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抗HSV-1的siRNA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磊 吕雯雯 +2 位作者 段永忠 钱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是一种能够在各类人群中携带和传播并能引起包括口唇疱疹、荚膜炎、角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虽然已有多种类型的HSV-1疫苗处于研发的不同阶段,但仍没有商业化的疫苗... 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是一种能够在各类人群中携带和传播并能引起包括口唇疱疹、荚膜炎、角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虽然已有多种类型的HSV-1疫苗处于研发的不同阶段,但仍没有商业化的疫苗上市销售。临床上使用的特异性抗HSV-1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等也面临严重的抗药性威胁,开发新的特异性抗HSV-1药物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siRNA是一种长度为20~25核苷酸的双链RNA,通过在转录后水平上沉默基因表达发挥干扰作用。siRNA作为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抗病毒药物备受关注,发展也较为迅速。综述近年来siRNA在抗HSV-1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靶向HSV-1关键基因和HSV-1互作的宿主细胞基因的siRNA设计、递送和靶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单纯疱疹病毒1型 靶向调控
下载PDF
浅谈生物安全在高等院校实验动物学实验课程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文静 +2 位作者 黄小凤 柏晓松 崔淑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18-420,共3页
实验用动物在为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生物安全问题。为满足国家对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教育的要求,作者系统性地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中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并寻找解决对策,以期实验动物在为教学科研活... 实验用动物在为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生物安全问题。为满足国家对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教育的要求,作者系统性地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学实验课教学中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并寻找解决对策,以期实验动物在为教学科研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同时,尽量不构成对学生以及科研人员人身健康的危害,进而推动生物医学以及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高等院校 实验动物 实验教学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Beclin1基因对裸鼹鼠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善民 肖邦 +8 位作者 林丽芳 宫晨 王运慧 余琛琳 丛薇 汤球 孙伟 崔淑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7-561,566,共6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自噬调控基因Beclin 1的表达,检测Beclin 1表达对裸鼹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p53、BAX、Bcl2等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经饥饿、H_2O_2刺激等处理后Beclin 1的表达,然后采...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自噬调控基因Beclin 1的表达,检测Beclin 1表达对裸鼹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p53、BAX、Bcl2等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经饥饿、H_2O_2刺激等处理后Beclin 1的表达,然后采用设计的Beclin l基因的干扰RNA及阴性对照分别瞬时转染裸鼹鼠成纤维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效果后,采用CCK-1实验检测沉默后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饥饿与H_2O_2刺激均能导致Beclin 1表达水平的改变。采用gene expresso转染试剂对裸鼹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转染效率可达到90%以上,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所设计的Beclin 1 siRNA可有效降低Beclin 1的表达。Beclin 1基因沉默后,裸鼹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早期凋亡与晚期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同时p53、BAX、Bcl2、LC3B、p-AKT、m TOR等表达量下降。结论 Beclin 1在裸鼹鼠成纤维细胞抵抗饥饿、H_2O_2刺激等过程中表达量显著变化,同时抑制Beclin 1的表达,可抑制裸鼹鼠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这提示Beclin 1基因对裸鼹鼠自噬、增殖、凋亡起到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鼹鼠 成纤维细胞 BECLIN 1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应用通用荧光引物筛选裸鼹鼠微卫星位点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丽芳 李莉 +6 位作者 肖邦 杨文静 丛薇 赵善民 汤球 崔淑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 建立使用通用荧光引物分步PCR法筛选裸鼹鼠微卫星位点的方法.方法 在特异性引物F链的5&#39;端连接通用引物,先以特异引物R链和加长引物F链进行PCR,再加入通用荧光引物进行第二步PCR,最后使用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目的 建立使用通用荧光引物分步PCR法筛选裸鼹鼠微卫星位点的方法.方法 在特异性引物F链的5&#39;端连接通用引物,先以特异引物R链和加长引物F链进行PCR,再加入通用荧光引物进行第二步PCR,最后使用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同时以传统的荧光引物PCR为对照.结果 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通用荧光引物PCR产生的目的片段清晰,引物特异性强,目的片段多态性与传统PCR产生的多态性一致,且片段大小均比传统PCR产生的目的片段大15 bp左右,与预期一致.毛细管电泳结果也显示,通用引物PCR结果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与传统荧光引物PCR方法产生的数量完全一致,无杂带,扩增效率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结论 使用通用荧光引物分步PCR法结果可应用于裸鼹鼠基因组大量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鼹鼠 微卫星位点筛选 通用荧光引物
下载PDF
裸鼹鼠骨髓巨噬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莉 +8 位作者 肖邦 赵善民 林丽芳 丛薇 汤球 孙伟 余琛琳 杨文静 崔淑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裸鼹鼠骨髓巨噬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并通过与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进行比较研究其吞噬功能.方法 分离裸鼹鼠骨髓细胞,在含6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完全培养基的诱导下,体外贴壁培养6~7 d,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 目的 建立一种裸鼹鼠骨髓巨噬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并通过与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进行比较研究其吞噬功能.方法 分离裸鼹鼠骨髓细胞,在含6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完全培养基的诱导下,体外贴壁培养6~7 d,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裸鼹鼠骨髓细胞诱导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贴壁细胞表面抗原CD11b和F4/80的阳性率,鉴定骨髓巨噬细胞的纯度;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dextran根据荧光强度比较裸鼹鼠和ICR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 通过本方法获得的贴壁细胞具有典型的巨噬细胞的形态特征,且细胞表面抗原CD1 1b和F4/80的阳性率均高于80%;裸鼹鼠与ICR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分别为99.87%士0.13%和88.79%&#177;0.90%.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体外分离培养裸鼹鼠骨髓巨噬细胞的方法,且能够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巨噬细胞.裸鼹鼠骨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高于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鼹鼠 骨髓巨噬细胞 分离培养 功能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经不同途径感染BALB/c小鼠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洁媛 李琦涵 +7 位作者 范胜涛 廖芸 冯敏 徐兴丽 沈冬 王建斌 张莹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5-491,共7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分析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经不同途径感染小鼠后的致病情况。方法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经滴鼻、生殖道途径感染HSV-2(每只104CCID50/20 μl),对照组... 目的观察并比较分析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经不同途径感染小鼠后的致病情况。方法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分别经滴鼻、生殖道途径感染HSV-2(每只104CCID50/20 μl),对照组小鼠经上述两种途径注射PBS。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取肺、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及病毒载量检测。通过原位杂交对小鼠三叉和骶神经节中lat基因的表达进行定位,同时对组织中病毒进行重激活检测。结果两种途径感染HSV-2的小鼠体重在6 d后均呈下降趋势,且均能观察到组织病理损伤。鼻腔感染以肺泡壁充血、脑血管袖套、淋巴细胞浸润等肺部、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损伤为主;而生殖道感染组主要出现是骶神经节坏死、阴道和子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卵巢充血等生殖道病理现象。经两种途径感染的小鼠组织器官中病毒载量的情况也印证了上述病理结果,即鼻腔感染组小鼠的神经、肺组织中病毒载量明显高于生殖道组,而生殖道感染组小鼠的生殖道和骶神经节中病毒增殖则明显高于鼻腔感染组。感染后28 d,在处于潜伏感染小鼠的三叉和骶神经节中均能检测到HSV-2 lat基因mRNA的阳性信号,并且采集的组织碎块均能在与Vero细胞共培养时使细胞病变,且生殖道感染组的lat基因阳性信号及重激活后病毒增殖趋势相对高于鼻腔感染组。结论HSV-2通过鼻腔和生殖道两种途径感染BALB/c小鼠均能引起组织病理损伤,且病理损伤空间特异性与感染途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生殖道感染 鼻腔感染 病理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氧浓度对裸鼹鼠原代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生长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文静 聂玉梅 +8 位作者 肖邦 林丽芳 孙伟 汤球 赵善民 丛薇 蔡丽萍 崔淑芳 《实验动物科学》 2016年第3期20-26,共7页
目的建立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氧浓度对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生长状态的影响,寻找最适宜体外裸鼹鼠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氧浓度。方法利用机械法辅以化学法分离新生裸鼹鼠脑内胶质细胞,利用差速贴壁法进行星形胶质... 目的建立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氧浓度对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生长状态的影响,寻找最适宜体外裸鼹鼠细胞增殖和生长的氧浓度。方法利用机械法辅以化学法分离新生裸鼹鼠脑内胶质细胞,利用差速贴壁法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化,通过设置3%、5%、10%以及20%等不同氧浓度环境,利用CCK8染色法分析不同氧浓度下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速率,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不同氧浓度下裸鼹鼠细胞胞体伸长突起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判断不同氧浓度下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生长状态。结果利用机械及化学法分离裸鼹鼠胶质细胞并结合差速贴壁法能够成功建立体外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不同氧浓度环境下裸鼹鼠生长速率不同,随着氧浓度的升高,裸鼹鼠进入快速生长期所用的时间越短。氧浓度为20%时,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较小,突起少,状态不佳,但是10%以下的氧浓度环境中,裸鼹鼠能保持较多的细胞突起,状态较好。结论机械及化学法相结合,合并差速贴壁法能够成功建立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10%氧浓度下既可以保证裸鼹鼠星形胶质细胞适宜的生长速率又能保证其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鼹鼠 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 生长状态
下载PDF
裸鼹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含量的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征 +5 位作者 杨文静 李壘辰 丛薇 孙伟 柏晓松 崔淑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裸鼹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并检测正常的裸鼹鼠血清中三种Ig(IgG、IgA、IgM)的含量。方法采集裸鼹鼠外周血血清,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血清Ig,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的纯度,测定... 目的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裸鼹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并检测正常的裸鼹鼠血清中三种Ig(IgG、IgA、IgM)的含量。方法采集裸鼹鼠外周血血清,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血清Ig,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的纯度,测定其重链、轻链的分子量;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成年裸鼹鼠血清中IgG、IgA、IgM的含量。结果纯化后的裸鼹鼠血清Ig,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重链和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5 000和25 000。雄性成年裸鼹鼠血清中IgG、IgA、IgM含量分别为:0.153±0.021 mg/mL、0.015±0.003 mg/mL和0.021±0.005 mg/mL;雌性分别为0.156±0.019 mg/mL、0.012±0.001 mg/mL和0.028±0.001 mg/mL。结论运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成功分离纯化裸鼹鼠血清Ig,并测定了血清中三种I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鼹鼠 免疫球蛋白(Ig) 分离纯化 含量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2型衣壳支架蛋白ICP35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9
作者 王建斌 李雪琦 +4 位作者 王丽春 吴化叶 牟唐维 李琦涵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2年第1期9-17,共9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衣壳支架蛋白ICP35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以HSV-2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SV-2 ICP35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衣壳支架蛋白ICP35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以HSV-2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SV-2 ICP35的编码基因UL26.5,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的重组ICP35免疫家兔后获得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CP35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HSV-2 UL26.5基因的PCR产物大小约为1065 bp,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10^(4),免疫家兔的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HSV-2 ICP3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HSV-2 ICP35可在感染后8 h出现于细胞核周围,12 h表达量进一步增加并向细胞核内聚集,16 h后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均可检测到聚集成斑点状的衣壳支架蛋白。结果表明,HSV-2 ICP35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对其在HSV-2增殖中表达特性的分析,将为研究UL26.5基因的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筛选药物靶标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2型 衣壳支架蛋白ICP35 UL26.5 原核表达载体 表达特性
下载PDF
人未成熟朗格汉斯细胞的分选及鉴定
10
作者 王建斌 王丽春 +3 位作者 柳蕾 吴化叶 李琦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健康人皮肤组织内未成熟状态的朗格汉斯细胞(LC)。方法把取得的人包皮组织剪成特定大小后采用分散酶Ⅰ(dispaseⅠ)消化过夜,分离表皮和真皮;Ⅰ型胶原蛋白酶在37℃消化表皮组织2 h并结合摇床振荡制成单细胞悬液,通过特异... 目的分离并鉴定健康人皮肤组织内未成熟状态的朗格汉斯细胞(LC)。方法把取得的人包皮组织剪成特定大小后采用分散酶Ⅰ(dispaseⅠ)消化过夜,分离表皮和真皮;Ⅰ型胶原蛋白酶在37℃消化表皮组织2 h并结合摇床振荡制成单细胞悬液,通过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人CD3^-CD14^-CD1a^+CD45^+LC,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207的表达对其进行鉴定,并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活力。结果分选得到未成熟LC,纯度为91. 31%,平均存活率为93. 16%。结论成功分选获得活力好、纯度高的未成熟人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朗格汉斯细胞 流式细胞仪 免疫荧光鉴定
下载PDF
HSV-1减毒株M3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对HSV-2的交叉保护特征分析
11
作者 车雪阳 李雪琦 +6 位作者 徐兴丽 张莹 王丽春 廖芸 牟唐维 李琦涵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本研究从血清学及临床保护角度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和HSV-2免疫交叉反应的特征,以期为控制及预防这两种病毒引起的疾病提供数据资料。方法HSV-1减毒株M3免疫小鼠,检测其诱导产生以中和抗体为指... 目的本研究从血清学及临床保护角度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和HSV-2免疫交叉反应的特征,以期为控制及预防这两种病毒引起的疾病提供数据资料。方法HSV-1减毒株M3免疫小鼠,检测其诱导产生以中和抗体为指征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情况。免疫28 d后分别用HSV-1野毒株和HSV-2野毒株经不同途径对小鼠进行攻击感染,观察M3免疫小鼠抵御HSV-1/2病毒感染的情况。结果HSV-1减毒株M3免疫小鼠不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的抗HSV-2中和抗体,免疫28 d后接受不同途径的HSV-2攻击,病毒载量显著增加,但未出现明显的异常临床表现,同时组织病理损伤也仅表现为较轻微的炎性反应。HSV-1减毒株M3免疫小鼠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的抗HSV-1中和抗体,并且在HSV-1野毒攻击后表现出明显的保护效果。结论HSV-1减毒株M3免疫小鼠后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对HSV-1野毒株感染攻击表现出以中和抗体为特征的、可限制病毒在体内增殖的免疫保护作用,然而对HSV-2野毒株攻击则表现出不以抗体形式中和病毒而是以控制病毒的增长为主要模式的临床交叉免疫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1型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2型 减毒株 交叉保护
原文传递
BALB/c小鼠经不同途径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病理学比较分析
12
作者 牟唐维 +2 位作者 柳蕾 吴化叶 李琦涵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比较BALB/c小鼠经不同途径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后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分别采用经阴道、鼻腔和眼角膜3种不同的攻毒方式使BALB/c小鼠感染HSV-2,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及攻毒部位和神经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神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 目的比较BALB/c小鼠经不同途径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后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分别采用经阴道、鼻腔和眼角膜3种不同的攻毒方式使BALB/c小鼠感染HSV-2,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及攻毒部位和神经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神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鼻腔组小鼠无明显症状,但至观察期结束仅有27.27%的存活率;阴道组小鼠表现不同程度的外阴炎以及体质量下降等症状,观察至感染后8d,小鼠的存活率已为0;角膜组小鼠表现不同程度的角膜炎,观察期结束存活率仍有63.64%.病理变化结果显示,鼻腔组小鼠仅脑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变化;阴道组和角膜组小鼠攻毒部位均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但阴道组小鼠脑和脊髓均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神经组织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实验组小鼠脑和脊髓中HSV-2的病毒载量均显著升高,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BALB/c小鼠经3种不同途径感染HSV-2均可引起小鼠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本研究为HSV-2感染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 BALB/C小鼠 病理学分析 感染途径
下载PDF
体外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结构蛋白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天然免疫反应系统的作用及其免疫学意义
13
作者 吴化叶 牟唐维 +6 位作者 王建斌 柳蕾 冯敏 王丽春 张莹 李琦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32,共8页
尽管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已经有长达数百年的研究并成功研制出了预防性疫苗,但是对于该病毒如何启动机体天然免疫反应,进而激活获得性免疫反应这一过程的具体分子机理仍有诸多空白。本研究通过体外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减毒株Ⅰ型的... 尽管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已经有长达数百年的研究并成功研制出了预防性疫苗,但是对于该病毒如何启动机体天然免疫反应,进而激活获得性免疫反应这一过程的具体分子机理仍有诸多空白。本研究通过体外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减毒株Ⅰ型的结构蛋白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天然免疫反应信号分子的影响,了解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上皮细胞中启动免疫信号的具体分子机制。采用PCR方法扩增脊髓灰质炎病毒四种结构蛋白VP1、VP2、VP3和VP4,经酶切纯化后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连接,分别构建含目的基因的四种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中,48h后收集培养上清、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利用Q-PCR法分别检测四种结构蛋白表达所诱导的天然免疫信号分子的mRNA表达量。同时,上清、细胞裂解物分别与人T细胞共培养,检测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在16HBE细胞中分别表达SabinⅠ病毒VP1~VP4四种结构蛋白均可刺激如LTα3、NIK等NF-κB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并且表达这四种蛋白的细胞裂解物与T细胞共培养后均表现出刺激T细胞非特异性增殖的效应。但是,仅有VP1、VP2表达所诱导分泌相关因子的培养上清才表现出间接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SabinⅠ毒株的四种结构蛋白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T细胞的非特异性增殖,从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PV) 结构蛋白 信号通路 NF-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