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7-89,97,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干预,比较2组希望水平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干预,比较2组希望水平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12周后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等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2周后的CD_3^+、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干预 乳腺癌 化疗 希望水平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目标性护理在减少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性护理在肿瘤化疗引发静脉炎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行化疗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预防静脉炎进行目标性护理,比较2组静脉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舒适度、静脉炎及并发症的... 目的探讨目标性护理在肿瘤化疗引发静脉炎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行化疗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预防静脉炎进行目标性护理,比较2组静脉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舒适度、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PICC功能锻炼、保护方法、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措施等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置管舒适度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他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性护理能够降低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舒适度,提高化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性护理 肿瘤化疗 静脉保护 静脉炎
下载PDF
肿瘤住院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影 +1 位作者 温茜 况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3期1845-1846,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分析了51例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Braden压疮评估量表对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分析各项指标与压疮分析的相关性。结果在12例发生压疮的肿瘤患者中,压疮发生的部位依次为骶尾...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分析了51例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Braden压疮评估量表对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分析各项指标与压疮分析的相关性。结果在12例发生压疮的肿瘤患者中,压疮发生的部位依次为骶尾部8例(66.7%),髋部3例(25.0%),足根部1例(8.3%)。分期情况为I期2例(16.7%),2期5例(41.7%),3期4例(33.3%),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1例(16.7%)。发生压疮组患者强迫体位、失禁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压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den评分低于未发生压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体位、失禁及Braden评分进入了压疮发生的回归方程。结论肿瘤患者为压疮发生的高发人群,压疮的预防需要综合护理措施,需要针对危险因素做好积极预防,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气囊压迫法用于肿瘤患者行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穿刺点止血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33期-,共3页
目的:探讨气囊压迫法用于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点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的肿瘤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气囊... 目的:探讨气囊压迫法用于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点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的肿瘤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气囊压迫法,对照组采用绷带缠绕压迫法。观察2组患者PICC置管处的出血情况。结果试验组PICC置管24 h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28%(7/25),与对照组的68%(1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3,P<0.01)。试验组PICC置管24~72 h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16%(4/25),与对照组的36%(9/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9,P>0.05)。试验组穿刺侧肢体麻木肿胀感发生率为8%(2/25),低于对照组的32%(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5)。结论气囊压迫法可降低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减轻穿刺侧肢体麻木肿胀感,操作简单、安全,且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导管插入术 外周 止血 渗血 气囊压迫
原文传递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慧 王琳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911-912,共2页
关键词 癌症病人 临终关怀
下载PDF
死亡病例讨论对护理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影 +1 位作者 温茜 陶莹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8期2625-2626,共2页
目的通过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死亡病例在治疗期间及抢救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0例死亡病例讨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临终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果在死亡病例讨论中发现抢救配合,临终关怀及患者... 目的通过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死亡病例在治疗期间及抢救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0例死亡病例讨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临终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果在死亡病例讨论中发现抢救配合,临终关怀及患者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病例 讨论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藏区“9+3”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影 王效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4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临床教学模式在藏区“9+3”护理专业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2012年在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实习的9名藏区“9+3”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2-2013年在我院实习的10名藏区“9+3”...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临床教学模式在藏区“9+3”护理专业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2012年在泸州医学院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实习的9名藏区“9+3”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2-2013年在我院实习的10名藏区“9+3”护生作为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的师生“一带一”临床教学模式和改进后的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技能、临床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实验组学生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进后的临床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提高藏区“9+3”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 护理专业学生 临床教学模式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护理经验
8
作者 周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4期2014-201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成都市三六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3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管理、化疗毒副反应观察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结果化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主要毒...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成都市三六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3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管理、化疗毒副反应观察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结果化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主要毒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3例(100.0%),骨髓抑制7例(53.8%),脱发3例(23.1%)。随访至今分别已达12~42个月,完全缓解率92.3%,复发率7.7%,3年无事件生存率92.3%。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症状,做好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监测及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淋巴瘤 原发性 护理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9
作者 彭艳 郭淑荣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7年第2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阿司匹林预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彭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3期195-195,共1页
探析阿司匹林预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5个... 探析阿司匹林预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5个月治疗,观察组1例出现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5例出现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阿司匹林预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在二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出现静脉血栓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