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通散外敷加通乳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气滞热壅型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桃花 东升 +6 位作者 钟馨 李以良 赵立娜 梁晨 李巍 翟臻 贾瑞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2期2173-2175,2180,共4页
目的观察乳通散外敷加通乳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6例急性乳腺炎初起气滞热壅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乳通散外敷配合通乳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通乳手法治疗,共治疗3 d,治疗结束... 目的观察乳通散外敷加通乳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6例急性乳腺炎初起气滞热壅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乳通散外敷配合通乳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通乳手法治疗,共治疗3 d,治疗结束3 d后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大小、乳汁排泄情况、皮肤发红范围评分并观察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大小、乳汁排泄情况、皮肤发红范围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在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大小、乳汁排泄情况、皮肤发红范围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脓肿。结论乳通散外敷加通乳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气滞热壅型患者疗效显著,且治疗方法安全,可有效预防乳房脓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通散 通乳手法 急性乳腺炎 中医外治
下载PDF
益气生血汤防治乳腺癌化疗期间骨髓抑制35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东升 赵立娜 +1 位作者 钟馨 王志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益气生血汤 骨髓抑制 乳腺癌
原文传递
中药外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3
作者 赵立娜 东升 +1 位作者 翟臻 杜佳睿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2期1761-1763,1767,共4页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由于本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这一主观症状显著,部分患者对于增生转化癌变忧虑重重,严重危害了女性身心健康。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由于本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这一主观症状显著,部分患者对于增生转化癌变忧虑重重,严重危害了女性身心健康。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乳癖的发生与肝气郁滞、脾胃功能失常有关,肝藏血,肝气郁结则气血凝滞,脾主运化,脾伤则痰浊内生,痰瘀互结,经络阻塞,结滞乳中而成乳癖结块,不通则痛则出现乳房疼痛不适。临床上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为主要治疗原则。临床上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外治方法多种多样,单纯中药外用、中药外用合治疗仪、中药外用合穴位治疗、中药内外合用等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中药外治 综述
下载PDF
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证患者最佳剂量探索——180例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艾艳珂 王军 +8 位作者 宋爱莉 彭伟 杨海淼 凌霞 刘文娜 东升 赵婷 莫爵飞 何丽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探索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最佳有效剂量。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在5个中心纳入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证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90例、高剂量组90例、安慰剂组60例,分别给予舒肝颗粒常规剂量(相当于原药材5 g... 目的探索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最佳有效剂量。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在5个中心纳入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证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90例、高剂量组90例、安慰剂组60例,分别给予舒肝颗粒常规剂量(相当于原药材5 g)、高剂量(相当于原药材10 g)、安慰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后乳房疼痛最痛一日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和乳房明显疼痛天数(NRS≥3的天数)下降值,触诊乳腺靶肿块大小变化值和治疗后单项症状消失率。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乳房疼痛最痛一日的NRS评分、乳房明显疼痛天数、触诊靶肿块大小和各单项症状消失率,舒肝颗粒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均优于安慰剂组(P <0. 05或P <0. 0125),但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25)。结论舒肝颗粒常规剂量,即每次5 g、每日2次口服,为治疗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症的最佳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颗粒 乳腺增生症 有效剂量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浆细胞性乳腺炎10例病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东升 翟臻 +6 位作者 赵立娜 李桃花 钟馨 李巍 李以良 王卉蕾 王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7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究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与浆细胞性乳腺炎二者的关系,口服药物是通过何种途径加重或诱发浆细胞性乳腺炎。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接诊的10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后并发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例口服抗精神... 目的探究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与浆细胞性乳腺炎二者的关系,口服药物是通过何种途径加重或诱发浆细胞性乳腺炎。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接诊的10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后并发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例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所患乳腺疾病经最后病理证实均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其病变均具有病灶范围较大;脓腔为单腔,脓液均为浓稠的淡黄色油脂与乳汁的混合液体;乳腺腺体内导管广泛扩张;双侧发病率较高的特点。且手术治疗前查泌乳素水平平均值为1 150.64 uIU·mL-1,远高于正常范围。结论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这可能是诱发和加重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一个因素。另外,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引发浆细胞性乳腺炎或许还有其他我们未知的作用机制,对此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浆细胞性乳腺炎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泌乳素
下载PDF
中医治疗乳痈初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静 李桃花 +5 位作者 东升 蔡蕊 李以良 李巍 梁晨 郭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期292-296,共5页
查阅近5年乳痈相关文献,分析自2013年-2017年采取中医绿色方法治疗乳痈初起的临床研究,其方法大致分成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3类。在临床研究文献中分析得出单独使用内治法效果并不明显,其相关文献少,需与抗生素或手法排乳或外敷... 查阅近5年乳痈相关文献,分析自2013年-2017年采取中医绿色方法治疗乳痈初起的临床研究,其方法大致分成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3类。在临床研究文献中分析得出单独使用内治法效果并不明显,其相关文献少,需与抗生素或手法排乳或外敷等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才能奏效;而在外治法、内外合治法中,研究上多数采用以手法排乳、中药外敷为基础的2种或3种方法联合运用,如针刺、推拿、拔罐、艾灸等因其方法的叠加使用临床有效率更为突出,但研究中亦有少许3种以上甚至更多方法的结合,虽临床疗效好因其操作时间长、应用困难等限制条件,且其疗效并未因手段方式的增加而使临床疗效呈上升趋势。考虑参考文献质量略低,证据级别不高,多数文献未能实现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等研究方式,后期还需要大量高质量样本去验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痈初起 内治法 外治法 内外合治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郁滞期乳腺炎现状 被引量:14
7
作者 翟臻 东升 +10 位作者 赵立娜 钟馨 李桃花 牟龙 李巍 李以良 王婷 邬梦云 张浩腾 蔡蕊 刘丽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9期1315-1318,1322,共5页
急性乳腺炎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郁滞期、成脓期及溃后期,郁滞期乳腺炎的治疗临床意义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中医主要采用中医药内服外用、手法按摩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或借助仪器理疗,这些方法均取得... 急性乳腺炎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郁滞期、成脓期及溃后期,郁滞期乳腺炎的治疗临床意义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中医主要采用中医药内服外用、手法按摩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或借助仪器理疗,这些方法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临床诊治过程中常常将中西医方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可显著提高疾病治愈率。通过总结各家中西医结合治疗郁滞期乳腺炎的方法,指出目前国内治疗该病最常使用的手段,取各家之所长,为疗效更好、更安全的治疗本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滞期乳腺炎 中西医结合 郁滞期 中医药 针灸 按摩
下载PDF
手法排乳治疗产后哺乳期乳腺疾病10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董晓 赵立娜 +2 位作者 东升 王志坚 富斌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7期550-551,565,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排乳治疗产后哺乳期乳腺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手法排乳为主治疗产后哺乳期乳汁淤积、急性乳腺炎、产后乳少共101例,部分病例配合使用中药治疗,观察用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排乳前后肿块大小改善情况、乳孔堵塞... 目的观察手法排乳治疗产后哺乳期乳腺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手法排乳为主治疗产后哺乳期乳汁淤积、急性乳腺炎、产后乳少共101例,部分病例配合使用中药治疗,观察用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排乳前后肿块大小改善情况、乳孔堵塞改善情况、体温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疼痛改善方面总有效率为83.95%;肿块大小改善情况总愈显率86.46%,有效率93.75%;乳孔堵塞改善情况急性乳腺炎及产后乳汁淤积患者均为100%;体温改善情况急性乳腺炎患者有效率为76.92%。结论手法排乳对产后哺乳期多种乳腺疾病的治疗均有较明显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排乳 哺乳期 乳腺疾病 手法治疗
下载PDF
外吹乳痈病因病机的古代中医文献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桃花 李宝金 +7 位作者 李曰庆 东升 赵立娜 钟馨 张董晓 李巍 王志坚 李以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前中医对外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以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为主。本文对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梳理,发现从晋代至唐代的病因病机为乳汁不得泄、与血气蓄结于内生热而发痈,与足阳明经脉相关;宋代首次提出... 目前中医对外吹乳痈病因病机的认识以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为主。本文对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梳理,发现从晋代至唐代的病因病机为乳汁不得泄、与血气蓄结于内生热而发痈,与足阳明经脉相关;宋代首次提出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侵袭、气逆、寒热相乘,荣卫缝结或营卫凝滞致乳汁蓄结;元代首次提出该病与足厥阴肝经亦关系紧密,并与妇人郁怒情绪、饮食厚味相关;明清医籍集录前人之言,认为乳儿鼻风、乳子凉气袭乳,或乳子热气吹乳,使气逆乳凝亦是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吹乳痈 中医文献 病因病机 考证
下载PDF
外治法治疗乳痈初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桃花 李宝金 +2 位作者 东升 李巍 李以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期286-289,共4页
对近5年来运用外治法治疗乳痈初起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文献中使用的外治方法主要包括推拿手法、中药外敷、中药熏蒸、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理疗等。临床研究中两种外治法联用较多见,单独使用1种外治法或3种及以上外治... 对近5年来运用外治法治疗乳痈初起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文献中使用的外治方法主要包括推拿手法、中药外敷、中药熏蒸、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理疗等。临床研究中两种外治法联用较多见,单独使用1种外治法或3种及以上外治法联用的较少。通过研究分析,临床对照研究文献中缺乏严格的科学设计和验证,随机、大样本、规范性的对照研究较少,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导致研究结果之间难以比较。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设计,建立外治法治疗乳痈初起的规范研究方案,应制定公认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治法 乳痈 初起 综述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证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舒国发 东升 +7 位作者 钟馨 翟臻 赵立娜 梁晨 李桃花 李巍 李以良 黄思瑶 《现代中医临床》 2022年第1期39-43,共5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病程较长、多发生于女性非哺乳期、病因未明、具有非特异性的乳腺良性炎症性疾病,易误诊误治,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中医学将其归属于"不乳儿乳痈""乳漏"等范畴,中医药对该病的诊治有...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病程较长、多发生于女性非哺乳期、病因未明、具有非特异性的乳腺良性炎症性疾病,易误诊误治,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中医学将其归属于"不乳儿乳痈""乳漏"等范畴,中医药对该病的诊治有一定疗效。本文探讨基于"伏邪理论"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时辨证分期论治:急性期清热化痰散结以透邪,亚急性期温阳通络化痰以祛邪,慢性期益气通络化痰以除邪,同时配合适时手术的治疗理念,使隐匿潜藏之伏邪消散,则邪祛正安,为本病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伏邪理论 临证经验 伏痰入络 分期辨证
原文传递
不乳儿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初探 被引量:9
12
作者 东升 李桃花 +4 位作者 赵立娜 李以良 翟臻 李巍 钟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5期459-461,共3页
"乳痈"病名首见于晋代《针灸甲乙经》,其后《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等书中记述的乳痈可能包含不乳儿乳痈,《儒门事亲》所述可能为不乳儿乳痈,《外科启玄》首次以实例描述乳疳即不乳儿乳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 "乳痈"病名首见于晋代《针灸甲乙经》,其后《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等书中记述的乳痈可能包含不乳儿乳痈,《儒门事亲》所述可能为不乳儿乳痈,《外科启玄》首次以实例描述乳疳即不乳儿乳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可明确定义为不乳儿乳痈。其病因病机主要由风、热邪侵袭,或忧郁、暴怒伤肝,或厚味饮食,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壅而成;或湿火挟肝阳逆络,或时疫、伏邪聚结,使气血瘀滞成痈;男子乳痈则主因怒火、房欲过度损伤肝肾,使肝虚血燥,肾虚精怯,肝经无以荣养,或胃火炽盛、中壅乳房成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乳儿乳痈 中医文献 病名 病因病机
下载PDF
乳房术后美学效果评价内容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婷 东升 ZHU Ling-zhe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475-476,共2页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征之一,其美观与否对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术后的美学效果的优劣既是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和治疗者技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又对判别是否需要进行乳房整形修复治疗具有参考意义。然而,临床上对于乳房术...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征之一,其美观与否对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术后的美学效果的优劣既是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和治疗者技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又对判别是否需要进行乳房整形修复治疗具有参考意义。然而,临床上对于乳房术后美学效果的评价尚未形成一套完善而精确的体系。在总结科室治疗及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影响乳房术后美学效果的各类因素,综合借鉴多个相关评价体系,并参考相关人群意见,最终提出了较为全面的乳房术后美学效果的评价参考条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手术 美学效果 评价
原文传递
乳痈郁滞期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馨 王卉蕾 东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1期21-24,共4页
乳痈是指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本病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临床以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点,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脓肿,甚至发生传囊、乳瘘等变证,... 乳痈是指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本病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临床以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点,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脓肿,甚至发生传囊、乳瘘等变证,故强调及早治疗。中医治疗乳痈郁滞期(乳痈初起)有着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同时"未病先防",可有效预防脓肿形成。本研究将近年来中医治疗乳痈郁滞期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及成效,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郁滞期 临床方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53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东升 赵立娜 +2 位作者 张董晓 王志坚 杜玉堂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6期36-37,共2页
目的总结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各期的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交流在瘘管窦道期进行根治的外科技术。方法对2000-2006年收治的153例浆细胞乳腺炎分析总结。结果147例术后Ⅰ期愈合(96.08%);6例切口延迟愈合(0.04%... 目的总结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各期的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交流在瘘管窦道期进行根治的外科技术。方法对2000-2006年收治的153例浆细胞乳腺炎分析总结。结果147例术后Ⅰ期愈合(96.08%);6例切口延迟愈合(0.04%);其中2例复发(0.01%);最长随访期限6年。结论中医药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过程中能够促进病灶缩小局限;目前手术为根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最终手段,乳头下输乳管的切除是关键;对于复杂迁延难愈的窦道、瘘管,可择期手术,达到Ⅰ期愈合治愈的目的,有效缩短病程,减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瘘管 中医药 手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和GRADE证据级别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清缘 翟臻 +3 位作者 赵立娜 梁晨 李桃花 东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linical Tr...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linical Trail gov数据库,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对关键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进行分级。结果 检索出中英文文献共1892篇,最终纳入9项RCT研究,累计受试者652例,其中试验组340例,对照组3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可明显提高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OR=4.19,95%CI(2.60,6.77),P<0.001],试验组287例,对照组259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低质量证据;降低复发率[OR=0.22,95%CI(0.12,0.41),P<0.001],试验组171例,对照组157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低质量证据;改善中医证候学积分[MD=-4.01,95%CI(-7.02,-0.99),P=0.009],试验组74例,对照组60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极低质量证据。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9项研究中有5项研究提及了不良反应,其中1项研究明确提及无不良反应,4项研究报道了18例不良反应事件,以皮疹、头晕和轻微消化道症状为主,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余4项研究未对安全性做出说明。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改善中医证候学评分,降低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中西医结合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GRADE评价
下载PDF
PBL+CBL+TBL配合多媒体教学在急性乳腺炎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桃花 钟馨 +1 位作者 梁晨 东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4期15-18,共4页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科门诊的常见高发病,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疾病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自身为中心,应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不利...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科门诊的常见高发病,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疾病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自身为中心,应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急性乳腺炎临床带教中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在急性乳腺炎临床实习带教中联合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团队为导向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配合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切入点,以合作达促进,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 TBL 多媒体教学 急性乳腺炎 教学法 临床带教
下载PDF
现代医学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观点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东升 赵立娜 +3 位作者 李桃花 钟馨 李巍 李以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1期1243-1246,共4页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同属"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范畴,由于其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临床上对二者未作明确区分,实际上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并非同一种疾病,治疗上不完全相同。目前二者临床诊断、治疗尚缺乏统...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同属"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范畴,由于其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临床上对二者未作明确区分,实际上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并非同一种疾病,治疗上不完全相同。目前二者临床诊断、治疗尚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在临床诊治中存在较多的疑点、难点。应该强调的是,肿块的穿刺活检非常重要,诊断均应从病理上鉴别和排除乳腺恶性疾病如乳腺癌的可能性,以免耽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下载PDF
外吹乳痈名实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桃花 李宝金 +1 位作者 东升 李曰庆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6期570-572,579,共4页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目前有关外吹乳痈的中医古代文献梳理较少。为系统整理外吹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记载,文章对外吹乳痈的病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医家先后使用了妒乳、吹乳、吹奶、产后吹奶、... 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发生的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目前有关外吹乳痈的中医古代文献梳理较少。为系统整理外吹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记载,文章对外吹乳痈的病名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医家先后使用了妒乳、吹乳、吹奶、产后吹奶、产后妒乳、妒乳乳痈、吹乳乳痈、产后乳结痈、外吹、乳毒、乳吹、外吹乳等病名描述哺乳期外吹乳痈,可见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至少从晋代始已非常清晰。通过对古代医籍中相关病名的分析,对外吹乳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整理分析该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吹乳痈 妒乳 中医文献 病名
下载PDF
乳痛愈药膜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舒国发 东升 +5 位作者 赵立娜 翟臻 钟馨 李桃花 李巍 李以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132-136,141,共6页
目的 研究乳痛愈药膜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门诊收治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00例入组病例中,共收集... 目的 研究乳痛愈药膜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门诊收治的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00例入组病例中,共收集完整数据病例89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43例,剔除11例。对照组采用荞麦面粉治疗,即在患者双侧乳房上敷荞麦面粉糊后,在面糊表面覆盖煅石膏糊;治疗组采用等量乳痛愈药膜治疗:在患者双侧乳房上敷乳痛愈药膜后,同样在药膜表面覆盖煅石膏糊;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0 min/次,隔天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不少于10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经期不用药,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1周期、2周期、3周期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乳房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乳房疼痛程度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期、2周期、3周期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乳腺相关症状体征(疼痛、肿块)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乳腺相关症状体征(疼痛、肿块)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周期后总有效率76.74%(33/43)、随访期总有效率79.07%(34/43)均较对照组治疗3周期后32.61%(15/46)、随访期32.61%(15/4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期、2周期、3周期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76.74%(33/43)、随访期79.07%(34/43)均较对照组26.09%(12/46)、随访期28.26%(13/4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乳痛愈药膜 中药外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