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pH对二种淡水贝类滤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彭建华 陈文祥 +2 位作者 栾建国 刘家寿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6,共5页
实验在3m×5m×05m的控温池中进行,以小球藻作投喂饵料,利用直径40cm、高度50cm的陶瓷桶测定了不同规格下5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和5个pH梯度(5、6、7、8、9)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的滤水率,其结果显示①5g左右的三... 实验在3m×5m×05m的控温池中进行,以小球藻作投喂饵料,利用直径40cm、高度50cm的陶瓷桶测定了不同规格下5个温度梯度(15、20、25、30、35℃)和5个pH梯度(5、6、7、8、9)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的滤水率,其结果显示①5g左右的三角帆蚌在pH值为7时滤水率最大(0935mlg·min);②平均湿重为(2974±225)g,(611±71)g,(232±54)g的背角无齿蚌的滤水率在20~30℃间较高,以30℃最大,达10884mlg·min。随着规格的增大,背角无齿蚌的滤水率逐渐减少,这种趋势在20、25℃时表现得更为明显。③平均湿重为(3943±307)g,(1055±142)g,(302±58)g的三角帆蚌在水温20、25和30℃时的滤水率均远远大于其它2个温度梯度,中规格蚌的滤水率在30℃最大,大规格和小规格蚌的滤水率均在25℃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PH 影响 滤水率 背角无齿蚌 三角帆蚌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植被及土壤理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志永 +2 位作者 万成炎 李金波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3,共10页
水文节律是河岸带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受水文节律影响的土壤理化特性也有可能逐渐改变周边植被,为了探究周期性淹没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生境状况的影响,2015年8-9月,以三峡水库腹地万州段消落带为研究区域,调查分析了... 水文节律是河岸带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受水文节律影响的土壤理化特性也有可能逐渐改变周边植被,为了探究周期性淹没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其生境状况的影响,2015年8-9月,以三峡水库腹地万州段消落带为研究区域,调查分析了8个样地、24个样带、96个样方的消落带植被及土壤理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共调查到维管植物22科、47属、51种,其中禾本科、菊科、蓼科和莎草科的种类数较多;植物群落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别占58.8%和27.5%。高程不同,群落优势种有差异,145-155 m及156-165 m区域优势度较高的物种相近,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光头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mitis)和醴肠(Eclipta prostrata);高程166-175 m区域优势度较高的物种为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狗牙根;高程156-166 m区域植物鲜重均值最高,为(2199.1±863.9)g/m^2;高程166-175 m区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均值最高,分别为(2.00±0.30)和(0.85±0.06)。随着坡度等级增加,植物鲜重和盖度呈递减趋势,物种数在坡度6~15°区域最高。长江左岸消落带植物鲜重、高度、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高于右岸。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容重、p H、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均值分别为(1.34±0.09)g/cm^3、(7.60±0.47)、(6.02±2.94)g/kg、(1.21±0.16)g/kg、(53.42±9.67)mg/kg、(0.42±0.14)g/kg、(6.55±2.82)mg/kg,其中有机质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有效磷和全磷。左岸消落带土壤p H、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均值低于右岸,但左岸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高于右岸。淹没时间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消落带植物重要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带 植物群落 重要值 土壤性质
下载PDF
三峡水库汛期运行对长江干支流浮游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爱民 +1 位作者 周连凤 李嗣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30,共9页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工程运行对库区浮游植物影响,于汛期对长江干流及其25条支流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长江干流上游至下游共设朱沱、丰收坝、寸滩等13个采样点,綦江、嘉陵江、五布河等25条长江支流共设94个采样点。结果表明:(1...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工程运行对库区浮游植物影响,于汛期对长江干流及其25条支流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长江干流上游至下游共设朱沱、丰收坝、寸滩等13个采样点,綦江、嘉陵江、五布河等25条长江支流共设94个采样点。结果表明:(1)干流145m淹没河段,硅藻种类比例明显降低,蓝藻、绿藻、甲藻、隐藻种类比例明显升高,但主要种类组成仍为硅藻-绿藻-蓝藻型;现存量升高不明显,硅藻比例明显降低、蓝藻比例明显升高;出现蓝藻优势种类且占比最高,硅藻优势种类占比下降,但仍为最高优势度种类,且最高其优势度基本不变;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J)下降不明显;(2)145m未淹没支流,175m淹没河段重新恢复为自然河流状态,其浮游植物群落也恢复到自然河流状态;(3)145m淹没支流河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特点明显改变;现存量明显升高,其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硅藻优势种类占比、最高优势度明显下降,绿藻、蓝藻、隐藻、甲藻等优势种类相应升高;H′和J明显降低;(4)从上游至下游,干流和25条支流河口硅藻种类比例由最高到最低变化,蓝藻、绿藻种类比例由较低到最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汛期运行 长江干流 支流 浮游植物
下载PDF
红树植物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志伟 彭建华 +2 位作者 张志永 胡莲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0,共6页
对红树植物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植物在污染的淡水环境中能够很好生长,且对污染水体具有一定净化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4 d的条件下,流经红树塘的生活污水黑臭消失,浊度下降,透明度提高,出水DO浓... 对红树植物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植物在污染的淡水环境中能够很好生长,且对污染水体具有一定净化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4 d的条件下,流经红树塘的生活污水黑臭消失,浊度下降,透明度提高,出水DO浓度饱和度达到85%以上,进水COD、NH3-N和TP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73.3%、62.8%和36.7%。中试试验连续运行期间(约30 d),海桑株高平均增加0.11倍,基径平均增加0.035倍;桐花株高平均增加0.16倍,基径增加0.038倍。红树植物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低成本同时具有景观效果、重金属吸附等附加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生活污水 COD NH3-N
下载PDF
淡水环境下3种红树植物对氮磷的去除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志永 郑志伟 +5 位作者 彭建华 胡莲 栾建国 陈文祥 丁庆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3,共7页
2010年7—12月,通过水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桐花(Aegicerascorniculatum)、海莲(Bruguierasexangul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设置3个浓度梯度,即A组(TN为3.96mg/L,TP为0.47ms/L),B组(TN... 2010年7—12月,通过水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桐花(Aegicerascorniculatum)、海莲(Bruguierasexangul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设置3个浓度梯度,即A组(TN为3.96mg/L,TP为0.47ms/L),B组(TN为19.8mg/L,TP为2.35mg/L)和C组(TN为39.6mg/L,TP为4.7m#L)。结果表明,随着水培时间的增加,水体盐度、总氮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P〈0.001)。桐花、海莲和无瓣海桑对生活污水总氮去除率达74.5%-97.4%,总磷去除率达72.3%~95.7%。栽培红树植物的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无植物系统,分别为无植物的1.28—3.20倍和1.24~2.71倍。红树植物氮和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1±0.85)mg/g和(1.41±0.46)mg/g。当污水浓度低时(A组),红树植物主要是通过累积作用去除水体氮和磷,占总去除效应的42.2%-63.3%和46.1%-85.8%;当污水浓度高时(C组),红树植物氮和磷的累积量仅占4.5%~10.4%和6.7%-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去除效应
下载PDF
水库浮式围圈种植蕹菜初步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爱民 陈文祥 +7 位作者 栾建国 刘家寿 梁少娟 丘萍 彭建华 韩德举 谭锦华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1,71,共3页
直接将蕹菜单株或茎蔓节段穿扎在浮式围圈框架中的尼龙绳上,种植面积50 m2,共获总产量约50 kg。推算蕹菜现存量为10 kg,每天可以去除水体TN 264.9 mg、TP 32.2 mg;按蕹菜植物体鲜重含氮量计,蕹菜从水中带出的氮量为648 g。试验表明,水... 直接将蕹菜单株或茎蔓节段穿扎在浮式围圈框架中的尼龙绳上,种植面积50 m2,共获总产量约50 kg。推算蕹菜现存量为10 kg,每天可以去除水体TN 264.9 mg、TP 32.2 mg;按蕹菜植物体鲜重含氮量计,蕹菜从水中带出的氮量为648 g。试验表明,水体营养物质越丰富,蕹菜生长越好。受水面风浪影响,水面蕹菜生长的高度低于陆地种植的蕹菜生长高度。水面种植蕹菜没有病虫危害,节省肥料,节约土地,减少田间管理工作和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蕹菜 水面种植 浮式围圈 茜坑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