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咬合力分布对基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辛海涛 +3 位作者 丰帆 吴玉禄 刁晓鸥 叶晓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6-99,122,共5页
目的:分析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COD)咬合力分布与基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关系。方法:选择基牙固位的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1~2年后的患者14例(16个基牙),检查基牙牙周情况,用T-scanⅢ测定义齿咬合力分布,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12... 目的:分析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COD)咬合力分布与基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关系。方法:选择基牙固位的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1~2年后的患者14例(16个基牙),检查基牙牙周情况,用T-scanⅢ测定义齿咬合力分布,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12例患者(14个基牙)牙周探诊(GBI、PD)无明显异常,基牙无明显松动,但牙槽骨密度下降,单侧固位的义齿基牙牙槽骨密度下降更明显;义齿前牙区咬合力高于后牙区(P<0.05);单侧固位的义齿,基牙及基牙侧咬合力均高于对侧(P<0.05),双侧固位的义齿左右侧咬合力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基牙承担的咬合力与牙槽骨密度的下降相关,而与牙槽骨丧失无明确关系。结论:义齿使用一定时间后咬合力分布不均衡,基牙承担较大咬合力会造成基牙牙槽骨密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附着体 全口覆盖义齿(COD) 咬合力分布 牙槽骨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多数牙先天缺失家系中PAX9新突变的研究及PAX9突变导致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基因型—表型分析
2
作者 靳占 郭峻嘉 +12 位作者 孟令强 李慧 赵娅 任嘉宝 马永平 肖遵胜 张红 杨玲 王晓雪 王金梅 沈文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92,共12页
目的 在中国多个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家系中鉴定PAX9突变,并研究PAX9突变导致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基因型—表型关系,为先天缺牙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8年至2023年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44例非综合征型多数牙缺失... 目的 在中国多个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家系中鉴定PAX9突变,并研究PAX9突变导致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基因型—表型关系,为先天缺牙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8年至2023年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44例非综合征型多数牙缺失患者。采集先证者及其核心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用Sanger测序验证其突变,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突变体进行了致病性分析和功能预测。在PubMed等检索出与先天缺牙相关PAX9突变的55篇文章共232例患者,分析PAX9突变基因型—表型关系。结果 在中国家庭中发现了一个新的PAX9基因移码突变c.447delG (p.Pro150Argfs*62)和一个已报道的PAX9基因错义突变c.406C>T (p.Gln136*)。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三维结构建模,预测发现该移码突变具有致病性,突变导致PAX9蛋白提前终止,结构与功能受损严重。总结PAX9基因型—表型关系发现,携带PAX9突变的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患者最容易缺失第二磨牙。结论 发现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新的PAX9基因移码突变c.447delG(p.Pro150Argfs*62),扩展先天缺牙PAX9突变谱。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PAX9突变最易感牙位为第二磨牙,PAX9突变导致的乳牙缺失均为乳磨牙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 PAX9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型—表型
下载PDF
不同扫描范围下3种口内扫描系统的咬合匹配精度对比研究
3
作者 范晓东 沈文静 +5 位作者 陈志宇 马晓平 李贝贝 孙梦雯 孟令强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颊侧咬合扫描范围下3种口内扫描仪之间咬合匹配精度的差异。方法采用3种类型的口内扫描仪(Medit i500、iTero element flex、3 Shape Trios3)对安装于半可调架上的标准石膏模型进行4种不同范围的颊侧咬合扫描。扫描范围分组... 目的探究不同颊侧咬合扫描范围下3种口内扫描仪之间咬合匹配精度的差异。方法采用3种类型的口内扫描仪(Medit i500、iTero element flex、3 Shape Trios3)对安装于半可调架上的标准石膏模型进行4种不同范围的颊侧咬合扫描。扫描范围分组为Group1:双侧1-3牙位、Group2:双侧4-5牙位、Group3:双侧4-6牙位、Group4:双侧4-7牙位,每组重复扫描10次。对照组采用台式扫描仪获取咬合关系。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上颌模型进行最佳拟合对齐,下颌模型通过矩阵变换保持初始咬合位置不变。通过三维偏差分析技术分析不同扫描范围对咬合匹配精度的影响。结果同一扫描系统下,i500和Trios3前牙组Group1咬合匹配精密度显著低于3个后牙组Group2、Group3、Group4(P<0.05),且后牙组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扫描范围下,咬合匹配正确度在3个口内扫描仪间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前牙组Group1显著低于后牙组(P<0.05),在后牙组中,随着扫描范围的增大,咬合匹配的偏差减小,正确度提高;使用iTero进行咬合匹配时整体正确度和精密度均优于i500和Trios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扫描范围下3种口内扫描系统均会影响咬合匹配精度;iTero咬合匹配精度优于i500和Trios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扫描仪 虚拟咬合记录 咬合匹配 精度
下载PDF
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被引量:5
4
作者 辛海涛 +2 位作者 吴玉禄 刁晓鸥 丰帆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6期10-12,共3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口腔医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业界重视。为大力推进我国口腔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积极调整和优化研究生教学结构,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临床技能为目标...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口腔医学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业界重视。为大力推进我国口腔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积极调整和优化研究生教学结构,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临床技能为目标开设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然而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如何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同步提升已成为医学教育者的研究热点。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明确培养要点,规范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望、闻、问、切”分层教育在口腔修复专业硕士研究生医患沟通方面的初步分析
5
作者 孟令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8-10,共3页
为了解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医患沟通与认知现状,提高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文将以口腔修复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以“望、闻、问、切”四个角度初步探究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这些医患沟... 为了解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医患沟通与认知现状,提高口腔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本文将以口腔修复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以“望、闻、问、切”四个角度初步探究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这些医患沟通现状产生于临床工作中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探析,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口腔医学应用型人才,促进医患沟通教育工作,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教育 口腔修复 医患沟通
下载PDF
厚度和内表面处理对高透氧化锆贴面抗折性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李彤 沈文静 +4 位作者 陈志宇 李贝贝 孙梦雯 孟令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和不同处理方式的下颌前磨牙高透氧化锆贴面的抗折性。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下颌前磨牙54个,5Y-PSZ贴面根据厚度不同分为两组,薄型贴面(A组)和厚型贴面(B组),每种厚度的贴面有3种内表面处理方式,对照组为不处理(A1、B1...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和不同处理方式的下颌前磨牙高透氧化锆贴面的抗折性。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下颌前磨牙54个,5Y-PSZ贴面根据厚度不同分为两组,薄型贴面(A组)和厚型贴面(B组),每种厚度的贴面有3种内表面处理方式,对照组为不处理(A1、B1组),两个实验组分别为喷砂(A2、B2组),陶瓷涂层(A3、B3组)。贴面粘接后,冷热循环5000次后测试贴面的静态折裂载荷,观察折裂模式,分析折裂载荷。结果:薄型贴面中,A2和A3的折裂载荷较大,且A2、A3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厚型贴面中,B3的折裂载荷较大,与B2、B1有显著差异;且B2与B1之间,B2折裂载荷较大。相同处理方式中,厚型贴面抗折性要强于薄型贴面。结论:薄型5Y-PSZ贴面和厚型贴面都适合下颌前磨牙的修复,贴面粘接之前建议对内表面进行喷砂或者陶瓷涂层处理,尤其是薄型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面 高透氧化锆 抗折力
下载PDF
不同粗化处理对超细晶纯钛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丰帆 辛海涛 +2 位作者 吴玉禄 刁晓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粗化处理对超细晶纯钛表面性能及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超细晶纯钛棒切割为直径7mm、厚度2 mm的试件,按不同喷砂压力(0.2~0.8 MPa)分组,对其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处理,对照组为普通纯钛。通过表面形貌、粗糙度、... 目的:研究不同粗化处理对超细晶纯钛表面性能及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超细晶纯钛棒切割为直径7mm、厚度2 mm的试件,按不同喷砂压力(0.2~0.8 MPa)分组,对其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处理,对照组为普通纯钛。通过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研究材料的表面性能,然后将大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接种到各组钛片表面,观察细胞初期黏附形态,测定其增殖密度。结果:超细晶纯钛粗化处理后,表面呈现出由喷砂和酸蚀所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弹坑状双层结构。随着喷砂压力增大,超细晶纯钛表面坑孔直径和粗糙度逐渐增大,但二者均小于普通纯钛对照组(P<0.05)。超细晶纯钛亲水性也随喷砂压力变化而改变,当喷砂压力为0.6 MPa时表现出最佳表面亲水性能。接种细胞后,实验组细胞初期黏附形态优于对照组,当喷砂压力为0.6 MPa时细胞增殖密度最大。结论:对超细晶纯钛喷砂酸蚀处理,喷砂压力为0.6 MPa时,材料表面形貌优于普通纯钛,粗糙度适宜,亲水性良好,更有利于细胞黏附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酸蚀 超细晶纯钛 细胞黏附 MC3T3-E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