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始见贫小”——论《金楼子·立言》对谢月兆之批评
1
作者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1,123,共6页
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以“始见贫小”评谢朓。“始见贫小”的语意内涵极为深厚,但历代学者皆疏于关注,当代学者对此语的阐释虽有一定的价值,但未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然将此语置于《金楼子·立言》的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来... 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以“始见贫小”评谢朓。“始见贫小”的语意内涵极为深厚,但历代学者皆疏于关注,当代学者对此语的阐释虽有一定的价值,但未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然将此语置于《金楼子·立言》的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来分析,即可得知此语之意涵乃是指谢朓的学术素养不足。换言之,即是谢朓在经史子三部,儒释玄道诸家方面的学养不够。萧绎在文学批评中将学问与文才分开论述,彰显了六朝时期文学从学术中独立出来的发展态势,也体现了南朝学术四部分类法的基本定型,同时也反映了《金楼子·立言》中文学批评的本质是对学术文化的整体评论,而非纯粹的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楼子·立言》 始见贫小 学术素养 文学
下载PDF
南朝礼学的分化与整合
2
作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3,共10页
南朝礼学绍承魏晋礼学,为南朝经学中的显学,初兴于刘宋,高涨于萧齐,鼎盛于萧梁,式微于陈朝,此四阶段的礼学既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南朝礼学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分化对立,又有整合统一;既有转折,又有困境;既有典范化的一面,亦有虚伪的一面... 南朝礼学绍承魏晋礼学,为南朝经学中的显学,初兴于刘宋,高涨于萧齐,鼎盛于萧梁,式微于陈朝,此四阶段的礼学既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南朝礼学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分化对立,又有整合统一;既有转折,又有困境;既有典范化的一面,亦有虚伪的一面。因此,南朝礼学是富有立体性、矛盾性与两面性的思想学术形态,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学理意义与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礼学 分化 整合
原文传递
超越形式、特重内质:“高逸”的诗学审美特质
3
作者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7期78-90,I0003,I0004,共15页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概念与范畴,“高逸”在中古时期的多元学术思潮互渗的文化场域中产生发展、演进演化,以老庄、玄学的审美理念为本,汲纳了儒学与佛学之审美理念,整合了自然与名教之审美,彰显出高远飘逸、气韵生动、不涉俗韵...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概念与范畴,“高逸”在中古时期的多元学术思潮互渗的文化场域中产生发展、演进演化,以老庄、玄学的审美理念为本,汲纳了儒学与佛学之审美理念,整合了自然与名教之审美,彰显出高远飘逸、气韵生动、不涉俗韵的审美内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艺的审美取向及独特精神。高逸范畴由起初的人物品鉴及书画批评术语逐渐浸入古代文论场域,成为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和观念,体现出文质并茂的审美特质,亦表现出尚文与尚质的双维审美取向。从本质上看,中国古代诗学中的高逸观念的审美特质是文质并茂的,既重视形式,又超越形式,更重内在精神与气韵,而这种审美特质的形成,一方面是缘于高逸范畴自身的学理逻辑,另一方面则是缘于中古文论中的文质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逸 诗学 文质并茂 尚质 尚文
下载PDF
六朝美学与文论“心”范畴发微
4
作者 《天中学刊》 2023年第4期84-92,共9页
“心”是六朝美学与文论中的一维极其重要的元范畴,其衍生出“用心”“会心”“师心”“游心”“动心”等多种美学范畴,不仅仅渊源于玄学与佛学的理论概念,更得益于六朝“心丧礼”的催生。“心”范畴广泛运用于六朝书画、音乐等艺术理... “心”是六朝美学与文论中的一维极其重要的元范畴,其衍生出“用心”“会心”“师心”“游心”“动心”等多种美学范畴,不仅仅渊源于玄学与佛学的理论概念,更得益于六朝“心丧礼”的催生。“心”范畴广泛运用于六朝书画、音乐等艺术理论以及文学理论等众多美学领域,美学蕴涵不断丰富,学理价值持续增益,尤其在文学批评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呈现出理论的系统化与多元化统一的发展态势,获得了永恒的美学意义和文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美学 文学理论 心范畴 学理蕴涵
下载PDF
南朝礼学与文论的系统化思维方式
5
作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51-56,共6页
南朝文论的思维方式呈现出系统化的特色,这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固然是南朝文论学理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受到南朝礼学的思维沾溉所致。在思辨理性精神的引导下,南朝礼学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运用了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论建... 南朝文论的思维方式呈现出系统化的特色,这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固然是南朝文论学理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受到南朝礼学的思维沾溉所致。在思辨理性精神的引导下,南朝礼学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运用了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论建构,而谙熟礼学、服膺礼义的南朝文论家也自觉地汲取了礼学的这一思维方式,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文学批评理论的推阐,“体大虑周”“思深意远”的文论专著即由此出炉。是故,南朝文论的系统化思维方式带有明晰的礼学思想因子,体现出礼学思维对文论思想的渗透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礼学 文论 思维方式 系统化
下载PDF
博观圆照人文化成——袁济喜教授学术思想论略
6
作者 刘玉叶 《天中学刊》 2023年第5期60-69,共10页
袁济喜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以及中国美学研究,在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的审美范畴的探赜、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之精神的考索、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研究的开拓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考据、... 袁济喜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以及中国美学研究,在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的审美范畴的探赜、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之精神的考索、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研究的开拓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考据、义理、辞章三位一体的学术研究方法,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思路,从四部之学层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的学术研究格局,共同构成了袁济喜教授学术研究的特色;而秉承忧患意识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应用于当下理想人格的构建、人文学术的发展,更能体现其人文追寻与理想情怀。袁济喜教授的学术成果和治学思想均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与典范意义,是值得我们传承与开拓的文化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济喜 学术面向 学术特色 人文精神
下载PDF
钟嵘《诗品》“品第”批评法的礼学蕴涵
7
作者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3-37,93,共6页
南朝礼学的等级观念是钟嵘《诗品》“品第”批评法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钟嵘师从礼学大师王俭的学历背景及其兼通礼学与诗学的文化素养,决定了他在对汉魏六朝的诗人们进行品第高下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礼学的等差理念与序次思维,从而... 南朝礼学的等级观念是钟嵘《诗品》“品第”批评法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钟嵘师从礼学大师王俭的学历背景及其兼通礼学与诗学的文化素养,决定了他在对汉魏六朝的诗人们进行品第高下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礼学的等差理念与序次思维,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形态。在《诗品》这部“思深而意远”的诗学批评著作中,礼学与诗学理论在审美价值理念、思想方法等层面彰显出高度的一致性,反映了南朝文学批评论有着深厚的礼学渊源与礼义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批评法 品第 礼学
下载PDF
“丽而不浮,典而不野”:萧统文论的礼义内蕴
8
作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5-49,共5页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夫文,……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这一文论审美命题从正面持论,将礼义融化于其中,彰显出一种均衡折中的审美形态。由萧统主编的《文选》在选录诗文及排列文体方面也体现出以礼义为旨的文艺审美理念,而其《...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夫文,……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这一文论审美命题从正面持论,将礼义融化于其中,彰显出一种均衡折中的审美形态。由萧统主编的《文选》在选录诗文及排列文体方面也体现出以礼义为旨的文艺审美理念,而其《陶渊明集序》之立论亦是基于礼教思想立场,是故,其编纂陶氏文集也意在弘扬风教。萧统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依据文质并重的礼学思想提出“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的审美命题以矫正齐梁文学丽俗泛滥、文胜质弱之弊,这在本质上就是以礼义的典雅来制约丽靡俗艳的过度膨胀,以“质”的厚度来中和“文”的强度。这种秉承儒家风雅之道与礼义精神,标举丽而能典、俗而兼雅、文而有质的文艺审美观念,也是南朝文论家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统 文论 审美 礼义
下载PDF
清代诗学的“清空”理论范式 被引量:2
9
作者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7期43-53,共11页
“清空”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审美范畴,有着深厚的美学意蕴和理论价值。宋代张炎将清空与质实并举,尚虚的清空理论范式遂在宋代词学场域中初步生成,并作用于明代诗学理论批评之中。在清代道问学与尊德性合一的实学思潮带动下,清空理论... “清空”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审美范畴,有着深厚的美学意蕴和理论价值。宋代张炎将清空与质实并举,尚虚的清空理论范式遂在宋代词学场域中初步生成,并作用于明代诗学理论批评之中。在清代道问学与尊德性合一的实学思潮带动下,清空理论范式也在清代诗学中发生了转换,内在理路转变为由实而虚,理论框架转变为学问根柢与神理文理的二元组合,审美理想转变为尚实,并与质实理论调和起来。清空理论范式在清代诗学中转换成功并被诗学共同体运用于诗学批评之中,这既为理论范式提供了实例依据,又彰显出理论范式的合法性、实用性与生命力,也体现出清代诗学富有极强的总结性与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空理论 范式转换 清代诗学 诗学批评
下载PDF
《后汉书》不录《论衡》文考辨 被引量:1
10
作者 祁国宏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6-17,共2页
范晔《后汉书》不选录王充《论衡》里的文章,主要是因为《论衡》的主旨思想是辨事,而不是议政,与范晔的修史目的及采摭论说文的标准不符,并非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论衡》反叛儒家思想,"问孔刺孟"所导致的。通过对这一学术... 范晔《后汉书》不选录王充《论衡》里的文章,主要是因为《论衡》的主旨思想是辨事,而不是议政,与范晔的修史目的及采摭论说文的标准不符,并非是学界普遍认可的——《论衡》反叛儒家思想,"问孔刺孟"所导致的。通过对这一学术案例的审视,可以加深对范晔的文史思想和《论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论衡》 范晔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圆美”范畴经典化的两个向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圆美”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是南朝诗人谢朓提出的一个诗学审美概念,其始见于唐初李延寿所撰的《南史》中。宋代以降,圆美范畴基于自身的内在审美机制,在诗论家的概念诠释和理论建构中,走上了经典化之路,同时呈现出表象... “圆美”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是南朝诗人谢朓提出的一个诗学审美概念,其始见于唐初李延寿所撰的《南史》中。宋代以降,圆美范畴基于自身的内在审美机制,在诗论家的概念诠释和理论建构中,走上了经典化之路,同时呈现出表象之维的尚文与内在之维的尚质这两个经典化向度。“圆美”范畴在古代诗学场域中经典化的两个向度之形成与发展固然与其本身的审美蕴涵与诗学价值息息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学术文化思潮、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诗学批评话语权等诸多外缘因素促成的,也鲜明地体现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诗学审美观念的渗透力度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美 诗学 经典化 尚文 尚质
下载PDF
清代诗学的脱化意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6,共8页
"脱化"本孕育于儒释道多元思想文化场域之中,自明代以降,经由"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这类诗学理论作为媒介正式进入诗学领域,成为诗学审美范畴。脱化范畴的审美蕴涵和学理内涵在清代诗学的创作论与批评论... "脱化"本孕育于儒释道多元思想文化场域之中,自明代以降,经由"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这类诗学理论作为媒介正式进入诗学领域,成为诗学审美范畴。脱化范畴的审美蕴涵和学理内涵在清代诗学的创作论与批评论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深入挖掘,推动了清代以审美为中心的诗学理论之建构,彰显出迥异于以往的义理特性。清代诗学的脱化意识一方面折射出清代诗学对学问与义理的并举、对实证学风与批判精神的统合,另一方面体现出清代诗学熔铸古今、兼重因革的审美观念与理论形态,在清代诗学场域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脱化意识集中体现出外缘学术文化因素对诗学理论的渗透以及清代诗学的审美取向和逻辑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化 清代诗学 创作论 批评论
原文传递
以赋载史 借古喻今——庾信辞赋与《左传》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庾信辞赋征用《左传》事典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以及深厚的学术文化背景。自汉代以降,经学即深深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辞赋这种文体也是在经学场域中生成、发展、壮大的。南北朝时期,虽然文学业已挣脱经学的束缚开始自觉独立,但是其与经学的... 庾信辞赋征用《左传》事典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以及深厚的学术文化背景。自汉代以降,经学即深深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辞赋这种文体也是在经学场域中生成、发展、壮大的。南北朝时期,虽然文学业已挣脱经学的束缚开始自觉独立,但是其与经学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五经一直是文学家创作时取辞用义之渊薮。在南北朝复杂的经史学术文化背景之下,《左传》经学与史学的双维学术蕴涵为庾信征引事典提供了外在的背景条件,而庾信本人熟谙《左传》学又为其征引事典提供了内在的学养基础。由于内外两重因素的作用,庾信在辞赋之中大量征引《左传》典故。就方法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取辞与用义二端;就目的意图而言,则是借古喻今以慨叹身世,痛悼王室;就艺术价值而言,即是以情纬文,以赋载史,情寓于史中,史存于赋中,情与史的高度结合赋予了辞赋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可读性。此外,庾信辞赋的用典是其自身才华与学力的完美结合之集中体现,因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是以能够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辞赋 《左传》 取辞用义 借史喻今 艺术价值
下载PDF
郑玄礼学与南朝文原论的缘起
14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8-84,共7页
南朝文学本原论是在礼学场域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魏晋以降,郑玄礼学在学界逐步确立了统治地位,彰显出极其强烈的典范意义。郑玄礼学追溯礼之源流清浊之方法催生了六朝礼学的礼原追溯范式,六朝的礼原论得以生成,礼原论又影响到文论领域... 南朝文学本原论是在礼学场域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魏晋以降,郑玄礼学在学界逐步确立了统治地位,彰显出极其强烈的典范意义。郑玄礼学追溯礼之源流清浊之方法催生了六朝礼学的礼原追溯范式,六朝的礼原论得以生成,礼原论又影响到文论领域,引发文原论的生成。从魏晋以至南朝,文原论得以发展和完善,主要原因在于郑玄礼学影响力的日渐扩大和深化。总之,六朝时期,从郑学衍生出礼原论,礼原论又促成了文原论,而南朝文原论的繁盛又是得益于郑玄礼学在南朝的权威性和经典性的巩固与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礼学 礼原论 文原论
下载PDF
从《尚书·金縢》看周公形象的悲慨之美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济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4-82,共9页
悲慨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金縢》是《尚书·周书》中的重要篇目,写成于西周初年,记述了周公忠诚事君,平定叛乱,反被猜忌怀疑,最终平反的事情。这篇文章极具悲剧色彩,涉及中国古代悲剧美学的一些重要方面,并对后世的中国古代悲剧... 悲慨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金縢》是《尚书·周书》中的重要篇目,写成于西周初年,记述了周公忠诚事君,平定叛乱,反被猜忌怀疑,最终平反的事情。这篇文章极具悲剧色彩,涉及中国古代悲剧美学的一些重要方面,并对后世的中国古代悲剧美学影响极大。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形态与范畴,从经学中探赜索引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縢》 周公 悲剧 悲慨
下载PDF
中国美学的脱化与自由
16
作者 《中国美学》 2022年第1期23-37,共15页
"脱化"既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一种寓意深刻的美学智慧,脱化智慧的美学意蕴是以追求超越的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因此脱化精神在中国美学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唐宋时期,以自由为核心的脱化精神不但促成了书法美学... "脱化"既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一种寓意深刻的美学智慧,脱化智慧的美学意蕴是以追求超越的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因此脱化精神在中国美学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唐宋时期,以自由为核心的脱化精神不但促成了书法美学由尚法到尚意的转向,也促成了绘画美学从兼顾形神到独重神似、崇尚意韵的转向。在古代文学批评中,追求自由的脱化智慧则表现为一种主张超越定法、追求活法、奇正合一、因革相成以及意变与法变合一、模拟与创新合一、有法与无法合一的美学理想。是故,中国美学的自由张力即借助脱化智慧得到了固化与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脱化 自由 书画美学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文选》六臣注引经管窥
17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88-95,共8页
《文选》六臣注由李善注与五臣注两大系统构成。李善注旁征博引,引经较多,且较全面,五臣注引经较少,与李善注相去甚远。二注的引经概况反映了各自所绍承的学术传统与注释风格,以此可见二注之不同:李善注以释事为主,五臣注以释义为主。... 《文选》六臣注由李善注与五臣注两大系统构成。李善注旁征博引,引经较多,且较全面,五臣注引经较少,与李善注相去甚远。二注的引经概况反映了各自所绍承的学术传统与注释风格,以此可见二注之不同:李善注以释事为主,五臣注以释义为主。但总的看来,六臣注之引经注文,在阐释文本的同时,亦赋予了经文以一定的文学意义。无独有偶,《文选》文本借助注文亦获得了一定的经学意义,经文与文本互文见义,相得益彰。从引经的角度来研究《文选》六臣注,可以窥见其之学术旨归与文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善注 五臣注 引经 学术传统 文学意义
下载PDF
宋人诗词互证析论
18
作者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7-22,93,共7页
宋人诗词互证包括以诗证词与以词证诗两个层面的内容,二者相互依存,密切配合,共同构成了诗词互证的体系结构。诗词互证将诗论与词论结合起来,主要考察诗词的用事炼字、主旨内涵,并进行辩证辨伪等考证事宜,为解读诗词提供了新方法、新视... 宋人诗词互证包括以诗证词与以词证诗两个层面的内容,二者相互依存,密切配合,共同构成了诗词互证的体系结构。诗词互证将诗论与词论结合起来,主要考察诗词的用事炼字、主旨内涵,并进行辩证辨伪等考证事宜,为解读诗词提供了新方法、新视角,提高了词的地位,重新揭示了诗与词紧密复杂的关系,改变了学界以往仅认为词源于诗的单线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诗词互证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其学术意义与价值在宋代诗学与词学上是巨大的,因而值得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互证 以诗证词 以词证诗 学术意义
下载PDF
陆机诗歌用赋考略
19
作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3-68,共6页
陆机诗歌用赋主要表现为用赋之法、用赋之辞、用赋之意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既涉及外在形式又涵括内在蕴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构成一套完整的陆诗用赋体系。陆机诗歌用赋是在西晋崇儒尚雅的文化场域中形成的,彰显出修辞、劝讽、用... 陆机诗歌用赋主要表现为用赋之法、用赋之辞、用赋之意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既涉及外在形式又涵括内在蕴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构成一套完整的陆诗用赋体系。陆机诗歌用赋是在西晋崇儒尚雅的文化场域中形成的,彰显出修辞、劝讽、用事等多维的古代文学传统,更是陆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文学思想的折射与实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西晋太康诗风繁缛之成因。因此,陆机诗歌用赋具有鲜明的诗学与赋学、诗史与赋史等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诗歌 用赋 文化场域 文学传统
下载PDF
论南朝乐学与审美批评
20
作者 袁济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8,共12页
南朝乐学与礼学互相配合,构成南朝审美文化的独特形态,它在魏晋音乐美学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主要是弘扬了儒学中的雅乐思想,同时对于民间音乐现象也持具体的分析态度与立场,它主要通过官方倡导、典籍编修、文士创论三个方面的活动体现... 南朝乐学与礼学互相配合,构成南朝审美文化的独特形态,它在魏晋音乐美学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主要是弘扬了儒学中的雅乐思想,同时对于民间音乐现象也持具体的分析态度与立场,它主要通过官方倡导、典籍编修、文士创论三个方面的活动体现出来,在中国音乐美学与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美学史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互动 南朝乐学 官方倡导 典籍编修 文士创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