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58
1
作者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81,共8页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行为是发生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行为,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由于融资企业信贷可得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行为是发生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行为,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由于融资企业信贷可得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将会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宏观经济衰退更加严重,宏观经济陷入经济衰退与信贷配给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宏观经济衰退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大。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具有与上述相类似的相反过程。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自发抑制宏观经济波动,二是拉长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时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信贷配给 信贷可得性 宏观经济波动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后的绩效评价及提升方向——基于三阶段DEA模型BCC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4
2
作者 蓝虹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82,共20页
本文首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BCC分析法,重点从考虑非期望产出指标角度,对2007年以来115家样本农村信用社改革总体绩效和涉农服务绩效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良好绩效,管理水平、经营规模逐年改善,总体... 本文首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BCC分析法,重点从考虑非期望产出指标角度,对2007年以来115家样本农村信用社改革总体绩效和涉农服务绩效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良好绩效,管理水平、经营规模逐年改善,总体绩效优于涉农服务绩效;农村商业(合作)银行的总体绩效高于农村信用社,涉农服务绩效低于后者。但总体处于技术无效状态,主因是纯技术效率低下,而且投入要素存在浪费;经营规模偏小,农村信用社尤为突出。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切实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不宜盲目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三是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提高管理水平;四是适当扩大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段DEA模型 总体绩效 涉农服务绩效 非期望产出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分析法 被引量:49
3
作者 蓝虹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75,共17页
本文首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在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并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2007~2012年全国115家县域法人样本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信用社的总体绩效、商业绩效、涉... 本文首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在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并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2007~2012年全国115家县域法人样本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信用社的总体绩效、商业绩效、涉农服务绩效均总体呈现改善态势,改善程度高低的顺序为商业绩效、总体绩效、涉农服务绩效,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绩效总体高于农村信用社。同时也发现20~30%样本的改革绩效呈现下降,涉农服务绩效以及农村信用社样本的此类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据此,本文提出提升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大对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加快提升现代金融技术应用水平,三是进一步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段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 改革绩效 非期望产出 环境变量
原文传递
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 被引量:32
4
作者 蓝虹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A期12-27,共16页
农村信用社的股权设置决定了其法人治理结构应按照股份合作制的要求,体现“民有资本民营化”,并将经营目标定位为商业化可持续发展。但改革中,省级政府通过省级联社将中央政府赋予其对农村信用社的依法管理演变为行政管理,省级联社的派... 农村信用社的股权设置决定了其法人治理结构应按照股份合作制的要求,体现“民有资本民营化”,并将经营目标定位为商业化可持续发展。但改革中,省级政府通过省级联社将中央政府赋予其对农村信用社的依法管理演变为行政管理,省级联社的派出机构是强化的手段,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呈现出“民有资本官营化”的特征,因而导致难以建立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解决措施:一是督促省级政府依法管理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正确履行行业管理职能;二是撤销淡化省级联社的派出机构的职能;三是提高农村信用社“三会”成员素质,提高股权集中度,增强农村信用社自我管理能力,内生反对行政干预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有资本民营化” 商业化可持续发展 “民有资本官营化” 省级联社及其派出机构 股权集中度
原文传递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及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31,共7页
本文以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逻辑起点,研究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和运行机制;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阐述了政策的两种类型——"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 本文以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逻辑起点,研究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和运行机制;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阐述了政策的两种类型——"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值得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利率 量化宽松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下载PDF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全景式回顾、评价与思考 被引量:34
6
作者 蓝虹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9,116,共13页
本文对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了全景式回顾、评价和理性思考,认为改革取得重要性阶段成果的同时,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晰、内部人控制严重、省级联社履职行政化色彩浓厚、省级政府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虚置、金融创新动力不足等... 本文对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了全景式回顾、评价和理性思考,认为改革取得重要性阶段成果的同时,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晰、内部人控制严重、省级联社履职行政化色彩浓厚、省级政府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虚置、金融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分工合理相互制衡的履职组织架构以提高管理效率、建立以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的金融风险处置基金以强化责任约束、构建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以促进金融创新等政策建议,藉此推动和全面实现改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省级政府 省级联社 改革方向
下载PDF
抵押、担保机制的功能及效果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蓝虹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40,共6页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融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将易于形成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矛盾的纳什均衡,使他们的利益均受损,因而,他们均有积极性降低其间非对称信息的程度,其重要手段就是抵押、担保机制。对融资企业而言,...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融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将易于形成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矛盾的纳什均衡,使他们的利益均受损,因而,他们均有积极性降低其间非对称信息的程度,其重要手段就是抵押、担保机制。对融资企业而言,它是信号传递的手段;对投资者来说,它是信息甄别的手段。由于投资者运用它的成本较低,因而多为其常用,其运用效果取决于抵押、担保条款的可执行程度。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商业银行的激励和抵押、担保条款的可执行程度差,造成抵押、担保效果不理想,产生了"融资难"和"惜贷"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治理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抵押、担保机制 信号传递 信息甄别 博弈
下载PDF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3,共6页
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本文阐述了"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政策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所呈现的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认为在肯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当充分... 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本文阐述了"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政策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所呈现的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认为在肯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并高度关注其所面临的政策措施防卫性特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合理引导社会公众预期;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广义流动性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定量宽松 信贷宽松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下载PDF
政府介入与融资市场效率提高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2-96,共5页
融资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易于借助其信息优势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致使投资者发生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形成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的纳什均衡,导致融资市场的低效率。政府借助法律机制和监管机制介入融资市场,建立... 融资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易于借助其信息优势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致使投资者发生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形成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的纳什均衡,导致融资市场的低效率。政府借助法律机制和监管机制介入融资市场,建立可置信威胁,能够规范融资企业的行为、消除非对称信息、维护投资者利益、改变纳什均衡,提高融资市场效率,但要防止政府介入过度。对上述结论,笔者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证明了其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纳什均衡 政府介入 法律和监管机制 融资市场效率
下载PDF
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 被引量:22
10
作者 蓝虹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61,共6页
2003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导致省级政府普遍建立省联社体制,实施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管理,不仅缺乏产权基础,违背法人治理基本规则,而且不利于实现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201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省联社要淡出... 2003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导致省级政府普遍建立省联社体制,实施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管理,不仅缺乏产权基础,违背法人治理基本规则,而且不利于实现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201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省联社要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的改革方向。目前社会上的主流观点是将省联社改制为金融控股公司,以实现其淡出行政管理,这实质上是强化了省联社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管理,有损于实现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不是改革创新而是历史倒退。笔者认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的方向是将其改制为金融服务公司,不仅有利于实现省级政府、省联社、农村信用社的互利共赢,而且更有利于强化省联社服务职能,推动实现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当前,可优先在已经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省份进行省联社改革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联社 农村信用社 行政管理 金融服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
下载PDF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4,共5页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枢纽地位,其信贷配给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信贷市场的分割,其结果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在我国表现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所形成的“惜贷现象”阻断了... 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枢纽地位,其信贷配给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形成了巨额的超额准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信贷市场的分割,其结果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在我国表现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所形成的“惜贷现象”阻断了货币政策向融资企业的传导;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体。从而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较差的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缓解信贷配给。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融资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转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配给 信贷市场 影响
下载PDF
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蓝虹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7,共12页
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具有三个阶段性特征,分别是政府主导型、市场内生成长型、资金互助业务型。总体看,中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尚处于合作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应加大引导规范,促进加快... 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具有三个阶段性特征,分别是政府主导型、市场内生成长型、资金互助业务型。总体看,中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尚处于合作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应加大引导规范,促进加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政府主导型 市场内生成长型 资金互助业务型 初级阶段 农林合作金融
下载PDF
论完善地方金融管理的边界、组织架构及权责制衡机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蓝虹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2,117,共7页
本文认为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方向是构建以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各为主体的双层金融管理体制。地方金融管理的边界是在省辖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成立、主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提出作为地方金融管理主体的省级政府应履行对地... 本文认为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方向是构建以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各为主体的双层金融管理体制。地方金融管理的边界是在省辖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成立、主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提出作为地方金融管理主体的省级政府应履行对地方金融机构的依法管理职能、金融监管职能和行业管理职能,并结合当前履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构建省级金融办公室、省级金融监管局、省级金融协会的履职组织架构,形成分工合理、制衡有效的履职格局,提高履职效率。建立以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的金融风险处置基金和地方金融管理成效的考评制度,形成双层权责制衡机制,以促进省级政府正确履行管理职责,推动实现地方经济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共赢发展,有效维护好地方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主体 管理边界 职能配置 履职组织架构 权责制衡机制 地方金融管理边界
下载PDF
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特征的演变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阳昭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呈现典型的中央政府主导型强制性特征。我国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建立、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变迁,推动着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特征也呈现古典式合...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呈现典型的中央政府主导型强制性特征。我国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建立、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变迁,推动着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特征也呈现古典式合作金融组织、集体金融组织、合作金融组织恢复和完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从上述制度变迁获得的经验与启示是,为更好地促进实现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目标,要强调中央政府主导与农村信用社自主选择有机结合、注重建立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发挥政策扶持的推动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中央政府主导 强制性制度变迁
下载PDF
论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创新模式--林业碳汇交易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蓝虹 朱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0,共8页
目前,农村金融排斥已十分严重,极大地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是政府出台的化解政策无法解决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与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矛盾。本文认为,发展林业碳汇交易是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创新模式,能够引导资金回流农村,... 目前,农村金融排斥已十分严重,极大地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是政府出台的化解政策无法解决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与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矛盾。本文认为,发展林业碳汇交易是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创新模式,能够引导资金回流农村,促进金融机构在支持林业碳汇交易的同时实现自身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并以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林业碳汇项目为案例,对其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成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开展林业碳汇交易顺应绿色环保潮流,具有持续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作用。政府应大力促进林业碳汇交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排斥 林业碳汇交易 引导资金回流农村
下载PDF
依据消费需要的结构调整生产结构 被引量:11
16
作者 文启湘 《消费经济》 CSSCI 2002年第3期6-9,共4页
关键词 消费需求 消费结构 生产结构 结构调整 中国
下载PDF
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17
作者 蓝虹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81,89,共7页
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是消解金融排斥,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回顾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我们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应坚持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激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符合弱势群体金融需求、成本适度的金融产品,以营造普惠金融发展... 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是消解金融排斥,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回顾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我们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应坚持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激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符合弱势群体金融需求、成本适度的金融产品,以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互利共赢,才能推动普惠金融大发展。普惠金融不是无条件向所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而是有服务边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排斥 弱势群体 小额信贷 国家战略
下载PDF
构建融资企业声誉机制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蓝虹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6,共5页
融资企业与投资者的博弈是重复博弈。重复博弈所包含的投资者对融资企业选择欺骗行为惩罚的可置信威胁,使融资企业具有塑造声誉的积极性,其基础是产权制度安排。据此,提出构建我国融资企业声誉机制的措施,就国有融资企业而言,在于明晰... 融资企业与投资者的博弈是重复博弈。重复博弈所包含的投资者对融资企业选择欺骗行为惩罚的可置信威胁,使融资企业具有塑造声誉的积极性,其基础是产权制度安排。据此,提出构建我国融资企业声誉机制的措施,就国有融资企业而言,在于明晰其产权,塑造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并进行产权交易;就民营企业而言,在于对其产权实行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企业 重复博弈 声誉机制 产权制度安排
下载PDF
生态农业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11
19
作者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5-68,共4页
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影响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的负面效应,使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生态农业”。中国学者在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并在政府的推动下付诸实施且已初见... 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影响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的负面效应,使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生态农业”。中国学者在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并在政府的推动下付诸实施且已初见成效。目前,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可投入资金短缺、开拓农产品市场等,这些问题的缓解迫切需要发展生态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发展 对策 现代化农业
下载PDF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成效、问题及方向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8,共6页
改革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承担对其的依法管理职能、行业管理职能和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但中央政府仍掌握金融监管职能,导致省级政府履行职能尤其是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缺乏有力手段,产生了履职中的权责配置错位问题,由此造... 改革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承担对其的依法管理职能、行业管理职能和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但中央政府仍掌握金融监管职能,导致省级政府履行职能尤其是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缺乏有力手段,产生了履职中的权责配置错位问题,由此造成了管理体制向改革前复归等问题。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中央政府将金融监管职能下放省级政府,并建立分别由省级金融服务办公室、省级金融监管机构、省级联社依次履行对农村信用社依法管理职能、金融监管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的格局,以理顺权责关系,促进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体制改革 权责配置错位 体制复归 制衡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