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欲的衰败与“八○后”的成长——张悦然论 被引量:4
1
作者 春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4,共8页
随着代际隔阂的跨越和理论视角的更新,“八○后”文学的面目正在变得清晰。一直笼罩其上的迷雾,比如市场化、自恋、浅显、片面的指责,逐渐飘散,它的严肃主题、深层结构不断被揭示出来。当然,这些新发现来自“八○后”的佼佼者,张... 随着代际隔阂的跨越和理论视角的更新,“八○后”文学的面目正在变得清晰。一直笼罩其上的迷雾,比如市场化、自恋、浅显、片面的指责,逐渐飘散,它的严肃主题、深层结构不断被揭示出来。当然,这些新发现来自“八○后”的佼佼者,张悦然是其中重要的代表,她以真诚的态度,面对真实的自我,保持充分的内省和反思,出色地描摹了“八○后”一代在成长中的心理倾向和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悦然 成长 爱欲 深层结构 心理倾向 市场化 文学 自恋
下载PDF
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平 春风 +1 位作者 杨振琦 张士然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08年第8期15-16,20,共3页
阐述了变电站实现程序化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程序化操作需要实现的控制程序类型及采取的技术方案,并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程序化操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变电站 程序化操作 实践
下载PDF
文革记忆与后现代叙事——毕飞宇论
3
作者 春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4-96,共3页
毕飞宇的文革记忆深刻影响了他对世界、人生的体验,从而影响了他的小说题材、主题和叙述方式,使之呈现出后现代小说的特征和“气质”。毕飞宇一直热衷于创作文革题材与准文革题材小说。一方面,对权力的体认和解构成为小说中最常见的主题... 毕飞宇的文革记忆深刻影响了他对世界、人生的体验,从而影响了他的小说题材、主题和叙述方式,使之呈现出后现代小说的特征和“气质”。毕飞宇一直热衷于创作文革题材与准文革题材小说。一方面,对权力的体认和解构成为小说中最常见的主题;另一方面,他的小说常常运用“戏仿”修辞和“反讽”的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文革记忆 后现代叙事 解构
下载PDF
论张炜的《刺猬歌》及其创作困境 被引量:2
4
作者 春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剌猬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魔幻色彩,标志着张炜在小说创作上第二次转变的完成。但小说中的魔幻色彩与现实批判相互疏离:一方面,小说中的"自由"、"放浪"和"亦真亦幻"的世界不能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另一方... 《剌猬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魔幻色彩,标志着张炜在小说创作上第二次转变的完成。但小说中的魔幻色彩与现实批判相互疏离:一方面,小说中的"自由"、"放浪"和"亦真亦幻"的世界不能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这个带有魔幻色彩的世界与张炜所坚守的传统农业文化并不契合。这个现象说明了在新世纪中国的文化语境下张炜的创作困境:既不能构成对现代性的有效批判,也不能融入后现代文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猬歌》 魔幻色彩 现实批判 创作困境
下载PDF
解读耿立散文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
5
作者 春风 宋宁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11期51-53,共3页
耿立是近几年来取得突出成绩的散文家。他的乡土散文由早年的“精神家园”式的乡土抒情转变为对现实乡村的直面书写;他的历史散文捕捉细节,追寻真相,演绎人性。从文化维度看,耿立的散文体现了地域文化意识和伦理文化意识的结合,但... 耿立是近几年来取得突出成绩的散文家。他的乡土散文由早年的“精神家园”式的乡土抒情转变为对现实乡村的直面书写;他的历史散文捕捉细节,追寻真相,演绎人性。从文化维度看,耿立的散文体现了地域文化意识和伦理文化意识的结合,但底蕴却是现代文化精神和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立 散文 精神家园 历史真相 现代文化精神
下载PDF
“自我”的显影与“主体”的迷失——论“80后”青春文学的互文性
6
作者 春风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5期92-96,共5页
新世纪以来,以"80后"作家为主体的青春文学潮流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一潮流产生了许多社会、文学热点问题,比如创作主体的少年身份与明星化、生产传播方式的市场化、作品的类型化、读者的粉丝化,等等。而从文学文本看,"80后... 新世纪以来,以"80后"作家为主体的青春文学潮流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一潮流产生了许多社会、文学热点问题,比如创作主体的少年身份与明星化、生产传播方式的市场化、作品的类型化、读者的粉丝化,等等。而从文学文本看,"80后"青春文学呈现出一些迥异于以往文学作品的特征或症候,其中,显豁而复杂的互文性是值得分析的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青春文学 文学潮流 互文本 文本叙事 青春电影 北京娃娃 张悦然 文学传统 大地之灯
下载PDF
“释梦者”的白日梦——田耳论
7
作者 春风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年第11期218-224,共7页
在"70后"作家中,田耳显得卓尔不群,生活中,他不向往大城市,安居小县城——故乡湘西凤凰;小说创作上,作品不算多,但常出精品。2004年、2006年,他以短篇小说《郑子善供单》、《夏天糖》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qu... 在"70后"作家中,田耳显得卓尔不群,生活中,他不向往大城市,安居小县城——故乡湘西凤凰;小说创作上,作品不算多,但常出精品。2004年、2006年,他以短篇小说《郑子善供单》、《夏天糖》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2005年发表在《收获》上的短篇小说《衣钵》可谓他的成名作;2007年,他凭借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同时,由于拥有纯文学中难得的"好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情节 鲁迅文学奖 《收获》 爱欲 鲁智深 子善 本能冲动 湘西凤凰 释梦 乡村人
原文传递
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体——论师陀的长篇小说《结婚》
8
作者 春风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师陀的长篇讽刺小说《结婚》有着独特的文体,即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小说的上卷属于独白讽刺,而下卷是叙述讽刺,师陀进行文体转变是由于小说中讽刺力量的一度减弱。他巧妙地整合了独白讽刺和叙述讽刺两种文体,并取得很好的讽刺效... 师陀的长篇讽刺小说《结婚》有着独特的文体,即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小说的上卷属于独白讽刺,而下卷是叙述讽刺,师陀进行文体转变是由于小说中讽刺力量的一度减弱。他巧妙地整合了独白讽刺和叙述讽刺两种文体,并取得很好的讽刺效果,达到了讽刺文体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结婚》 独白讽刺 叙述讽刺
下载PDF
“油滑”与写实的张力——论鲁迅的讽刺观及对张天翼的影响
9
作者 春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49,共5页
讽刺源远流长,浸染各种文体,作品庞杂。中国早在《诗经》中即出现了不少讽刺诗,东汉后期有赵壹的讽刺辞赋《刺世疾邪赋》,明清讽刺类小说日趋成熟,乃至杰作《儒林外史》横空出世。西方文学中,古罗马出现朱文纳尔等人的讽刺诗,后... 讽刺源远流长,浸染各种文体,作品庞杂。中国早在《诗经》中即出现了不少讽刺诗,东汉后期有赵壹的讽刺辞赋《刺世疾邪赋》,明清讽刺类小说日趋成熟,乃至杰作《儒林外史》横空出世。西方文学中,古罗马出现朱文纳尔等人的讽刺诗,后世有莫里哀的讽刺喜剧,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等等。除却这些经典之作,涉及讽刺的作品数量巨大,蔚为大观。因此,对讽刺加以界定实属难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诗 张天翼 鲁迅 张力 写实 油滑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下载PDF
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返魅与困顿——评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
10
作者 春风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年第11期217-220,共4页
在《天行者》中,刘醒龙以对民办教师题材的又一次出色演绎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并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实现了对其上世纪90年代《凤凰琴》的继承和超越。评论者主要从两方面解读《天行者》,一是肯定其塑造了令人唏嘘与感动的有道德有... 在《天行者》中,刘醒龙以对民办教师题材的又一次出色演绎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并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实现了对其上世纪90年代《凤凰琴》的继承和超越。评论者主要从两方面解读《天行者》,一是肯定其塑造了令人唏嘘与感动的有道德有良知的民办教师形象,如"从这样一种道德精神水准的层面上说,称他们为一个特定的知识分子群体,我以为,是一点都不为过的。"①二是认为小说真切地描写了民办教师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教书育人的乡村启蒙之路,"它是一曲乡村民办教师的赞歌,但同时,它也是一曲中国乡村启蒙教育的悲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返魅 茅盾文学奖 知识分子群体 道德精神 后现代 余实 中国社会现实 天地之间 令人
原文传递
纯文学批评的坚守与学理化——评毕光明、姜岚著《纯文学的历史批判》
11
作者 春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作为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毕光明先生走的是一条看似低调内敛、实则个性鲜明的路。毕光明无疑受到上世纪80年代“新启蒙”思潮的深刻影响,从而确立了自己的文学思想与批评立场,但与许多有着同一思想背景的知识分子相异,... 作为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毕光明先生走的是一条看似低调内敛、实则个性鲜明的路。毕光明无疑受到上世纪80年代“新启蒙”思潮的深刻影响,从而确立了自己的文学思想与批评立场,但与许多有着同一思想背景的知识分子相异,在人文精神失落、商业文化汹涌的上世纪90年代,他既没有变得激愤,进行情绪化的文字挞伐,也没有改弦易张,寻求其他文化精神的庇护。毕光明坚守着纯文学批评,并对“纯文学批评”本身进行了学理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学理化 历史批判 纯文学 当代文学研究 知名学者 个性鲜明 80年代
原文传递
激烈与沉静中的渐次推进——张炜研究述评
12
作者 春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61,共9页
张炜是贯穿新时期的重要作家,对他的研究也有三十年的历史。在1980年代,文学研究者不遗余力地挖掘张炜作品的启蒙主义意义,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古船》中的人性、人道主义内涵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1990年代以后,张炜的创作发生转向... 张炜是贯穿新时期的重要作家,对他的研究也有三十年的历史。在1980年代,文学研究者不遗余力地挖掘张炜作品的启蒙主义意义,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古船》中的人性、人道主义内涵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1990年代以后,张炜的创作发生转向,思想个性突显,引发了研究者关于他作品中的民间、大地、道德、理想主义、知识分子等主题内涵的探讨与争论。除了激烈的争论,在沉静的学术中,对张炜创作的主题与艺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主题研究方面有对"苦难"主题的探讨、精神分析学的解读、比较文学的研究、文化内涵的挖掘、生态主义的透视等;艺术研究方面有浪漫主义的艺术个性的讨论,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小说的叙述方式、小说的文体或结构等艺术方法的揭示等。张炜研究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它的推进方式以及研究成果,包括关于张炜的文学史书写,还存在某些局限与不足:一是,争论在张炜研究中是一个突出的现象,遗留了一些学术陷阱;二是,对张炜的整体性研究还比较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道德理想主义 “苦难”主题 生态主义 浪漫主义
下载PDF
现实书写的本土纵深与审美新境界——评刘醒龙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 被引量:1
13
作者 春风 贺仲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3,共7页
长篇小说《黄冈秘卷》①是刘醒龙在长期执著的现实书写上一个重要突破。他早期的"大别山之谜"系列小说,因为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和寻根文学思潮的影响,较着力于驰骋自我想象力和渲染神秘因素。1990年代初,他进一步明确了现实书... 长篇小说《黄冈秘卷》①是刘醒龙在长期执著的现实书写上一个重要突破。他早期的"大别山之谜"系列小说,因为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和寻根文学思潮的影响,较着力于驰骋自我想象力和渲染神秘因素。1990年代初,他进一步明确了现实书写的创作方向,与此同时,开启了长篇小说体裁创作,更加全面地透视乡土社会和都市生活,并突入到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刘醒龙 书写 黄冈 审美 魔幻现实主义 创作方向 系列小说
原文传递
乡村少年的自我确证与道德激情——郑小驴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春风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第2期113-120,共8页
"80后"作家郑小驴的小说创作迄今已呈现出多个面目,从新历史小说、"计生"题材小说到乡土小说、底层青年叙事,驳杂多变而充满生机。他的小说始终隐藏着一个乡村少年的叙事主体,这不仅指叙述上的惯用视角和青春叙事底... "80后"作家郑小驴的小说创作迄今已呈现出多个面目,从新历史小说、"计生"题材小说到乡土小说、底层青年叙事,驳杂多变而充满生机。他的小说始终隐藏着一个乡村少年的叙事主体,这不仅指叙述上的惯用视角和青春叙事底色,更蕴含乡村少年的记忆、情绪和伦理观。他常常运用"犯罪小说"模式,揭示社会深层痼疾和复杂幽深的人性,并完成一种"想象的惩戒",宣泄其淤积多年的愤懑之情,显露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但他以后的创作应规避两个误区:一是,沉溺于自我的感伤主义;二是,在文学上远离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小驴 乡村少年 城市底层青年 犯罪小说
原文传递
家国情怀、文学传统与本土化叙事——评杨怡芬的长篇小说《离觞》 被引量:1
15
作者 春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6期198-204,共7页
在长篇小说《离觞》中,杨怡芬对家乡舟山群岛的恋地情结升华为家国情怀的抒发,同时她对于中国抒情传统、叙事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家乡岛屿叙事的文化意义,并使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抒情性和民族风格。《离觞》在现代宏大历... 在长篇小说《离觞》中,杨怡芬对家乡舟山群岛的恋地情结升华为家国情怀的抒发,同时她对于中国抒情传统、叙事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家乡岛屿叙事的文化意义,并使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抒情性和民族风格。《离觞》在现代宏大历史背景中讲述中国故事,在现代生活图景中展示中国美学的魅力,是新世纪长篇小说本土化潮流中可贵的探索和重要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怡芬 《离觞》 家国情怀 文学传统 本土化
下载PDF
文学本土化的多方位探索——评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16
作者 贺仲明 春风 《百家评论》 2013年第1期36-45,共10页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于2009年面世以来好评如潮,也获得若干荣誉。确实,这部小说能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内容新奇又富有冲击力,可读性强又促人沉思。究其原因,这是刘震云在历经1990年代极具先锋性的'故乡系列小说'写作、...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于2009年面世以来好评如潮,也获得若干荣誉。确实,这部小说能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内容新奇又富有冲击力,可读性强又促人沉思。究其原因,这是刘震云在历经1990年代极具先锋性的'故乡系列小说'写作、新世纪初的影视化写作之后,逆文学主潮而动,努力学习古典文学、推进文学本土化创作实践的结果。在《一句顶一万句》这部作品中,可以发现,刘震云全面借鉴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顶一万句》 口语化 摩西 民族文化 刘震云 杨百顺 文学本土化 多方位
下载PDF
文学的理想主义与学术的现实关怀--贺仲明教授访谈录
17
作者 贺仲明 春风 珍妮(整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2,共7页
一文学精神品质的重视祁春风:感谢贺老师接受这次访谈。我想从您的评论集《重建我们的文学信仰》谈起。在当前社会语境中,仍有许多人对文学葆有崇敬之情,但把文学提升为一种独特的“信仰”,却比较罕见。此书同名文章中,您明确地主张“... 一文学精神品质的重视祁春风:感谢贺老师接受这次访谈。我想从您的评论集《重建我们的文学信仰》谈起。在当前社会语境中,仍有许多人对文学葆有崇敬之情,但把文学提升为一种独特的“信仰”,却比较罕见。此书同名文章中,您明确地主张“寻求文学的理想主义方向和超越精神”。那么,您的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对文学有如此高的评价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关怀 评论集 精神品质 文学观 文学信仰 超越精神 理想主义 社会语境
下载PDF
理想主义者的人生逆旅与人文光辉——评王延辉长篇小说《奎虚阁》
18
作者 春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5期212-219,共8页
王延辉的长篇小说《奎虚阁》是一部取材自我个体人生的'自叙传',也是一部熔铸时代、现实与人生为一体的大书。作品讲述理想主义者的人生逆旅,批判社会转型期的文化乱象,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其思想资源大体来自1990年代的'人... 王延辉的长篇小说《奎虚阁》是一部取材自我个体人生的'自叙传',也是一部熔铸时代、现实与人生为一体的大书。作品讲述理想主义者的人生逆旅,批判社会转型期的文化乱象,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其思想资源大体来自19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但也可以发现作者的反思和探索。他不断地转化传统文化精神,弥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缝隙,展现了重建'人文精神'的愿望与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延辉 《奎虚阁》 自叙传 理想主义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在解构经典的时代建构当代文学经典
19
作者 春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3,共6页
在今天的文学时代,文学经典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因为多元文化和大众文化有着颠覆和解构文学经典的冲动,而复杂多元的文学发展现状又内在地需要文学经典的建构和垂范。
关键词 文学经典 解构 当代 代建 大众文化 多元文化 文学发展
原文传递
机巧且疼痛的现实主义及其未来可能性——关于毕飞宇的小说
20
作者 张丽军 马知遥 +6 位作者 刘玉栋 张艳梅 房伟 马兵 赵月斌 春风 丛新强 《百家评论》 2021年第2期63-77,共15页
张丽军:毕飞宇是我研究生时期阅读较多的作家,对他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作家出版社要出一套"作家论"文集,我承担了毕飞宇论的写作任务。所以,这次选择了毕飞宇作为我们今天的交流对象,正好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来研讨与学习。同... 张丽军:毕飞宇是我研究生时期阅读较多的作家,对他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作家出版社要出一套"作家论"文集,我承担了毕飞宇论的写作任务。所以,这次选择了毕飞宇作为我们今天的交流对象,正好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来研讨与学习。同时,找机会请大家在一起聚聚,以文学的名义,我们共享精神的盛宴。特别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讨论会。我想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讨论:我们所了解的毕飞宇,作品的阅读感受以及其作品独特的风格,还有毕飞宇的创作价值与局限、发展的可能性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作家论 作家出版社 写作任务 阅读感受 交流对象 价值与局限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