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永先 唐晓凤 +2 位作者 王超 禚文昆 桑成林 《人民军医》 201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观察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30例,对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 目的:观察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应用桥接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复杂骨折30例,对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58~104min,平均77.2min;术中出血量120~800ml,平均336ml。30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门诊随访拍摄X线片。随访患者骨痂生长良好,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连及压疮等并发症;切口并发症1例,经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Harris评分95~98分,平均96.4分;HSS评分91~96分,平均94.3分。结论:桥接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对于股骨复杂骨折的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复杂骨折 桥接内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微球复合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兔股骨髁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鑫 孟国林 +9 位作者 刘建 袁志 熊卓 李国臣 白峰 禚文昆 马煜 吕荣 王军 郝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复合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5只,在40只实验动物股骨髁部制备0.6 cm×1.0 cm骨缺损.实验分...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复合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三钙(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5只,在40只实验动物股骨髁部制备0.6 cm×1.0 cm骨缺损.实验分4组:A组:缺损组,B组:用PLGA/TCP空白支架修复骨缺损,C组:用等量rhBMP-2复合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D组:用rhBMP-2壳聚糖微球复合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每组10只动物.另5只动物为正常对照组(E组).应用X线、Micro-CT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术后4、12 周各实验组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4周X线片示:A组无新骨形成.B组有少量新生骨影像形成,C、D组骨缺损部位均有新骨影像形成.术后12周,Micro-CT结果显示:D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等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检测到上述指标.术后4剧,D组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有部分成熟的骨小梁,PLGA/TCP支架大部分被降解.吸收.术后12周,D组支架和微球完全降解.骨缺损被成熟骨取代 B、C、D组骨长入率分别为5.78%±1.21%、37.26%±6.45%、74.25%±8.91%,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rhBMP-2壳聚糖微球的PLGA/TCP支架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股骨 壳聚糖 组织工程 骨缺损
原文传递
携带人VEGF_(165)和ANG-1双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目的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金康 孟国林 +8 位作者 刘建 胡蕴玉 袁志 段春光 毕龙 白峰 黄鑫 禚文昆 李国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pAd-VIA。[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目的基因VEGF165、ANG-1基因,将得到的基因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亚克... [目的]构建并鉴定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pAd-VIA。[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目的基因VEGF165、ANG-1基因,将得到的基因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RES),亚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EGFP的穿梭载体pTrack-CMV中,构建携带双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Track-CMV-VIA。进而使用AdEasyTM腺病毒系统重组并包装腺病毒。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制备的腺病毒pAd-VIA感染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外源基因VEGF165及Ang-1的表达。[结果]该重组腺病毒质粒经测序、酶切鉴定,证明基因序列正确。转染QBI-293A细胞后,可观察到GFP明显表达。重组合腺病毒载体pAd-VIA获得成功包装,扩增后病毒滴度为2×1010PFU/ml,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转染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ELISA结果显示转染组在感染48 h后,培养细胞上清中的VEGF165浓度为(42.5±2.082)ng/105细胞,ANG-1浓度为(16.67±2.08)ng/105细胞,未转染组几乎未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VEGF165、ANG-1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组织工程人工骨血管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 血管生成素-1 腺病毒载体 基因转染
原文传递
西安地区140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禚文昆 刘建 +3 位作者 孟国林 张金康 李国臣 马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3期3190-3193,共4页
通过对西安某社区部分绝经后妇女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其骨骼健康状况,为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Hplogic)对西安某社区140例绝经后妇女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绝经后妇女(50—60)岁年龄段腰椎的... 通过对西安某社区部分绝经后妇女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其骨骼健康状况,为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Hplogic)对西安某社区140例绝经后妇女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绝经后妇女(50—60)岁年龄段腰椎的骨密度下降趋势最明显;(60—70)岁年龄段各部位的骨密度值下降趋势变缓;70岁以后各部位的骨密度值有稍微的上升趋势,腰椎变化趋势大。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说明结论绝经后妇女各部位骨密度值的变化趋势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且绝经后妇女在(50—60)年龄段腰椎骨密度下降明显,应及早给予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