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红光治疗对烧伤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健 方庆伟 +5 位作者 郑捷新 张勤 廖镇江 林才 徐建军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红光治疗对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深II度创面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全身红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9例。在不干扰患者正常治疗的前提下,分别给予PDT-FL-201型全身红光治疗机治疗或不采用红光治疗。1... 目的探讨全身红光治疗对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深II度创面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全身红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9例。在不干扰患者正常治疗的前提下,分别给予PDT-FL-201型全身红光治疗机治疗或不采用红光治疗。1次/d,每次30分钟,连续照射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在伤后第7、10、14、21天和痊愈当天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应用全身红光治疗组和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9.86±2.43天和21.02±2.97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后第10天、14天换药时疼痛强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T-FL-201型吊顶式全身红光治疗机治疗以早期深二度烧伤为模型的急性创面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与缓解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红光治疗 烧伤 创面愈合
下载PDF
11年间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调查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勤 廖镇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总结笔者单位烧伤病房近 11年来抗生素使用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情况变化 ,为今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 1991~ 2 0 0 1年烧伤病房细菌的流行病学 ,从抗生素成人药物平均日剂量 (DDDs)和用药天数排序中了解铜绿... 目的 总结笔者单位烧伤病房近 11年来抗生素使用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情况变化 ,为今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 1991~ 2 0 0 1年烧伤病房细菌的流行病学 ,从抗生素成人药物平均日剂量 (DDDs)和用药天数排序中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化。  结果  (1)病房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5 3%~ 34.4 0 % )和铜绿假单胞菌 (75 .6 6 %~ 11.4 7% )为主。 (2 )使用率较高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和头孢他啶。 (3)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上升 ,依次为 :哌拉西林 (41.5 7%~ 10 0 .0 0 %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 (36 .36 %~98.4 6 % )、头孢他啶 (2 3.4 6 %~ 97.85 % )、阿米卡星 (13.16 %~ 10 0 .0 0 % )、环丙沙星 (6 .90 %~ 10 0 .0 0 % )。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增加 ,主要与广泛应用抗生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抗生素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对手烧伤整形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沈晓娴 刘怡青 +1 位作者 徐勤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对手烧伤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手部烧伤整形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患参与型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对手烧伤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手部烧伤整形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患参与型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信心及手部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康复信心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手关节活动度TAM、Carroll氏上肢功能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参与护理干预提高了手部烧伤整形术后患者的康复信心,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烧伤 肢体整形 早期护理 手部功能 护患参与
下载PDF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及抗菌药使用变化 被引量:23
4
作者 章雄 +1 位作者 张勤 施燕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变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缓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5717例住院患者创面、导管、血液、大便、尿液、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计算各年...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变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缓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5717例住院患者创面、导管、血液、大便、尿液、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计算各年标本送检率与细菌检出情况.分析5年间球菌与杆菌菌株数之比、细菌分布情况、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行相关分析.用WHONET 5.4软件处理细菌一般情况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数据,对其他数据行x2检验与Bivariate相关分析.结果 (1)5年间标本送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76.1%,χ2=5.583,P>0.05).送检的各类标本共检出菌株1675株,细菌检出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菌株来源:创面1434株、导管39株、血液29株、大便3株、尿液13株、痰液157株.5年间球菌、杆菌菌株数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134~181:126,χ2=14.806,P<0.01).(2)各年主要检出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8%~42%)、铜绿假单胞菌(占10%~25%)及鲍氏不动杆菌(占10%~19%).(3)5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911~308.095,P值均小于0.01),其中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前4年呈下降趋势,第5年有所反弹.(4)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强度呈降低趋势;万古霉素的使用强度始终处于前列,呈逐渐上升趋势.(5)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879~0.978,P<0.05或P<0.01).结论 笔者单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需要通过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策略性更换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假单胞菌 铜绿 抗菌药 抗药性
原文传递
烧伤病房六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常用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指导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7441例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导管表面附着物、血液、大便、尿液、痰液标本,行细...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常用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指导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7441例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导管表面附着物、血液、大便、尿液、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758株菌株。州API细菌鉴定板条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阿米卡譬、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每年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5种抗菌药物每千住院日规定日剂量频数作为其使州强度。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细菌分布情况及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与年份的关系,铜绿假单胞菌占检m菌比例与阿米卡星等5种常用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系,以及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铜绿似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变化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6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检m菌比例(31%,865/2758)最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逐步上升且与鲍氏不动杆菌并列第2(总体均占17%,458/2758)。(2)6年问,铜绿似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哌拉两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明显上升且与年份呈明显正相关(r值为0.844~0.988,P〈0.05或P〈0.01),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且与年份呈明显负相关(r=-0.836,P〈0.05)、,(3)6年问,阿米卡星(8.65~9J.44)、头孢哌酮/舒巴坦(9.62~63。56)、亚胺培南(7.63~157.25)、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假单胞菌 铜绿 抗菌药 抗药性
原文传递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修复全层皮肤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志勇 +3 位作者 廖镇江 朱雄翔 胡大海 刘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0期7837-7840,共4页
背景:目前,国内尚无批准上市的植入性异种真皮基质。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真皮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多中心、随机、空白自身对照。选择2006-03/2007-07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 背景:目前,国内尚无批准上市的植入性异种真皮基质。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真皮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多中心、随机、空白自身对照。选择2006-03/2007-07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科、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烧伤整形科3个研究中心72例患者。对象:72例真皮层缺损患者,男61例,女11例,其中火焰烧伤35例、电击伤11例、化学烧伤4例、烫伤9例、整形美容1例、其他12例。平均年龄(35.6±10.7)岁,修复的缺损面积平均(59.2±33.8)c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创面分为试验区或对照区,各72个创面。脱细胞真皮基质由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方法:试验区进行脱细胞真皮基质及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对照区单纯自体薄皮片移植。主要观察指标:试验区、对照区复合移植成活率及移植后3、6个月瘢痕增生情况。结果:移植后4周,试验区植皮成活率为(98.4±11.8)%;对照区植皮成活率为(99.2±5.9)%。两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992)。随访病例移植后3,6个月温哥华瘢痕评分中,试验区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P<0.01)。移植后6个月试验区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3个月时(P<0.05),移植后6个月对照区色泽、色素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3个月时(P<0.05)。试验过程中未见与材料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作为安全的真皮替代物,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后有利于真皮组织缺损的修复,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移植 脱细胞真皮基质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烧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401-1408,共8页
目的对单中心烧伤病房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对细菌耐药有无影响。方法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烧伤病房近9年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细菌标本采集自2010年1月... 目的对单中心烧伤病房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对细菌耐药有无影响。方法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烧伤病房近9年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细菌标本采集自2010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的创面、导管、血液、粪便、尿液、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用规定日剂量频数(DDDs)/(1000人天)来统计。结果(1)细菌检出构成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第一位,但对糖肽类抗菌药物都敏感。2018年肺炎克雷伯菌(19.8%),铜绿假单胞菌(11.9%),鲍曼不动杆菌(11.5%)为革兰阴性菌前三位;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构成比显著上升(R^2=0.861,P<0.001)。(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R^2=0.447,P=0.049)、环丙沙星(R^2=0.663,P=0.008)耐药率显著上升;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R^2=0.999,P=0.018)、美罗培南(R^2=0.999,P=0.023)、环丙沙星(R^2=1.000,P=0.010)耐药率显著上升;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没有显著变化。(3)美罗培南(R^2=0.492,P=0.035)使用强度显著上升,环丙沙星使用强度显著下降(R^2=0.572,P=0.018)。(4)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胞哌酮舒巴坦(r=0.733,P=0.0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r=0.684,P=0.042)、头孢呋辛(r=0.821,P=0.023)、头孢他啶(r=0.741,P=0.022)、亚胺培南(r=0.718,P=0.029)、美罗培南(r=0.690,P=0.040)、阿米卡星(r=0.750,P=0.020)耐药率呈正相关。(5)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头孢他啶(r=-0.751,P=0.020)、环丙沙星(r=-0.873,P=0.002)耐药率呈负相关,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头孢呋辛(r=-0.767,P=0.044)、头孢他啶(r=-0.712,P=0.031)、亚胺培南(r=-0.780,P=0.013)、美罗培南(r=-0.793,P=0.011)、环丙沙星(r=-0.871,P=0.002)、磺胺甲唑/甲氧苄啶(r=-0.793,P=0.011)耐药率呈负相关。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会诱导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多重耐药;从环丙沙星用药强度与细菌耐药性变化看,单纯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抗菌药 抗药性 病原菌
原文传递
2002-2006年灼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廖镇江 《感染.炎症.修复》 200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瑞金医院灼伤科2002-2006年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的变化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上海瑞金医院2002-2006年灼伤病房细菌的流行病学,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目的:分析上海瑞金医院灼伤科2002-2006年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的变化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上海瑞金医院2002-2006年灼伤病房细菌的流行病学,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变化。结果:①病房分离的主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9.48%-41.06%)和铜绿假单胞菌(15.59%-23.39%)。②头孢拉定(80.45-286.34DDDs/100住院人天)、头孢哌酮(11.64-238.97 DDDs/100住院人天)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病房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万古霉素(43.19-82.18 DDDs/100住院人天)、阿米卡星(38.99-125.52 DDDs/100住院人天)、环丙沙星(1.96-163.41 DDDs/100住院人天)的使用量也比较大。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研究显示,青霉素(98.0%-100.0%)、阿米卡星(72.4%-86.1%)、头孢唑啉(68.5%-85.1%)、环丙沙星(51.5%-81.2%)、苯唑西林(72.7%-85.1%)耐药率都比较高,而万古霉素尚未发现耐药菌株。青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情况较严重,使用量也有相应减少。环丙沙星的耐药情况有所缓解,使用量则相应增加。结论: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临床必须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通过联合用药、选择不常用的敏感抗菌药物、减少耐药严重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手段来缓解细菌耐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抗生素烧伤
下载PDF
九年间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1 510例住院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深静脉导管、静脉血、大便、中段尿液、痰液、穿刺液、咽拭子标本25 286份,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3 357...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1 510例住院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深静脉导管、静脉血、大便、中段尿液、痰液、穿刺液、咽拭子标本25 286份,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3 357株菌株。采用API细菌鉴定板条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2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各年度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构成比、各年度检出病原菌分布情况及9年间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2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对数据行线性模型曲线拟合。结果 (1)2007—2015年,革兰阴性菌构成比分别为41.22%(101/245)、41.88%(165/394)、45.92%(169/368)、42.54%(208/489)、52.35%(267/510)、56.89%(194/341)、58.99%(210/356)、56.95%(172/302)、50.28%(177/352),呈明显上升趋势(R^2=0.625,P〈0.05);革兰阳性菌构成比分别为58.78%(144/245)、58.12%(229/394)、54.08%(199/368)、57.46%(281/489)、47.65%(243/510)、43.11%(147/341)、41.01%(146/356)、43.05%(130/302)、49.72%(175/352),呈明显下降趋势(R^2=0.625,P〈0.05)。9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一直居于首位,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R^2=0.811、0.778,P〈0.01)。(2)9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呈明显下降趋势(R^2=0.727、0.766,P〈0.01),对磷霉素的耐药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4.6%-19.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趋势(R^2=0.023、〈0.001,P〉0.05),而对其他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R^2=0.7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细菌 抗药性
原文传递
特重度烧伤患者血流感染风险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寅 马珍珠 +4 位作者 吴蓓雯 张勤 杨璐瑜 陈尔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0-537,共8页
目的筛选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该类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收治30... 目的筛选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该类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收治30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251例、女56例,年龄33~55岁。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未血流感染组(221例)和血流感染组(86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转归、住院天数,统计血流感染组患者血微生物培养中细菌检出情况。将纳入的307例患者按照大约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建模组(219例)和验证组(88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否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天数、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转归、住院天数、是否并发血流感染。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建模组患者分为血流感染亚组(154例)和未血流感染亚组(165例),比较2个亚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否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对前述2组间数据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建模组的亚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其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建模组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对建模组患者血流感染风险预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根据约登指数计算敏感度、特异度、最佳预测概率。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验证组患者分为血流感染亚组(21例)和未血流感染亚组(67例),以预测概率>模型最佳预测概率为血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危险因素 早期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健 施燕 +2 位作者 张勤 廖镇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乌司他丁(UTI)对严重烧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伤后24 h内入院、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的严重烧伤患者84例,分为UTI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2例。UT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I30万IU静脉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乌司他丁(UTI)对严重烧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伤后24 h内入院、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的严重烧伤患者84例,分为UTI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2例。UT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I30万IU静脉滴注,3次/d,连续14 d。烧伤后1、3、7、14 d检测两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UTI治疗组用药后能较好度过休克期、感染期和围手术期,病程相对平稳。UTI治疗组各项检测指标恢复较明显,患者28 d生存率为100%,死亡率为2.38%,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UTI治疗组伤后第7、14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UTI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可以从多个环节抑制细胞的损伤,保护脏器,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有效保护严重烧伤患者的脏器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严重烧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氧化电位水与三氯异氰尿酸泡腾速溶片的消毒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茹晔 钱培芬 +3 位作者 张寅 张勤 刘健 《上海护理》 2004年第4期4-5,共2页
目的 通过氧化电位水与三氯异氰尿酸泡腾速溶片 (消毒灵液 )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比较 ,以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消毒剂。方法 用氧化电位水、1%消毒灵液分别对灼伤科治疗台面进行擦拭消毒 ,并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样。同时将两种消毒液对... 目的 通过氧化电位水与三氯异氰尿酸泡腾速溶片 (消毒灵液 )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比较 ,以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消毒剂。方法 用氧化电位水、1%消毒灵液分别对灼伤科治疗台面进行擦拭消毒 ,并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样。同时将两种消毒液对工作人员的眼、鼻及咽部的不适感进行评分。结果 氧化电位水与 1%消毒灵液对台面上微生物的杀灭率分别为 10 0 %和 87 2 %。两种消毒液对医务人员的不适感评分分别为 (2 0 6± 1 0 2 )分、(6 82± 1 2 4 )分。结论 氧化电位水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对人体无毒、无刺激、对环境无污染 ,极大地保护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高效杀菌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电位水 三氯异氰尿酸泡腾速溶片 消毒效果 消毒灵液 杀菌机理 制备方法
下载PDF
基于指动脉背侧支供血的蝶形皮瓣与螺旋桨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创面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旭 殷宗琦 +5 位作者 郑捷新 张勤 付强 张文龙 易磊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2-557,共6页
目的对比基于指动脉背侧支供血的蝶形皮瓣(以下简称蝶形皮瓣)与基于指动脉背侧支供血的螺旋桨皮瓣(以下简称螺旋桨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8年8月—2022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 目的对比基于指动脉背侧支供血的蝶形皮瓣(以下简称蝶形皮瓣)与基于指动脉背侧支供血的螺旋桨皮瓣(以下简称螺旋桨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8年8月—2022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16例、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掌侧创面患者,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5~64岁,清创或皮肤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面积为0.5 cm×0.5 cm~1.5 cm×1.5 cm。按照创面修复时皮瓣蒂部旋转轴向,将患者分为蝶形皮瓣组(8例)和螺旋桨皮瓣组(15例),分别采用蝶形皮瓣(面积为0.5 cm×0.5 cm~1.5 cm×1.3 cm)和螺旋桨皮瓣(面积为0.7 cm×0.5 cm~1.5 cm×1.5 cm)修复创面。螺旋桨皮瓣组供区创面取手腕掌侧或腹股沟处全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皮瓣成活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蝶形皮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43±9)min、(13.1±0.8)d]均明显短于螺旋桨皮瓣组[(87±16)min、(16.7±4.6)d,t值分别为-7.03、-2.86,P<0.05]。2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并发症情况均相近(P>0.05)。结论对于手指掌侧创面的修复,蝶形皮瓣与传统螺旋桨皮瓣相比更具优势;蝶形皮瓣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蝶形皮瓣 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不同免疫调节方式对烧伤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勤 +3 位作者 章雄 董叫云 唐佳俊 廖镇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了解胸腺素和生长激素对烧伤及烧伤并发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8组,每组8只。(1)正常对照组。(2)未烧伤脓毒症组:正常大鼠注射LPS。(3)未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正常大鼠先后注射胸腺素和LP... 目的了解胸腺素和生长激素对烧伤及烧伤并发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8组,每组8只。(1)正常对照组。(2)未烧伤脓毒症组:正常大鼠注射LPS。(3)未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正常大鼠先后注射胸腺素和LPS。(4)未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正常大鼠先后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LPS。(5)烧伤组。(6)烧伤脓毒症组:大鼠烧伤后注射LPS。(7)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大鼠烧伤后依次注射胸腺素和LPS。(8)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大鼠烧伤后依次注射rhGH和LPS。取各组大鼠脾脏组织及外周血标本,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情况,观察脾脏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计分),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情况及血清TNF-α、IL-4、IL-6、IL-10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烧伤脓毒症组大鼠除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之外(P〈0.01),其余指标均明显增高(P〈0.01)。未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大鼠HLA-DR、TLR4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与未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相近(P〉0.05);但前一组大鼠脾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为(1.50±0.76)分,IL-6、IL-4、IL-10水平分别为(0.0064±0.0012)、(0.0058±0.0024)、(0.0230±0.0021)μg/mg,与后一组大鼠[(2.87±0.04)分,(0.0083±0.0018)、(0.0102±0.0021)、(0.0310±0.0027)μg/mg]比较明显降低(P〈0.01)。(2)烧伤组大鼠HLA-DR、TLR4表达和脾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烧伤脓毒症组;烧伤组TNF-α、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L-4、IL-10明显减少(P〈0.01)。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HLA—DR及IL-6水平与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接近(P〉0.05);但与后组相比,前组大鼠脾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TLR4表达和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生长激素 胸腺素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更新烧伤休克期循环系统评估的必要性与方法
15
作者 张勤 郜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32-436,共5页
为应对烧伤休克期循环复苏工作中面临的休克期复苏公式优化及休克期麻醉及镇静-镇痛治疗时循环决策依据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采用将尿量与循环-氧合量化指标结合的循环评估方法,开展实时与动态循环不同维度相结合进行循环评估... 为应对烧伤休克期循环复苏工作中面临的休克期复苏公式优化及休克期麻醉及镇静-镇痛治疗时循环决策依据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采用将尿量与循环-氧合量化指标结合的循环评估方法,开展实时与动态循环不同维度相结合进行循环评估。本文介绍该工作的背景及理论与实践基础;推动开展更多烧伤休克期循环评估方法的临床研究,为未来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公式更新作必要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液体复苏 循环 麻醉 镇静药物
下载PDF
影响严重烧伤病人尽早肠内营养的主要因素
16
作者 张寅 +4 位作者 张勤 汪雯靓 沈晓娴 马珍珠 吴蓓雯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通过11年病人住院资料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影响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营养的主要因素和伤后72 h内是否实施肠内营养对治疗结局的影响,为严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对2009年1月到2020年12月间在烧伤后24 h... 目的:通过11年病人住院资料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影响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营养的主要因素和伤后72 h内是否实施肠内营养对治疗结局的影响,为严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对2009年1月到2020年12月间在烧伤后24 h内收治入院烧伤总面积>30%的烧伤成年病人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影响严重烧伤病人尽早实施肠内营养的主要原因,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72 h内与72 h后给予实施肠内营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28 d生存率、在院期间生存率等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影响严重烧伤病人启动肠内营养时间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及烧伤原因、是否有吸入性损伤(P<0.05)。将上述单因素纳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病人尽早实施肠内营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Ⅲ度烧伤面积(P=0.017)及吸入性损伤(P=0.001)。进一步以烧伤后72 h内是否启动肠内营养作为研究目标分析发现,病人有吸入性损伤和Ⅲ度烧伤面积大是其主要原因。经数据匹配后的受伤情况及伤前情况一致条件下,烧伤后72 h内与72 h后实施肠内营养的病人在院期间生存率、28 d生存率、血培养阳性率等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较低(P=0.001)、烧伤后7 d内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率较低(P=0.001)。结论:导致严重烧伤病人未能尽早实施肠内营养主要原因是Ⅲ度烧伤面积大及合并吸入性损伤。烧伤后72 h内接受肠内营养降低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及肠外营养的使用率,从而降低严重烧伤病人救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导管感染
下载PDF
大面积深度烧伤应用混合皮肤嵌植与微粒皮移植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伯高 廖镇江 +1 位作者 张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了解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混合皮肤嵌植与微粒皮移植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1992-2008年17年间收治的10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混合嵌植组52例、微粒皮组49例,比较2组患者首次自体供皮面积、首次自体... 目的了解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混合皮肤嵌植与微粒皮移植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1992-2008年17年间收治的10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混合嵌植组52例、微粒皮组49例,比较2组患者首次自体供皮面积、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自体供皮总面积,以及术后残余创面情况、大关节功能状况等。结果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的首次自体供皮面积分别为(3.25±0.48)%、(3.01±0.21)%TBSA,首次自体皮覆盖创面面积分别为(30.4±3.6)%、(41.4±1.3)%TBSA,首次自体皮移植成活率分别为(99.9±1.9)%、(87.5±6.8)%,自体皮理论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3.9±1.4)倍,自体皮实际扩展倍数分别为(9.5±1.3)、(12.0±1.5)倍,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自体供皮总面积分别为(14.2±1.9)%、(14.0±2.1)%TBS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嵌植组、微粒皮组残余创面超过0.5%TBSA者分别有23例占44.2%、37例占75.5%;混合嵌植组大关节功能状况较好者34例占65.4%,微粒皮组18例占36.7%。结论微粒皮移植法自体皮扩展倍数明显大于混合嵌植法,能更充分利用有限皮源;混合嵌植法创面愈合质量和大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微粒皮移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皮肤移植 混合嵌植 微粒皮移植
原文传递
rhGH预治疗对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大鼠早期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勤 章雄 +3 位作者 董叫云 唐家俊 廖镇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预治疗对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大鼠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根据烧伤和(或)脓毒症模型建立及预治疗情况进行随机分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致炎因子(IL-1、IL-6、TNF-α)和抑炎因子(IL-4、IL-10)...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预治疗对烧伤后并发脓毒症大鼠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根据烧伤和(或)脓毒症模型建立及预治疗情况进行随机分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致炎因子(IL-1、IL-6、TNF-α)和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制备大鼠脾脏组织标本,HE染色计数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细胞HLA-DR的表达。结果与烧伤并发脓毒症未预治疗组比较,相应rhGH预治疗组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0.0064±0.0022vs 0.0139±0.0018、0.0058±0.0010vs0.0128±0.0014、0.0055±0.0030 vs 0.0145±0.0020)(P<0.05),而血清IL-4和IL-10水平则明显上升(0.0178±0.0045vs 0.0082±±0.0026、0.0251±0.0104vs0.0143±0.0029)(P<0.05);脾脏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0.38±0.52vs 1.73±1.49)(P<0.05),淋巴细胞HLA-DR表达下降(0.0280±0.0167vs0.0594±0.0336),仍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P<0.05)。rhGH预治疗对未烧伤脓毒症大鼠的炎性细胞浸润和HLA-DR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有创伤因素存在时,rhGH在降低致炎因子表达同时提高抑炎因子表达;在烧伤或烧伤并发脓毒症时,rhGH不但可以显著降低炎症反应,还可显著减少炎症细胞在外周的浸润,有效调控外周淋巴细胞HLA-D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生长激素
下载PDF
应用丝素膜真皮支架对创面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剑 廖镇江 《感染.炎症.修复》 2015年第4期195-198,19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创面应用丝素膜真皮支架对创面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Fb)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聚乙烯醇海绵组(海绵组)和丝素膜组(n=25)。于大鼠背部正中切取皮肤制成2 cm×2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在... 目的:动态观察创面应用丝素膜真皮支架对创面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Fb)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聚乙烯醇海绵组(海绵组)和丝素膜组(n=25)。于大鼠背部正中切取皮肤制成2 cm×2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在创面埋植聚乙烯醇海绵(海绵组)或丝素膜(丝素膜组),再覆以自体刃厚皮缝合。术后1、2、3、4、6周取移植物及其周围组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光镜观察发现,术后1~2周,丝素膜组肉芽组织化较海绵组快,胶原纤维较密集;术后6周,与海绵组相比,丝素膜组胶原纤维较粗大,组织相对成熟。术后组织中α-SMA及TGF-β1表达增加,α-SMA表达量于术后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丝素膜组α-SMA表达量低于海绵组,在第1、6周与海绵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海绵组TGF-β1表达量于术后2周达到高峰,丝素膜组于术后第3周达高峰,除第3周外,丝素膜组TGF-β1表达量均低于海绵组,在第1、2、6周与海绵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丝素膜组细胞凋亡率在术后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海绵组(P〈0.01)。结论:丝素膜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后,可不同程度减少Fb中α-SMA及TGF-β1的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加快组织重塑,有利于组织修复的完成,对防止瘢痕过度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膜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凋亡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易磊 +5 位作者 周增丁 李学川 郑捷新 张勤 郇京宁 刘琰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菱形、圆形及泪滴形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8月—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云南省剑川县人民医院接诊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面部病损患者,其中男16...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菱形、圆形及泪滴形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8月—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云南省剑川县人民医院接诊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面部病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88岁。患者创面面积为1.0 cm×1.0 cm~7.0 cm×5.0 cm,其中菱形创面10例、圆形创面12例、泪滴形创面8例,均采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18个月,记录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创面张力情况、术后瘢痕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皮瓣尖端无坏死发黑,皮瓣均成活,创面张力小、愈合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无并发症。结论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尤其适合存在多个重要器官、多个解剖亚单位及软组织张力区变化较大的面部创面,不仅可减少皮瓣旋转推进幅度,而且可减少不必要的正常皮肤软组织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菱形创面 圆形创面 泪滴形创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