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近期效果 被引量:26
1
作者 索南昂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5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依据手术术式将患者分为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依据手术术式将患者分为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组(研究组,n=30)和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融合术组(对照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伤椎前后缘高度及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的交角(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情况(Worter指数)、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术中术后指标、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伤椎前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Worter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止痛针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较外侧植骨融合术的效果好,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降低患者的Cobb角、Worter指数、VAS评分,缩短患者的切口长度、止痛针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提升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固定 经椎弓根植骨 脊柱胸腰段骨折 效果
下载PDF
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索南昂秀 周京元 +4 位作者 祝海年 刘立 王增顺 林旭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行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45例)和无DVT组(51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行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45例)和无DVT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和年龄的构成比。结果 96例人工关节置换中,45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46.88%。其中单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较低(12.5%),单侧、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病率均较高(65.00%、80.66%)。DVT组非肥胖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无DVT组,DVT组病理性肥胖、肥胖及超重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无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40岁患者构成比明显低于无DVT组,DVT组中>40~60岁、>60~70岁及>70岁患者构成比均高于无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指数和年龄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高危因素,故对于肥胖及高龄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加强DVT的预防,尽早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体重指数 年龄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索南昂秀 +2 位作者 周京元 王增顺 林旭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96,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1例,随机分为A组(51例)、B组(48例)、C组(52例),分别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动力髋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记录三组手... 目的对比观察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1例,随机分为A组(51例)、B组(48例)、C组(52例),分别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动力髋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记录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记录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高于B、C组(P均<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个月病死率低于B、C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佳,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利拉鲁肽通过抑制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林旭晨 索南昂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93-0196,共4页
探究利拉鲁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18只SD大鼠,分为三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及利拉鲁肽组,每组6只,检测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缺氧诱导因子1α(HI... 探究利拉鲁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18只SD大鼠,分为三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及利拉鲁肽组,每组6只,检测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Smac/Diablo,以及凋亡相关蛋白指标,对大鼠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利拉鲁肽对Caspase3、TNF-α、FASL、HIF-1α、P53、Cyt-c、Smac/Diabl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逆转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利拉鲁肽应用14d后,大鼠的下肢运功功能出现明显改善。结论 利拉鲁肽对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抑制线粒体依赖性凋亡,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从而发挥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线粒体依赖性凋亡 缺氧诱导因子1Α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黄腐酚对骨关节炎模型小鼠炎性因子及关节软骨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旭晨 祝海年 +3 位作者 王增顺 刘立 索南昂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6-681,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黄腐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但目前尚无关于黄腐酚对骨关节炎具体作用的研究。目的:从体外和体内两方面探讨黄腐酚对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通过白细胞介素1β处理构建小鼠软骨细胞关节炎模型,然后用0-40μ... 背景:研究表明黄腐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但目前尚无关于黄腐酚对骨关节炎具体作用的研究。目的:从体外和体内两方面探讨黄腐酚对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通过白细胞介素1β处理构建小鼠软骨细胞关节炎模型,然后用0-40μmol/L黄腐酚干预,利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细胞炎性因子水平,RT-PCR检测软骨细胞合成及代谢指标;(2)通过小鼠内侧半月板失稳术构建小鼠关节炎模型,给予50 mg/(kg·d)黄腐酚干预6周,组织学染色评估关节软骨受损程度,μCT扫描分析膝关节软骨下骨的骨量变化。结果与结论:(1)黄腐酚处理抑制了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生成;(2)黄腐酚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mRNA表达量并增加Ⅱ型胶原mRNA合成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3)接受黄腐酚处理的小鼠能明显延缓手术诱导的骨关节炎进展,拥有更加良好的关节软骨形态和更理想的骨关节炎病理评分,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持软骨下骨的骨量。结果表明:黄腐酚能抑制软骨细胞的炎性递质生成,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维持关节软骨的代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软骨细胞 炎性反应 黄腐酚 小鼠
下载PDF
脊柱结核椎骨缺损的两种不同修复方法效果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索南昂秀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椎骨缺损修复方案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2-2013-02在我院通过钛笼修复椎骨缺损的脊柱结核患者42例,髂骨块植骨修复椎骨缺损的脊柱结核患者40例,分成钛笼组和髂骨块组。比较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椎骨缺损修复方案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2-2013-02在我院通过钛笼修复椎骨缺损的脊柱结核患者42例,髂骨块植骨修复椎骨缺损的脊柱结核患者40例,分成钛笼组和髂骨块组。比较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术前及术后CRP、ESR、ODI、VAS、Cobb角和椎间高度矫正及丢失及并发症。结果随访两组患者20~58个月,随访患者术后植骨全部融合,且两组均未发现结核复发病例。钛笼组和髂骨块组CRP、ESR、ODI、VAS较术前降低,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不具有差异(P>0.05)。髂骨块组椎间高度及Cobb角丢失多于钛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包括钛笼组2例窦道形成,1例脑脊液漏,髂骨块组2例窦道形成,1例术区椎间隙感染。结论钛笼和髂骨块植骨修复椎骨缺损均具有良好效果,钛笼植骨修复椎骨缺损椎间高度及Cobb角丢失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椎骨缺损修复 钛笼植骨 髂骨块植骨
下载PDF
缺氧对细胞TH17在脊柱结核复发机制的影响
7
作者 索南昂秀 曹振宇 +5 位作者 周京元 黎明 安玉秀 唐炜东 韩国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4期96-101,193,共7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在缺氧环境下在脊柱结核患者复发机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脊柱结核病患者46例,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将其分为初发组(27例)和复发组(19例)。对患者TH17细胞及细胞因...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在缺氧环境下在脊柱结核患者复发机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脊柱结核病患者46例,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将其分为初发组(27例)和复发组(19例)。对患者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IL-6、IL-1β、IL-23、TNF-α及IFN-γ进行检测,并对CCL20、CCL22、CCL27进行检测,观察Th17细胞趋化指数变化及Th17细胞表达CCR受体及CCL配体的关系。结果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的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细胞因子IL-6、IL-1β、IL-23、TNF-α含量明显上升(P<0.01),IFN-γ含量下降(P<0.01)。复发组CCL20、CCL22、CCL27的浓度明显高于初发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及扫描定量分析发现CCL20、CCL22、CCL27在复发组患者的骨细胞中表达高于初发组(P<0.01),细胞形态与初发组染色结果均相似。结论可将Th17细胞用于结核病及结核复发的诊断、结核病不同病程的区分及患者免疫功能的评估。可将IL-6、IL-1β、IL-23、TNF-α、IFN-γ、CCL20、CCL22、CCL27、CCR受体及CCL配体作为缺氧条件下脊柱结核复发新的诊断标志物,用于结核病复发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TH17 脊柱结核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