,之后作环形混合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术后抬高患肢,鼓励做脚趾的活动和踝关节的活动。术后1个月随访复查,术后2两个月进行负重训练。结果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4.6个月)。开始负重时间为术后6周~12个月(平均3.9个月)。住院时间为14~60d(平均20.5d)。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4~10个月(平均7.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没有骨外露。2例患者出现原伤口感染,经过换药治疗后感染控制,自行愈合。所有患者的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均未受限。拆除外支架时间为术后8~14个月(平均10.5个月)。拆除外支架后没有病例出现再次骨折。结论环形混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胫骨下端未移位开放性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和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胫骨下端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S2髓内钉远端锁定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15
作者 邹剑 +1 位作者 罗从风 曾炳芳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对S2髓内钉远端锁定系统进行手术研究,探讨其锁定准确性及简易度。方法对16例胫骨中段骨折和1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行S2髓内钉手术治疗,分析其远端锁定所用时间及C臂X线机使用次数。结果S2胫骨髓内钉远端锁定时间4-12 min(平均6 min)... 目的对S2髓内钉远端锁定系统进行手术研究,探讨其锁定准确性及简易度。方法对16例胫骨中段骨折和1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行S2髓内钉手术治疗,分析其远端锁定所用时间及C臂X线机使用次数。结果S2胫骨髓内钉远端锁定时间4-12 min(平均6 min);股骨髓内钉远端锁定时间8-20 min(平均12.4min);远端锁定C臂X线机使用次数2-8次(平均为4.2次)。经验曲线表明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锁定时间逐渐缩短。结论S2远端锁定系统是一种比较准确的瞄准锁定系统,可有效地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C臂X线机使用次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远端锁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骨硬化蛋白与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剑 张长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了解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血液循环中骨硬化蛋白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脆性骨折的生化标志物。方法采用横向前瞻性研究,对50例健康的未绝经女性(A组)、50... 目的了解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血液循环中骨硬化蛋白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脆性骨折的生化标志物。方法采用横向前瞻性研究,对50例健康的未绝经女性(A组)、50例绝经后跌倒股骨颈骨折妇女(B组)及50例绝经后跌倒无骨折妇女(C组)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结果骨代谢标志物如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CTXⅡ、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前胶原1型N端前肽(P1NP)、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较于A组,B组及C组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骨钙素水平降低(P<0.01),但B、C两组间骨硬化蛋白水平和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L1~L4部位的骨密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骨密度较A、C两组降低(P<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r=-0.228,P=0.004)、转子间骨密度(r=-0.199,P=0.002)和全髋骨密度(r=-0.273,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妇女中骨折人群与未骨折人群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无法预测脆性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硬化蛋白 绝经后期 骨脆性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