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PSIM模型的2015—210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力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巩敬锦 刘志娟 +6 位作者 史登宇 张镇涛 付真真 鲁潇蒙 曲辉辉 杨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7-178,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产。玉米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系统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生产力的影响对保障玉米高产稳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力影响,该研究基于SSP1-2.6和SSP5-8.5共2种气... 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产。玉米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系统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生产力的影响对保障玉米高产稳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力影响,该研究基于SSP1-2.6和SSP5-8.5共2种气候情景(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1981—21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生育期数据和土壤数据,使用调参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Maize)解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主产区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玉米主产区生育期内气温和≥10℃有效积温总体呈增加趋势,SSP5-8.5气候情景下升温幅度高于SSP1-2.6气候情景;降水量年际波动大,变化趋势不显著;太阳总辐射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若不采取适应措施,未来气候变化使玉米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总体呈缩短趋势,且SSP5-8.5情景下缩短幅度大于SSP1-2.6情景,2080 s缩短幅度大于2030 s和2050 s。(3)无适应措施条件下,未来气候变化下研究区域玉米光温潜在产量和雨养潜在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SSP5-8.5情景下较SSP1-2.6情景下减产效应更大,2个情景光温潜在产量减产率平均值分别为13.8%和11.9%,雨养潜在产量减产率平均值分别为17.5%和14.0%。玉米潜在产量的稳定性略有提高,但区域间存在差异。因此,未来气候变化使中国玉米生产力总体下降,稳定性略有提高。研究为未来玉米高产稳产和中国玉米种植区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 产量 CMIP6 APSIM-Maize模型 中国 玉米 生育期长度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地区中晚熟春玉米机械粒收气候适宜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正娥 刘志娟 +3 位作者 杨婉蓉 史登宇 杨晓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49-663,共15页
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当前机械粒收是中国转变玉米生产方式的重点。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受玉米农艺性状、生育后期生态气象因子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玉米主产区之... 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当前机械粒收是中国转变玉米生产方式的重点。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受玉米农艺性状、生育后期生态气象因子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玉米主产区之一,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因此,明确未来气候条件下该地区玉米机械粒收的气候适宜性及适宜区,可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RCP4.5和RCP8.5两个温室气体浓度情景,分别代表中等排放情景和高排放情景,结合两种情景下预估的2021-2060年气候数据和春玉米生育期数据,利用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确定未来40a当前广泛种植的春玉米中晚熟品种机械粒收各等级气候适宜区北界,并基于此得出基于多品种的机械粒收气候适宜区。结果表明:未来40a不同品种的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分布特征,不同品种间各级适宜区北界由西南向吉林省东南部山区的长白、东岗和松江一带以及高纬度的黑龙江北部变动。RCP4.5(RCP8.5)气候情景下,50%和80%春玉米中晚熟品种的最适宜区均位于辽宁省南部(辽宁省西部和南部),最北分别可达42.0°N和41.0°N(42.8°N和41.9°N),最东可达123.4°E和123.3°E(124.5°E和123.3°E),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5.9%和1.8%(11.2%和5.9%);适宜区分别位于辽宁省北部和中部(辽宁省北部和吉林省西南部),最北可至43.0°N和42.7°N(44.8°N和42.9°N),最东可至124.7°E和124.4°E(124.7°E和124.5°E),该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3%和8.9%(4.7%和6.6%)。未来40a,与RCP4.5气候情景相比,RCP8.5气候情景下春玉米中晚熟品种机械粒收气候适宜性更强,但两个气候情景下气候最适宜区和适宜区范围均较小。未来春玉米机械粒收气候适宜区在品种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籽粒脱水 机械粒收 气候适宜区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产区开花期高温时空分布特征
3
作者 付真真 +3 位作者 刘志娟 郭世博 李娥 杨晓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686-2700,共15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频发将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基于多种高温指标综合评估作物生长季高温时空分布特征对制定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措施至关重要。【方法】以我国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第六次...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频发将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基于多种高温指标综合评估作物生长季高温时空分布特征对制定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和适应措施至关重要。【方法】以我国玉米潜在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中2个共享社会经济情景(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1-2.6和SSP5-8.5)下1981—2060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分析了基准时段(1981—2014年)和未来(2015—2060年)玉米开花期高温强度(HSI)、高温持续时间(AHSD)和累积高温度日(HD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81—2014年玉米开花期HSI、AHSD、HDD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最大(区域均值分别为32.3和33.8℃、8.4和9.8 d、22.9和40.3℃·d)。受气候变暖影响,未来气候情景下,特别是在SSP5-8.5气候情景下,我国玉米开花期高温发生范围扩大、强度增加,HSI和AHSD增加最大的区域为北方春播玉米区,SSP1-2.6和SSP5-8.5情景下,HSI的增加趋势分别为0.97和1.16℃·(10a)^(-1),AHSD的增加趋势分别为0.73和1.11 d·(10a)^(-1)。全区HDD增加最大的区域为黄淮海夏玉米区,SSP1-2.6和SSP5-8.5情景下增加趋势分别为2.68和5.26℃·d·(10a)^(-1)。【结论】未来我国玉米开花期高温发生范围将扩大、强度将增加;且应重点关注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播玉米区的开花期高温,前者主要由于基础温度高,后者主要由于增温幅度较大。可通过选用抗高温品种、调整播种窗口、采用水肥及化学调控等综合措施降低高温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开花期 高温强度 高温持续时间 累积高温度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