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籽粒发育性状的遗传及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增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5-191,共7页
以6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的1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籽粒发育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性状对粒重影响显著,而对单株籽粒产量无显著作用,籽粒发育性状通过粒重影响产量,其中,灌浆速率对粒重的作用大... 以6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的1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籽粒发育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性状对粒重影响显著,而对单株籽粒产量无显著作用,籽粒发育性状通过粒重影响产量,其中,灌浆速率对粒重的作用大于有效灌浆期。各性状皆有一般配合力的差异,除灌浆速率外,其它性状皆有特殊配合力的差异。有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方显著大于特殊配合力均方,说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以加性效应为主。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在高产育种及栽培中,可通过延长有效灌浆期、提高灌浆速率、适当缩短停滞期和出苗至抽丝的天数,扩大籽粒体积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发育性状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利用遗传突变基因改良特用玉米——糯玉米(wxwx)胚乳突变基因的效应和利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邓德祥 +1 位作者 卞云龙 印志同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叙述糯玉米的由来、传播与生产上应用简况。在论述糯玉米资源的同时 ,介绍糯玉米细胞遗传学基础知识与生物技术研究的要点。
关键词 转化因子 特用玉米 糯玉米 育种资源 育种方法 株型改良 品质改良 胚乳突变基因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研究——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植株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卞云龙 邓德祥 +1 位作者 徐明良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40-42,共3页
本试验是以含有3种不同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与4个自交系经饱和回交所得到的4组同核异质系为母本,3个共同恢复系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进行配组,以明确不同胞质对杂交种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C型、S型2种... 本试验是以含有3种不同不育细胞质的不育系与4个自交系经饱和回交所得到的4组同核异质系为母本,3个共同恢复系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进行配组,以明确不同胞质对杂交种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C型、S型2种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株高均有极显著增高效应,YⅡ-Ⅰ型不育细胞质虽使杂交种株高有所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2)S型、YⅡ-Ⅰ型、C型3种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穗位高有增效作用,但C型未达显著水平。(3)叶面积和叶向值两性状,3种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无显著影响。从而认为在生产应用时,以C型或YⅡ-Ⅰ型不育细胞质为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 三系配套 杂交育种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V.C群与Y型不育系恢复基因的确定 被引量:6
4
作者 徐明良 邓德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7-14,共8页
C群与Y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都涉及到三个基因位点,其中前两个位点Rf_4,Rf_5,在两类不育系中相同,具有很强的恢复力,基因间作用为重叠显性;第三个位点不同,C群为Rf_6,Y型为Rf_7,它们的恢复力较弱,易受环境影响。Rf_7基因对Rf_5基因可能有... C群与Y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都涉及到三个基因位点,其中前两个位点Rf_4,Rf_5,在两类不育系中相同,具有很强的恢复力,基因间作用为重叠显性;第三个位点不同,C群为Rf_6,Y型为Rf_7,它们的恢复力较弱,易受环境影响。Rf_7基因对Rf_5基因可能有上位性的育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 不育性 恢复基因
下载PDF
利用遗传突变基因改良特用玉米 Ⅴ.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的效应与利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邓德祥 +1 位作者 蒋守华 卞云龙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12,共4页
简要说明甜玉米突变基因由来以及研究近况。甜玉米在碳水化合物中形成的隐性突变基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种源丰富,已育成多个品种。在育种技术方面,着重介绍新方法——转座子育种技术。
关键词 甜玉米 水溶性多糖 隐性突变基因 se基因
下载PDF
玉米对黄曲霉菌田间抗性遗传 被引量:5
6
作者 邓德祥 蒋思霞 +2 位作者 卞云龙 徐明良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3-36,共4页
采用7个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通过自交与回交获得F2及回交世代。授粉后21d于田间对亲本、F1、F2及回交各世代用刀划法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usflavusLink),收获时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7个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通过自交与回交获得F2及回交世代。授粉后21d于田间对亲本、F1、F2及回交各世代用刀划法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usflavusLink),收获时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亲本对黄曲霉菌的田间抗性有显著差异;玉米对黄曲霉菌的田间抗性受多基因控制,既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又有显性效应。还对抗性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曲霉 抗病性 遗传
下载PDF
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抗性的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建国 +1 位作者 邓德祥 徐明良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0-72,共3页
用广义遗传模型方法 ,研究了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核抗性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控制 ,以显性效应为主。 3个病害指标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性主要归因于加性效应 ,病斑数和病级之间还有... 用广义遗传模型方法 ,研究了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核抗性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控制 ,以显性效应为主。 3个病害指标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性主要归因于加性效应 ,病斑数和病级之间还有显著的显性遗传相关。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斑病 遗传分析 T小种抗性 遗传模型
下载PDF
利用遗传突变基因改良特用玉米——紫(黑)糯玉米育种与市场开拓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邓德祥 +1 位作者 卞云龙 蒋守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8,共3页
紫(黑)糯玉米问世倍受青睐。但欲育成青穗用与淀粉用的丰产的杂种,难以近期实现。其因是受转座子遗传效应和环境的影响。文中择要介绍了紫(黑)糯玉米的各殊育种途径,制种要点,并对市场开拓各色品种寄予瞻望。同时,还引用“阈值”(Thresh... 紫(黑)糯玉米问世倍受青睐。但欲育成青穗用与淀粉用的丰产的杂种,难以近期实现。其因是受转座子遗传效应和环境的影响。文中择要介绍了紫(黑)糯玉米的各殊育种途径,制种要点,并对市场开拓各色品种寄予瞻望。同时,还引用“阈值”(ThresholdValue)与“潜默知识”(TacitKnowledge)二词,阐明育种工作的问题,以引起育种者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者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突变基因 特用玉米 紫糯玉米 黑糯玉米 育种 市场开拓 转座子追综法 轮回选择 潜默知识 淀粉层 阈值
下载PDF
雄性不育小麦花药发育各期核酸含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建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4-19,共6页
对T型和太谷核雄性不育小麦花药发育各期的核酸含量进行了研究,可育花药核酸含量随花药的发育而逐渐增加。T型不育花药核酸从四分体后逐渐下降,和花粉败育进程相一致。太谷核不育花药核酸从造孢细胞期后一直递减。花粉成熟时,T型不育花... 对T型和太谷核雄性不育小麦花药发育各期的核酸含量进行了研究,可育花药核酸含量随花药的发育而逐渐增加。T型不育花药核酸从四分体后逐渐下降,和花粉败育进程相一致。太谷核不育花药核酸从造孢细胞期后一直递减。花粉成熟时,T型不育花药核酸含量为可育的36.28%,太谷核不育为可育的14.84%。太谷核不育的花药核酸含量的下降和花药停止生长相一致。可育和不育株的子房核酸含量随花药发育而递增,最终两种不育的含量均显著地高于可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 不育系 小麦 花药 核酸 含量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Ⅷ.玉米Y_(Ⅱ-1)型不育胞质归群初报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建国 +2 位作者 徐明良 邓德祥 卞云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77-684,共8页
从若干方面初步研究了玉米Y_(Ⅱ-Ⅰ)型不育细胞质与3个主要类群的不育胞质(T、C和S)间的差异。育性恢复测验表明,Y_(Ⅱ-Ⅰ)胞质有其独特的恢复基因,在各类自交系核背景下,其育性表现与众不同。恢复基因至少有二对,其中一对与C群不育系... 从若干方面初步研究了玉米Y_(Ⅱ-Ⅰ)型不育细胞质与3个主要类群的不育胞质(T、C和S)间的差异。育性恢复测验表明,Y_(Ⅱ-Ⅰ)胞质有其独特的恢复基因,在各类自交系核背景下,其育性表现与众不同。恢复基因至少有二对,其中一对与C群不育系有别。小斑病菌测试效应,说明Y_(Ⅱ-Ⅰ)型不属于T群,而线粒体DNA(mtDNA)的电泳图谱说明Y_(Ⅱ-Ⅰ)胞质明显不同与S群。上述结果表明,玉米Y_(Ⅱ-Ⅰ)型不育胞质可能是一种新型不育胞质,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胞质 恢复基因 线粒体DNA 玉米 雄性不育
下载PDF
C型和Y型玉米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大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3-19,共7页
采用涂片和切片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C型、Y型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过程。观察表明:C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发生于四分体离散后的单核初期;花药壁的绒毡层细胞液泡化、膨大,中层随花药发育而增大。Y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发... 采用涂片和切片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C型、Y型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过程。观察表明:C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发生于四分体离散后的单核初期;花药壁的绒毡层细胞液泡化、膨大,中层随花药发育而增大。Y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发生于单核靠边期;花药壁的绒毡层发生肥大而崩溃,中层发育正常。在花粉败育特点上,Y型不育系不同于C型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系 花粉败育 细胞学
下载PDF
利用遗传突变基因改良特用玉米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德祥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8-20,共3页
简述玉米胚乳突变隐性基因的类别 ,效用、相互作用。讨论了这类隐性突变基因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并指出利用双隐性、三隐性突变基因的难度。同时结合当前育种实际与生物技术的进展阐明利用隐性单基因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玉米 胚乳突变基因 隐性单基因 品种改良 遗传突变基因
下载PDF
新型玉米Y型雄性不育系的特性与遗传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德祥 +1 位作者 徐明良 刘大文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6,65-67,共6页
利用恢复系的细胞质创造不育系是选育新型不育系的有效途径。采用此法先后选育出Y_Ⅰ型和Y_Ⅱ型玉米不育系。据数年来对Y型不育系的抗病性、恢保关系,光学细胞学、电镜超微结构、生化特性、遗传特性等方面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确定Y型不... 利用恢复系的细胞质创造不育系是选育新型不育系的有效途径。采用此法先后选育出Y_Ⅰ型和Y_Ⅱ型玉米不育系。据数年来对Y型不育系的抗病性、恢保关系,光学细胞学、电镜超微结构、生化特性、遗传特性等方面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确定Y型不育系是有别于C群、T群和S群的新型不育系。其归群尚待进一步研究。Y型不育系育性遗传稳定、三系配套。恢复系较多且抗病性强,是一份宝贵的种质资源,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性 分裂不同步
下载PDF
从遗传学、基因组学回顾与展望杂种优势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1-427,共7页
早在3000年前人类就发现了杂种优势现象,但在农业生产上较大面积种植杂交种,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杂种优势已在多种作物上推广,为解决人类的食品供给发挥了重大作用。回顾孟德尔遗传学的研究历史,从正向遗传学的方... 早在3000年前人类就发现了杂种优势现象,但在农业生产上较大面积种植杂交种,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杂种优势已在多种作物上推广,为解决人类的食品供给发挥了重大作用。回顾孟德尔遗传学的研究历史,从正向遗传学的方法所得结果,来研讨杂种优势利用的成效和机理。DNA分子结构的发现,使遗传学得到升华;基因组学又把遗传学带入崭新的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创新。从现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基因组分析所获得的知识将成为理解杂种优势的重要基础。同时,分析了杂种优势的研究方向和突破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性 基因组学 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玉米对黄曲霉菌抗性的遗传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德祥 盖钧镒 +3 位作者 卞云龙 印志同 徐明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31-736,共6页
用 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 ,对杂种 F1进行自交 ,获得 P1、P2 、F1、F’1、F2 、F’2 6个家系。对 6个家系的种子用黄曲霉菌 ( Aspergillus flavus L ink)接种。根据种子的感病程度 ,对抗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对黄曲... 用 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 ,对杂种 F1进行自交 ,获得 P1、P2 、F1、F’1、F2 、F’2 6个家系。对 6个家系的种子用黄曲霉菌 ( Aspergillus flavus L ink)接种。根据种子的感病程度 ,对抗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主要受 2 n核遗传体系控制 ,细胞质对抗性的遗传也有影响 ,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曲霉菌 抗性遗传控制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加速应用的商榷意见 被引量:4
16
作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种由于出现种子混杂以及管理失误造成产量的减低与失收,未能实现大面积的推广。介绍了我国利用雄性不育化杂交育种的情况,探讨了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实践应用价值,明确了雄性不育化杂交种育性稳定、技术匹配可靠及高产特... 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种由于出现种子混杂以及管理失误造成产量的减低与失收,未能实现大面积的推广。介绍了我国利用雄性不育化杂交育种的情况,探讨了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实践应用价值,明确了雄性不育化杂交种育性稳定、技术匹配可靠及高产特性,阐明雄性不育化制种可以取得纯净、整齐一致的种子,而管理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此,应用雄性不育化杂交种,不但有增产的趋势,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不育化杂交种 双保持性两系法 玉米雄性不育系制种 恢复系 管理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学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大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7-14,共8页
采用涂片、压片、切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玉米 T 型、C 型,Y 型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C 型不育系后期Ⅰ染色体分离落后,末期Ⅰ出现畸形二分子,末期Ⅱ不同步形成细胞壁。此外,还有低频率的花粉母细胞败育,终变期单价体等。T... 采用涂片、压片、切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玉米 T 型、C 型,Y 型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结果表明:C 型不育系后期Ⅰ染色体分离落后,末期Ⅰ出现畸形二分子,末期Ⅱ不同步形成细胞壁。此外,还有低频率的花粉母细胞败育,终变期单价体等。T 型不育系后期Ⅰ染色体分离落后,后期Ⅱ染色体分裂落后。Y 型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系 小孢子 细胞学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Ⅷ.对玉米Y_(Ⅱ-1)不育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明良 +2 位作者 邓德祥 陈若雷 卞云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89,共5页
以玉米 T、S、C群及新选育的 Y -1不育系为材料 ,用这 4类群不育胞质线粒体 DNA,经 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长距凝胶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谱带。再以 5种线粒体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 ,结果表明 :T、S、C群表... 以玉米 T、S、C群及新选育的 Y -1不育系为材料 ,用这 4类群不育胞质线粒体 DNA,经 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长距凝胶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谱带。再以 5种线粒体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 ,结果表明 :T、S、C群表现较多差异的杂交带型 ,持有明显的多态性 ,Y -1型杂交带与 T、 S群区别明显 ,与 C群有少量差异。这为从遗传组成上区分不育胞质类群和 Y -1型不育系的归群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线粒体DNA 雄性不育胞质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下载PDF
玉米mtDNA的RAPD分析与对Y_(Ⅱ-1)型不育胞质的归群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德祥 陈若雷 +3 位作者 卞云龙 徐明良 印志同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2-35,74,共5页
选用 51个随机引物对玉米 U81 1 2的 5种不同类群 (型 )胞质的同核异质系的线粒体 DNA( mt D-NA)进行扩增 .结果表明 :各类型胞质的 mt DNA间的随机扩增产物有较大的差异 .玉米 Y -1型不育胞质的 mt DNA扩增的电泳谱带与 T群、S群不育... 选用 51个随机引物对玉米 U81 1 2的 5种不同类群 (型 )胞质的同核异质系的线粒体 DNA( mt D-NA)进行扩增 .结果表明 :各类型胞质的 mt DNA间的随机扩增产物有较大的差异 .玉米 Y -1型不育胞质的 mt DNA扩增的电泳谱带与 T群、S群不育胞质有明显的差异 ,与 C群不育胞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MTDNA PRAPD YⅡ-1型不育胞质
下载PDF
玉米不育化新品种苏玉12号的选育与推广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德祥 卞云龙 +2 位作者 印志同 徐明良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24,共2页
玉米不育化育种自1970年T型不育胞质专性感染小斑病菌T小种而被迫停用后,走向了低谷。为此我们开展了新不育细胞质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恢复系细胞质采取核置换方法于1984年育成了新型的YⅡ-Ⅰ型玉米雄性不育系... 玉米不育化育种自1970年T型不育胞质专性感染小斑病菌T小种而被迫停用后,走向了低谷。为此我们开展了新不育细胞质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恢复系细胞质采取核置换方法于1984年育成了新型的YⅡ-Ⅰ型玉米雄性不育系。经鉴定表明: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选种 苏玉12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