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the inactivation of the p16 gene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建钊 沈文律 +4 位作者 李波 罗义刚 廖少希 张文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25-29,共5页
Obej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p16 gene is involved in the gene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Twenty five HCC tumor samples with corresponding non tumor liver tissue specimens were examine... Obej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p16 gene is involved in the gene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Twenty five HCC tumor samples with corresponding non tumor liver tissue specimens were examined for p16 gene alterations The identification of deletion of exon 1 and exon 2 in p16 gene was performed using comparative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alysis The point mutation of exon 2 in p16 gene was investigated by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SSCP) analysis, and the status of p16 gene methylation was screened using a PCR based methylation analysis 35 parafin embedded specimens of HCC with corresponding non tumor liver tissues, including the 25 cases described above for screening p16 gene alter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for p16 protein expression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Among 25 cases, 2 homozygous deletions and 1 hemizygous deletion were found in HCC samples No point mutation was identified in the remaining 22 tumor samples without p16 gene deletions Hypermethylation was detected in 24% (6/25) of tumor samples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non tumor liver tissue specimens were always unmethylated at the p16 locus Loss of p16 protein expression occurred in 16 of 35 (45 7%) tumor samples, and all the non tumor liver tissue specimens showed positive p16 staining For the 25 cases examined for p16 gene alterations, the loss of p16 protein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all tumors with p16 gene alterations and also in 3 tumors without p16 gene alterations Conclusion Inactivation of the p16 gen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16 gene mutation DELETION METHYLAT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16基因的失活与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建钊 沈文律 +4 位作者 李波 罗义刚 廖少希 张文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06-309,共4页
作者分别采用多重PCR、SSCP以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对25例原发性HCC标本及其相应的非肿瘤肝组织标本中p16基因的缺失、点突变及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检测。另用免疫组化SLAB法对35例(包括前述已作基因检测的25例)原发性HC... 作者分别采用多重PCR、SSCP以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对25例原发性HCC标本及其相应的非肿瘤肝组织标本中p16基因的缺失、点突变及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检测。另用免疫组化SLAB法对35例(包括前述已作基因检测的25例)原发性HCC肿瘤标本及其相应的非肿瘤组织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25例原发性HCC肿瘤标本中,3例有p16基因缺失,无p16基因缺失的22例肿瘤标本中均未发现有p16基因点突变存在。肿瘤标本中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为24%(6/25),而全部非肿瘤组织均未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在35例HCC肿瘤标本中共发现P16蛋白表达缺失16例(45.7%),而全部非瘤组织P16蛋白均表达阳性。由此提示,p16基因的失活与P16蛋白表达的丧失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肝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P16蛋白
下载PDF
人肝癌中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建钊 沈文律 +2 位作者 李波 罗义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3-24,共2页
用免疫组化法对3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作了检测,结果发现15例(45. 7%)P16蛋白表达阴性。分化低癌组织 P16蛋白缺失率显著高于分化高者( P<0.01),且 P16表达... 用免疫组化法对3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作了检测,结果发现15例(45. 7%)P16蛋白表达阴性。分化低癌组织 P16蛋白缺失率显著高于分化高者( P<0.01),且 P16表达缺失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有 P16表达者( P<0. 05),提示 P16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与 H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细胞癌 P16蛋白 表达
下载PDF
25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16基因失活的研究
4
作者 黄建钊 沈文律 +4 位作者 李波 罗义刚 廖少希 张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13-817,共5页
目的:调查P16基因是否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C)的发生有关。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 ation polym orphism ,SSCP)分析法及以PC... 目的:调查P16基因是否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C)的发生有关。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 ation polym orphism ,SSCP)分析法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对25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C)标本及其相应的非肿瘤肝组织标本中P16 基因的缺失、点突变及甲基化情况进行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5例(包括前述已作基因检测的25 例)原发性HCC肿瘤标本及其相应的非肿瘤组织标本中P16 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25 例HCC肿瘤标本中,3 例有P16基因缺失,其中2例为纯合子缺失,1例为半合子缺失。另发现1例P16基因无缺失者有D9s162缺失。无P16基因缺失的22例肿瘤标本中均未发现有P16 基因点突变存在。肿瘤标本中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为24% (6/25),而全部非肿瘤组织均未出现P16基因甲基化。在35例HCC肿瘤标本中发现P16蛋白表达缺失16 例(45.7% ),而全部非瘤组织P16 蛋白均表达阳性。P16 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分级高者(Ⅲ、Ⅳ级)比分级低者更易发生(P< 0.01)。在25例作了P16基因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16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基因失活
下载PDF
低影响开发的7种城市雨洪管理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玥 俞快 +1 位作者 佘美萱 《广东园林》 2016年第4期9-13,共5页
现代城市降雨径流量增大、峰值增加和径流面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国外以"尊重自然、结合自然"为核心理念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雨洪管理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以国外应用于LI D的7种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为研... 现代城市降雨径流量增大、峰值增加和径流面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国外以"尊重自然、结合自然"为核心理念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雨洪管理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以国外应用于LI D的7种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为研究对象,概述其模拟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通过比较分析,表明:7种雨洪管理模型都适用于LID设施单因素评估模拟,但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全面模拟LID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管理模型 低影响开发 应用 综述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调控分子
6
作者 刘可馨 +1 位作者 王英超 陈明胜 《肝脏》 2023年第12期1466-1471,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细胞与正常肝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建立NAFLD细胞模型。采用棕榈酸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肪蓄积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棕榈酸对LO2细胞的...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细胞与正常肝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建立NAFLD细胞模型。采用棕榈酸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肪蓄积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棕榈酸对LO2细胞的凋亡影响。对正常LO2细胞和模型细胞组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功能富集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采用RT-PCR检测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着棕榈酸浓度的增加,细胞脂肪蓄积越明显,结合凋亡率筛选出最优棕榈酸诱导浓度用于后续研究。转录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有780个,上调基因数目447个,下调基因数目333个,GO富集通路分析具有显著富集意义,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了20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TNF、蛋白输出、NOD等信号通路。RT-PCR结果显示FGF21、AMBP、GOLGA7B和DDIT3在NAFLD中高表达,SPTLC3、PALM2和SPTSBB在NAFLD中低表达。结论NAFLD可引起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可能通过脂质代谢中的关键靶基因调控NAFLD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棕榈酸 LO2细胞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载TGF-β1纳米粒的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的制备与表征
7
作者 方哲翔 王建华 +1 位作者 张其清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71-275,I0007,I0008,共7页
目的 构建一种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纳米粒的双层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方法 制备载TGF-β1的壳聚糖-肝素(Ch-Hep)纳米粒,检测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制备不同胶原和丝素蛋白质量比(2∶8、3∶7、7∶3、8∶2、10∶... 目的 构建一种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纳米粒的双层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方法 制备载TGF-β1的壳聚糖-肝素(Ch-Hep)纳米粒,检测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制备不同胶原和丝素蛋白质量比(2∶8、3∶7、7∶3、8∶2、10∶0)的5种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分别检测其吸水率、孔隙率、热水溶失率和生物相容性;选择其中2种综合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分别作为复合支架的疏松层和致密层,构建载TGF-β1纳米粒的双层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观察其形态并进行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结果 Ch-Hep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718.2±73.6) nm,Zeta电位为(25.5±0.8) mV,对TGF-β1的包封率为(84.82±1.57)%.随着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材料中胶原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水率、孔隙率逐渐增加,热水溶失率逐渐降低;5种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均有促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综合考虑后选用质量比为3∶7和7∶3的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分别作为复合支架的致密层和疏松层,构建的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为双层结构,一侧结构致密,另一侧疏松多孔.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复合支架对TGF-β1具有定向时空控制性释放作用.结论 载TGF-β1纳米粒的双层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对TGF-β1具有良好的时空控制释放作用,有望作为生长因子的控缓释支架材料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丝素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纳米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