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7
1
作者 耀 刘凯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6-436,共11页
美国数学家Mandelbrot提出的分形理论为解决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地理学的复杂性问题已成为分形理论的重要实证研究领域。本文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在概括分形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地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进... 美国数学家Mandelbrot提出的分形理论为解决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地理学的复杂性问题已成为分形理论的重要实证研究领域。本文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在概括分形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地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就地理学分形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分形维数 地理学 进展
下载PDF
生态占用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运用与改进 被引量:82
2
作者 耀 牛树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以生物物理量为标准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Wackernagel发展的生态占用法因其简明的生物物理量设计思想克服了其他评价方法的缺陷。文中主要概述了生态占用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 以生物物理量为标准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Wackernagel发展的生态占用法因其简明的生物物理量设计思想克服了其他评价方法的缺陷。文中主要概述了生态占用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需要对这种方法做出改进 ,提出了用投入占用产出模式来完善生态占用方法的思路 ,结合生态占用指标引入了一个综合发展度来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程度。最后结合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生态占用的计算分析 ,得出河南目前处于“地方不可持续—全球可持续—欠发展”状态 ,并与西部 12省 (区 )市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占用 投入占有产出 综合发展度
下载PDF
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 被引量:87
3
作者 闫卫阳 耀 +1 位作者 郭庆胜 李圣权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P .D .Converse提出的城市断裂点理论被广泛用来确定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由于该理论仅给出了每两个城市间一个断裂点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就出现了多种空间分割方法。分析表明 ,许多方法是不可行、不严密的。本... P .D .Converse提出的城市断裂点理论被广泛用来确定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由于该理论仅给出了每两个城市间一个断裂点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就出现了多种空间分割方法。分析表明 ,许多方法是不可行、不严密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Voronoi图和城市断裂点理论的性质 ,提出了扩展断裂点理论和断裂弧的概念。并证明 :在匀质平面区域内 ,如果两个城市点的权重相同 ,那么其吸引范围的分界线是这两个城市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它们的权重不同 ,那么其吸引范围的分界线是一个圆弧 ;平面内所有断裂点的轨迹分别构成常规Voronoi图和加权Voronoi图 ,并且每个城市点的权重分别等于其中心性强度值的平方根。最后 ,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和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应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Voronoi图 加权Voronoi图 断裂点理论 城市空间影响范围
下载PDF
区域持续发展的指标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耀 徐铭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区域持续发展指标问题具有理论、应用和技术三重性。本文在总结、概括已有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人地相互作用潜力三维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潜力空间来综合测度区域持续发展的水平、能力和前景。最后以河南省为例,就该指标体系中的投... 区域持续发展指标问题具有理论、应用和技术三重性。本文在总结、概括已有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人地相互作用潜力三维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潜力空间来综合测度区域持续发展的水平、能力和前景。最后以河南省为例,就该指标体系中的投入产出潜力分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发展 投入产出潜力 指标体系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 被引量:91
5
作者 闫卫阳 王发曾 耀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1-518,共8页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模型应用较广,经过了较多的实践验证,重点探讨了该模型的缺陷、演进和扩展形式,从理论上论证了将空间分割原理和断裂点模型结合的扩展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影响空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物流分析、设施选址、市场影响力的分析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分析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演进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深刻的启发:地理学以复杂的自然、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相互作用 VORONOI图 理论模型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县域碳收支空间分异及碳平衡分区 被引量:73
6
作者 赵荣钦 张帅 +4 位作者 黄贤金 耀 刘英 丁明磊 焦士兴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25-1437,共13页
区域碳收支核算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展县域空间碳收支与碳平衡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构建县级尺度碳效率和碳生态压力评估的方法,而且对于县域空间碳补偿及低碳发展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区域碳收支核算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展县域空间碳收支与碳平衡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构建县级尺度碳效率和碳生态压力评估的方法,而且对于县域空间碳补偿及低碳发展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9年中原经济区县域单元的各种统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对县域空间的碳收支状况进行了核算分析,并在碳平衡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优化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1中原经济区2009年碳吸收和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3亿t和2.1亿t。碳排放量基本呈现"从市辖区到周边县(市)逐渐降低"的规律;碳吸收量的分布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2县域空间碳补偿率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人均GDP越高的地区,其碳补偿率往往越低;反之,碳补偿率越高;3由于县域单元碳源/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的碳排放经济贡献率和碳生态容量存在明显不匹配现象;4基于碳平衡分析,本文将中原经济区县域空间划分为碳强度控制区、碳收支平衡区、碳汇功能区、碳总量控制区及低碳优化区等5类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优化的思路及低碳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县域空间 碳收支 碳平衡分区 碳补偿
原文传递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7
作者 耀 张丽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区域主导产业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共同研究的热点,已有的各种选择方法广泛应用于不同等级地域单元主导产业的确立和培育。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内涵发生变化,区域主导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也在快速发展... 区域主导产业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共同研究的热点,已有的各种选择方法广泛应用于不同等级地域单元主导产业的确立和培育。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内涵发生变化,区域主导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也在快速发展,其方法体系正在形成。文章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归纳出13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根据选择基准的特点划分了两类选择模型:单基准模型和多基准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中比较典型的DEA模型、钻石理论修正模型、灰色聚类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DEA模型能较客观精确地分析区域主导产业;钻石理论模型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是今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发展的新方向;灰色聚类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是现有较准确刻画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型。但目前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与方法都不完善,从发展趋势看,基于功能分区理论和GIS技术的研究应用将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主导产业 选择基准 选择方法
下载PDF
1951年以来中国无霜期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58
8
作者 宁晓菊 张丽君 +1 位作者 杨群涛 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11-1822,共12页
准确界定无霜期及初、终霜日的时空变化是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效提升农业适应性的重要内容。根据1951年以来国内824个气象站点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在全国的分布特征,采用累积距平和线性倾向估计模拟三... 准确界定无霜期及初、终霜日的时空变化是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效提升农业适应性的重要内容。根据1951年以来国内824个气象站点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在全国的分布特征,采用累积距平和线性倾向估计模拟三者的变化趋势,并对无霜期进行突变检验。结果显示:1中国无霜期随纬度增加或海拔升高而减少,无霜期的年际波动幅度随纬度增加或随海拔降低而减少。2中国80%以上区域呈现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和无霜期延长的趋势,且三者的变化幅度均是北方大于南方、东部大于西部。3中国多数农区无霜期延长是初霜日推后和终霜日提前共同影响,而西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部分地区无霜期延长是初霜日的推后幅度大于终霜日的推后幅度或终霜日的提前幅度大于初霜日的提前幅度。4中国过半区域无霜期在1980s和1990s发生突变。突变集中分布在东北区中西部、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青藏区和甘新区;突变时间上,东部农区和西部农区无霜期分别在1980s和1990s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霜期 初霜日 终霜日 变化趋势 空间分布 农区
原文传递
区域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6
9
作者 耀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共7页
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对建立在人地关系研究基础上的地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区域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从区域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基础理论、支撑技术和应用研究... 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对建立在人地关系研究基础上的地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区域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从区域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基础理论、支撑技术和应用研究等方而论述了该领域的主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发展 经济地理学 持续发展理论
下载PDF
河南省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与调控 被引量:22
10
作者 耀 赵秉栋 +2 位作者 张俊军 刘建丽 程玉鸿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24-131,共8页
区域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区域人地相互作用,区域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区域人地系统的合理结构和优化模式以及人们对该系统的有效调控。
关键词 区域人地系统 持续发展 动态模拟 调控模式 河南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11
作者 沈威 鲁丰先 +2 位作者 耀 谢志祥 李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37-3951,共15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的典型生态敏感区和重点开发区,科学评价其生态承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特征出发,选择状态空间法从社会经济协调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性力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生...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的典型生态敏感区和重点开发区,科学评价其生态承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特征出发,选择状态空间法从社会经济协调力、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性力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多元回归、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深入分析了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W"型走势,社会经济协调力维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而资源环境支撑力和生态弹性力维度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②从空间格局来看,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与异质性,环洞庭湖地区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地区形成两大高值集聚区,而在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形成两大低值集聚区;③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效率、资源供给状况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等要素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影响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承载力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郑海霞 耀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体 ,其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依据 ,当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多集中在时间维上 ,对空间维的评价尤其是特定区域时空维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较少。本文从时空两个层次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体 ,其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依据 ,当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多集中在时间维上 ,对空间维的评价尤其是特定区域时空维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较少。本文从时空两个层次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协调性、公平性和综合性 4个方面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 评价模型 时空维 河南 协调性 公平性 综合性
下载PDF
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耀 陈世敏 +2 位作者 王喜 卢向前 李志刚 《地理译报》 CSCD 1997年第1期15-23,共9页
区域持续发展是从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理论滞后于应用为其基本现实。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区域持续发展理论建设已迫在眉睫。理论建设包括科学体系、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核心理论层次,本文主要对其基本理论层进行论述,认为现... 区域持续发展是从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理论滞后于应用为其基本现实。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区域持续发展理论建设已迫在眉睫。理论建设包括科学体系、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核心理论层次,本文主要对其基本理论层进行论述,认为现代人地关系协调论、区域PRED系统论、区域发展控制论和人地相互作用潜力论构成了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构建区域持续发展核心理论以及指导当前的区域持续发展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PRED系统 协调论 控制理论 区域经济
原文传递
县域粮食单产及其生产投入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8
14
作者 张金萍 耀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81,共9页
在当前耕地总量很难增加的总体形势下,粮食单产及其生产投入因素的关系研究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Moran’s I指数及散点图显示,粮食单产及其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估计的残差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而不满足经典线性回... 在当前耕地总量很难增加的总体形势下,粮食单产及其生产投入因素的关系研究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Moran’s I指数及散点图显示,粮食单产及其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估计的残差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而不满足经典线性回归分析的建模条件,而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并能进行参数的局部估计。河南省108个县的实践表明,GWR模型有效地降低了残差的空间自相关,各项检验指标均好于OLS估计。4个生产投入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灌溉因素在OLS和GWR模型中均为正效应,单位播种面积机械动力、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折纯)、单位播种面积用电量3个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在OLS模型中为负,而在GWR模型中则有正有负,说明存在空间异质性。黄河以北粮食高产区主要受机械动力、灌溉和用电量3个因素的正向影响,化肥投入的再增加反而引致单产降低。淮河沿岸和信阳的粮食高产区主要受化肥施用量和用电量的正向影响。为提高粮食单产,西部山地、丘陵县的粮食低产区应加强机械动力投入并提高用电效率,最西部的山地县还应适度增加化肥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 粮食单产 河南县域
原文传递
国外低碳城市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5
作者 耀 张丽君 +2 位作者 鲁丰先 闫卫阳 王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9-1469,共11页
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低碳城市逐渐成为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空间聚焦点。文章从城市碳排放驱动因素、低碳城市循环与代谢、低碳城市空间规划、低碳城市环境管治等四方面系统归纳了国外低碳城市研究的内容和模型方法,并对LMD... 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低碳城市逐渐成为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空间聚焦点。文章从城市碳排放驱动因素、低碳城市循环与代谢、低碳城市空间规划、低碳城市环境管治等四方面系统归纳了国外低碳城市研究的内容和模型方法,并对LMDI方法、Hybrid-EIO-LCA方法、CGE模型作了具体评述。可以认为,低碳城市研究在理论上,由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和社会论,由城市生态系统、共生城市、精明增长和公交导向细化为低碳社区的构建;在方法上,由单一计算转变到综合评估,由衍生方法借用转到低碳城市模型方法的提出;数据使用由估测数据转向明确的环境账户;空间尺度由城市个体向家庭、社区、园区、城市群等不同层面扩展;研究地域则从少数发达国家推广到发展中国家。基于低碳城市研究体系的不完备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数据的不确定性、时空尺度的多样性等特点,当前研究应从城市共生和谐论出发,以微观尺度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建立城市碳排放账户,对城市碳能源—经济—社会—环境(CEESE)系统的功能与机理、过程与控制以及关联与效应进行探索,创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低碳模型 碳排放 空间尺度 国外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艳 耀 +4 位作者 闫卫阳 张金萍 张丽君 鲁丰先 王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5-356,共12页
针对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在测算了近9年居民直接能耗导致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对比,并分析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全国分为6类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类型;高碳排放型城市的地均碳排放强度、人均... 针对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在测算了近9年居民直接能耗导致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对比,并分析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全国分为6类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类型;高碳排放型城市的地均碳排放强度、人均工资碳排放强度及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总量等方面均比低碳排放型城市高,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低于低碳排放型城市,并多为经济发达城市和资源丰富城市,其碳排放构成上分别以电、交通能耗碳排放和气碳排放为主导,高碳排放型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86.20%。我国大部分地级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属于相对低碳排放型,其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所在地的降温度日数(CDD)、采暖期、采暖强度、人均能源供给量、居民的人均工资、城市人均地方生产总值是影响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直接能耗 碳排放类型 城市居民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7
作者 耀 荣培君 +2 位作者 杨群涛 李旭 宁晓菊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26-1534,共9页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化进程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碳排放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化进程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碳排放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从中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以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除基础的IPAT模型、STIRPAT模型之外,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指数分解、结构分解、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也广泛应用。总体而言,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已逐渐深入、研究方法也多有创新,但仍需丰富研究视角、完善研究体系,更好地为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低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碳排放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旭 耀 +1 位作者 宁晓菊 张丽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9-175,共7页
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亲景度理论分析各客源市场游客对我国各城市类型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差异及变化,利用回归分析探寻影响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呈现... 以我国主要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亲景度理论分析各客源市场游客对我国各城市类型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差异及变化,利用回归分析探寻影响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游客对各城市类型和区域的选择性及变化差异较大,入境游客目的地选择偏好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入境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旅游距离、经济联系、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等,各影响因素对各客源市场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作用差异较大,在区分这些差异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游客 目的地选择 亲景度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路超君 耀 +3 位作者 罗宏 张丽君 张艳 鲁丰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2,共6页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但是由于对"低碳城市"认识的不一致,导致了各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根据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特点,识别出19个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因素,分别从城市主体水平、发展结构水平和管理水平等...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但是由于对"低碳城市"认识的不一致,导致了各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根据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特点,识别出19个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因素,分别从城市主体水平、发展结构水平和管理水平等角度进行分类说明。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建立解释结构模型(ISM),绘制出多级递阶结构图,理顺各因素间的结构关系,阐明了影响因素间内在关联性和层次性。研究结果显示,19个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其中政府和低碳城市标准位于最高层次,碳排放统计次之,它们是影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对其余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建议现阶段在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根据多级递阶结构图所示,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当务之急,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低碳城市标准》,加快开展城市碳排放统计工作,而政府作为城市主体之一,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政策供给者,应充分发挥其领导力,使低碳城市建设走上系统化、制度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影响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 政府领导力 低碳城市标准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与空间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闫卫阳 王发曾 耀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在对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和空间影响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第一,提出了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基本原则,并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采取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最新数据资料,... 在对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和空间影响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第一,提出了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基本原则,并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采取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最新数据资料,以河南省38个城市(市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三,考虑到加权Voronoi图在空间分割中的合理性,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可行性,运用加权Voronoi图对河南省38个城市(市区)的综合影响力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综合实力 空间影响力 河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