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设教学情境 诠释幸福内涵——我怎样执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被引量:1
1
作者 新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8-91,共4页
本文从阅读、体悟、交流、质疑等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诠释幸福的内涵,从而实现探索诗人海子的精神世界和诗歌精神,理解海子诗歌及海子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教学情境 海子 幸福
下载PDF
现代女性离家书写的文学启示
2
作者 新利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3-25,85,共4页
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反思现代小说中"家"外生存的女性形象,拟从女性生存的社会氛围象征、"家"对女性出走的归宿与起点的双重意味、为女性之"我"而选择出走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义这三个角度,分析女性出走这... 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反思现代小说中"家"外生存的女性形象,拟从女性生存的社会氛围象征、"家"对女性出走的归宿与起点的双重意味、为女性之"我"而选择出走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义这三个角度,分析女性出走这一文学主题对当下文学研究和写作的建设性意义:深刻认识女性生存状态,深入认识女性所负载的特殊审美文化象征,全面认识女性自我的社会角色、性别角色意识,从而深入思考这些女性形象对于现代女性走向独立解放之路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社会氛围象征 “家”“我” 独立解放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叙事中流浪女性形象的男性书写
3
作者 新利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2,共2页
在中国现代叙事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男性作家创造的流浪女性形象。男性作家创造的这类女性形象,是男性自己生命意志的折射,柔弱忧伤也好,意气风发也罢,都张扬了男性的诗意自我。男性作家对流浪女性形象的塑造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 在中国现代叙事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男性作家创造的流浪女性形象。男性作家创造的这类女性形象,是男性自己生命意志的折射,柔弱忧伤也好,意气风发也罢,都张扬了男性的诗意自我。男性作家对流浪女性形象的塑造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既注意到女性的性别内涵,又更多地在"人"与"生存"的层面上探索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流浪女性形象成为男性作家审视人性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叙事 流浪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生命意志的折射 审视人性的标本
下载PDF
激活诗情·自主体验·个性解读——《相信未来》教学模式的探究
4
作者 新利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9期113-115,共3页
文章从激活诗情、注重学生自主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建构《相信未来》的教学模式。先从认识诗人在现实中承受的苦难开始,继而走进诗人内心世界,感知诗人在绝望中依然怀有对未来和生命不屈的信念,最后深入文本,揣摩诗歌语言,... 文章从激活诗情、注重学生自主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建构《相信未来》的教学模式。先从认识诗人在现实中承受的苦难开始,继而走进诗人内心世界,感知诗人在绝望中依然怀有对未来和生命不屈的信念,最后深入文本,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从而获得从情感到灵魂的震撼和提升,初步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食指 《相信未来》 诗情 自主体验 个性化
下载PDF
《相信未来》相关诗句的误读
5
作者 新利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10期63-65,共3页
本文从修辞、意象、诗人的匠心等方面对《相信未来》中几个诗句的停顿做一解读,以制止某些范围内正广泛流行的对该诗的某些误读延传现象,从而正确引领读者对诗歌的理解,领会诗人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修辞 意象 诗人的匠心 误读
下载PDF
刍议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6
作者 新利 《文教资料》 2004年第15期139-141,共3页
现代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教师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教育现代化向教师发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作用在当今越来越受到重视。1996年出版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明确指出:"教师作为变革因素,在... 现代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教师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教育现代化向教师发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作用在当今越来越受到重视。1996年出版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明确指出:"教师作为变革因素,在促进理解和宽容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不容置疑。"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师 角色定位 国际教育大会 信息技术 教学效果 知识权威 学习过程 终身教育 课程价值观 网络
下载PDF
流浪女性形象的叙事策略
7
作者 新利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6-58,共3页
本文对叙述流浪女性这一现代小说主题的叙述策略进行细致分析,拟从"确立女性自我话语的快感和痛感叙述"、"对流浪女性的写意化叙述"、"对流浪女性的物化与伦理化叙述"三个角度,探讨现代小说对女性流浪这... 本文对叙述流浪女性这一现代小说主题的叙述策略进行细致分析,拟从"确立女性自我话语的快感和痛感叙述"、"对流浪女性的写意化叙述"、"对流浪女性的物化与伦理化叙述"三个角度,探讨现代小说对女性流浪这一主题的叙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自我话语 快感和痛感 写意化 物化与伦理化
下载PDF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死亡讯息
8
作者 新利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第5期46-47,共2页
本文从阅读、质疑诗中一些关键词语的角度剖析解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深层内涵和海子的精神痛苦,从而实现探索诗人海子的精神世界和诗歌精神并理解海子诗歌及海子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从明天起 尘世幸福 愿你我只愿
下载PDF
解读巴金《灯》的象征意义
9
作者 新利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59-61,共3页
巴金的《灯》是一篇构思美、手法美、语言美,并且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的散文。本文从教师教学角度分析,阐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探究背景、组织交流、研读拓展等手段深刻体味作者以"灯"为象征物,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 巴金的《灯》是一篇构思美、手法美、语言美,并且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的散文。本文从教师教学角度分析,阐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探究背景、组织交流、研读拓展等手段深刻体味作者以"灯"为象征物,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并且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
下载PDF
张爱玲创作研究浅析
10
作者 新利 《文教资料》 2004年第15期54-57,共4页
一本《传奇》,一本《流言》,张爱玲让中国四十年代的文坛因"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而"过于意外怔住了",正像胡兰成当年形容初见张爱玲时的印象那样:"艳也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本世纪八十年代,对... 一本《传奇》,一本《流言》,张爱玲让中国四十年代的文坛因"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而"过于意外怔住了",正像胡兰成当年形容初见张爱玲时的印象那样:"艳也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本世纪八十年代,对张爱玲重新发现的"惊喜",几乎又以同样的方式席卷当代文坛。对张爱玲其人其文的研究,近十年已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对她的身世、作品的主题、创作的基本风格、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研究 八十年代 四十年代 《传奇》 胡兰成 《金锁记》 平凡生活 小说史 曹七巧 心理变态
下载PDF
现代小说女性流浪主题研究述评
11
作者 新利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12,共2页
从五四时期开始,我国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批精神流浪者形象,然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一直没有成为文学叙事的主流形象。她们的流浪比起男性的流浪来,更富有人生痛苦的深沉内涵,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潜在主题。本文梳理归... 从五四时期开始,我国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一批精神流浪者形象,然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一直没有成为文学叙事的主流形象。她们的流浪比起男性的流浪来,更富有人生痛苦的深沉内涵,可以看作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潜在主题。本文梳理归纳现代小说中流浪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阐释女性流浪主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上升到对现代女性生存状态的更真实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 流浪女性形象 潜在主题 研究现状 研究价值和意义
下载PDF
现代流浪女性的寻觅和幻灭
12
作者 新利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3-14,共2页
运用社会历史学、文化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和方法,归纳梳理流浪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各时期的具体呈现形态,即新文化思想萌发期的苦闷求索,大革命后的理想幻灭,四十年代的继续挣扎和寻觅,从而认识关于女性意识的张扬与压抑、社会(... 运用社会历史学、文化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和方法,归纳梳理流浪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各时期的具体呈现形态,即新文化思想萌发期的苦闷求索,大革命后的理想幻灭,四十年代的继续挣扎和寻觅,从而认识关于女性意识的张扬与压抑、社会(家庭)角色的他律与自认等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流浪女性 流浪 幻灭 寻觅 女性意识
下载PDF
在情节发展和对比中彰显人性美丑——探寻《辛德勒名单》中表现出的人性复苏之美
13
作者 新利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2-13,共2页
电影《辛德勒名单》在情节发展和对比中影显了人性美丑,体现了人性复苏之美。细节对人物内心的表现,情节和悬念的巧妙设置,都使影片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关键词 辛德勒 兽性 人性 发展 鲜明对比
下载PDF
流浪女性形象的女性书写
14
作者 新利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10期55-57,共3页
从作家的性别差异思考,即从女性作家在塑造流浪女性形象时的价值立场和叙述主题的设置来思考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叙事策略,既丰富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内涵,又以对话的方式质询着女性自己对于稳定生存与流浪以求独立自由的责任,或者更准确... 从作家的性别差异思考,即从女性作家在塑造流浪女性形象时的价值立场和叙述主题的设置来思考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叙事策略,既丰富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内涵,又以对话的方式质询着女性自己对于稳定生存与流浪以求独立自由的责任,或者更准确地说,流浪女性形象的大量存在,成了反思现代文学对于女性生命价值和生存尊严的一个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女性形象 女性视角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流浪、幻灭、寻觅:现代女性形象史考察
15
作者 新利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11期41-43,共3页
本文从现代文学的整体视野对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的变迁史进行了细致考察,在此基础上界定流浪女性形象的特点:情感依附与经济压迫,物欲追求和精神重压,生存至上和情感至上。这既因为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所致,也与现代中国迫切的社... 本文从现代文学的整体视野对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的变迁史进行了细致考察,在此基础上界定流浪女性形象的特点:情感依附与经济压迫,物欲追求和精神重压,生存至上和情感至上。这既因为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所致,也与现代中国迫切的社会改造主题和艰难多变的历史境遇密切相关。折射出女性在时代思想影响下的进步和变化,也反映出作家对女性生存价值认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女性形象 变迁史 女性生存价值
下载PDF
流浪女性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新利 《文教资料》 2009年第35期4-5,共2页
从文学史的意义角度反思流浪女性形象.首先要做的是为现代小说观察女性的男权话语祛魅.然后才能深入思考这些流浪女性形象对于现代女性走向独立解放之路的启示。
关键词 现代小说流浪女性形象 男权话语 独立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