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镜在肾囊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邹岷 李伟 +5 位作者 肖民辉 杨桦 申杰 徐万超 马普能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根据肾囊性病变特点建立差异性手术径路,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微创治疗肾囊肿;通过临床疗效评估研究,探讨输尿管镜在肾囊性病变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008年3月~2013年12月,对70例肾囊性病变患者采用输尿管... 目的:根据肾囊性病变特点建立差异性手术径路,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微创治疗肾囊肿;通过临床疗效评估研究,探讨输尿管镜在肾囊性病变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008年3月~2013年12月,对70例肾囊性病变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微创治疗.其中肾外周囊肿32例,15例囊肿位于肾盂前方靠腹侧,肾盂被囊肿推向背侧,选择经“皮→肾盂→囊肿”路径;17例囊肿位于肾盂后方靠背侧,肾盂被囊肿推向腹侧,选择经“皮→囊肿→肾盂”路径;肾盂旁囊肿38例,18例囊肿位于肾上极,选择经输尿管硬镜“尿道→肾盂→囊肿”路径;20例囊肿位于肾中、下极,选择经输尿管软镜“尿道→肾盂→囊肿”路径.所有病例囊肿直径4.5~7.0 c m,平均5.75 c m.49例患侧有腰背胀痛症状,21例为体检发现.术前均行B 超、I VU、CT 或 MRI 检查明确诊断为肾囊肿,术后留置双J 管.结果:7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90 min ,平均60 min ,术中失血5~100 ml,平均52.5 ml.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术中大血管损伤、误伤.术后2~3 d 拔出导尿管,住院时间5~9 d,平均7 d.经皮肾路径患者均无尿漏及尿外渗发生,术后2个月拔出双J 管.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3~24个月,经B 超或CT 检查68例未见囊肿复发.2例术后1年复发但直径均小于2.0 c m,输尿管镜检查证实囊肿内切开引流口再次闭合.结论:根据肾囊性病变的特点,制定差异性、个性化的手术路径,采取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复发率低的微创新术式,是输尿管镜在临床应用的拓展.与其他肾囊性病变的治疗方式对比,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肾镜 内切开引流 肾囊性病变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7例报告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闫宏 肖民辉 +8 位作者 杨晓华 李伟 齐书武 黄杰 张科 申杰 邹岷 徐万超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60-561,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T1期肾癌6例,肾错构瘤1例。术中阻断肾动脉主干4例,选择性阻断肾段动脉3例。距肿瘤约1.0cm处,整块剪除肿瘤和部分肾...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T1期肾癌6例,肾错构瘤1例。术中阻断肾动脉主干4例,选择性阻断肾段动脉3例。距肿瘤约1.0cm处,整块剪除肿瘤和部分肾实质及其表面的脂肪组织,分层缝合集合系统和肾实质后,解除阻断。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或肾段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肿瘤包膜完整,术后切缘阴性。手术时间110~22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40~250mL,平均120mL。肾动脉阻断时间22~50min,平均35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6~28min,平均23min。术后随访1~9月,无继发出血,无漏尿,无肿瘤局部复发,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无异常。结论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控瘤效果好,保留的肾单位功能恢复好;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可期望得到最大限度的肾功能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杨茂林 余闫宏 +2 位作者 肖民辉 张宁南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62-1764,1767,共4页
目的探讨1 470nm半导体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216例,分为激光组和电切组,分别行1 470nm半导体激光和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激光组的手术时间、术... 目的探讨1 470nm半导体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216例,分为激光组和电切组,分别行1 470nm半导体激光和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激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电切组,且激光组术中和术后6h的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明显低于电切组(P<0.05)。激光组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术后24个月膀胱肿瘤复发率为7.1%;电切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7.6%,膀胱穿孔发生率为1.7%,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3%,术后24个月膀胱肿瘤复发率为17.8%;激光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电切组(P<0.05)。结论 1 470nm半导体激光手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中远期复发率低,且对患者应激水平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1 470nm半导体激光 等离子电切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邹岷 李伟 +3 位作者 肖民辉 申杰 徐万超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技巧、优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3月~2012年7月对21例肾盂旁囊肿患者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1(36~66)岁.其中男16例,女5例.囊肿直径5.5(4.8...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技巧、优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3月~2012年7月对21例肾盂旁囊肿患者行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1(36~66)岁.其中男16例,女5例.囊肿直径5.5(4.8~6.5)cm.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30~50) min,术中失血5~20 ml.住院天数4(3~5)d.术后定期随访,其中1例术后3年再次出现肾囊肿,其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肾盂旁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在治疗肾盂旁囊肿上有良好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肾盂旁囊肿 微创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尿管及肾盂切开取石术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峻峰 肖民辉 +4 位作者 何正宇 申杰 肖龙 余闫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输尿管及肾盂切开取石术的应用。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尿管及肾盂切开取石术18例21侧,包括男性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5岁,均为单发结石,平均最大径为2.5 cm,结石分别位于输尿管上...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输尿管及肾盂切开取石术的应用。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尿管及肾盂切开取石术18例21侧,包括男性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5岁,均为单发结石,平均最大径为2.5 cm,结石分别位于输尿管上段13枚,中段3枚,下段2枚,肾盂3枚;感染或积脓5例。患侧高70°斜卧位,取脐周"U"形切口约3 cm,置入"1环3通道"装置,30°腹腔镜及普通腹腔镜器械,用改良法置入D-J管后,间断缝合输尿管壁,改良法打结。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单侧手术时间平均97 min,术中平均出血15 m L,术后平均3.5 d出院,术后1~2个月D-J管拔除后影像学复查,未见局部狭窄及结石残留,伤口愈合美观,温哥华疤痕评分平均为2.3分。结论对于较大的、感染性的、复杂的输尿管或肾盂结石,不宜采用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等微创治疗手段或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选择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尿管或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肾盂切开取石术
下载PDF
盐酸坦洛新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前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宁南 +2 位作者 邹岷 肖民辉 余闫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2-473,477,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坦洛新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前的影响。方法 35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A、B、C组;A组126例,术前2 d口服盐酸坦洛新0.2mg;B组100例,术前2 d口服盐酸坦洛新0.4 mg;C组130例,口服维生素C 0.2mg。观察3组的输尿管镜手术时间、... 目的评价盐酸坦洛新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前的影响。方法 35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A、B、C组;A组126例,术前2 d口服盐酸坦洛新0.2mg;B组100例,术前2 d口服盐酸坦洛新0.4 mg;C组130例,口服维生素C 0.2mg。观察3组的输尿管镜手术时间、输尿管镜手术失败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28±12)min,输尿管镜手术失败的比例为3.17%;B组手术时间为(20±10)min,手术失败的比例为2.48%;C组手术时间为(36±14)min,输尿管镜手术失败的比例为4.62%。A,B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失败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且B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术前口服盐酸坦洛新,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尿管镜手术的失败率;且坦洛新0.4 mg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盐酸坦洛新 钬激光 输尿管结石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余闫宏 肖民辉 +11 位作者 杨晓华 李伟 齐书武 黄杰 张科 申杰 邹岷 徐万超 罗耀辉 解昆 杨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后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手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45例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肾血管与病肾及病灶的三维解剖关系,并在其指导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4例,肾部分切除术7例,其中肾段动脉阻...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后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手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45例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肾血管与病肾及病灶的三维解剖关系,并在其指导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4例,肾部分切除术7例,其中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术2例;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7例,单纯性肾切除16例,上肾单位切除1例。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提示动脉解剖异常占26.7%,动脉病变占6.7%.静脉解剖异常占22.4%,所提示的血管解剖异常及病变与术中所见吻合率100%,但术中发现异常的肾肿瘤静脉血管,在螺旋CT血管成像中未能清晰显示占6.7%。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提示下,术中病肾血管的处理快速准确,手术顺利。术中平均出血80 ml,手术平均时间170 min,无中转开放手术。结论: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可直观准确地评估血管,特别是动脉血管与病肾及病灶的三维解剖关系,了解可能存在的动静脉解剖变异或血管病变,拟定手术方案,指导术者快速准确地处理血管,避免盲目操作,减少出血和并发症。在后腹腔镜的肾脏切除手术中,有较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腹腔镜手术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T_1期肾癌肾部分切除术20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余闫宏 肖民辉 +11 位作者 杨晓华 李伟 齐书武 黄杰 张科 申杰 邹岷 徐万超 罗耀辉 解昆 杨敏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1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0例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有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6例,对侧肾功... 目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0例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有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6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11例。肿瘤平均直径3.8cm。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14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6例,其中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80ml,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肾动脉及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8min。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8例患者获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外科并发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2例,肾萎缩1例。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除术中出血稍多和手术时间稍长外,肿瘤的控制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在肾功能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下载PDF
小鼠不同部位体内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方法改进 被引量:4
9
作者 毕永祥 肖民辉 +5 位作者 张宁南 李晓云 毛晓鹏 张科 赵良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0-596,共7页
目的:构建并改进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体内股骨及脊柱转移动物模型,为不同部位的PCa骨转移的诊治及骨应力改变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将不同浓度的PCa细胞(RM-1)注射到小鼠(C57BL/6)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观察记录小鼠活动变化、... 目的:构建并改进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体内股骨及脊柱转移动物模型,为不同部位的PCa骨转移的诊治及骨应力改变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将不同浓度的PCa细胞(RM-1)注射到小鼠(C57BL/6)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观察记录小鼠活动变化、成瘤情况,测定瘤体大小及记录存活时间。取模型的双侧股骨组织,进行影像学检查后测算灰度值(骨密度),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建模情况及成瘤类型。结果:各细胞浓度梯度小鼠均成瘤,各股骨转移模型的肿瘤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同组间无差别(P>0.05),病理学检测结果证实所有股骨骨髓腔和腰椎内PCa骨转移模型构建成功,且较低RM-1细胞浓度构建的PCa骨转移动物模型生存时间较前期构建的动物模型明显延长(约1倍,至少2周)。结论:成功用同一PCa细胞株构建了不同部位(四肢骨和中轴骨)的PCa骨转移体内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腔穿刺注射肿瘤细胞建立PCa骨转移动物模型成瘤率高,肿瘤生长迅速,且可稳定复制,为进一步PCa骨转移的骨应力改变及防治的研究提供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模型 动物 四肢 脊柱 骨转移
下载PDF
膀胱癌中YAP基因的表达以及靶向干扰YAP对膀胱癌细胞株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宁南 余闫宏 +2 位作者 肖民辉 杨峻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膀胱癌中YAP基因的表达以及靶向干扰YAP对膀胱癌细胞株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检测YAP的表达量。培养膀胱癌T40细胞株,采用转染si RNA片段的方式靶向干扰YAP,而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 目的研究膀胱癌中YAP基因的表达以及靶向干扰YAP对膀胱癌细胞株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检测YAP的表达量。培养膀胱癌T40细胞株,采用转染si RNA片段的方式靶向干扰YAP,而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迁移能力以及相关基因的m RNA含量。结果膀胱癌组织中YAP的m RNA和蛋白含量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干扰YAP组细胞的MTT值以及G0/G1期比例、S期比例低于阴性对照组,G2/M期比较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干扰YAP组的细胞迁移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干扰YAP组细胞的Bcl-2、Cyclin D1、MMP2和MMP9的m RNA含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YAP基因的表达量升高,靶向干扰YAP基因可能是通过减少Bcl-2、Cyclin D1、MMP2和MMP9的表达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YAP基因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肾细胞癌与肾错构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普能 李伟 +7 位作者 申杰 吴昆华 杨敏 邹岷 张德清 雷云 杨桦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95-497,501,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肾细胞癌与肾错构瘤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术后病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以与肿瘤相对应的健侧肾实质的ADC值作为对照,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7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肾细胞癌与肾错构瘤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术后病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以与肿瘤相对应的健侧肾实质的ADC值作为对照,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73例肾脏肿瘤患者的1.5T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细胞癌55例,肾错构瘤18例;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b值取1 500s/mm^2。结果:肾细胞癌组织、肾错构瘤组织、正常肾实质组织ADC值分别为(1.13±0.14)×10^-3 mm^2/s、(0.63±0.11)×10^-3 mm^2/s、(2.31±0.12)×10^-3 mm^2/s。肾细胞癌、肾错构瘤与正常肾实质相比,ADC值有下降趋势,且肾错构瘤组织ADC值下降明显。肾错构瘤组织ADC值显著低于肾细胞癌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P〈0.05﹚。结论: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是一项更加客观、直接、有效的影像学指标,在肾细胞癌与肾错构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当作为肾细胞癌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扩散加权 表观弥散系数值 肾细胞癌 肾错构瘤
原文传递
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闫宏 肖民辉 +6 位作者 李伟 齐书武 张科 邹岷 徐万超 殷长军 《云南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333-335,共3页
肾部分切除术因具有与根治手术相近的远期疗效,并可保留患者部分肾功能,已成为治疗早期特别是T1a期肾癌的常用术式。近年,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已接近开放手术[1,2]。
关键词 肾肿瘤 腹腔镜手术 肾部分切除术 肾段动脉
下载PDF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致输尿管狭窄闭锁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申杰 邹岷 +3 位作者 肖民辉 张宁南 杨茂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6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致输尿管狭窄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收治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致输尿管狭窄闭锁患者7例,其中2例患者输尿管镜探查狭窄段为膜状,给予钝性扩张后,留置双J管半年;4例输尿管完全闭锁患者行切除吻合术治...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致输尿管狭窄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收治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致输尿管狭窄闭锁患者7例,其中2例患者输尿管镜探查狭窄段为膜状,给予钝性扩张后,留置双J管半年;4例输尿管完全闭锁患者行切除吻合术治疗;1例患者输尿管狭窄段约5 mm,周围明显瘢痕化,给予钬激光切开后留置两根双J管,术后半年留置1根双J管,维持1年。结果:2例输尿管镜探查显示输尿管狭窄段为膜状的患者拔管后恢复良好。4例输尿管完全闭锁患者术后再无狭窄。1例患者给予钬激光切开后留置双J管拔出后恢复良好,再无狭窄。结论:切除吻合术为治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致输尿管完全闭锁患者的有效方法,输尿管狭窄段为膜状及狭窄长度<5 mm的患者,建议应用扩张置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狭窄闭锁 原因 诊治
下载PDF
桂附地黄丸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60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昌友 +2 位作者 杨峻峰 杨茂林 肖民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桂附地黄丸联合坦洛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肾阳虚证)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将116例BPH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56例和观察组60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次,1次/晚;观察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桂附地黄丸联合坦洛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肾阳虚证)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将116例BPH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56例和观察组60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次,1次/晚;观察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桂附地黄丸,6 g/次,2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肾阳虚证、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QOL)评分;测量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和平均尿流率(Qave);采用B超检测前列腺大小和质量;记录夜尿次数,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66%,西药组为76.78%,观察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PSS,肾阳虚证和QOL评分均比西药组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PVR少于西药组(P<0.01),观察组Qmax和Qave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大小和前列腺质量均比治疗前减少,并<西药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夜尿次数少于西药组(P<0.01)。结论:桂附地黄丸联合坦洛新治疗BPH(肾阳虚证)患者,能改善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BPH临床进展的高危因素,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肾阳虚证 桂附地黄丸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普能 吴昆华 +5 位作者 肖民辉 邹岷 聂明秀 雷云 李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测量3.0T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b值(扩散敏感系数,s/mm2)固定于1 500s/mm2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腺性膀胱炎、膀胱癌及正常人群中的大小,探讨其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例腺性膀胱炎、5... 目的:测量3.0T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b值(扩散敏感系数,s/mm2)固定于1 500s/mm2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腺性膀胱炎、膀胱癌及正常人群中的大小,探讨其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例腺性膀胱炎、5例膀胱癌、5例正常人群的3.0T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膀胱癌患者平均ADC值0.758×10-3 s/mm2,显著低于腺性膀胱炎患者平均ADC值1.338×10-3 s/mm2、正常膀胱壁组织平均ADC值1.49×10-3 s/mm2,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6,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膀胱癌与正常膀胱壁组织相比,ADC值有下降趋势,膀胱癌ADC值下降明显,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ADC值无交叉,在二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扩散加权 ADC值 腺性膀胱炎 膀胱癌
原文传递
扩散加权成像在膀胱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普能 吴昆华 +4 位作者 杨桦 邹岷 毕国力 李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42-444,共3页
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具有无创、高效、操作简便等优势,能反映活体组织细胞内水分子的扩散特性,通过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可获得组织内病理、生理信息,进而对组织结构及功能状态进行无创诊断。DWI结合常规MRI影像可提高膀胱肿... 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具有无创、高效、操作简便等优势,能反映活体组织细胞内水分子的扩散特性,通过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可获得组织内病理、生理信息,进而对组织结构及功能状态进行无创诊断。DWI结合常规MRI影像可提高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鉴别复发与放化疗炎症反应、放化疗疗效评价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在膀胱肿瘤治疗策略的选择和优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ADC值 膀胱肿瘤
下载PDF
后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4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闫宏 肖民辉 +9 位作者 李伟 杨晓华 张科 齐书武 黄杰 邹岷 徐万超 肖龙 杨俊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2-834,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后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4例临床Ⅰ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经4通道按Innsbruck大学改良模板行后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 目的初步探讨后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4例临床Ⅰb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经4通道按Innsbruck大学改良模板行后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所清除淋巴结病理结果,随访瘤控情况及性功能。结果 4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早期腹膜破裂1例,暴露不佳,手术较困难。手术时间分别为150、310、290、250min,术中出血分别为120、250、200、50mL。术中下腔静脉和腰静脉、腹主动脉损伤各1例,均镜下成功止血。术后24~48h恢复通气,术后4~7d拔出引流,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病理提示:淋巴结阳性分别为0/10,1/17,0/13,0/9枚,淋巴结阳性1例予术后辅助化疗2个疗程。随访6月4例均可顺行射精,腹膜后和肺CT及瘤标检查正常。结论初步观察,后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瘤控效果好,勃起和射精满意,术后并发症少。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睾丸非精原细胞肿瘤 后腹腔镜
下载PDF
经皮肾镜同时治疗上尿路结石并肾囊肿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杰 肖民辉 +3 位作者 邹岷 余闫宏 杨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术同时治疗上尿路结石并肾囊肿的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7月本院住院上尿路结石并肾囊肿9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同时处理,结石直径(2.8±0.45)cm,肾轻度积水3例,中度积水6例。囊肿直径...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术同时治疗上尿路结石并肾囊肿的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7月本院住院上尿路结石并肾囊肿9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同时处理,结石直径(2.8±0.45)cm,肾轻度积水3例,中度积水6例。囊肿直径(4.5±0.73)cm,其中肾盂旁囊肿2例,其余均为单纯性囊肿且位于肾脏背外侧。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5±25)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3±4.7)个月,结石复发1例,无囊肿复发。结论掌握好指征,经皮肾镜术同时治疗上尿路结石并。肾囊肿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造口术 经皮 尿路结石/并发症/外科学 肾疾病 囊性/并发症/外科学
原文传递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峻峰 肖民辉 +2 位作者 余闫宏 申杰 《云南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477-478,共2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的普及性推广,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是目前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1]。
关键词 膀胱颈挛缩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 治疗
下载PDF
PSCA rs2294008基因变异对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峻峰 余闫宏 +2 位作者 肖民辉 杨茂林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年第5期272-274,278,共4页
目的研究PScA rs2294008多态性是否与膀胱癌易感性相关。方法抽取235例膀胱癌患者和200例非膀胱癌患者的血样,进行基因型测定,确定患者血样中PSCArs2294008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rs2294008的基因型CC、CT和TT在膀胱癌患者中... 目的研究PScA rs2294008多态性是否与膀胱癌易感性相关。方法抽取235例膀胱癌患者和200例非膀胱癌患者的血样,进行基因型测定,确定患者血样中PSCArs2294008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rs2294008的基因型CC、CT和TT在膀胱癌患者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42.1%、47.7%、10.2%,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2.0%、40.0%、8.0%;合并的CT/TT和CC基因型对比,合并基因型使膀胱癌风险显著增加(CT/TT:OR=1.37,95%CI1.08-1.74)。结论PSCA中rs2294008的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的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