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55
1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6-1014,共9页
绿色生产效率评价是评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可行性的重要途径。基于"人地协调"理念和"过程+格局"思维,建立了衡量绿色生产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30个省(市、区)近10年的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效率评价是评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可行性的重要途径。基于"人地协调"理念和"过程+格局"思维,建立了衡量绿色生产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30个省(市、区)近10年的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度,运用熵值法、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Arc GIS、Geoda软件,对中国2005-2014绿色生产效率差异以及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4年中国绿色生产效率呈上升趋势,呈现从"大差距低水平"向"小差距高水平"转变的时序特征;(2)2005-2014年中国四大地区绿色生产效率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3)中国绿色生产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的率三级阶梯空间格局特征;(4)中国各省(市、区)绿色生产效率值与相邻地区存在相似性,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5)经济发展基础和差别化的资源环境区域政策是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产效率 区域差异 时空格局 数据包络分析法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评价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1 位作者 陈延斌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2,共7页
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绿色化驱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可以划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水平、较低水平和... 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绿色化驱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可以划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5种类型,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整体偏低,并且存在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发展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对绿色化产生正向驱动作用,工业化水平和资源消耗程度对绿色化产生负向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以上城市 绿色化 驱动机制
下载PDF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1 位作者 陈延斌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83,共7页
通过建立绿色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绿色化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 通过建立绿色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绿色化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从高到低的衰减速度呈现由快减慢再加快的趋势;绿色化呈现弱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三个,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以上城市 绿色化 空间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山东省县域经济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9,共6页
文章在分析县域经济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县域经济承载力指数模型对2014年山东省104个县域的经济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县域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 文章在分析县域经济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县域经济承载力指数模型对2014年山东省104个县域的经济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县域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县域之间的经济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异,县域经济承载力高水平型和较高水平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较低水平型和低水平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整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承载力呈现高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通过Lisa图,可以把县域经济承载力划分为高效型、空心型、低效型、极化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承载力 空间格局 山东省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1-679,共9页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明显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河源市,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前城镇化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地级以上城市 城市综合承载力 空间格局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强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92,共10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剖析数字经济和城市创新的演化格局,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发展水平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且在空间上呈现出“...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剖析数字经济和城市创新的演化格局,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发展水平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同时,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用边界,在1200公里处达到峰值。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研发强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影响城市创新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空间效应和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创新 空间效应 中介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西方城市居住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7
7
作者 崔璨 徐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7,共10页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住房市场化转型使中国拥有了一个相对独特的住房制度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居民居住状况和民生福祉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政府明确强调需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住房市场化转型使中国拥有了一个相对独特的住房制度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居民居住状况和民生福祉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政府明确强调需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而这需要对城市居民微观居住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居住行为作为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相关研究虽不断涌现,但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总结。本文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刻画了居住行为研究热点的演化,从居住迁移、住房产权获得、住房生涯三方面对西方相关研究进展和前沿进行评述,并进一步梳理了居住行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深化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解;在总结中西方差异的基础上,对中国现有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现有住房政策,分别从理论、内容、数据和方法三个方面对未来中国居住行为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引起学术界对居住行为的关注,为推动中国居住行为研究理论构建、理解社会空间重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行为 社会空间重构 居住迁移 住房产权获得 住房生涯
原文传递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力培养路径——以“月相观测实践活动”为例
8
作者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18期0236-0238,共3页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实践活动则是确保这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的关键策略。本文基于实践性原则、合作探究原则和启发性原则,设计了“实践作业—合作探究—模拟实验—启发点拨”的课程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实践活动则是确保这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的关键策略。本文基于实践性原则、合作探究原则和启发性原则,设计了“实践作业—合作探究—模拟实验—启发点拨”的课程教学活动框架,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月相观测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月相变化的自然规律,还能提升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月相观测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任建兰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8-32,共5页
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确定山东省各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为理想安全型;淄博市、泰安市为较安全... 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确定山东省各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为理想安全型;淄博市、泰安市为较安全型;枣庄市、潍坊市、日照市、聊城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属于临界安全型;东营、德州和莱芜属于较不安全型;而菏泽、济宁、临沂、滨州则属于极不安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土地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社区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的社会融合及影响因素——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张叶玲 崔军茹 +2 位作者 崔璨 孙斌栋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基于“上海市居民住房与生活空间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重点讨论社区类型、社区建成环境和区位对居民社会融合的影响,并使用交互作用分析探究社区特征对不同户口居民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保障房社区、建成环境感知和客观... 基于“上海市居民住房与生活空间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重点讨论社区类型、社区建成环境和区位对居民社会融合的影响,并使用交互作用分析探究社区特征对不同户口居民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保障房社区、建成环境感知和客观可达性的提升以及居住在外环以外显著促进居民的社会融合;动迁安置房社区、良好的环境品质感知、客观可达性及物业管理水平对本地和外来人口产生显著的异质性影响。社区治理可以成为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政策工具,通过在不同社区分类施策、营造和提升社区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不同群体的社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社区类型 社区建成环境 上海
原文传递
中国外贸依存度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建兰 刘凯 《工业经济论坛》 2016年第4期389-396,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演变过程,运用定性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并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建议。研究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05-2014年外贸依存度趋于下降。2... 本文研究了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演变过程,运用定性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并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建议。研究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05-2014年外贸依存度趋于下降。2对外贸易结构、产业结构、汇率和贸易政策对我国近十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较大,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中国外贸依存度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贸依存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东省社会治理历史变迁与当前问题研究
12
作者 孙晓月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第20期65-67,共3页
社会治理创新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据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把握政治、经济和社会新的发展态势,研究运用新的社会治理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等,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实现社会善治的活动和过程。"创新"主要... 社会治理创新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据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把握政治、经济和社会新的发展态势,研究运用新的社会治理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等,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实现社会善治的活动和过程。"创新"主要强调社会治理工作要与时俱进,对落后的、不适宜的部分进行创造性改变;对社会治理系统的整体性重构,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重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善 治理创新 治理理念 治理系统 社会管理 社会活力 住房市场化 服务型社会 协同治理 社会矛盾
原文传递
山东省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研究
13
作者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第36期51-57,共7页
住房是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住房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对于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目标... 住房是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住房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对于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目标,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硬任务',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制度性保障。响应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号召,山东省保障性住房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收入家庭 保障对象 廉租房 山东省 保障性住房建设 供应体系
原文传递
空间机会结构视角下的住房分化——基于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崔璨 崔军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25,230,共25页
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属性和流出地对其流入地选择和住房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地理出身”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存在显著分化,流入地的城市等级不仅... 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属性和流出地对其流入地选择和住房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地理出身”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存在显著分化,流入地的城市等级不仅对流动人口的住房产权获得有直接影响,还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着眼于住房不平等的地理空间根源,在理论上尝试构建地理流动与社会流动的关联,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面向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住房政策和制度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产权 流出地 流入地 新生代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的跨等级流动及其对流入城市住房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崔璨 +1 位作者 崔军茹 王洁晶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5-410,共16页
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住房问题是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和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关键。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揭示了流动人口的跨等级流动格局,并探讨了跨等级流动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住房选择的影响。... 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住房问题是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和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关键。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揭示了流动人口的跨等级流动格局,并探讨了跨等级流动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住房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动人口以跨等级向上流动为主,其中向上跨三级、两级流动的比例较大;(2)不同流出地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住房选择存在显著差异,流出城市的人均GDP和平均房价越高,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获得住房产权的概率越大;(3)流入城市的平均房价越高,流动人口获得商品房的概率越低,随着流入城市人均GDP的增加,流动人口购买商品房的概率先增后降,而购买不完全产权房的概率则恰恰相反;(4)随着流动人口跨越城市等级的增加,其获得住房产权的概率降低,而租赁正规住房的可能性增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理解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住房选择的地理根源,对进一步优化面向流动人口的住房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地理出身 跨等级流动 流入城市 住房选择 中国
原文传递
上海市居民居住迁移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璨 +2 位作者 常鹤影 李佳怡 王丰龙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2-432,共11页
随着中国住房改革的推进,城市居民通过居住迁移进行住房调整的行为日趋频繁。居住迁移作为城市空间分异和重构的微观机制在城市地理学、住房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考察居住迁移的发生概率和驱动因素,较少论及居住迁移... 随着中国住房改革的推进,城市居民通过居住迁移进行住房调整的行为日趋频繁。居住迁移作为城市空间分异和重构的微观机制在城市地理学、住房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考察居住迁移的发生概率和驱动因素,较少论及居住迁移中的区位选择。论文基于2018年"上海市居民住房和生活空间调查"问卷,采用生命历程和时间地理学视角,刻画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轨迹,并使用多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探究居住迁移前后居住区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海市居民居住迁移的主要区位选择为跨环线向外迁移,但不同世代、不同户口、不同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有较大差异。生命历程中的年龄、可达性中的工作单位区位以及住房属性中的产权性质都是影响居住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选择 居住迁移 住房产权 时间地理学 上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