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塑型跟骨钛钢板的研制及其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81
1
作者 俞光荣 梅炯 +5 位作者 朱辉 袁锋 蔡宣松 郭荻萍 王以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 设计一种用于治疗跟骨骨折的新型内固定钢板 ,并评价该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通过对 10 8侧跟骨干燥标本的骨性测量 ,结合对 41侧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扫描及其手术观察 ,设计出适用于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可... 目的 设计一种用于治疗跟骨骨折的新型内固定钢板 ,并评价该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通过对 10 8侧跟骨干燥标本的骨性测量 ,结合对 41侧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扫描及其手术观察 ,设计出适用于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在对该钢板的有关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后 ,应用该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33侧 ,平均随访 12 .4(6~ 2 2 )个月。结果 钢板各钉孔间的拉伸破坏载荷为 1840N ,而整块钢板纵向弯曲试验的最大载荷为 10 6 0N。螺钉的抗弯最大载荷为 6 90N ,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 5 96N。33侧骨折中 ,2 9侧获随访。按Mary 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 ,2 9侧中 ,优 16侧 ,良 12侧 ,可 1侧 ,优良率为 96 .5 %。 结论 本钢板设计合理 ,力学性能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钛钢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6例报告 被引量:150
2
作者 俞光荣 梅炯 +5 位作者 蔡宣松 朱辉 袁锋 汪伟 郭荻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755-757,共3页
目的 :评价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3 6例 45足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法分型 ,Ⅰ型 2足 ,Ⅱ型 11足 ,Ⅲ型 15足 ,Ⅳ型 17足 ,对Ⅱ型以上 41足跟骨骨折用重建钢板治疗 ,随访时间 2~ 5 1月 ,平均 15 .3月。结果 :按Maryland... 目的 :评价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3 6例 45足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法分型 ,Ⅰ型 2足 ,Ⅱ型 11足 ,Ⅲ型 15足 ,Ⅳ型 17足 ,对Ⅱ型以上 41足跟骨骨折用重建钢板治疗 ,随访时间 2~ 5 1月 ,平均 15 .3月。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 41足行重建钢板固定者中 ,优 13足 ,良 2 7足 ,可 1足 ,优良率97.6%。无感染、皮缘坏死或切口裂开。结论 :手术治疗可提高跟骨骨折的疗效 ,重建钢板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 重建钢板 治疗
下载PDF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40
3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蔡宣松 郭荻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08,T002,共4页
目的 总结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对 2 9例 31侧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方法采用重建钢板 (17侧 )和自制可塑形跟骨钛钢板(14侧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 结果  ... 目的 总结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对 2 9例 31侧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方法采用重建钢板 (17侧 )和自制可塑形跟骨钛钢板(14侧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 结果  2 1侧骨折术后获 12~ 5 7个月 (平均18 4个月 )随访 ,患足功能优 5侧 (2 3 8% ) ,良 13侧 (6 1 9% ) ,可 3侧 (14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SANDERSIV型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 被引量:119
4
作者 张世民 +4 位作者 王欣 张英琪 陈文韬 周家钤 俞光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ol femoro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7月,采取PFNA治疗的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Gros...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ol femoro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7月,采取PFNA治疗的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69例患者中因手术期未输血的43例,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75.2岁,平均手术时间68.8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69.0 ml。术前Hb平均113.2 g/L,术后85.3 g/L,降低了27.9 g/L;术前Hct平均34.27,术后26.13,降低了8.14。采取输血支持的26例,男4例,女22例;平均年龄83.7岁,平均手术时间64.2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37.0 ml,平均输血量646 ml。术前Hb平均93.4 g/L,术后91.1 g/L,降低了2.3 g/L;术前Hct平均28.57,术后27.95,降低了0.62。按Gross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937 ml和706 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1.96%和80.69%,总失血量约是显性失血量的6倍。[结论]PFNA手术切口虽小,但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却不少,临床上需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骨折内固定术 PFNA 围手术期 老年
原文传递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0
5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李广君 黎之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3 .6± 3 .0 )mm ,(15 .3± 2 .2 )mm和 (9.5± 1.2 )mm。在 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 ,无一发生载距突移位。在跟骨载距突的周围 ,有牢固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附着 ,故当跟骨骨折时 ,这些结构可限制载距突移位。结论 :载距突周围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不会发生移位 ,故临床上可利用稳定的载距突骨块作为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时的固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解剖学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与PFNA治疗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81
6
作者 张世民 +3 位作者 黄轶刚 王欣 张英琪 马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868-1872,共5页
[目的]比较髓外DHS(dynamic hip screw)与髓内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术中或术后外侧壁破裂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采用PFNA和2005~2006... [目的]比较髓外DHS(dynamic hip screw)与髓内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术中或术后外侧壁破裂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采用PFNA和2005~2006年采用DHS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组71例(男19例,女52例,平均年龄77岁),DHS组62例(男24例,女38例,平均年龄75.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状况,外侧壁骨折的发生率、术后康复进程和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比DHS组外侧壁破裂对康复过程和功能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骨折前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步行活动能力、手术危险度分级、内科合并症数目、骨质疏松Sigh指数、术中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拉力螺钉的置放(TAD)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FNA组能早期下地负重行走(平均4.4周),较DHS组(平均10.6周)康复进程显著为快。但PFNA组的髋股部疼痛不适发生率(25%)较DHS组(11%)显著为高。DHS组有5例发生外侧壁破裂(占8%),虽经延长卧床时间(达3个月以上)等措施骨折均获得愈合,但其功能效果较无外侧壁破裂者显著为差。[结论]DHS治疗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发生外侧壁破裂而导致失败的危险,建议采用头髓钉系统(如PFNA)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骨折内固定 DHS PFNA 髋股疼痛 功能效果
原文传递
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李广君 倪之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3 0侧干燥跟骨标本分 3组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剖开 ,观察跟骨骨小梁排列。解剖 13例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 ,观察跟骨周围的肌腱、血管、神经走行 ,以... 目的 :探讨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3 0侧干燥跟骨标本分 3组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剖开 ,观察跟骨骨小梁排列。解剖 13例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 ,观察跟骨周围的肌腱、血管、神经走行 ,以及关节囊和韧带的附着。对其中 3侧新鲜足标本分别以红黑墨水灌注胫后动脉及腓动脉 ,观察跟骨及其足部皮肤的血供状况。结果 :跟骨骨小梁的分布特点为内、后、上致密 ,外、前、下稀疏。胫后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前下部骨质和足底前 2 /3皮肤 ,腓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后上方骨质和足跟底部皮肤 ,胫前动脉则供应跟骨中央和足背绝大部分皮肤。结论 :应根据跟部皮肤的血供选择手术切口。载距突和跟骨结节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解剖学 骨小梁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69例 被引量:63
8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蔡宣松 郭荻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重建钢板、可塑形钢板、Y形钢板和T形钢板对 6 9例77侧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 ,77侧骨折中 73侧获随访 ,随访时间 2~ 5 1个月 ,平均 14 2个月。结果 ... 目的 评价开放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重建钢板、可塑形钢板、Y形钢板和T形钢板对 6 9例77侧跟骨骨折进行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 ,77侧骨折中 73侧获随访 ,随访时间 2~ 5 1个月 ,平均 14 2个月。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 ,本组 73侧骨折中 ,优 2 9侧 ,良 40侧 ,可 4侧 ,优良率 9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胫骨平台双髁四象限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世民 姚勐炜 +5 位作者 张立智 张英琪 陈文龙 王欣 黄轶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808-1815,共8页
[目的]介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双髁四象限)"内撑外吊"的内固定策略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2011年,对16例累及双髁(内、外侧髁)四象限(前内、前外、后内、后外)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第Ⅵ型,AO/OTA分类41C2... [目的]介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双髁四象限)"内撑外吊"的内固定策略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2011年,对16例累及双髁(内、外侧髁)四象限(前内、前外、后内、后外)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第Ⅵ型,AO/OTA分类41C2,C3型),采用仰卧健侧漂浮体位,经后内侧倒L形切口,从腓肠肌-比目鱼肌内侧入路,暴露前内、后内和后外三个象限的骨折块,采用小型钢板以单皮质短螺钉抗滑方式固定,维持骨块的解剖复位;再经前外侧切口,复位劈裂塌陷的外侧关节面并植骨,用强力厚重的外侧锁定钢板以排筏支撑方式固定。术后采用影像学和HSS膝关节量表及SMFA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男11例、女5例,共16膝,平均年龄51岁(39~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1 d(7~21 d)。经后内侧、前外侧双切口,16例进行了前内侧、后内侧象限骨块固定,11例进行了后外侧象限皮质固定,16例采用了外侧锁定钢板。术后1例出现后内侧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清创VSD后,重新缝合而愈。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的时间平均为21周(16~26周)。3例发生轻度关节面复位丢失。没有负重力线的改变。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年(12~33个月,平均21个月),膝关节活动幅度平均为98°(80°~125°)。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7.7分(75~95分),SMFA评分平均为21.3分(12~33分)。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累及双髁四象限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通过健侧漂浮体位双切口入路,采用"内撑外吊"的内固定模式,可望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双髁骨折 后髁骨折 四象限骨折 漂浮体位 抗滑固定 排筏固定
原文传递
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S1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58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58例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M 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58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58例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M 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力增高,疗效较传统的针刺方法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中风 肢体肌张力力增高
原文传递
第五跖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11
作者 袁锋 李兵 +4 位作者 俞光荣 周家钤 杨云峰 李海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8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第5跖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第5跖骨骨折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3.3岁。第5跖骨头颈部骨折9例;骨干骨折17例;Jones骨折6例;基底部撕脱骨折13例。根据AO分型:81(L)-A1型6例,... 目的探讨第5跖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第5跖骨骨折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3.3岁。第5跖骨头颈部骨折9例;骨干骨折17例;Jones骨折6例;基底部撕脱骨折13例。根据AO分型:81(L)-A1型6例,81(L)-B1型13例;81(L)-A2型3例,81(L)-B2型9例,81(L)-C2型5例;81(L)-A3型4例,81(L)-B3型5例。所有患者中4例为开放性骨折。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髓内螺钉或单纯螺钉内固定。其中单纯螺钉固定17例,包括跖骨干部简单斜行骨折3例,跖骨头部简单骨折1例,基底部撕脱性骨折13例;髓内螺钉固定6例,均为Jones骨折;钢板固定22例,包括跖骨干部横行及粉碎性骨折14例,头颈部简单及粉碎性骨折8例。结果 35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5周。患者术后平均14周(12~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采用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35例患者评分为74~100分,平均84.3分。结论第5跖骨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确切内固定是维持足部正常形态、恢复足弓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跖骨 骨折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欣 张世民 +3 位作者 俞光荣 周家钤 袁锋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9期800-802,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经外侧切口行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28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25~66岁,平均47.6岁。结果在28例...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经外侧切口行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28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25~66岁,平均47.6岁。结果在28例患者中,5例浅表坏死经保守治疗后伤口愈合,其余23例均行手术处理,经彻底清创,取出钢板,足部局部皮瓣转移4例,小腿远端蒂皮(筋膜)瓣转移修复19例。随访6个月~3年,所有伤口均愈合,无创面再坏死、裂开、感染等情况出现,恢复行走功能。结论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外科医生处理此类伤口并发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现代学徒制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医师承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贵锋 李力强 +2 位作者 胡钰颖 区绮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根据中医临床医师培养特点和名中医成才规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师带徒模式同时,通过借鉴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新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路径,解决中医师承教育缺乏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综合远程视频教学... 根据中医临床医师培养特点和名中医成才规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师带徒模式同时,通过借鉴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新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路径,解决中医师承教育缺乏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综合远程视频教学系统,解决中医师承教育时间、空间和师资限制问题。有效突破中医师承教育带教老师不足、培养标准不一、医院难以大规模接受临床见习生、学校教室与教学医院距离远、患者不愿在除主诊医生外暴露身体和病情等中医临床医师规模化培养的瓶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师承教育 现代学徒制 信息化教学 名中医工作室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倪明 孙万驹 +4 位作者 张芳芳 窦帮 冯铁男 梅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4-62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四家医院收治的4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0例,女224例;年龄45~98岁[(77.8±10.5)岁]。以骨折愈合为判...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四家医院收治的4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0例,女224例;年龄45~98岁[(77.8±10.5)岁]。以骨折愈合为判断指标,将患者分为正常愈合组和非正常愈合组。骨折正常愈合组326例,非正常愈合组98例,其中2例骨折不愈合。评估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侧别、AO分型、Evans-Jesen分型、外侧壁厚度、内侧壁支撑、尖顶距及固定材料在股骨头的位置等资料。先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Logistics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骨折愈合的主要因素。末次随访时依据髋关节功能Oxford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3年[(2.2±0.3)年]。单因素分析中两组AO分型、Evans-Jesen分型、内侧壁支撑、尖顶距和主钉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折类型简单(OR=1.030)、内侧壁存在(OR=0.395)、尖顶距≤25 mm(OR=0.266)和主钉位于股骨头中下方(OR=0.986)与骨折正常愈合显著相关(P<0.05)。骨折正常愈合组的Oxford评分[(42.6±4.5)分]高于非正常愈合组[(35.4±3.2)分](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是影响骨折愈合最重要的因素,内侧壁存在、控制尖顶距≤25 mm和主钉位置偏下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危险因素 尖顶距
原文传递
Pilon接骨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端螺旋形骨折 被引量:14
15
作者 俞光荣 +4 位作者 袁峰 周家钤 张世民 夏江 陈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6期557-558,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Pilon接骨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端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胫骨远端螺旋形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内固定材料选用强生公司Pilon接骨板。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Johner-Wruhs标准评价:优17例... 目的探讨使用Pilon接骨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端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胫骨远端螺旋形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内固定材料选用强生公司Pilon接骨板。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Johner-Wruhs标准评价:优17例,良6例,可1例。结论选用强生Pilon接骨板经皮微创治疗不累及踝关节或部分累及后踝的胫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微创 接骨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距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4
16
作者 俞光荣 李兵 +3 位作者 杨云峰 周家钤 黄轶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8期710-714,共5页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32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8.5岁.骨折根据改良的Hawkins方法分型:Ⅰ型6例,Ⅱ型19例,Ⅲ型7例.Ⅰ型骨折:2例采用保守治疗,非负重石膏...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32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8.5岁.骨折根据改良的Hawkins方法分型:Ⅰ型6例,Ⅱ型19例,Ⅲ型7例.Ⅰ型骨折:2例采用保守治疗,非负重石膏固定6~8周;4例采用经皮螺钉固定.Ⅱ型和Ⅲ型骨折:21例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5例粉碎性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0个月(12~48个月)随访,8例失访.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评定:术后评分平均为80.5分(60~96分).术后评分70分以下者5例,其中距骨颈骨折不愈合1例,为Ⅱ型骨折,再次行切开复位植骨重建内固定术后愈合;距骨体缺血性坏死4例,为Ⅲ型骨折,其中2例采用保守治疗2个月后症状减轻,2例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结论 距骨颈骨折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Ⅰ型骨折建议采用保守治疗或经皮螺钉固定;Ⅱ型、Ⅲ型骨折建议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若为粉碎性骨折,则采用钢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对产后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贵锋 +2 位作者 李力强 曾统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75-80,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穴对产后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造模组80只;空白组不予干预,... 目的:通过观察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穴对产后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分析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造模组80只;空白组不予干预,假手术组实施不摘除卵巢的假手术,造模组确认造模成功后,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实验组,每组20只;模型组大鼠不予治疗,药物组大鼠采用盐酸氟西汀灌胃治疗,常规针刺组大鼠电针百会穴和太冲穴,实验组大鼠采用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进行治疗。在干预后的第2周末、第4周末每组各随机选取大鼠10只,检测行为学指标后处死,再检测血清GnRH、FSH、LH、E2、P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旷场实验水平评分、垂直活动评分、糖水消耗量评分显著降低(P<0.05),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干预后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和实验组大鼠的旷场实验水平评分、垂直活动评分、糖水消耗量显著增高(P<0.05),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5)。干预后的第2周、第4周,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清GnRH、LH、FSH、E2、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清GnRH、E2水平显著增高(P<0.05),LH、FSH、P水平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的第4周,实验组大鼠血清GnRH、E2水平与空白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药物组和常规针刺组大鼠(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FSH水平与药物组和空白组大鼠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低于常规针刺组大鼠(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LH、P水平与药物组、常规针刺组和空白组大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元针法联合隔药盐灸神阙能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元针法 隔药盐灸 产后 抑郁症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下载PDF
经皮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8~54岁,平均40.3岁。结果 34例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 目的探讨经皮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8~54岁,平均40.3岁。结果 34例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1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10~12周,平均10.5周。患者术后10~12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采用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34例患者评分为80~100分,平均91.3分。结论经皮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跖骨 撕脱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鱼际皮瓣修复环指指尖缺损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欣 张世民 +2 位作者 俞光荣 黄轶刚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鱼际皮瓣修复环指指尖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鱼际皮瓣修复环指指尖缺损23例,术后评价皮瓣感觉恢复及外观,评价环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功能。结果术后23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7—20个月... 目的探讨应用鱼际皮瓣修复环指指尖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鱼际皮瓣修复环指指尖缺损23例,术后评价皮瓣感觉恢复及外观,评价环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功能。结果术后23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7—20个月。18例(78%)皮瓣获得保护性感觉,其中16例皮瓣可测出两点分辨觉4—11mm;外观主观评分为67—95分,平均83分;按照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评级标准评定:优20例,良3例。所有患者重建后的环指指尖无压痛,供区无触痛。结论鱼际皮瓣是修复环指指尖缺损的较好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皮瓣稳定性强,外观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损伤 随意皮瓣
原文传递
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便秘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文祥 蒋冬玲 +3 位作者 廖钰 陈闯 李海荣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6期3634-3635,共2页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w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率为70.00%。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程度、排便持续...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w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率为70.00%。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程度、排便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电针天枢穴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枢穴 直肠功能训练 中风 便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