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醇-氧化铈人体血管造影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石小田 易西南 +4 位作者 王淼 罗刚 张显芳 陈卫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8-559,共2页
有关人体血管数字化研究的报道较多,采用的研究方法各有不同。随着虚拟中国人建模的动脉灌注研究成功,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完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数字虚拟人数据集进行血管重建。近年,楼新法、张志浩、周小兵等采用造影剂进... 有关人体血管数字化研究的报道较多,采用的研究方法各有不同。随着虚拟中国人建模的动脉灌注研究成功,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完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数字虚拟人数据集进行血管重建。近年,楼新法、张志浩、周小兵等采用造影剂进行血管灌注,结合电脑软件SSPS11.0,PhotoshopCS2,DicomWorksl.3.5,3D-doctor以及GEHCMicroviewer,运用放射造影术,对人体血管进行3D可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聚乙烯醇 数字化可视人体 虚拟中国人 氧化 人体血管 放射造影术 3D可视化
下载PDF
尾状叶门静脉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坤菊 +3 位作者 黄海伟 石小田 陈敏 易西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56,共3页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门静脉数量、直径、走行、来源、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门静脉进行观测;采用64排螺旋CT对5例新鲜...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门静脉数量、直径、走行、来源、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门静脉进行观测;采用64排螺旋CT对5例新鲜肝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门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1支以上的固有尾状叶门静脉的出现率为62.5%,其中主要以固有尾状叶门静脉后支和前支为主(27.5%),另外也有固有尾状叶门静脉左支和右支(12.5%);腔静脉旁部门静脉主要为1支,10例腔静脉旁部的实质也有固有尾状叶的分支(主要为右支或前支);尾状突门静脉主要为1支,来自于门静脉左、右支;重建的三维图像可以直观形象地体现尾状叶门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可按各种方向任意旋转演示。结论:尾状叶门静脉呈左、右支双重供应,但以左侧供应为主;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可真实显示尾状叶门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状叶门静脉 应用解剖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尾状叶静脉的应用解剖与CT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汪坤菊 丁自海 +4 位作者 陈敏 黄海伟 石小田 易西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0例肝脏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固有尾状叶静脉有1~3支,34.38%(11例)有固有尾状叶上静脉,90.63%(29例)有固有尾状叶中静脉,59.38%(19例)有固有尾状叶下静脉。腔静脉旁部静脉和尾状突静脉都为1支,尾状突静脉出现率34.38%(11例)。尾状叶静脉主要汇入到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左上区(2区)、左中区(6区)、左下区(10区)。其游离部的长度长短不一。结论:了解尾状叶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状叶静脉 应用解剖 CT
下载PDF
管道铸型标本断层摄影法对肝门静脉的三维重建 被引量:5
4
作者 汪坤菊 陈敏 +3 位作者 张显芳 石小田 易西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5915-5918,共4页
背景:以往的影像诊断中,主要观察二维图像,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及诊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在三维空间里研究人体内小血管的分布,已成为今后解剖学研究的必然。目的:利用管道铸型标本断层摄影法对肝门静脉系统进行三维重建,为腹腔镜肝切除手... 背景:以往的影像诊断中,主要观察二维图像,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及诊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在三维空间里研究人体内小血管的分布,已成为今后解剖学研究的必然。目的:利用管道铸型标本断层摄影法对肝门静脉系统进行三维重建,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以成人新鲜尸体为观察对象,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实验,于2007-10/2008-03在海南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和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CT室完成。对象:非肝胆疾病死亡成人新鲜标本10例,患者及家属自愿捐献。方法:预处理标本,经肝门静脉注入氧化铅与明胶混悬液,用美国QE Lights Speed VCT64层CT连续扫描,利用CT自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表面成像法显示其外部形态,透明成像法显示其内部管道系统。主要观察指标:门静脉的各级分支的出现以及管壁清晰度、饱满度。结果:横断面原始图像及其三维图像重建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可清晰显示5级以上门静脉分支,重建后的模型可以任意三维旋转。结论:管道铸型标本断层摄影法是肝门静脉系进行三维重建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对腹腔镜肝外科术前计划制定和术中操作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静脉 铸型 三维重建 数字医学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3D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小田 汪坤菊 +5 位作者 陈敏 黄海伟 林威威 邓王孝 张显芳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构建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3D可视化模型和研究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的结构特征。方法采用128排螺旋CT对5例新鲜肝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胰十二指肠区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构建的胰十二指肠区动脉... 目的探讨构建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3D可视化模型和研究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的结构特征。方法采用128排螺旋CT对5例新鲜肝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胰十二指肠区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构建的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三维模型图像清晰,管道饱满,立体空间感强,均能清晰地显示胰十二指肠区动脉的4级以上血管,各级分支血管的形态、走行、分布及各血管间的吻合显影清晰,效果满意。清晰显示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网的构建特点。结论采用聚乙烯醇-氧化铈血管造影术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灌注可构建理想的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网3D可视化模型,为系统研究人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网的形态结构和血供分布提供了血管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区 动脉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