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69
1
作者 张清华 张新颖 +8 位作者 曹卫东 张新颖 陈晓明 程光炜 林建法 张柠 黄燎宇 梁振华 欧阳江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114,共23页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冒着酷暑来北师大参加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研讨会,这个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和复旦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合作举办...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冒着酷暑来北师大参加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研讨会,这个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和复旦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合作举办。决定要开《第七天》的研讨会,是与各位商量了的,因为小说问世以后反响十分强烈,有激赏,有谨慎的肯定,也有尖锐的批评。无论是肯定还是批评,都说明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关注度非常之高,对于余华的关注度非常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学术研讨会 余华 北京师范大学 纪要 大学教授 文学创作 复旦大学
下载PDF
重返八十年代 主持人的话 被引量:60
2
作者 程光炜 李杨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4,共10页
关键词 八十年代 文学研究 “重写文学史” 研究生 人大 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历史 现代派文学
下载PDF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 被引量:53
3
作者 程光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3,共9页
当代文学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它的"历史化"应该被提上日程。但是,这种"历史化"也应该避免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再次"批评化"、警觉认同式研究而强调有距离和有分寸的研究,应该审视本质论的历史叙述而提倡讨论... 当代文学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它的"历史化"应该被提上日程。但是,这种"历史化"也应该避免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再次"批评化"、警觉认同式研究而强调有距离和有分寸的研究,应该审视本质论的历史叙述而提倡讨论式的研究。当然,由于当代文学历史语境的复杂性,这种"历史化"问题的讨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的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化 文学学科 当代文学史研究 历史叙述 历史语境 讨论式 本质论 复杂性
下载PDF
小说的读法——莫言的《白狗秋千架》 被引量:36
4
作者 程光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19,共10页
一写文章总要有一个开头,我本来打算用《作家的"回乡"》这个题目,但觉得它有主题化的意思,就放弃了。按照会议要求,要交代一下自己读小说的观念、理论背景和历史语境。就我看来,小说首先是小说,其次它里面有历史生活。我的理论背景原... 一写文章总要有一个开头,我本来打算用《作家的"回乡"》这个题目,但觉得它有主题化的意思,就放弃了。按照会议要求,要交代一下自己读小说的观念、理论背景和历史语境。就我看来,小说首先是小说,其次它里面有历史生活。我的理论背景原先是很乱的,平时读书一向既杂且随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狗秋千架》 小说 莫言 读法 理论背景 历史语境 历史生活 主题化
原文传递
在故乡的神话坍塌之后——论刘震云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26
5
作者 程光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72,共11页
一种来自个人经历的近乎羞辱和自卑的经验 ,促使刘震云在 80年代写下了一批不乏负气、讥讽、沉痛和自嘲的城乡对立题材的小说 ,例如《塔铺》、《新兵连》、《单位》、《头人》、《官场》等。 90年代的文化现实 ,又把他逼向了杰姆逊、福... 一种来自个人经历的近乎羞辱和自卑的经验 ,促使刘震云在 80年代写下了一批不乏负气、讥讽、沉痛和自嘲的城乡对立题材的小说 ,例如《塔铺》、《新兵连》、《单位》、《头人》、《官场》等。 90年代的文化现实 ,又把他逼向了杰姆逊、福克纳 ,逼向了新历史主义和中国式的叙事学。当精神世界深处的“故乡神话”出现裂痕之后 ,刘震云希望借助叙事方式的变化来修补矫正 ,推迟和延缓它坍塌的过程 ;但他同时意识到写作手段与精神追求的悖论性与复杂性。 90年代既不是结束也并非开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长篇小说 存在主义 福克纳 沈从文 九十年代 《故乡天下黄花》 作家 《一地鸡毛》 叙述者
原文传递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被引量:25
6
作者 程光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72,共8页
由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的讨论 ,对肖也牧等人小说的批评 ,王蒙等人在思想艺术上的探索 ,到反右运动 ,到“文革”文学 ,知识分子形象不断被修改、变异和调整 ,实现身份的转换 。
关键词 知识分子形象 文学 王蒙 小说 七十年 身份 “文革” 年代 小资产阶级 思想
原文传递
王安忆与文学史 被引量:26
7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5,共12页
关键词 文学史 王安忆 写作经验 经典作家 影响的焦虑 “偶尔” 悖论性 不自觉
下载PDF
《青春之歌》文本的复杂性 被引量:26
8
作者 程光炜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1期86-100,共15页
《青春之歌》是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也是名列前茅的畅销书,但它的构思、创作和生产明显贯穿着意识形态的主观意图和价值重构策略。本文通过对作者“个人成长”的“再叙述”,小说主题缝隙和修改、改编过程的考察,认识到... 《青春之歌》是20世纪50—70年代文学的经典之一,也是名列前茅的畅销书,但它的构思、创作和生产明显贯穿着意识形态的主观意图和价值重构策略。本文通过对作者“个人成长”的“再叙述”,小说主题缝隙和修改、改编过程的考察,认识到,红色经典的再造既意味着与“过去”的断裂,更标志着对未来的乌托邦想象,而对其创作范式的检视,正是经典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之歌》 文本 复杂性 杨沫 小说 主题思想 “再叙述” 电影剧本 革命文学 叙事方式
原文传递
文学“成规”的建立——对《班主任》和《晚霞消失的时候》的“再评论” 被引量:31
9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9,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班主任》 八十年代 文学与政治 评论 经典作品 知识建构过程 文学知识 “历史” 二十世纪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建构”所隐含的诸多问题 被引量:26
10
作者 程光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49,共3页
“新世纪文学”的倡导、讨论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它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命名”所产生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我在多种场合讲过,所谓的“历史”,都是通过无数次的话语命名、复制才最终被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即使在... “新世纪文学”的倡导、讨论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它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命名”所产生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我在多种场合讲过,所谓的“历史”,都是通过无数次的话语命名、复制才最终被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即使在今天看来,那些非常“辉煌”、“高大”以至于“难以怀疑”的历史也无不如此。实际上,新世纪文学的倡导者、讨论者无须隐瞒这一单纯的文学动机,非要用道德化、历史合理性等等修辞将它包装起来。比如,那长途跋涉的神话,1949年那个“当代文学”和80年代那个“现代文学”的被“发现”等等,倡导者们哪有一个躲躲闪闪、不好意思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隐含 “历史” 历史合理性 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 80年代 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我们是如何“革命”的?——文学阅读对一代人精神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程光炜 《南方文坛》 2000年第6期21-26,共6页
20世纪的后50年刚刚过去,它带走的还有一代人精神成长的历史。对1949—1959年间出生的这一代人来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和政治教育当然是人生教育系统中相当重要的部分,然而深刻地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其一生思想模式和人... 20世纪的后50年刚刚过去,它带走的还有一代人精神成长的历史。对1949—1959年间出生的这一代人来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和政治教育当然是人生教育系统中相当重要的部分,然而深刻地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其一生思想模式和人格操守产生重大影响和规范作用的,应该是对50—70年代革命历史文学的阅读。在对解放后出生的这代青年实施的庞大和革命化的教育工程中,文学虽然只是一个较小的项目,它形象化的功能,和当代性、青年性的特征,却能最大限度地吸引青年人的人生选择,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发挥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杨沫 红卫兵 文化心态 《青春之歌》 这一代人 作家 革命传统 文革文学 文学作品 虹南作战史 文学阅读
原文传递
历史重释与“当代”文学 被引量:24
12
作者 程光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68,共10页
一、“当代”文学的重新提出 尽管在教育部门颁布的学科分类和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当代文学”似乎已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概念。它指的是对1949年至今(时间)发生在中尉(地域)的文学现象的一个总体描述。但是,在什么是“当代”的理... 一、“当代”文学的重新提出 尽管在教育部门颁布的学科分类和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当代文学”似乎已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概念。它指的是对1949年至今(时间)发生在中尉(地域)的文学现象的一个总体描述。但是,在什么是“当代”的理解和阐释上,它却是一个最值得怀疑的问题。“80年代以来,批评家和文学史家在处理这一概念上,出现了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家 历史 教育部门 当代文学 文学现象 80年代 批评家 概念
原文传递
左翼文学思潮与现代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程光炜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8,共8页
左翼文学思潮是 2 0世纪中国社会现代性选择和矛盾的具体反映 ,而它的发生和发展 ,又与思潮传播者的“社会身份”、“地域文化”和革命进程的历史地图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论文试图用文学社会学的方法 ,探讨曾经被过去文学史研究中忽视的... 左翼文学思潮是 2 0世纪中国社会现代性选择和矛盾的具体反映 ,而它的发生和发展 ,又与思潮传播者的“社会身份”、“地域文化”和革命进程的历史地图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论文试图用文学社会学的方法 ,探讨曾经被过去文学史研究中忽视的一些问题 ,进一步打开学术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错层现代化 社会身份 文学史
下载PDF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被引量:20
14
作者 程光炜 《南方文坛》 2002年第4期19-20,共2页
主持人(程光炜)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转向”,在眼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所说的转向,不是指历史的断裂,而是对历史的重新叙事,是对研究视角、学科话语和描述方式的重新建构。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这一讨论中来。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性 作家 后革命时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家 历史叙事 文学叙事
原文传递
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 被引量:20
15
作者 程光炜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西方学术 知识范式 文库 中国文化 三联书店 历史描述 范式建构 访谈录
下载PDF
乡土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与乡土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20
16
作者 程光炜 丁帆 李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9-67,共19页
程光炜: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一些在当代乡土题材小说创作和研究上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作家、批评家来参加这个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文学创作 学术研讨会 现代化转型 历史转型 中国社会 纪要 小说创作
下载PDF
重建中国的叙事——《红旗谱》、《红日》和《红岩》的创作策略 被引量:21
17
作者 程光炜 《南方文坛》 2002年第3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红旗谱》 农民 劳动者 《红日》 《红岩》 中国叙事 小说 许云峰 朱老忠
原文传递
我们如何整理历史——十年来“十七年文学”研究潜含的问题 被引量:19
18
作者 程光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6,共11页
本文以十年来的"十七年文学"研究现状为对象,讨论如何整理历史的问题。作者认为,"十七年文学"研究面对着以下几个历史层面:一是"十七年"文学史,二是被20世纪80年代文化解释的"十七年"文学史,... 本文以十年来的"十七年文学"研究现状为对象,讨论如何整理历史的问题。作者认为,"十七年文学"研究面对着以下几个历史层面:一是"十七年"文学史,二是被20世纪80年代文化解释的"十七年"文学史,三是被现代文学所生产的"十七年"文学史,四是被"再解读"思潮处理的"十七年"文学史。因此,取得骄人成绩的"十七年文学"研究,不应该停留在目前的阶段,它还应展开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反思,在历史反思的张力中继续发展。如何不把"十七年"文学史放在固定历史层面,而放在不断对话的情景之中,是"十七年文学"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历史层面 整理 20世纪80年代 文学史 文化解释 知识结构 继续发展
原文传递
引文式研究:重寻“人文精神讨论” 被引量:19
19
作者 程光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共11页
1993年的"人文精神讨论",是继"人道主义讨论"之后新时期文学的另一场大讨论,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规划和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复杂性,我们现在还无法对其功过是非做出适当的论析,然而这场讨论... 1993年的"人文精神讨论",是继"人道主义讨论"之后新时期文学的另一场大讨论,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规划和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复杂性,我们现在还无法对其功过是非做出适当的论析,然而这场讨论又是与90年代文学的展开息息相关的。某种意义上,不探究"人文精神讨论"和"《废都》批判"这两个重要事件,人们难以从研究的角度重新走进90年代。鉴于这种状况,本文采取后退式的研究视角,将人文精神讨论文章变成注释性的历史文献,希望在长时段的历史情境中看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寻找重新对话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讨论 20世纪90年代 90年代文学
原文传递
孙犁“复活”所牵涉的文学史问题——在吉林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被引量:19
20
作者 程光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57,共10页
作为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有不短的时间,但是它的史料学基础却一直未能完善起来,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本栏目发表谢泳先生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设想》一文认为应当建立现代文学的史料学,除了目录、版本、校勘等研究,还应有辑... 作为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有不短的时间,但是它的史料学基础却一直未能完善起来,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本栏目发表谢泳先生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设想》一文认为应当建立现代文学的史料学,除了目录、版本、校勘等研究,还应有辑佚学、辩伪学、注释学以及文献检索与应用等领域,并认为应当重视方志、日记、校史、广告、政协文史资料和影像资料等,这种观点对于现代文献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本期有两篇是有关"左翼文学"研究的。程光炜先生在《孙犁"复活"所牵涉的文学史问题》认为,孙犁"复活"负载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左翼文学"(也可以称之为"革命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这一二十年来,这种基本关系一直困扰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很多人想用"去左翼"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收效甚微。无论如何,左翼文学传统已经成为某种思想与精神的资源,逄增玉的《左翼文学研究冷热现象的审视与反思》一文,就认为近年来学术界对左翼文学的"朝花夕拾"和重新关注,在学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因素之外,实质上也是现实和政治的状况与情境导引了学术趋向的变化,亦即现实的状况引发了对历史的重新凝视和反思。这两文提到的问题,是现在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也许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孙犁 吉林大学 文学院 讲演 复活 著名作家 冲击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