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褥期母婴健康需求调查与跟踪服务 被引量:47
1
作者 袁蜀豫 陈炜卿 +10 位作者 张艳 梁彩虹 朱小软 李玉兰 李玉英 栾斌 邱林 王玉梅 邹丽萍 常雪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1年第2期95-96,共2页
为产后跟踪服务提供依据,重点对产褥期母婴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常见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产褥 期影响母亲健康问题主要是:贫血占57,75%、恶露时间延长占24.08%、痔疮、肛裂占18.97%,影响婴儿健康的主 要因素是:... 为产后跟踪服务提供依据,重点对产褥期母婴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常见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产褥 期影响母亲健康问题主要是:贫血占57,75%、恶露时间延长占24.08%、痔疮、肛裂占18.97%,影响婴儿健康的主 要因素是:贫血占42.83%、黄疸持续时间延长占25.92%、腹泻占11.51%,与当地不健康的陈规陋习有关;但文化 程度高和受过系统健康教育者发病率明显减少,受过系统健康教育的孕产妇其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 而贫血、婴儿腹泻、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母乳喂养可使恶露时间延长的发生率及乳汁淤积 与乳腺炎、婴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非母乳喂养发生率明显降低,两者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提示产褥 期母婴属脆弱人群,存在着大量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绝大部分可通过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与指导获得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 母婴健康 健康教育 产后访视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被引量:42
2
作者 康文清 朱长连 +2 位作者 熊虹 王小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生后3 d内收入院符合入选标准的53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hEPO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9例予rhEPO300 U/(kg.次),3次/周,疗程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生后3 d内收入院符合入选标准的53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hEPO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9例予rhEPO300 U/(kg.次),3次/周,疗程2周,其他治疗措施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象,同时在生后d3、5、7进行神经学评分,生后d7、14、28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生后3、6个月进行发育商(DQ)测定。结果两组神经学评分在生后d3无明显差异,d7治疗组神经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BNA评分在生后各测定点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组2周后除Hb、网织红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血糖及血小板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rhEPO治疗能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除对红细胞增生有促进作用外,对其他系统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婴儿 新生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选择性剖宫产对(近)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万玉 郝志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5,127,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76例诊断为RDS的(近)足月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娩方式、胎龄分布。RDS(近)足月儿根据分娩方式分为2组...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对(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76例诊断为RDS的(近)足月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娩方式、胎龄分布。RDS(近)足月儿根据分娩方式分为2组:选择性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RDS发生风险的高低;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组根据胎龄分为2组,37~38+6周组和39~41+6周组,比较不同胎龄选择性剖宫产RDS发生风险的高低。结果 76例RDS(近)足月儿中63例为选择性剖宫产,占82.9%。(近)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组RDS发生风险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OR=2.38,95%CI1.06~5.33,P<0.05),随着胎龄增加,RDS发病例数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组RDS发生风险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OR=4.14,95%CI1.58~10.90,P<0.01),这种风险在37~38+6周组显著升高(OR=4.50,95%CI1.10~18.20,P<0.05),39周之后不再升高,且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是(近)足月儿发生RDS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选择性剖宫产时机对(近)足月儿发生RDS也很重要。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分娩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显著减少RD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剖宫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近)足月儿
原文传递
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治的意义 被引量:31
4
作者 徐发林 万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IL-8和CRP联合测定对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及减少抗生素应用的意义。方法收集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150例,按有无感染分为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各组患儿入院后均立即采集静脉血2.0 mL,进行血... 目的探讨血清IL-8和CRP联合测定对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及减少抗生素应用的意义。方法收集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150例,按有无感染分为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各组患儿入院后均立即采集静脉血2.0 mL,进行血清IL-8、CRP、血常规等检查。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在抗生素应用1个疗程(7 d)后,再行血清IL-8、CRP、血常规等检查,以决定是否继续应用抗生素,如需要,则继续应用抗生素7 d后,再行血清IL-8、CRP、血常规等检查,直至痊愈或出院。结果治疗前IL-8、CRP水平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1),临床感染组显著高于可疑感染组(Pa<0.01);临床感染组治疗7 d、14 d及可疑感染组治疗7 d血清IL-8、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a=0.000)。临床感染组治疗14 d后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率较根据IL-8≥70 ng·L-1和(或)CRP>10 mg·L-1使用抗生素率高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可疑感染组治疗7 d后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征使用抗生素率较根据IL-8≥70 ng·L-1和(或)CRP>10 mg·L-1使用抗生素率高出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联合测定血清IL-8和CRP水平可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以IL-8≥70 ng·L-1和(或)CRP>10 mg·L-1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可减少新生儿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C反应蛋白 感染 抗生素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转运工作指南(2017版) 被引量:25
5
作者 孔祥 +38 位作者 封志纯 李秋平 常立文 陈超 陈倩 丁国芳 冯琪 付雪梅 高喜容 何少茹 何振娟 李莉 李杨方 李占魁 林新祝 林振浪 刘翠青 刘俐 刘玲 卢宪梅 毛健 母得志 史源 孙建华 童笑梅 王斌 伍佰祥 夏世文 严超英 杨传忠 杨杰 姚建宏 俞惠民 岳少杰 张雪峰 郑军 周伟 周晓玉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新生儿转运(neonatal transport,NT)是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newbom care center,NCC)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目的是安全地将高危新生儿转运到NCC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进行救治,充分发挥优质... 新生儿转运(neonatal transport,NT)是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newbom care center,NCC)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目的是安全地将高危新生儿转运到NCC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进行救治,充分发挥优质卫生资源的作用。然而,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患儿病情变化和死亡的风险,要实现安全、快速地转运,必须规范和优化NT工作,以达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工作指南 新生儿转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死亡率 care 危重新生儿 卫生资源 病情变化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静丽 张国珍 +2 位作者 栾斌 贾莉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 15例足月正常新生儿 (对照组 )及 2 5例足月HIE新生儿 (HIE组 )在生后 2 4h内、3d和 7~...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 15例足月正常新生儿 (对照组 )及 2 5例足月HIE新生儿 (HIE组 )在生后 2 4h内、3d和 7~ 10d血清NSE和TNF水平。结果 HIE组在生后 2 4h内、3d和 7~ 10d的血清NSE浓度分别为 (13.93± 2 .71) μg/L ,(12 .46± 2 .36 ) μg/L和 (8.41± 1.44 ) μg/L ,对照组NSE浓度分别为 (8.0 4± 1.5 3) μg/L ,(7.92± 1.73) μg/L和 (7.5 6± 1.0 2 ) μg/L ;HIE组血清TNF浓度分别为 (0 .40 1±0 .183) μg/L ,(0 .339± 0 .12 6 ) μg/L和 (0 .183± 0 .0 76 ) μg/L ,对照组TNF浓度分别为 (0 .170± 0 .0 85 ) μg/L ,(0 .179± 0 .116 ) μg/L和 (0 .16 5± 0 .0 5 2 ) μg/L。HIE组在生后 3d内血清NSE水平和TN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7~ 10d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SE和TNF参与了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肿瘤坏死因子 新生儿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心力衰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茜 时赞扬 +8 位作者 罗成汉 欣茹 张珊珊 王丽 郭宏湘 张勤 徐千雅 盛光耀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发心力衰竭(HF)的诊断或排除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RDS患儿115例,分为HF组(56例)和无HF组(59例...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发心力衰竭(HF)的诊断或排除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RDS患儿115例,分为HF组(56例)和无HF组(59例)。对2组患儿出生24h内心脏生化标志物及床旁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诊断HF的独立指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找出诊断HF的敏感度及特异度90%以上的界值。结果对2组RDS患儿的心脏生化标志物及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单因素分析发现,cTnI、CK-M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F组患儿出生24h内PDA、卵圆孔未闭以及肺动脉高压合并症发生率、血浆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力水平均高于无HF组患儿(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E/A比值均低于无HF组患儿(P均〈0.05);提示这7个因素可能与早产儿RDS合并HF有关,将上述相关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模型强行进入分析,只有血浆NT—proBNP水平是H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9,P=0.000)。以血浆NT—proBNP水平描绘诊断HFROC,AUC为0.997,AUC95%CI:0.962—1.000,P=0.000,NT—proBNP在16379ng/L水平时,诊断HF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98.3%。8例死亡组患儿于24h时及最终血浆NT—proBNP水平均为35000ng/L,显著高于同期存活患儿水平(P=0.000)。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具有诊断或排除RDS早产儿HF并发症的价值,且动态观察HF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可早期预测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力衰竭 诊断
原文传递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8
作者 孔祥 +44 位作者 封志纯 杨慧霞 常立文 陈超 陈倩 丁国芳 付雪梅 高喜容 贺晶 何少茹 何振娟 胡娅莉 李莉 李秋平 李杨方 李占魁 林新祝 林振浪 刘俐 刘玲 刘翠青 刘兴会 卢宪梅 毛健 母得志 漆洪波 石晶 史源 孙建华 童笑梅 王斌 夏世文 辛虹 严超英 杨杰 杨传忠 姚建宏 俞惠民 岳少杰 张雪峰 郑军 周伟 周晓玉 朱建幸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早期防治工作,在对我国不同胎龄早产儿RDS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1-2]的基础上,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早期防治工作,在对我国不同胎龄早产儿RDS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1-2]的基础上,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充分讨论达成本共识,以供临床参考。随着证据及经验的不断增加,此共识将适时予以更新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防治 呼吸窘迫 RDS 综合征
下载PDF
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玉霞 乔俊英 +1 位作者 王新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调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该院NICU 1173例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的痰液标本经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07株,阳性率为60.3%。其... 目的调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该院NICU 1173例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的痰液标本经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07株,阳性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菌521株,占73.7%;革兰阳性菌106株,占15.0%;真菌80株,占11.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为主,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第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霉素,肠杆菌的敏感谱与之相似,但敏感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CN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结论该院N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新生儿
下载PDF
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长连 王小阳 +4 位作者 邱林 胡生海 杨静丽 徐发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1-915,共5页
目的 探讨全身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结扎 7日龄Wistar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 7 7%氧气 6 0min制成脑缺氧缺血 (HI)模型 ,随机分成低温组(30℃ ,n =18)和常温组 (36℃ ,n =18)给予维持恒定目标温度 10h。... 目的 探讨全身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结扎 7日龄Wistar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 7 7%氧气 6 0min制成脑缺氧缺血 (HI)模型 ,随机分成低温组(30℃ ,n =18)和常温组 (36℃ ,n =18)给予维持恒定目标温度 10h。在HI后 2 4h ,每组 8只取脑进行匀浆用于半胱天冬酶 2 ,3(caspase 2 ,3)活性测定和Western蛋白印迹检查 ,其余每组 10只在HI后 72h处死 ,取脑进行石蜡包埋 ,冠状切片 10 μm用于活性caspase 3,凋亡诱导因子 (AIF) ,发夹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 (HPP)检测凋亡及相关因子 ,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免疫组化染色用于计算脑梗塞体积和海马CA1神经元丢失 ,HE染色计算脑损伤积分。结果 常温组在HI后 2 4h损伤侧大脑半球caspase 2 ,3的活性 [(2 7 7± 14 7)、(94 9± 5 3 1) pmol/(min·mg蛋白 )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7 6± 0 7)、(12 9± 0 5 ) pmol/(min·mg蛋白 ) ]和低温干预组 [(7 9± 3 4 )、(2 1 1± 18 7)pmol/(min·mg蛋白 ) ],P <0 0 1;而低温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低温组caspase 3的激活受到明显抑制。免疫组化显示常温组活性caspase 3及AIF的阳性细胞数(中位数 14 8 5 ;2 2 /视野 )明显高于低温组 (中位数 4 8 5 ;9/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保护作用 机制
原文传递
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远期智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来栓 +2 位作者 朱长连 杨静丽 王小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5-636,共2页
目的 探讨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远期智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给予丹参注射液150mg/10g腹腔内注射,采用迷宫实验观察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丹参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好于HIBD组,表现在达标所需... 目的 探讨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远期智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给予丹参注射液150mg/10g腹腔内注射,采用迷宫实验观察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丹参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好于HIBD组,表现在达标所需反映次数明显低于HIBD组(P<0.05),而正确率却明显高于HIBD组(P<0.05)。丹参组大鼠脑部改变仅见轻微的脑皮层萎缩,HIBD大鼠脑部可见皮层萎缩、液化及空洞形成,病理组织学可见筛状软化灶形成、胶质结节和钙化灶形成等。结论 丹参可预防和治疗新生大鼠HIBD所致的智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智能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吉玲 朱长连 +2 位作者 徐发林 李同川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2002-08—2004-1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4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低温组在生后2~10h内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2002-08—2004-1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4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低温组在生后2~10h内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34)℃,持续72h,对照组在监护下维持肛温在(37·0±0·5)℃,两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余治疗措施相同。通过对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神经学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及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等来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近期疗效。结果(1)神经学评分: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神经学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低温组在治疗12h、24h、48h、72h及80h的神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神经行为测定: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7d、14d和28d做NBNA检测,14d和28d的NBNA测定,低温组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3)婴幼儿CD-CC智能发育评估: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低温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脑损伤 亚低温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产前皮质激素及产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英文)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发林 Shrestha Him Kumar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皮质激素(ACS)联合产后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单一应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7年1月本院NICU收治的143例RDS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产前应用ACS联合产后应用PS (n=...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皮质激素(ACS)联合产后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单一应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7年1月本院NICU收治的143例RDS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产前应用ACS联合产后应用PS (n=36);第2组为单一产前应用ACS (n=33);第3组为单一产后应用PS (n=39);第4组为2种治疗措施均未采用(n=35)。对4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Apgar评分、产时复苏情况、围生期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组间应用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机械通气(MV)等不同氧疗模式的时间,治愈的平均治疗时间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4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相似(Pa>0.05)。第1、2、3、4组采用鼻导管吸氧时间分别为(75.81±15.63)、(130.09±27.32)、(150.67±28.59)、(174.32±25.92) h (P=0.041);头罩吸氧时间分别为(37.16±5.51)、(55.29±11.71)、(62.69±12.39)、(100.75±28.10) h (P=0.047);CPAP时间分别为(24.33±4.41)、(27.44±4.47)、(26.53±3.13)、(56.50±5.50) h (P=0.005);MV时间分别为(56.12±15.65)、(110.19±21.59)、(127.79±26.36)、(156.61±12.92) h (P=0.009);第1组采用MV的几率最低。4组患儿住院天数分别为(15.89±1.29)、(21.61±2.30)、(28.31±3.40)、(32.73±4.57) d(P=0);治愈率分别为63.89%、51.52%、35.90%、20.0%(P=0.005)。结论产前应用ACS联合产后外源性补充PS是治疗RDS的最佳措施,单一产前应用ACS对RDS的疗效优于单一产后应用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 联合治疗 皮质激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雪珂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758-1760,共3页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之一,可导致神经、消化、呼吸等多系统的损害,其诊断除了黄疸、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因此,应用敏感而特异的方法早期诊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CMV)感染尤为重要,...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之一,可导致神经、消化、呼吸等多系统的损害,其诊断除了黄疸、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因此,应用敏感而特异的方法早期诊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CMV)感染尤为重要,现就CCM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儿 新生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姜敏 朱长连 +4 位作者 胡生海 王小阳 徐发林 党秋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深度、持续时间。方法 Wistar 7日龄新生大鼠 ,随机分为 :1) 2 9℃低温干预组、34℃低温干预组、常温 (37℃ )恢复组、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 ;2 ) 2 4h低...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深度、持续时间。方法 Wistar 7日龄新生大鼠 ,随机分为 :1) 2 9℃低温干预组、34℃低温干预组、常温 (37℃ )恢复组、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 ;2 ) 2 4h低温干预组、4 8h低温干预组、72h低温干预组、常温 (37℃ )恢复组、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 ;3)缺氧缺血后 0min起始低温干预组、6 0min起始低温干预组、12 0min起始低温干预组、6h起始低温干预组、常温 (37℃ )恢复组、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每组均 2 0只大鼠均于缺氧缺血后 78h处死 ,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算脑损伤程度。结果  1) 2 9℃低温干预效果优于 34℃低温干预效果。 2 ) 72h低温干预效果优于 2 4、4 8h低温干预。 3)缺氧缺血后立即低温干预效果好 ,延迟 6h的低温干预仍有效。结论 缺氧缺血后立即 2 9℃低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新生 脑缺氧 脑缺血 脑损伤 微管相关蛋白-2 低温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衰竭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16
作者 封志纯 洪小杨 +26 位作者 童笑梅 陈超 何少茹 周伟 崔其亮 高喜容 常立文 刘翠青 张雪峰 孔祥 李秋平 赵喆 王三梅 张育才 王伟 郑军 刘俐 林新祝 毛健 林茹 谈林华 施丽萍 徐发林 王洁 熊红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动静脉插管,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经泵将氧合血灌注入体内,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血和供氧,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较长时间呼吸...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动静脉插管,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经泵将氧合血灌注入体内,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血和供氧,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较长时间呼吸心脏支持,使患者心肺得以充分的休息,为进一步治疗和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新生儿呼吸衰竭 心肺功能衰竭 专家 动静脉插管 氧合血灌注 ECMO 心脏支持
下载PDF
新生儿细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发林 姜敏 +2 位作者 王新华 朱长连 《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细菌感染的 10 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 3例感染新生儿中院外感染 77例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细菌感染的 10 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 3例感染新生儿中院外感染 77例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 3 %)、表皮葡萄球菌 ( 14 5 %)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16 8%)为主 ,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 3 0 %以上 ;院内感染 2 6例 ,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 ( 2 6%)、大肠埃希菌 ( 2 0 4%)、肺炎克雷伯杆菌 ( 2 0 4%)、肠杆菌 ( 18 5 %)为主 ,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结论  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院内细菌感染比院外细菌感染耐药率高 ,但院内外感染的细菌对头孢哌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细菌感染 病原学 耐药性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迎红 朱长连 +3 位作者 胡生海 冯红旗 王小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早产儿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于生后第5天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250IU/kg,每周3次,疗程4周,其它治疗措施同对照组。两...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早产儿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于生后第5天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250IU/kg,每周3次,疗程4周,其它治疗措施同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于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纠正年龄3个月、12个月时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的行为神经测定得分(38.10±0.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1±1.59)分(P<0.01)。3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的智能发育评估显示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发育
原文传递
早产儿肺脏的超声特征及超声评分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贺晓 梅雪 +6 位作者 李燕 王璐 于瑞娜 商丽娜 丁璐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肺脏的超声表现和超声评分。方法选取无心肺疾病及低蛋白血症的早产儿37例(早产儿组)及足月儿33例(足月儿组),并根据患儿年龄将每组分为<1周、1~4周、>4周3个亚组。对所有患儿行双肺超声检查并予以评分,观察早产... 目的观察早产儿肺脏的超声表现和超声评分。方法选取无心肺疾病及低蛋白血症的早产儿37例(早产儿组)及足月儿33例(足月儿组),并根据患儿年龄将每组分为<1周、1~4周、>4周3个亚组。对所有患儿行双肺超声检查并予以评分,观察早产儿肺脏超声表现,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及不同年龄间的超声评分差异。结果早产儿肺脏超声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密集B线,伴或不伴"瀑布征",提示肺泡内积液。早产儿及足月儿肺部超声评分结果分别为(15.24±2.76)分和(12.21±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2,P<0.001);年龄<1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P=0.513),年龄为1~4周及>4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超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儿3个亚组间肺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0,P=0.393);足月儿3个亚组间肺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7,P=0.023)。早产儿肺超声评分与胎龄呈负相关(r=-0.352,P=0.033),其线性回归关方程为Y=33.805-0.548 X。结论早产儿肺脏超声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密集B线,伴或不伴"瀑布征",提示肺泡内积液,胎龄越小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婴儿 新生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与脑脊液促红细胞生成素检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发林 朱长连 +3 位作者 胡生海 耿琳琳 贾莉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及脑脊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3例足月窒息新生儿(窒息组)血清、脑脊液及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中EPO浓度作动态检测(生后24h内、第3d、第5d)。结果...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及脑脊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3例足月窒息新生儿(窒息组)血清、脑脊液及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中EPO浓度作动态检测(生后24h内、第3d、第5d)。结果:窒息组血清EPO浓度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低于中度HIE组的测定值,生后5d内血清EPO动态变化不明显,脑脊液中EPO浓度与血液中浓度变化规律相似,血清及脑脊液中EPO浓度正相关。结论:窒息后脑脊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高,可能与自身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脑缺氧 脑缺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