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ISM-DEMATEL的地铁施工安全氛围形成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瑚均 陈辉华 +2 位作者 程保全 户晓栋 蔡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00-2208,共9页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多发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损失。为降低现场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研究地铁施工安全氛围的形成模型。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识别地铁施工安全氛围的影响因素;运用模糊ISM-DEMATEL方法构建地铁施工安全氛围的多层...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多发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损失。为降低现场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研究地铁施工安全氛围的形成模型。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识别地铁施工安全氛围的影响因素;运用模糊ISM-DEMATEL方法构建地铁施工安全氛围的多层结构形成模型;选用X项目开展实证研究,验证该多层结构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铁施工安全氛围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社会环境因素、工程环境因素、组织或团队因素、管理者因素和工人因素等5类;地铁施工安全氛围多层结构形成模型包括社会基础层、组织−工程中间层、管理者−工人交互层和顶层等4个递进层级;管理者安全承诺为核心影响因素,安全沟通、管理者领导风格、安全培训与教育、制度压力、安全文化和组织价值为显著影响因素;本文构建的地铁施工安全氛围形成模型可有效指导地铁施工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安全氛围 影响因素 多层结构形成模型 模糊ISM-DEMATEL
下载PDF
大跨度屋盖模型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程保全 侯荣程 +1 位作者 陈鑫 郝英奇 《四川水泥》 2018年第2期89-90,共2页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过程中结构计算书要求的结构模型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一直是竞赛的难点。本文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中的大跨度屋盖模型为例,详细阐述了Midas GEN等有限元计算软件在结构设计竞赛中的应用,主要涉及...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过程中结构计算书要求的结构模型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一直是竞赛的难点。本文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中的大跨度屋盖模型为例,详细阐述了Midas GEN等有限元计算软件在结构设计竞赛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模型内力位移计算,构件细部优化等。多组实际模型的破坏性试验表明:虽因模型材料性能差异、加载方式变化、制作工艺稳定性等因素导致计算结果和实际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存在一定误差,但均控制在15%以内。结果证明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在结构设计竞赛中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大跨度屋盖模型 有限元 MIDAS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MOOC在高等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月竹 钱竹良 +2 位作者 刘洋 刘粲 程保全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第9期135-136,共2页
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讨论了MOOC教学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探究其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解释了MOOC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给出了利用MOOC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MOOC 教学模式 SWOT分析
下载PDF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氛围的因子结构模型——基于长沙建筑市场的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瑚均 陈辉华 +3 位作者 曾晓叶 户晓栋 程保全 唐晓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35-1942,共8页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氛围是建筑安全事故有效的事前预测因素,而施工安全氛围因子结构的不一致一直是建筑安全管理专家争论的焦点。以长沙为采样地区,结合专家访谈设计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氛围的测量问卷,综合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氛围是建筑安全事故有效的事前预测因素,而施工安全氛围因子结构的不一致一直是建筑安全管理专家争论的焦点。以长沙为采样地区,结合专家访谈设计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氛围的测量问卷,综合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识别并验证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氛围的因子结构模型,基于该因子结构模型评价了长沙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氛围,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对该因子结构模型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氛围可用三因子结构模型测度,三因子为项目安全管理承诺、工人安全响应和领班安全承诺;测评发现工人安全响应分值最高,且项目安全管理承诺分值高于领班安全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安全氛围 因子结构模型 探索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 安全氛围评价
下载PDF
试析用SWOT分析传统媒体发展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月竹 周晨 +1 位作者 黄旭辉 程保全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0-52,共3页
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传统媒体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传统媒体的优势:1.底蕴2.内容3.专业性;劣势:1.范围性2.互动性3.即时性;面临的机遇:1.内容核心主导2.加强舆论引导3.深入后续报道... 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传统媒体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传统媒体的优势:1.底蕴2.内容3.专业性;劣势:1.范围性2.互动性3.即时性;面临的机遇:1.内容核心主导2.加强舆论引导3.深入后续报道;面临的威胁:1.受众结构改变,2缺乏市场先机3.资金流失严重。结论传统媒体需要学习自媒体的技术,解放思维、更新理念,改变原先的运营模式,促进与自媒体的融合转型。针对网络上的负面舆论进行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利用其专业的内容和品牌影响力为自身带来用户和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 SWOT分析
下载PDF
基于虚位移原理的单点系泊系统设计及优化
6
作者 刘家保 程保全 +2 位作者 黄旭辉 廖志良 梅立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针对单点系泊系统,建立合理模型,研究其设计优化问题。方法通过对系泊结构合理简化,利用工程力学相关理论,找出系统构件倾角与所受外力的关系式,建立基于虚位移原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系泊系统组件倾角及锚链形状等在不同风速及洋流情... 目的针对单点系泊系统,建立合理模型,研究其设计优化问题。方法通过对系泊结构合理简化,利用工程力学相关理论,找出系统构件倾角与所受外力的关系式,建立基于虚位移原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系泊系统组件倾角及锚链形状等在不同风速及洋流情况下的设计及优化问题。结果风速为12m·s^(-1)时,浮标的吃水深度为0.740m,浮标游动区域半径为11.579m;风速为24m·s^(-1)时,浮标吃水深度为0.749m,浮标游动区域半径为17.078m;风速为36m·s^(-1)时,浮标吃水深度为0.770m,浮标游动区域半径为18.719m。结论当风速为12m·s^(-1)和24m·s^(-1)时,钢桶的倾斜角度和锚链在锚点与海床的夹角符合标准;海风风速为36m·s^(-1)时,不符合,需要调整重物球的质量使各角度符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系泊系统 虚位移原理 MATLAB
下载PDF
铁路工程制度、管理与技术协同创新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程保全 黄健陵 +3 位作者 李志伟 彭春艳 蔡超勋 陈辉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1-801,共11页
为探索铁路工程制度、管理与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验证关键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法,从制度、管理与技术3个维度识别铁路工程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关键影响因... 为探索铁路工程制度、管理与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验证关键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法,从制度、管理与技术3个维度识别铁路工程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关键影响因素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关键影响因素之间及关键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进行模拟计算与结果分析。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原理与作用过程,提出铁路工程创新绩效提升途径。研究发现影响铁路工程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包括:工程法律制度、创新政策、关系型管理、契约型管理、工程技术需求和创新资源投入,这些关键因素相互作用,且每一个关键影响因素都对铁路工程项目的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关系。为了进一步提升铁路工程项目的创新绩效,有必要发挥铁路工程协同创新制度保障作用,加大铁路工程协同创新管控力度,并构建铁路工程协同创新技术网络。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工程创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实践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创新策略、合理政策,并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创新绩效提升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协同创新 影响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ERP实验的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研究
8
作者 程保全 黄健陵 +3 位作者 董博 罗琪 骆晓伟 陈辉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67-4778,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测度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从生理机能、认知功能与工作经验3个维度解构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识别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提出... 本研究旨在测度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从生理机能、认知功能与工作经验3个维度解构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识别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提出实验假设。在此基础上,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的方法,以N400成分作为关键指标,设计和开展实验,测度大龄建筑工人的不同维度自我认知偏差,验证实验假设。通过对N400成分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ERP波形图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的比较分析,结合参与者的年龄、工伤经历、体检习惯和安全培训经历等社会人口学变量,验证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普遍存在,并探究影响大龄建筑工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龄建筑工人普遍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生理机能和认知功能的退化,且存在对个人工作经验的过度依赖现象;年龄较大、有工伤经历、有定期体检习惯以及定期接受安全培训的大龄建筑工人的自我认知偏差上表现出更低的倾向。这些发现揭示了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的真实存在,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大龄建筑工人自我认知偏差引发的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应当调整大龄建筑工人的工作安排,提供定期体检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本研究成果为施工安全管理和建筑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创新策略,解决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P实验 大龄建筑工人 自我认知偏差 职业安全 N400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