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翻译:一种作文练习的方式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9-32,共4页
-
文摘
现今的语文教学中,翻译只是作为古文阅读理解的练习。除平时有通篇或片段的作业布置外,大小考试题型里仅仅要求译出一两句而已,与作文扯不上边。这种结缘流行数十年、基于文本行之有效的习作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淡化遗忘,成了集体的无意识。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回眸既往的理念与操作,彰显被遮蔽的一面,发挥翻译应有的功力.为当下的作文教学提供资源。
-
关键词
作文练习
翻译
语文教学
阅读理解
作业布置
考试题型
作文教学
无意识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课程文化语境中的精读与略读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0年第4期30-33,共4页
-
文摘
文章借用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从课程文化语境中阐释精读与略读。指出单向的概念分辨、定义识记以及过程方法论述的不足,厘清精读、略读和鉴赏与理解、质疑与讨论之间的关系,为阅读教学导入求真、求精、求新的思路,提供富有价值的资源。
-
关键词
课程文化语境
精读
略读
-
Keywords
attend cultural, context of course, read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质疑教学:上海语文的一大变革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4,共4页
-
文摘
上海把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写入课程理念与教学建议,凝聚了语文教育界三十余年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是承前启后的稳健推进。在期待新时期取得更多新成绩时,回顾徐振维等特级教师探索的历程,借鉴其教学模式,必将使一批批新人更有底气和创意地投入教改。
-
关键词
质疑教学
语文
上海
大变革
能力的培养
教学建议
课程理念
实践经验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夏丐尊国文教材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72,共4页
-
文摘
本文主要对夏丐尊关于国文教材的三个基本观点。即教材的内涵:文本与生活化的课程载体;教材的价值:没用而有用;教材的编制:与数理教材同列的纲目进行了阐释,为今天的语文教材建设提供了富有历史价值的思想资料。
-
关键词
夏丐尊
国文教材
理论创新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督教文化色彩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38,共4页
-
文摘
本文从人生与教育的文化背景,阐释基督教文化对于陶行知教育目的、办学方针、教师角色观的影响,确立其诚与爱感化教育的基调,为当下推进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师范生角色转变以及在职教师培训提供参照。
-
关键词
陶行知
真人
爱心
转变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文心》阅读教学方法论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
2005年第1期47-51,共5页
-
文摘
以语文教育发展史为背景,分析忽视朗读的根源以及复读、参读正确有效的途径,揭示了书本和生活世界合为一体的阅读视野;在与诸多阅读教学方法见解的比较中,显现《文心》兼容中国传统和外来教学观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文心》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
语文
中小学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23.23
-
-
题名《文心》作文教学论的启示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9年第3期112-116,共5页
-
文摘
文章从《文心》作文教学论述中悟出三点启示:让学生动笔前享有了解作文的知情权,练习时拥有发表思想的自由度,过程中具有建构文本的互动感,为时下的作文教改提供资源。《文心》作文教学论所传导出的相辅相成的“知情权”、“自由度”、“互动感”可用“大”来概括,体现真正完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关键词
《文心》
知情权
自由度
互动感
-
Keywords
“WEN XIN”, the right of knowing, freedom, interactive feeling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析课堂教学追问表达式的功用——兼论钱梦龙的追问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华东师大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1998年第C1期28-30,共3页
-
-
关键词
钱梦龙
课堂教学
表达式
学生
查字典
教学模式
试析
横向拓宽
教读
皮亚杰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质疑教学法的流变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
2003年第3期7-13,共7页
-
文摘
在教育史语境中诠释质疑,比较其与讨论的异同,以叶圣陶对讨论的界定及胡适把质疑与讨论分别并举的文篇为据;梳理教学法选取的轨迹,确定质疑在百年语文课程编制中的地位,探讨20年代初、80年代后质疑教学法的倡导,与时代思潮、中外先进教学理念、第一流的学者教师间的关连;阐述80年代后质疑课选材与方略的多样态势,并以《谈骨气》教学中一再出现的问题为例,表明丰厚的知识储备、加工和顺势而为的液态思维品质,是师生教学对话成功的前提。
-
关键词
质疑教学法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
中小学教育
课程标准
教材
-
分类号
G623.20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302
-
-
题名《文心》新论
- 10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
文摘
以文本接受为背景,比较分析不同的视角和见解,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新的阐释,重估《文心》的价值及其影响,为时下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资源。
-
关键词
《文心》
体式与内涵
书名与意蕴
广泛的读者群
-
Keywords
" WEN XIN"
types and intension
title and connotation
extensive readers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夏丏尊国文教材的影响
- 11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
文摘
本文从本土与异域的教材理念、整合新知识的教材架构、追求科学性的教材范例等方面,对夏丏尊国文教材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
-
关键词
夏丏尊
国文教材
影响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23
-
-
题名文言文教学的现在化
- 12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79,共2页
-
文摘
叙述性文言文为过去的人写过去的事,与读者的时距表现得尤为明显。所谓现在化,犹如情境教育的紧缩时空。它涉及到文本制作、教读、迁移三个层面,可使文本叙述过去了的场景、画面、人物动态地跃入眼帘,引领读者参与其中,并转型为独特多样的解读模式,积极影响学生当下乃至今后的知与行。
-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读者参与
情境教育
文本制作
文本叙述
解读模式
叙述性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翻译:一种作文练习的方式
- 13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中学语文教与学(下半月初中读本)》
2009年第12期57-59,共3页
-
文摘
现今的语文教学中,翻译只是作为古文阅读理解的练习。除平时有通篇或片段的作业布置外,大小考试题型里仅仅要求译出一两句而已,与作文扯不上边。这种结缘流行数十年、基于文本行之有效的习作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淡化遗忘,成了集体的无意识。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回眸既往的理念与操作,彰显被遮蔽的一面,发挥翻译应有的功力,为当下的作文教学提供资源。
-
关键词
作文练习
翻译
语文教学
阅读理解
作业布置
考试题型
作文教学
无意识
-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语文设科初期赫尔巴特派的教学实验
- 14
-
-
作者
程稀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
文摘
本文认为,1904年语文设科后,在来华的日本教习指导下,我国教育界运用赫尔巴特教学过程与方法实验取得了初步成绩。作者试图消除这方面长期存在的片面认识,填补近代中国学制史料中的某些不足,为公允地评价外国教育思潮对我国语文科的影响提供思路。
-
关键词
过程与方法
观念与操作
语文教学
赫尔巴特派
-
分类号
G629.29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复问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程稀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09-113,共5页
-
文摘
1.复问的生成 复问,这里指学生问教师复,属教学口语里的重复现象。因重复的是问句,所以还得从问说起。学生发问在书塾老师那里是不受欢迎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可见一斑。建国后首次语文教法改革即1953年的“红领巾教学”,采用问答谈话讲解课文,打破了一讲到底的沉闷局面,但问题均由教师发出,学生难免被动接应,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养成勤于思索积极探讨的习惯,必须《要让学生问我们》,徐振维发表于1979年12月《河南教育》上的这篇文章,代表了当时一批优秀语文教师的共同呼声,初步显现了新时期语文教改的实绩。
-
关键词
语文教师
《故乡》
钱梦龙
主动权交给学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
语文教改
教学理论
教学模式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教学修辞格举隅(续一)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程稀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5年第7期12-14,共3页
-
文摘
对偶 是把语法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语句成双作对地组合在一起,以表达密切相联意思的辞格。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童蒙入塾,学习对偶(俗称对对子)切合了汉民族语言的特点和诗文阅读写作的需求。汉字基本上每一个字代表一个单音节的语素,非常容易构成对偶,组成整齐押韵的短语和句子,这一特点为我们知道的任何其他语言文字所无法比拟。我国是诗歌的泱泱大国,骈赋也相当发达。诗讲对仗、平仄,骈文对字数相等、句式匀称要求甚严,有的不免削足适履。加上长期的科举考试以诗文取士,露出不少弊端,因而“五四”后。
-
关键词
修辞格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钱梦龙
举隅
语文基础训练
语法结构
对偶
对对子
顶真格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朱自清阅读鉴赏心理思想
- 17
-
-
作者
程稀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
文摘
根据中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孜孜探求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朱自清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具有独特地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朱自清先生看来,“中学生念国文的目的,不外乎获得文学的常识,培养鉴赏的能力,和练习表现的技术。无论读文言白话,俱是如此”。这三种目的是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其中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因为鉴赏者的关键在正确的、透彻的了解之中,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鉴赏;了解包括求字句的甚解和进行经典的训练,而经典的训练,其价值却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学生打通了语言文字。
-
关键词
朱自清
鉴赏能力
心理思想
阅读鉴赏
培养学生
中学生阅读
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
阅读欣赏
相互依存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佛学与夏丏尊的语文教育学
- 18
-
-
作者
程稀
-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29-133,共5页
-
文摘
八十年代始,海内外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专著、论文,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学诸领域。一时幽洞烛照,境界开阔,令人得意忘象.但不无遗憾的是鲜见言及教育教学者.有鉴于此,本篇拟就四个方面,对执教三十余载的夏丐尊居士作一体两面的比照分析,方便现今或未来的教师,悟真谛于殊途,觉教学于同归. 一、苦与乐——英雄的事业佛说人们生息的天地名娑婆世界,众生须忍受烦恼痛苦,苦的种类甚多,《涅槃经》概述有生,
-
关键词
中国教育
学生学习
夏丐尊
教育教学
佛学
教师生活
中学生
八十年代
中国文化
语文教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教学修辞举隅(续二)
- 19
-
-
作者
程稀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5年第Z2期52-54,共3页
-
文摘
示现 陈望道称之为“一种超绝时地、超绝实在的非常辞格”,擅长“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所谓不见不闻又如见如闻,结合教学实际,可大致为三类: 把过往烟云说得历历在目。如于漪教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导语:“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
-
关键词
人民英雄
教学实际
修辞学
举隅
语用功能
阅读教学
纪念碑
优秀教师
教学语言
教学情境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教学“半截子话”
- 20
-
-
作者
程稀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5年第3期11-12,共2页
-
文摘
在汉语口语与教学口语之间建构桥梁,必须从教学实录所提供的真切具体丰富的言语材料出发,吸取口语研究的成果,统合言语行为的外壳与教育思想方法的内核,逐渐寻绎出一些有生命力的教学语言形式来,本文论说“半截子话”在教学情境中的样式及其功能正是这方面的一点尝试。一、教学半截子话的样式口语对话中的半截子话由上下两半截合成,先讲的“上半截子话,无论从结构到意义都是不完整的。
-
关键词
教学口语
言语行为
思想方法
汉语口语
教学情境
学生
歇后语
样式
语言形式
口语对话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