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方式的苦瓜粉品质特性及香气成分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蒋鹏飞 王赵改 +5 位作者 史冠莹 张乐 王晓敏 菁菁 赵丽丽 王旭增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4-244,共11页
为探究苦瓜粉适宜的干燥方式,采用日晒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等4种干燥方式对新鲜苦瓜进行干燥处理,并对干燥后苦瓜粉的加工性质(水分含量、溶解性、色泽、叶绿素含量)、营养成分(总酚、黄酮、皂苷)和香气成分进行评... 为探究苦瓜粉适宜的干燥方式,采用日晒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等4种干燥方式对新鲜苦瓜进行干燥处理,并对干燥后苦瓜粉的加工性质(水分含量、溶解性、色泽、叶绿素含量)、营养成分(总酚、黄酮、皂苷)和香气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苦瓜粉的加工性质和营养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喷雾干燥苦瓜粉的加工性质明显优于其余3种干燥方式,水分含量最低(4.34%),冲调性最好(64.07%),叶绿素含量最高,色泽最优;真空冷冻干燥苦瓜粉营养成分(多酚、黄酮、皂苷含量分别为45.32 mg/g、19.15 mg/g、18.04 mg/g)均优于其他方式,喷雾干燥的苦瓜粉营养成分仅次于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日晒干燥的苦瓜粉加工品质和营养成分相对较差。新鲜苦瓜和4种干燥处理的苦瓜粉共检测出107种香气成分,其中新鲜苦瓜检出42种,日晒、热风、真空冷冻、喷雾干燥苦瓜粉分别为48、42、36、50种,但仅有7种共有香气成分。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较高,占60%以上。综合对比,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苦瓜粉品质优于热风干燥和日晒干燥。本研究结果为苦瓜粉进一步的加工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粉 干燥方式 加工性质 营养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产地香椿嫩芽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史冠莹 王晓敏 +5 位作者 赵守涣 张乐 蒋鹏飞 菁菁 赵丽丽 王赵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7-215,223,共10页
为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香椿嫩芽的品质差异和加工适用性,以6个产地来源的红油香椿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香椿嫩芽中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_C)、总黄酮、总生物碱、总多糖、总多酚、总皂苷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气相色谱-... 为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香椿嫩芽的品质差异和加工适用性,以6个产地来源的红油香椿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香椿嫩芽中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_C)、总黄酮、总生物碱、总多糖、总多酚、总皂苷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6个产地中,山东淄博香椿嫩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0.74%;河南桐柏香椿嫩芽中的V_C含量最高,达0.83%,与其他产地差异显著(p <0.05);山西永济香椿嫩芽的总黄酮、总生物碱、总多糖、总多酚和总皂苷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产地。6个产地香椿嫩芽共检出8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河南新乡检出16种,河南桐柏33种,山西永济29种,山东淄博28种,陕西安康33种,湖北十堰陆35种,6个产地香椿嫩芽共检出6种共有化合物,分别为2-己烯醛、β-环柠檬醛、2,4-二甲基噻吩、2-巯基-2,3-二氢-3,4-二甲基噻吩、古巴烯和[1R-(1R~*,4Z,9S~*)]-4,11,11-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碳-4-烯。不同产地相对含量较高的为萜烯类、醛类和含硫类物质,且检出种类最多的均为萜烯类物质。综合分析山西永济香椿品质较为优良,不同产地香椿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呈现出产地差异性,可根据产品加工需求选择原料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 香椿 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新型板栗饮料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万景瑞 张乐 +5 位作者 王赵改 史冠莹 王晓敏 菁菁 蒋鹏飞 赵丽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58-162,共5页
为了解决新型板栗饮料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沉淀的问题,寻找最适合板栗饮料稳定所需要的稳定剂和乳化剂。研究了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单硬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 为了解决新型板栗饮料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沉淀的问题,寻找最适合板栗饮料稳定所需要的稳定剂和乳化剂。研究了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单硬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PGA)等稳定剂和乳化剂对新型板栗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黄原胶、CMC、PGA和单硬脂肪酸甘油酯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复合稳定剂质量浓度为:黄原胶1 g/L,CMC 4 g/L,PGA 2 g/L,单硬脂肪酸甘油酯1 g/L,新型板栗饮料稳定性达到71.107%,根据极差分析得出影响板栗饮料稳定性的因子主次顺序依次为黄原胶>PGA>CMC>单硬脂肪酸甘油酯。该研究为解决板栗饮料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饮料 稳定性 正交试验 最佳添加量
下载PDF
板栗片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乐 李鹏 +6 位作者 王赵改 史冠莹 王晓敏 菁菁 蒋鹏飞 赵丽丽 王旭增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5-243,共9页
为获得干燥速率快、品质高的板栗制品,以新鲜板栗为原料对其进行微波真空干燥处理。研究了板栗片在不同真空度、微波功率条件下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板栗微波真空干燥的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关系的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拟... 为获得干燥速率快、品质高的板栗制品,以新鲜板栗为原料对其进行微波真空干燥处理。研究了板栗片在不同真空度、微波功率条件下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根据试验数据建立板栗微波真空干燥的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关系的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同时对不同干燥条件的板栗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微波强度和真空度均对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功率越大,真空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在试验范围内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真空度升高而升高,随着微波功率的升高而升高,而且功率对板栗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比真空度更显著。利用Fick第二定律求出其范围为3.5462×10^-9~2.128×10^-8m^2/s。通过对板栗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拟合发现,Page模型对板栗片干燥过程的拟合性最好,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性好,可以用来描述和预测板栗的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在真空度-20 kPa、微波功率3 kW干燥条件下,板栗片的亮度L*值最大为71.77且板栗片的质地最优,与其他干燥条件下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为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应用于板栗的干燥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微波真空干燥 干燥特性 动力学模型 品质
下载PDF
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沫 吴茜 +2 位作者 菁菁 谢晓梅 王键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83-86,共4页
目的测定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为宣木瓜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550nm处测定总三萜含量;齐墩果酸、熊果酸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参数:BEH 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 目的测定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为宣木瓜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550nm处测定总三萜含量;齐墩果酸、熊果酸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参数:BEH 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255∶45∶0.1∶0.05),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结果不同农家品种的6批宣木瓜样品总三萜含量为2.46%~3.96%,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含量为0.449%~0.581%。结论香草醛比色法和超高液相色谱法分别适合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可同时用于宣木瓜药材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木瓜 齐墩果酸 熊果酸 总三萜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不同产地木瓜中绿原酸、原儿茶酸和总酚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韩煜 杨沫 +2 位作者 谢晓梅 菁菁 王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399-3403,共5页
目的:建立木瓜中绿原酸、原儿茶酸和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木瓜总酚及两种酚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原儿茶酸,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V/V... 目的:建立木瓜中绿原酸、原儿茶酸和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木瓜总酚及两种酚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原儿茶酸,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V/V),检测波长为259 nm(原儿茶酸)和325 nm(绿原酸),切换时间为进样14 min后;以原儿茶酸为指标成分,以Folin-Ciocalteau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结果:两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和标准曲线均通过方法学验证。木瓜总酚质量分数为0.87%~3.77%,平均值2.16%;绿原酸质量分数为0.053%~0.387%,平均值0.192%;原儿茶酸质量分数为0.024%~0.541%,平均值0.087%;不同产地木瓜总酚含量高低顺序为:云南〉安徽宣城〉四川〉湖北;不同产地绿原酸和原儿茶酸总量高低顺序同总酚。不同产地木瓜所测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但总酚含量与绿原酸和原儿茶酸总量存在一定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9(P〈0.01)。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木瓜中绿原酸、原儿茶酸和总酚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绿原酸 原儿茶酸 总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波长切换 Folin-Ciocalteau法
原文传递
木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等三萜酸类薄层色谱分离鉴别 被引量:10
7
作者 菁菁 谢晓梅 +2 位作者 张圣龙 葛晓郡 黄丽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建立木瓜齐墩果酸、熊果酸等三萜酸薄层色谱分离鉴别方法。方法将点于硅胶G板上的样品点浸入1%碘-二氯甲烷溶液中预处理,以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甲酸(9∶2∶1∶0.2)为展开剂。结果木瓜中熊果酸、齐墩果酸以及3-O-乙酰熊果酸能够被... 目的建立木瓜齐墩果酸、熊果酸等三萜酸薄层色谱分离鉴别方法。方法将点于硅胶G板上的样品点浸入1%碘-二氯甲烷溶液中预处理,以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甲酸(9∶2∶1∶0.2)为展开剂。结果木瓜中熊果酸、齐墩果酸以及3-O-乙酰熊果酸能够被很好地分离和检识。结论薄层色谱法简便、可靠,使木瓜鉴别更具客观性和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薄层色谱 齐墩果酸 熊果酸 3-O-乙酰熊果酸
下载PDF
新方法建立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禹呈 杨拯 +8 位作者 袁梦郎 陈洋 余婷 龚都 郭佳玲 康霞 菁菁 黄宇芹 曹德琦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6-279,15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建立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的新方法,以寻求一种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4)、丝线组(n=30)和套环组(n=30)。分别用丝线和套环造成回肠末端梗阻,造模后观测大鼠体重和排便情况,分别于造模后12h、24h... 目的探讨一种建立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的新方法,以寻求一种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4)、丝线组(n=30)和套环组(n=30)。分别用丝线和套环造成回肠末端梗阻,造模后观测大鼠体重和排便情况,分别于造模后12h、24h、48h和72h开腹腔进行肠道大体形态评分,测量梗阻部位以上肠管周径;取肠组织制作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肠粘膜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两模型组的粪便颗数和干重在12h和72h均显著下降,梗阻大鼠体重减轻、进食量减少,梗阻上段肠周径逐渐增粗;两模型组的肠道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值和肠粘膜损伤评分值均随时间而增高且高于正常组,72h时套环组的两类损伤评分值均显著低于丝线组;套环组的存活率高于丝线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建立了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套环法对大鼠肠道损伤更小、安全性高,且适合研究早期不完全性肠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不完全性肠梗阻 套环法 丝线法
下载PDF
中药木瓜水溶性总有机酸含量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晨晨 菁菁 +2 位作者 谢晓梅 张玲 彭华胜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1年第3期75-76,8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贮藏时间对木瓜药材水溶性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电位滴定法测定木瓜药材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水溶性有机酸含量(以苹果酸计)在1.57%~10.46%之间,加工方法和贮藏时间等因素均可影响木...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贮藏时间对木瓜药材水溶性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电位滴定法测定木瓜药材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水溶性有机酸含量(以苹果酸计)在1.57%~10.46%之间,加工方法和贮藏时间等因素均可影响木瓜药材水溶性总有机酸含量。结论熟晒加工法可使木瓜具有较高的"酸味";生晒或陈放使木瓜药材的"酸味"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药材 水溶性总有机酸 电位滴定法 加工方法 贮藏
下载PDF
白萝卜提取物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回肠慢波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梦郎 杨拯 +10 位作者 邱有波 郭佳玲 黄宇芹 康霞 菁菁 席丽 周玉 张尧 陈洋 龚都 张晓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2-954,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IO)模型,探究白萝卜提取物(Raphanus sativusextract,Ecr)对肠梗阻大鼠回肠慢波活动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肠梗阻组(IO... 目的建立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IO)模型,探究白萝卜提取物(Raphanus sativusextract,Ecr)对肠梗阻大鼠回肠慢波活动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肠梗阻组(IO组),肠梗阻+白萝卜组(IO+Ecr组)。IO组和IO+Ecr组采用非贯穿肠管的方式,末端回肠套环建立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模型,S组和C组行开腹术及用套环穿透肠系膜绕过肠管而不固定,N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措施。造模成功后IO+Ecr组和S组大鼠按每次100 mg/kg体质量,白萝卜提取物灌胃,IO组和C组则灌服等量的0.9%氯化钠,1次/d,分别连续给药3,5 d。最后1次给药2 h后,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回肠慢波电活动。结果回肠肌电慢波活动改变情况:IO+Ecr组3d和5 d平均频率和振幅较IO组和N组均明显增加(P<0.01),3 d频率和振幅变异系数均减少(P>0.05),5 d频率和振幅变异系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白萝卜提取物通过调节回肠肌电慢波活动,对大鼠实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有一定作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肠梗阻大鼠的胃肠动力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萝卜提取物 不完全性肠梗阻 肠肌电 慢波
下载PDF
基于GC-MS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河南不同产地香椿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丽丽 菁菁 +5 位作者 王赵改 史冠莹 张乐 王晓敏 蒋鹏飞 王旭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73-179,共7页
以河南省不同产地香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构建香椿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评价及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香椿挥发性成分进... 以河南省不同产地香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构建香椿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并结合相似度评价及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香椿挥发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香椿挥发性成分标准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都可将河南不同产地香椿挥发性成分有效区分。主成分分析找到了引起不同批次香椿样品间风味差异的主要成分为2-己烯醛、2,4-二甲基噻吩、乙酸法呢醇酯及2-甲基-3-亚甲基-环戊烷甲醛,同时发现信阳高山栽种的香椿挥发性成分综合得分最高。本研究可为香椿的快速溯源及品质监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的研制及其抗氧化和降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鹏飞 王赵改 +5 位作者 史冠莹 王晓敏 张乐 菁菁 赵丽丽 王旭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7-203,共7页
为解决市场上多糖饮料原料单一、口感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以功能活性强、药用价值高的香椿、决明子、大麦、山药多糖提取液为主要原料,以甜叶菊、柠檬酸为辅料,研制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采用正交试验对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 为解决市场上多糖饮料原料单一、口感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以功能活性强、药用价值高的香椿、决明子、大麦、山药多糖提取液为主要原料,以甜叶菊、柠檬酸为辅料,研制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采用正交试验对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并通过测定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的多糖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降糖效果,评价其功能活性。结果表明,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香椿茶多糖提取液16 mL、决明子多糖提取液8 mL、大麦多糖提取液24 mL、山药多糖提取液28 mL、甜叶菊0.04 g和柠檬酸0.02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多糖饮料感官评分91.1分,多糖含量达7.92 mg/mL,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的IC 50值分别为0.506、24.494和9.280 mg/mL,色泽均匀、滋味协调、酸甜适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一款风味独特、成分丰富的新型复合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复合多糖饮料 正交试验 感官评价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下载PDF
基于双指标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香椿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晓敏 史冠莹 +4 位作者 王赵改 张乐 菁菁 蒋鹏飞 赵丽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31-236,共6页
采用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3个不同产地的香椿样品(T1~T13)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香椿的红外光谱基本一致,主要显示为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酚的特征峰,但在3400~2800和1700~1000 cm^-1波段范围... 采用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3个不同产地的香椿样品(T1~T13)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香椿的红外光谱基本一致,主要显示为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多酚的特征峰,但在3400~2800和1700~1000 cm^-1波段范围吸收峰的数目、形状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产地香椿样品之间的共有峰率在27.78%~84.62%,变异峰率在0~160%。产地相近的T7和T1、T4之间有较高的共有峰率(均为84.62%)和很低的变异峰率(均为18.18%);产地相距较远的T5和T8、T10、T12之间有很低的共有峰率(≤31.25%)和很高的变异峰率(≥100%)。聚类分析直观地将不同产地香椿样品分为四类,方法相对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因此,红外指纹图谱结合双指标序列法或聚类分析,可以作为鉴别不同产地香椿的辅助手段,为香椿产地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红外光谱 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敏 史冠莹 +5 位作者 王赵改 张乐 菁菁 蒋鹏飞 赵丽丽 王旭增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1-281,共11页
测定并评价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情况,为香椿高品质产品加工及其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香椿中总黄酮、总多酚、总生物碱、总皂苷、粗多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DPPH·清除活性、OH·清... 测定并评价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情况,为香椿高品质产品加工及其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香椿中总黄酮、总多酚、总生物碱、总皂苷、粗多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DPPH·清除活性、OH·清除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香椿挥发性成分,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其主体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12个产地香椿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趋势基本一致,云南香椿含量均最高。香椿总皂苷含量与DPPH·清除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475、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与OH·清除率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和0.729,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是主要抗氧化活性基础物质。12个产地香椿中共检出22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贵州59种、云南80种、四川73种、广西41种、湖南84种、浙江73种、山西54种、安徽69种、湖北82种、河南55种、山东52种、河北53种。各产地检出的主体挥发性成分主要为2-己烯醛、反-2-,顺-6-壬二烯醛、己醛、β-紫罗兰酮和α-蒎烯等。各产地香椿样品中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较大的差异,呈现其各自独特品质及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抗氧化活性物质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市售木瓜饮片质量考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晨晨 谢晓梅 菁菁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577-578,共2页
目的考察市售木瓜饮片质量,为制订木瓜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根据中国药典法测定水分含量,采用电位法测定饮片酸度和水溶性总有机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结果 15批木瓜饮片含水量在11.19%~15.... 目的考察市售木瓜饮片质量,为制订木瓜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根据中国药典法测定水分含量,采用电位法测定饮片酸度和水溶性总有机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结果 15批木瓜饮片含水量在11.19%~15.12%之间,pH值在3.12~3.55之间,水溶性总有机酸含量在2.55%~10.20%之间,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含量在0.462%~0.949%之间。结论不同企业生产的木瓜饮片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尽快完善木瓜饮片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饮片 水分 有机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在枇杷叶枇杷花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圣龙 谢晓梅 +1 位作者 菁菁 沈盼盼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考察熊果酸(UA)、齐墩果酸(OA)在枇杷落叶、树叶和枇杷花中的分布,并探索其在枇杷叶中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 目的考察熊果酸(UA)、齐墩果酸(OA)在枇杷落叶、树叶和枇杷花中的分布,并探索其在枇杷叶中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体积比为250∶50∶0.10∶0.05),流速:0.25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在枇杷叶中含量显著高于枇杷花;落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高于树叶;一年里每个月采摘的枇杷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总含量变化范围在0.874%~0.988%。结论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在枇杷花、枇杷树叶和落叶中有不同的含量分布;不同采收时期枇杷叶中两个三萜酸总量随月份发生小幅波动,该波动主要来源熊果酸;研究结果支持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枇杷叶"全年均可采收"的规定;同时提示枇杷叶采收在自然落叶前后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枇杷花 熊果酸 齐墩果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布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靶向端粒 端粒酶的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钱东 丁小凤 +1 位作者 菁菁 袁智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79-682,共4页
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由重复核酸序列组成的保护性结构,会随着细胞成功的分裂进行性的缩短。超过85%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在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被抑制的端粒酶来阻止端粒的无限缩短,维持细胞的永生化。肿瘤细胞跟正常细胞相比,有着更短的... 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由重复核酸序列组成的保护性结构,会随着细胞成功的分裂进行性的缩短。超过85%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在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被抑制的端粒酶来阻止端粒的无限缩短,维持细胞的永生化。肿瘤细胞跟正常细胞相比,有着更短的端粒和被重新激活的端粒酶,这些简单却又特殊的生物学差异促进了靶向端粒/端粒酶抗肿瘤治疗的发展。近年来许多成功的治疗药物经过临床前的筛选,在多种肿瘤中取得Ⅰ/Ⅱ期临床试验的成功,GRN163L和GV1001等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联合传统药物治疗是目前的发展方向,未来靶向端粒/端粒酶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可能在取得抗肿瘤疗效叠加的同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肿瘤 靶向治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蝉蜕中甲壳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止血效果评价
18
作者 雷雨洁 菁菁 +1 位作者 汤成 孟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该研究以蝉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对超声辅助酸碱提取蝉蜕中甲壳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ABTS、DPPH及O_(2)^(-)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提取物对兔血凝固时间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出血模型出血时间、出... 该研究以蝉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对超声辅助酸碱提取蝉蜕中甲壳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ABTS、DPPH及O_(2)^(-)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提取物对兔血凝固时间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出血模型出血时间、出血量的影响来评价提取物的止血效果。结果表明,蝉蜕中甲壳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脱钙:质量分数:8%盐酸,温度:室温,料液比:1∶25,超声功率:160 W,超声时间:150 min;脱蛋白: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温度:60℃,料液比:1∶25,超声功率:无显著差异,超声时间:90 min;脱色:质量分数:5%高锰酸钾、8%亚硫酸氢钠,温度:90℃,时间:高锰酸钾反应60 min、亚硫酸氢钠反应90 min;蝉蜕甲壳素对ABTS、DPPH及O_(2)^(-)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相同剂量的蝉蜕甲壳素粉末与云南白药粉末相比,蝉蜕甲壳素体外促凝血能力更优,且蝉蜕甲壳素显著地缩短了鼠尾出血时间、出血量及肝创口的出血时间。该研究可为昆虫类中药的高值化利用与综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蜕 甲壳素 工艺优化 抗氧化 止血
下载PDF
党参多糖的提取、表征及其纳米银复合物的制备与分析
19
作者 菁菁 汤成 +4 位作者 张慧 孟燕 常聪 王琪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 从板桥党参中提取分离多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稳定剂用于分散纳米银(AgNPs),同时探究其分散机制。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党参多糖(BD),通过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对党参多糖进行分析,利用原位还原方法制备多糖纳米银复... 目的 从板桥党参中提取分离多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稳定剂用于分散纳米银(AgNPs),同时探究其分散机制。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党参多糖(BD),通过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对党参多糖进行分析,利用原位还原方法制备多糖纳米银复合物(BD-Ag),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X光线电子能谱仪(XPS)探究BD-Ag复合物的分散机制。结果 党参多糖由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Mp、Mw和Mn的值分别为4036、4543和3351 Da,产率为2.48%。多糖纳米银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多糖浓度为0.1 mg/mL,AgNO3浓度为6 m M,此时制备的纳米银为球形颗粒,Zeta电位值-14.73 mV。结论 党参多糖可以通过和AgNPs形成Ag-O键,从而稳定和分散纳米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多糖 结构 纳米银
原文传递
乳清分离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物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易建华 菁菁 +2 位作者 朱振宝 黄鑫 李静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为了解含有蛋白质的食品,其加工条件和蛋白质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pH、NaCl、CaCl2对乳清分离蛋白(WPI)、大豆分离蛋白(SPI)、酪蛋白(CA)等三种蛋白质溶解性、黏度以及乳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PI的溶解性最好,且对pH、NaCl和Ca... 为了解含有蛋白质的食品,其加工条件和蛋白质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pH、NaCl、CaCl2对乳清分离蛋白(WPI)、大豆分离蛋白(SPI)、酪蛋白(CA)等三种蛋白质溶解性、黏度以及乳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PI的溶解性最好,且对pH、NaCl和CaCl2的耐受性较高;WPI的粘度低于SPI和CA,但NaCl对其黏度影响较小,而CaCl2提高其黏度;WPI的乳化性较低,但乳化稳定性较高.因此,与SPI和CA相比,WPI具有极好的溶解性和较好的乳化性,且WPI的溶解性、黏度、乳化性几乎不受低浓度钠离子和钙离子的影响,适合于蛋白饮料和高脂肪含量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酪蛋白酸钠 物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