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雨锋上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杭锋 +2 位作者 查贲 陈勇明 翟国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5-1037,共13页
运用实况自动站、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和数值模拟资料,对2009年7月24日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锋面南侧的暖区弱降水环境内,近地面的风场会有扰动涡旋出现,随着扰动涡旋趋于稳定和向上发展,降水迅速加强,形成短时暴雨,... 运用实况自动站、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和数值模拟资料,对2009年7月24日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锋面南侧的暖区弱降水环境内,近地面的风场会有扰动涡旋出现,随着扰动涡旋趋于稳定和向上发展,降水迅速加强,形成短时暴雨,并伴随有大风出现。(2)偏西气流从边界层开始发展并加强为急流,在向东推进的过程中逐渐抬升,形成了一支从边界层倾斜入对流层低层的急流轴;而偏南气流与偏北风相遇之后,不仅形成风向的辐合和切变,而且在空间上被抬升,形成了一支斜升入流。(3)在近地面风场的切变和辐合作用下,锋生与辐合同步加强,边界层内的涡度也逐渐增强,由此带动了扰动的发生发展,扰动涡旋在边界层内率先形成,随后,在急流的东传和抬升影响下,扰动涡旋也逐步向东移动、向上发展。(4)近地面风速的加强、风向的辐合切变导致了扰动涡旋的发生和形成,并逐渐发展,这是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发生发展的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旋 锋生 梅雨锋 雷达 边界层
下载PDF
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的江南飑线模拟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杭锋 翟国庆 +1 位作者 周玲丽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5-712,721,共9页
运用WRF模式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云迹风资料同化实验研究.将常规测站、自动站资料同化试验和加入了云迹风资料的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WRF模式进行同化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江南地区飑线... 运用WRF模式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云迹风资料同化实验研究.将常规测站、自动站资料同化试验和加入了云迹风资料的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WRF模式进行同化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江南地区飑线的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过程.主要分布在对流层高层的云迹风资料能有效地改善高空风场质量,在模式中增加了云迹风资料之后,使模拟的雷达反射率图像增加了清晰度,原来有些地段较为零星逗点状的反射率图像可被连成带状,尤其明显的是模拟的主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实际降水分布更加接近;模拟也改变了后半程的大风区的分布并增强了风速,比控制试验稍接近于实况,且略缩小了降水和大风的虚假区域.同时,通过不同质量控制阈值的云迹风模拟试验比较发现,进入模式的云迹风数量与模拟效果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因此,在云迹风资料的运用上,质量控制对模拟有一定的影响,恰当地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强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对提高降水、大风等预报质量是较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迹风 飑线 同化试验 雷雨大风
下载PDF
一例底层涡旋扰动触发强对流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涛 +1 位作者 沈杭锋 翟国庆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2,共8页
通过对2009年6月5日一例皖北强灾害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发现底层大气中存在西南气流的中尺度汇合线,在汇合线附近、基本西南气流的流场环境下,隐含着中尺度涡旋扰动.利用Shuman-Shapiro平滑滤波方案对日本中尺度再分析资料进行处理,... 通过对2009年6月5日一例皖北强灾害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发现底层大气中存在西南气流的中尺度汇合线,在汇合线附近、基本西南气流的流场环境下,隐含着中尺度涡旋扰动.利用Shuman-Shapiro平滑滤波方案对日本中尺度再分析资料进行处理,揭示了滤波后出现的中尺度涡旋扰动,该涡旋扰动对应边界层中尺度辐合区和辐合中心,以及气流的最强上升支.这些中尺度扰动特征与之后初始对流回波单体的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中尺度扰动涡旋中心附近及东侧易发生对流,或者扰动涡旋率先触发了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触发机制 中尺度分析 中尺度扰动涡旋 平滑滤波
下载PDF
2014年11月杭州机场连续两次大雾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超锋 《浙江气象》 2018年第3期43-48,共6页
通过2014年11月下旬连续两次大雾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22日半夜至23日上午的大雾具有平流雾的特征,处于稳定的2~4 m/s的东北偏东气流中,实况探空逆温层结不明显,弱冷空气从偏北偏东路径扩散影响,高压底部偏东气流从东海带来的暖湿水汽成... 通过2014年11月下旬连续两次大雾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22日半夜至23日上午的大雾具有平流雾的特征,处于稳定的2~4 m/s的东北偏东气流中,实况探空逆温层结不明显,弱冷空气从偏北偏东路径扩散影响,高压底部偏东气流从东海带来的暖湿水汽成为起雾的主因;而24日上午的大雾具有辐射雾的特征,基本处于准静风和低于2 m/s风向不定的情况之下,逆温层结明显,倒槽北拱东伸,地面气压场弱,天空晴朗,前期水汽条件充沛。23日大雾过程具有突发性、维持时间长的特点,预报难度大。从22—23日的数值模拟来看,除前期浙北空气中颗粒物较多、浙江西高东低及钱塘江口的地形作用等影响因子以外,高压底部的偏东气流与倒槽发展带来的东南气流的辐合对水汽输送和堆积起到关键作用,是形成23日这次长时间突发性大雾过程的主因,并且在模式的探空曲线中300 m高度以下也存在明显的逆温层,但由于高度过低以至于在常规探空图中不易被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雾 辐射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