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附400例报告)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5 位作者 王小林 龚高全 姜茑 刘清欣 钱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本文通过400例肝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的长期随访,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肝癌的介入疗效。1材料和方法本文400例,男348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67:1,年龄20~... 本文通过400例肝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的长期随访,探讨其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肝癌的介入疗效。1材料和方法本文400例,男348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67:1,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50岁,均经B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2
作者 刘嵘 王建华 +5 位作者 周康荣 颜志平 钱晟 刘清欣 龚高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Ka plan Meier统计学方法对 144例碘油沉积良好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计算其生存率。 结果  144例患者总体 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0 ...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碘油沉积良好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Ka plan Meier统计学方法对 144例碘油沉积良好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计算其生存率。 结果  144例患者总体 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0 %、63.7%、5 1.7%、33.9%、16 .9%。与本科报道的肝癌总体生存率比较 ,1、2、3、4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 =0 .88)。结论 肝TACE治疗中肝瘤内碘油沉积良好能提高肝癌患者近期的治疗效果和 1、2、3、4年生存率 ,但 5年以后的远期疗效欠佳。肝TACE治疗的同时需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 化疗栓塞 碘油 疗效
下载PDF
小肝癌的介入治疗研究(附42例报告)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建华 周康荣 +2 位作者 颜志平 王小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23-826,共4页
目的 探讨小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用介入法治疗 42例小肝癌 ,并用COX回归模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 4 2例小肝癌肝动脉造影显示 2 6例肿瘤血管丰富 ,37例有肿瘤染色 ,其中 34例为结节状染色。 (2 )用Kaplan Me... 目的 探讨小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用介入法治疗 42例小肝癌 ,并用COX回归模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 4 2例小肝癌肝动脉造影显示 2 6例肿瘤血管丰富 ,37例有肿瘤染色 ,其中 34例为结节状染色。 (2 )用Kaplan Meier法计算 42例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 (37/ 42 ) ,74% (31/ 42 ) ,5 1% (2 1/ 42 )。 (3)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型和肿瘤灶内碘油沉积情况显著影响小肝癌的介入疗效。结论  (1)小肝癌的诊断依据除肿瘤血管外 ,最重要的是结节状肿瘤染色。 (2 )小肝癌的介入疗效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小肝癌 介入疗法 TACE 肝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门静脉高压病人部分脾栓塞术对门静脉及其分支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龚高全 王小林 +3 位作者 钱晟 颜志平 王建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193-194,共2页
目的 研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人部分脾栓塞(PSE) 前后门脉压力改变,以期得到PSE对门脉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动脉插管及经皮经肝门脉置管在PSE前后分别测量门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压力,通过自身对照t... 目的 研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人部分脾栓塞(PSE) 前后门脉压力改变,以期得到PSE对门脉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动脉插管及经皮经肝门脉置管在PSE前后分别测量门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压力,通过自身对照t 检验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 PSE前门脉主干(PV)压力为(51 .4±13.7)cm H2O,脾静脉(SV)为(55 .5±23 .2)cm H2O,肠系膜上静脉(SMV)为(51.8±17 .2)cm H2O,PSE后PV 为(42.4 ±8.7)cm H2O,SV 为(42.3±11 .8)cm H2O,SMV 为(43 .4 ±13.1)cmH2O,通过自身对照“t”检验,PV,SV 为P< 0 .05 ,SMV 为P< 0 .001 。结论 PSE前后门脉主干及其分支压力改变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栓塞术 门静脉高压 压力变化
下载PDF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金属内支架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龚高全 王小林 +6 位作者 周康荣 王建华 颜志平 钱晟 刘清欣 陈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门静脉金属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1 9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穿肝或穿脾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 ,记录手术成功率 ,狭窄开通率 ,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 ,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 目的 研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门静脉金属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1 9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穿肝或穿脾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 ,记录手术成功率 ,狭窄开通率 ,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 ,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94 .7% ,狭窄开通率 77.8% ,2例发生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支架中位通畅期 4个月 ,治疗后 3个月、6个月、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 4 3.8% (7/ 1 6 )、2 5 % (4 / 1 6 )、1 2 .5 % (2 / 1 6 )。结论 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金属内支架 治疗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兔VX2瘤转移性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安乐 颜志平 +3 位作者 周康荣 王建华 姜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目的 建立兔VX2瘤转移性肺癌动物模型 ,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 ,瘤种采用动物自身接种传代保存。取预先接种荷瘤兔 1只 ,无菌下摘取瘤组织块 ,用Ⅳ型胶原酶解离释放细胞 ,经细胞培养后制成单细胞悬液 2 4ml... 目的 建立兔VX2瘤转移性肺癌动物模型 ,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 ,瘤种采用动物自身接种传代保存。取预先接种荷瘤兔 1只 ,无菌下摘取瘤组织块 ,用Ⅳ型胶原酶解离释放细胞 ,经细胞培养后制成单细胞悬液 2 4ml(10 8/ml)。 (1)建立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共 2 0只 ,分 2组 ,A组 (14只 )每只兔经耳缘静脉接种 1 5ml单细胞悬液 ,B组 (6只 )每只兔接种0 5ml。第 2 8天行多排螺旋CT(MSCT)扫描 ,扫描后 1周全麻下剖胸取肺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所有兔均做病理学检查。 (2 )生物学特性研究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 (10只 ) ,每只兔经耳缘静脉接种1 5ml单细胞悬液 ,接种后第 14、2 1、2 8天各抽取 1只兔剖胸取肺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并做组织学检查 ,第 3 2天另外存活兔全麻下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 (HE染色 )。结果  (1)动物模型 :19只兔接种成功 ,另 1只第 2 1天时死于大叶性肺炎 ,接种成功率为 95 %。新鲜大体标本显示肿瘤呈弥漫性分布 ,大小不等 ,呈结节样 ,部分病灶融合 ,表面呈鱼肉样。MSCT扫描示肺内结节清楚 ,并可见肺间质纹理增粗。A组与B组石蜡切片最大结节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t=2 885 ,P <0 0 1)。 (2 )生物学特性研究 :10只兔全部接种成功。大体标本显示肿瘤呈弥漫性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瘤 转移性肺癌 动物模型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肝癌介入治疗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2 位作者 王小林 李茂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3-6,共4页
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在国内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并有上升趋势。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再加上合并肝硬化率高及术后复发率高等多种因素,手术切除率很低,为此绝大部分肝癌患者需非手术治疗。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治疗
下载PDF
经皮穿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被引量:23
8
作者 龚高全 王小林 +4 位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钱晟 陈颐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99-501,508,共4页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栓塞治疗 PTVE 术式
下载PDF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颐 王小林 +2 位作者 龚高全 张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研究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方法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胆道腔内放射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1例完成CT随访的患者瘤体缩小。结论 初步观察表明胆道腔内... 目的 研究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方法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胆道腔内放射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1例完成CT随访的患者瘤体缩小。结论 初步观察表明胆道腔内放射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 胆道支架
下载PDF
经皮穿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术对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22
10
作者 瞿旭东 王建华 +5 位作者 颜志平 刘清欣 钱晟 刘嵘 罗剑钧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总结经皮穿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术对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价值。方法:21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术前经CT或磁共振(MR)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诊断,在入院12~36h内接受经皮穿肝门静脉血栓溶栓术,予尿激酶经导管持续灌注溶栓... 目的:总结经皮穿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术对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价值。方法:21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术前经CT或磁共振(MR)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诊断,在入院12~36h内接受经皮穿肝门静脉血栓溶栓术,予尿激酶经导管持续灌注溶栓,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每8~24h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了解栓子情况,调整导管位置。治疗期间密切随访患者凝血功能状态,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适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21例患者中死亡2例,另外19例中有4例患者在经皮穿肝途径进入门静脉后造影显示大量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丛,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途径穿肝内门静脉,放置支架分流后行溶栓治疗;有2例患者在选择行TIPS途径溶栓穿刺失败后改行经皮直接穿刺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19例患者溶栓24~120h后,腹痛、腹胀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门静脉血流均获得了部分性再通。19例患者中有2例因再次门静脉血栓形成并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而入院,成功地接受了2次溶栓治疗;其余患者未再有腹痛、腹胀等症状。DSA随访2例,CT或MR随访17例,门静脉血栓完全消失2例;血栓减少,门静脉血流复通9例;门静脉主干周围侧支循环形成8例。结论:经皮穿肝内门静脉途径溶栓术是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病例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路径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介入
下载PDF
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颐 王小林 +4 位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龚高全 钱晟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 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后 ,采用置放胆道支架 (总计 33枚 )结合动脉化疗栓塞 (总计 5 3次 )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 ...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 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后 ,采用置放胆道支架 (总计 33枚 )结合动脉化疗栓塞 (总计 5 3次 )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 ,手术并发症 ,并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  2 8例患者中2例失访 ,平均生存期为 17.7个月 ,平均支架维持通畅时间为 15 .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道支架 动脉化疗栓塞 肿瘤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综合介人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56例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嵘 王建华 +6 位作者 颜志平 钱晟 龚高全 刘清欣 陈颐 罗剑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分析有关原发性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介入治疗前患者肿瘤分期Ⅰ期20例,Ⅱ期35例,Ⅲ期1例,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36例,B级20例,... 目的分析有关原发性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介入治疗前患者肿瘤分期Ⅰ期20例,Ⅱ期35例,Ⅲ期1例,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36例,B级20例,C级0例。单发病灶32例,多发病灶24例,弥漫型0例。肿瘤直径≤3 cm、3~5 cm、5~10 cm和>10 cm者分别为10、20、19和7例。肝内原发肿瘤33例(58.9%)采用TACE治疗,23例(41.1%)采用TACE联合其他治疗,其中联合PEI治疗11例,联合射频治疗4例,联合外放疗1例;联合Ⅱ期手术切除7例。随访期间,对24例肝内复发患者和17例远处转移患者行相应治疗,20例次还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存活5年以上,其中3例存活10年以上。结论肿瘤分期、肝功能状况、治疗中采用规范TACE治疗、TACE联合其他治疗、肿瘤复发和转移治疗以及介入并发症的治疗是提高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疗栓塞 综合性介入治疗 远期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1
13
作者 罗剑钧 颜志平 +5 位作者 王建华 王小林 钱晟 龚高全 刘清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 评价采用国产金属Z形自膨胀式支架治疗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78例晚期肝癌伴有下腔静脉梗阻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原发性肝癌 6 6例、转移性肝癌 12例 ,患者中男 6 6例、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0 45± 11 81)岁 (年... 目的 评价采用国产金属Z形自膨胀式支架治疗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78例晚期肝癌伴有下腔静脉梗阻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原发性肝癌 6 6例、转移性肝癌 12例 ,患者中男 6 6例、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0 45± 11 81)岁 (年龄范围 2 0~ 78岁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CT、MRI或彩色超声 (以下简称彩超 )检查 ,提示下腔静脉梗阻存在 ,同时对患者的梗阻症状进行记分。经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狭窄及其程度 ,并在狭窄段放置国产金属Z形自膨胀式支架。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下腔静脉狭窄段内径、患者的梗阻症状积分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术后每 2个月采用CT、彩超或下腔静脉造影对患者下腔静脉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78例患者下腔静脉狭窄段长度为 1 5~ 18 5cm(中位值为 7 2cm) ,共 94个支架放置于患者下腔静脉狭窄段内 ,体内支架长度为7 5~ 2 0 0cm(中位值为 10 0cm)。支架释放成功率为 98%。除 1例患者于术后第 2天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外 ,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下腔静脉狭窄段内径由术前 0~ 0 5cm(中位值为 0 2cm)扩张至术后 0 3~ 1 6cm(中位值为 1 0cm) (Z =- 5 4 36 5 ,P <0 0 0 0 1)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患者梗阻症状积分由术前的 4~ 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恶性梗阻 介入治疗 动脉闭塞性疾病 肝肿瘤 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胃癌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探讨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茂全 颜志平 +2 位作者 王建华 王小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评价胃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更为可靠的标准。方法 分析病理证实的104 例无手术指征的胃癌患者( 含术后复发) 、影像诊断胃癌同时检出其他部位转移而无病理诊断者43 例,行胃动脉内化疗栓塞、转移灶化疗栓塞。术后用CT、... 目的 评价胃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更为可靠的标准。方法 分析病理证实的104 例无手术指征的胃癌患者( 含术后复发) 、影像诊断胃癌同时检出其他部位转移而无病理诊断者43 例,行胃动脉内化疗栓塞、转移灶化疗栓塞。术后用CT、GI和胃镜随访病灶。采用COX 肿瘤生存模型进行生存随访。结果 1 . 胃癌原发灶治疗后,明显的缩小占60.8 % ,23.2 % 无明显反应,17% 在治疗中途出现病灶增大或转移至其他部位;CT随访碘化油沉积越浓,占肿瘤体积比例越大,滞留时间越长,肿瘤缩小越明显。淋巴结和转移灶在动脉内化疗栓塞后均有程度不等的缩小。2 .147 例患者中,至今存活57 例。首次治疗距统计日已满12 月者85 例,大于12 月者79 例,占53 .7% (79/147);距统计日24 月者94 例,生存期等于或大于36 月者19 例,占12.9 % ;距统计日5 年以上者31 例,存活5 年以上者9 例,占61.2% 。结论 胃癌病灶介入治疗评价应包括原发灶、转移灶和淋巴结的改变,单纯以大小改变不能准确反映治疗疗效,更为主要的是肿瘤内部结构的变化。同时作者提出非肿块病灶缩小率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介入治疗 疗效评价 治疗
下载PDF
肠血管发育不良的血管造影诊断及标记定位(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曾维新 颜志平 +2 位作者 周康荣 陈福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肠血管发育不良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应用血管造影诊断并同时放置标记物为外科手术定位以减少手术中的盲目性。材料与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前诊断38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其中8例放置了钢丝或造影导管作为手术定位标记... 目的:肠血管发育不良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应用血管造影诊断并同时放置标记物为外科手术定位以减少手术中的盲目性。材料与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前诊断38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其中8例放置了钢丝或造影导管作为手术定位标记,并即刻或择期手术。结果:肠血管发育不良造影表现可归纳为:①动静脉疹和静脉早显;②局部异常增多的血管丛;③局部染色浓密;④肠壁内静脉扩张、迂曲。3O例病理证实中,2例为炎症;诊断正确率为93%。8例放置定位标记患者中,术中未见肠缺血改变。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好办法,同时放置定位标记能帮助外科医师顺利寻找并切除病灶,且无并发症。该法是一全新定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血管造影术 血管发育不良 定位标记
下载PDF
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 被引量:20
16
作者 许剑民 钟芸诗 +6 位作者 牛伟新 任黎 赖衍翰 王建华 颜志平 秦新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HRAIC)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作用。方法将2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PHRAIC组(110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化疗和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HRAIC)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作用。方法将2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PHRAIC组(110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化疗和随访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RAIC组术前7d予以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氟脱氧尿苷(FUDR)+丝裂霉素(MMC)+奥沙利铂],对照组则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常规接受全身静脉化疗。随访术后3年的肝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期。结果PHRAIC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结直肠癌PHRAIC组和对照组的3年肝转移率、3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7%和28.3%(P=0.01)、82.3%和58.7%(P<0.05)、87.7%和75.7%(P<0.05)以及40个月±5个月和36个月±3个月(P=0.03);对于Ⅲ期结直肠患者,术前采用PHRAIC可降低术后肝转移的风险55%、术后转移复发风险57%。对于Ⅱ期患者,术前PHRAIC作用不明显。结论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灌注 局部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影响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苏国权 颜志平 +5 位作者 王建华 王小林 钱晟 刘清欣 龚高全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对策。方法: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33~91岁。胃癌肝门淋巴结转移8例、肝癌21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6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球囊导管扩张,置入金属胆道内... 目的:分析影响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对策。方法: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33~91岁。胃癌肝门淋巴结转移8例、肝癌21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6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球囊导管扩张,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或行PTCD引流。对术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92.68%,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有效率70.73%,术后胆红素下降(105.47±100.96)μmol/L。11例出现并发症,30d内死亡3例。疗效相关因素有:肿瘤类别、肝功能级别、肝硬化情况、白蛋白与球蛋白数值、梗阻部位与性质及并发症。结论:PTCD及PTIBS治疗梗阻性黄疸效果显著。注意术前全身状态的改善,提高操作技巧,及时发现和控制胆系感染,减少并发症,加强术后综合治疗,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有望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阻塞性黄疸 内支架 胆道引流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螺旋CT与MR门静脉成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东 周康荣 +5 位作者 陈祖望 林江 王建华 颜志平 钱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 以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为标准 ,对比分析螺旋CT与MR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 8例患者分别进行了螺旋CT门静脉成像 (spiralCTportography ,CTP)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 ,... 目的 以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为标准 ,对比分析螺旋CT与MR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 8例患者分别进行了螺旋CT门静脉成像 (spiralCTportography ,CTP)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 ,3DDCEMRA)和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 ,间隔时间为 0~ 3d。其中 2 9例为肝癌患者 ,伴或不伴门脉高压 ;9例为单纯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以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结果为标准 ,对照分析CTP和 3DDCEMRA对门静脉病变的显示能力 ,包括 :(1)门静脉成像质量 ;(2 )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 ;(3 )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及分布的范围 ;(4)分别计算 2种检查技术的平均费用。结果 CTP门静脉显影质量的总得分为 617,3DDCEMRA为60 0 ,经配对t检验 ,两者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意义 (t=1 5 61,P >0 0 5 )。CTP和 3DDCEMRA与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对照显示门静脉开放性的总符合率分别为 95 6% (10 9/114)和 96 5 % (110 /114) ,经 χ2检验 ,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814,P >0 0 5 )。除 1例冠状静脉曲张未显示外 ,其余侧支血管在CTP上均清楚显影 ,符合率为 97 1% (3 3 /3 4) ,而 3DDCEMRA漏诊 1例为脐静脉重新开放 ,其余均显示 ,符合率也为 97 1% (3 3 /3 4)。螺旋CT门静脉成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对比研究 成本-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经皮穿脾门静脉插管技术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建华 邵国良 +4 位作者 颜志平 王小林 龚高全 刘清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脾门静脉插管的可行性、操作技术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选用微创穿刺器械 ,对 2 3例需行门静脉插管介入治疗而不适合采用经皮穿肝或手术置管等方法的肝癌患者 ,在X线导引下采用经皮穿脾的方法... 目的 探讨经皮穿脾门静脉插管的可行性、操作技术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选用微创穿刺器械 ,对 2 3例需行门静脉插管介入治疗而不适合采用经皮穿肝或手术置管等方法的肝癌患者 ,在X线导引下采用经皮穿脾的方法行门静脉插管。结果  2 0例 ( 86.96% )患者经皮穿脾门静脉插管获得成功 ,3例 ( 13 .0 4% )失败 (均因脾静脉穿刺失败 )。 1例( 4 .3 5 % )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腹痛伴腹腔内出血 ,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皮穿脾途径行门静脉插管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门静脉插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脾静脉穿刺术 门静脉插管 介入疗法
下载PDF
门静脉3D DCE MRA成像的价值──与常规门静脉造影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林江 陈祖望 +9 位作者 周康荣 颜志平 王建华 龚高全 姜英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崔珊静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与常规门静脉造影对照,评价门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3DDCEMRA)显示门静脉开放性及侧支循环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共有2... 目的:与常规门静脉造影对照,评价门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3DDCEMRA)显示门静脉开放性及侧支循环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共有20例患者做了门静脉3DDCEMRA成像,分析门静脉3DDCEMRA上门脉主干、肝内门脉左右分支的开放性;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3DDCEMRA的显示结果与门静脉造影术(经皮肝穿门脉造影或经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脉造影)相对照,评价3DDCEMRA与门静脉造影术的符合情况。结果:在20例患者60支门脉主干和左右分支中,有57支两种检查方法显示门脉的开放性的结果相同,符合率为95%。但有3支肝内门脉分支,两种检查方法评判其开放性所获结果不一致。3DDCEMRA所揭示的侧支循环的分布情况则同门静脉造影术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门静脉3DDCEMRA同常规门静脉造影术符合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磁共振 血管成像 门静脉造影术 MR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