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邹慈 于德新 +4 位作者 王毅 王进有 张志强 王琦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式(modified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Abbrevo,TVTA)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的9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式(modified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Abbrevo,TVTA)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的9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TVT-O组38例,TVT-A组59例,术后随访6~32个月,通过尿流动力学、咳嗽诱发试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视觉模拟评分(VAS)、泌尿生殖困扰简表(UDI-6)、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及组间对比来评价TVT-A术的中长期主客观疗效。结果:9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膀胱穿孔、大血管损伤及吊带外漏等较严重并发症,两组各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经尿道扩张并保留导尿1周后均恢复正常排尿,4例出现术后尿路感染,每组各2例,经抗感染治疗3~5天后症状消失。TVT-O组与TVT-A组术后24小时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例(18.4%)、2例(3.4%);1周时分别为5例(13.2%)、0例(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于门诊完成随访。TVT-O与TVT-A组中长期主观有效(完全治愈+改善,其中诱发试验阴性为完全治愈)分别为36例(94.7%)、56例(94.9%);客观有效(治愈+改善)分别为35例(92.1%)、55例(93.2%);满意度分别为36例(94.7%)、57例(96.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Q-SF、UDI-6、VAS和IIQ-7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T-A术能提高ALPP,但对正常储尿排尿功能无影响;TVT-A具有安全有效、中长期疗效稳定的优点,同时可降低术后短期内腹股沟区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尿流动力学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感染性结石的相关临床易感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晓伟 +4 位作者 丁德茂 谢栋栋 吕洁 于德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结石的相关临床易感因素,并且分析各种结石成分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结石成分分析分为草酸钙结石组、感染性结石组、尿酸结... 目的:探讨感染性结石的相关临床易感因素,并且分析各种结石成分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结石成分分析分为草酸钙结石组、感染性结石组、尿酸结石组,将各临床因素与感染性结石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分析3组临床特点差异。结果:1604例患者纳入研究,草酸钙结石组1087例,感染性结石组250例,尿酸结石组267例,感染性结石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女性、尿路感染、尿细菌培养阳性有显著相关性,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3组临床特点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性结石组年龄最小,感染性结石组在女性患者比例、结石复发率、尿路感染比例、尿细菌培养阳性比例及尿pH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尿培养最多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结论:感染性结石的发生与年龄、女性、尿路感染、尿细菌培养阳性明显相关,感染性结石的发生趋向年轻化,非脲酶细菌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结石 临床易感因素 鸟粪石 碳酸磷灰石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栋栋 王毅 +11 位作者 陈磊 张志强 闵捷 丁德茂 邹慈 毕良宽 王进有 张涛 耿浩 于德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16-1818,共3页
分析12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联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探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改进和骶前、髂总、髂外、髂内、闭孔5个部位淋巴结的转移情况。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共切除... 分析12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联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探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改进和骶前、髂总、髂外、髂内、闭孔5个部位淋巴结的转移情况。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共切除淋巴结301枚,平均25枚,96枚发生转移,转移率为32%。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时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按照改进后的顺序进行,可以避免遗漏和反复操作,同时能够发现更多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范围以外的转移性淋巴结。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肿瘤TNM分期,更重要的是切除了尚未发现的微小转移灶,有益于改善疾病进展和患者的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 高危前列腺癌
下载PDF
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相关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栋栋 +1 位作者 丁德茂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年第18期4-5,7,共3页
目的观察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相关问题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08例行PCNL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除PCNL术后常规治疗外,研究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治疗4周,观察临床无意义残石... 目的观察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相关问题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08例行PCNL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除PCNL术后常规治疗外,研究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排石颗粒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治疗4周,观察临床无意义残石排出率、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双"J"管相关症状评分、双"J"管管壁有无结石垢形成。结果研究组临床无意义残石的排出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P<0.05),USSQ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肉眼血尿持续时间,研究组为(2.56±0.88)天明显少于对照组(4.57±1.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发现双"J"管管壁结石垢形成的研究组为3例明显小于对照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P<0.05)。结论PCNL术后联合应用排石颗粒和坦索罗辛可以加速无意义残石的排出,减少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双"J"管相关症状及防止双"J"管管壁结石垢的形成,疗效肯定,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石颗粒 坦索罗辛 经皮肾镜碎石术 临床无意义残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