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肋骨畸形及其对肺功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隽 郭东 +4 位作者 孙琳 张学军 孙保胜 白云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情况与脊柱畸形、肋骨畸形之间的关系,分析肺功能受损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和脊柱畸形、肋骨畸形情况,分析肺功能结果与脊柱侧弯和肋骨畸形等相关影像学因... 目的: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情况与脊柱畸形、肋骨畸形之间的关系,分析肺功能受损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和脊柱畸形、肋骨畸形情况,分析肺功能结果与脊柱侧弯和肋骨畸形等相关影像学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不同程度下降,均为限制性改变;Cobb 角与肺功能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VCmax%)存在相关性(P <0.01);去除 Cobb 角因素,胸段组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低于胸腰段组(P <0.01);203例中,肋骨畸形的发生率约45.8%,其中合并肋骨缺如26例,肋骨融合56例,肋骨缺如与融合11例;合并连续3根以上肋骨融合的患者25例,其肺功能较非合并严重肋骨畸形的患者差(P <0.05)。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不同程度降低,侧弯越严重,累计胸廓畸形的范围越大,尤其是合并广泛肋骨畸形时,其降低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肋骨/畸形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儿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曹隽 张学军 +7 位作者 曾骐 陈诚豪 于洁 郭东 白云松 姚子明 冯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了解漏斗胸患儿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情况及经Nuss手术治疗后脊柱侧弯的改变情况。方法以2011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71例漏斗胸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行CT检查了解漏... 目的了解漏斗胸患儿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情况及经Nuss手术治疗后脊柱侧弯的改变情况。方法以2011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71例漏斗胸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行CT检查了解漏斗胸情况,并分别于Nuss手术前及取出钢板后行胸部及脊柱X线检查了解脊柱侧弯情况;对比脊柱侧弯与非侧弯患儿的胸骨旋转度、胸廓旋转度、Haller指数等指标,同期对比胸廓对称与非对称患儿的脊柱侧弯改变情况。结果171例漏斗胸患儿中合并脊柱侧弯的比例为21. 1%(36/171),平均Cobb角16. 9°;侧弯患儿与非侧弯患儿Haller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但胸骨旋转度及胸廓旋转度均显著大于非侧弯患儿(P <0. 05);侧弯患儿根据弯度给予相应治疗(侧弯<25°的患儿继续随诊观察,侧弯在25°~45°且骨骼发育未成熟的患儿要求佩戴支具,侧弯> 45°的患儿予以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5. 73个月,随访过程中,13例原脊柱正常患儿出现脊柱侧弯,14例患儿原脊柱侧弯消失;胸廓不对称患儿脊柱侧弯出现变化的比例显著高于胸廓对称的患儿(P <0. 05)。结论漏斗胸患儿易合并特发性脊柱侧弯,Nuss手术治疗后其脊柱侧弯程度可能发生改变,需要小儿胸外科医生与小儿骨科医生共同协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漏斗胸 NUSS手术 特发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儿童重度脊柱侧凸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浩 张学军 +4 位作者 范竟一 高荣轩 姚子明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儿童重度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以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根据术前是否定制3D打印模型,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记录患儿年龄、手术...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儿童重度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以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根据术前是否定制3D打印模型,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记录患儿年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脊柱侧凸矫正率、脊髓损伤情况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D打印组共19例,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146. 7个月;非3D打印组共24例,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148. 5个月。3D打印组手术用时显著少于非3D打印组(t=2. 326,P <0. 05),3D打印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非3D打印组(t=6. 663,P <0. 05),两组患儿胸膜损伤、硬膜损伤、神经根、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及脊柱侧凸矫正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儿童重度脊柱侧凸的优势在于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手术时间缩短;但在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控制方面则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重度脊柱侧凸 儿童
下载PDF
U型钉方法矫治儿童下肢不等长和成角畸形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琳 孙保胜 +6 位作者 张学军 李承鑫 白云松 郭东 于凤章 潘少川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0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回顾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自1989年至2007年应用U型钉方法矫治儿童下肢不等长和成角畸形的体会。方法对于下肢成角畸形,以及由于肢体过度生长造成的肢体不等长,采用U型钉皮下置入方法(亦即Blount临时骺阻滞钉技术)。如果达到治疗效果,... 目的回顾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自1989年至2007年应用U型钉方法矫治儿童下肢不等长和成角畸形的体会。方法对于下肢成角畸形,以及由于肢体过度生长造成的肢体不等长,采用U型钉皮下置入方法(亦即Blount临时骺阻滞钉技术)。如果达到治疗效果,即时取出,如果暂时未达到治疗目的 ,需要在置入U型钉后1年左右暂时取出,3个月后重新置入,以避免损伤骨骺。结果共有16例患儿接受了临时骺阻滞技术的治疗。1例先天性单侧肢体过度生长,1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单侧肢体过度生长,2例K-T综合征,2例Proteus综合征,4例重度双侧膝外翻,1例内生骨软骨瘤合并膝外翻畸形,2例外伤骺早闭造成的膝外翻,1例骨骺发育不良合并膝外翻,1例Blount's病,1例佝偻病合并膝内翻。2例U型钉脱出,无断裂现象,1例出现骨骺变形,1例在置钉位置出现软骨样组织增生,本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结论骨骺未闭合之前的儿童存在生长发育的潜力,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如果患有肢体过度生长导致的肢体不等长,以及不同原因造成的下肢成角畸形,可以采用临时骺阻滞技术,依靠自身的生长发育能力,自动调节后予以矫治。该方法具有创伤小,近似微创,手术较为简单,效果良好的优点。但是,置入钉的数量、位置、体内维持的时间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骺阻滞技术 U型钉 儿童 下肢不等长 下肢成角畸形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白云松 张学军 +3 位作者 曹隽 郭东 李浩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试验组(n=44)和...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3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置钉准确性、矫形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其中男童47例,女童36例,平均手术年龄5.98 (1.5~13)岁。行半椎体切除术40例,Ponte截骨术31例,经椎弓根截骨术8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随访时间24~35个月。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0.92±16.74) min (201.51±27.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8,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340.23±89.52) mL vs.(392.64±100.41) mL]及术中透视次数(4.36±0.89 6.05±1.28)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93.55%vs 79.91%)(X^2=218.00,P<0.05),平均置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4±1.05) min vs.(8.35±2.2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P<0.05)。两组患儿矫形率无明显差异(t=-1.135,P=0.272)。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胸膜损伤、硬膜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模型能清晰、直观显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脊柱结构及形态,为制定手术计划及手术置钉提供帮助,从而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脊柱侧凸/先天性 截骨术 治疗结果 并发症 儿童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儿童不平衡型多发半椎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学军 +3 位作者 白云松 郭东 曹隽 冯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686-690,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儿童不平衡型多发半椎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术,治疗不平衡型多发半椎体(≥2个)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初次手术年龄...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儿童不平衡型多发半椎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术,治疗不平衡型多发半椎体(≥2个)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初次手术年龄3.0~7.5岁,平均4.2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对比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及矢状面局部后凸角、矢状面平衡变化;测量并比较胸椎(T1~T12)及脊柱高度(T1~S1)变化。结果随访时间36~156个月,平均86.1个月。22例共51个半椎体,手术切除41个;平均每例有2.3个半椎体,平均切除1.9个;平均每例固定3个节段。术后侧凸Cobb角12.6°±7.2°明显小于术前45.8°±12.7°,侧凸矫形率为72.5%;术后局部后凸角11.2°±7.5°明显小于术前23.6°±18.0°,后凸矫形率为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无明显丢失。冠状面平衡由术前(14.0±6.7)mm降至术后(8.5±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高度术前为(18.5±1.9)cm,末次随访时增至(24.4±3.0)cm;脊柱高度术前为(29.3±3.7)cm,末次随访时增至(38.7±4.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3.0~7.5岁儿童双侧不平衡型多发半椎体畸形,后路选择性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矫形效果较好,同时可维持躯干整体平衡,保留脊柱生长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体 脊柱侧弯 脊柱后凸
原文传递
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管理方案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瀚文 刘昊楠 +7 位作者 赵梦奇 郭东 李多依 曹隽 姚子明 石海霞 张学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5期3730-3735,共6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9例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男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9例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男22例,女37例,年龄(7.4±4.1)岁。根据管理模式将患者分为ERAS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ERAS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高蛋白饮食、缩短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方案、多模式镇痛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饮食、疼痛评分、化验检查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 d内ERAS组患者体温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为(1.0±0.8)d和(2.5±0.9)d,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的(3.4±0.8)d和(4.0±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ERAS组患者C-反应蛋白为38(8,4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2,9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水平ERAS组为(110.7±9.6)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5±1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27.6%)和9例(30.0%)患者出现并发症(P=1.000),两组均以轻度腹痛、腹胀最为常见,多数未予特殊处理。结论ERAS是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脊柱畸形 儿童 加速康复外科 手术
原文传递
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
8
作者 赵梦奇 +4 位作者 刘昊楠 郭东 白云松 李承鑫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评估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 目的评估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的29例重度腰椎滑脱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27例,年龄(9.9±2.6)岁,术前滑脱Meyerding分度为Ⅲ度16例、Ⅳ度9例、Ⅴ度4例。记录患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时的腰椎滑脱率、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滑脱角(slip angle,SA)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儿腰腿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2年及以上,平均随访时间(31.8±10.9)个月。患儿SVA[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37.8±21.5)°比(21.1±8.2)°]、LL[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52.2±19.3)°比(34.5±11.7)°]、PT[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39.4±14.0)°比(26.4±8.2)°]、SS[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27.8±10.7)°比(35.2±7.9)°]、SA[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26.4±14.4)°比(10.7±5.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TK[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14.4±9.3)°比(15.5±5.4)°]、PI[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67.3±12.5)°比(61.6±10.9)°]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SVA[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21.1±8.2)°比(19.9±8.2)°]、TK[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15.5±5.4)°比(20.1±7.5)°]、PT[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26.4±8.2)°比(30.7±11.4)°]、SS[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35.2±7.9)°比(41.0±11.0)°]和SA[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10.7±5.2)°比(10.6±6.0)°]均无明显变化(P>0.05),LL[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34.5±11.7)°比(46.3±11.8)°]和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性 腰椎滑脱 影像学参数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发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郭东 曹隽 +6 位作者 张学军 孙琳 李成鑫 孙保胜 于凤章 潘少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 了解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椎管内畸形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3月至2009年10月经本院治疗的61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术前行病史采集,脊柱CT、MR、腹部B超,心脏彩超等检查,了解脊柱、椎管内畸形及其他系统... 目的 了解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椎管内畸形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3月至2009年10月经本院治疗的61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术前行病史采集,脊柱CT、MR、腹部B超,心脏彩超等检查,了解脊柱、椎管内畸形及其他系统畸形情况.结果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率为33.0%(201/610),在发病与性别、胎次、父母亲年龄、出生地、脊柱畸形分类、侧弯部位、侧凸方向以及是否合并泌尿系畸形,心血管畸形,肋骨及胸壁畸形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脊柱侧弯Winter分型为混合型者,在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组较无畸形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重视,建议行CT结合MRI检查,以早期发现,避免漏诊,并予适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椎管 神经系统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张瀚文 +5 位作者 刘昊楠 赵梦奇 郭东 白云松 李承鑫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纳入研究,患儿均接受后路半椎...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纳入研究,患儿均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收集患儿一般情况、畸形程度、手术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统计分析患儿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101例患儿中,男43例,女58例,年龄(6.4±3.5)岁,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99.2±68.4)min,平均手术节段3个,术前Cobb角(32.9±15.0)°,侧弯矫正率90.6%。术后第1天CRP(24.3±25.3)mg/L、第3天(52.0±35.6)mg/L。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是术后CR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手术节段≥4个、手术时间≥157 min、术前Cobb角≥27°者血清CRP明显升高。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畸形患儿术后炎症和应激反应明显,血清CRP水平与畸形程度及手术创伤密切相关。脊柱畸形严重、手术节段多以及手术时间长的患儿术后CRP明显升高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先天性 矫形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C反应蛋白质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8字钢板技术治疗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肢体过度生长44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竞一 孙琳 +10 位作者 张学军 李承鑫 孙保胜 白云松 郭东 曹隽 刘虎 高荣轩 于凤章 潘少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71-174,19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及定期随访,探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生长引导技术)在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控制肢体过度生长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对44例(共61例患肢)...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资料及定期随访,探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生长引导技术)在小儿下肢成角畸形及控制肢体过度生长中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对44例(共61例患肢)存在下肢成角畸形及肢体过度生长的患儿进行矫治。通过影像学检查,随访患儿术后下肢成角及长度变化。结果上述患儿术后随访5—36个月,其中膝关节矢状面、冠状面成角共50例患肢,术后股骨一胫骨角(Femur—Tibiaangular,FTA)平均纠正9.1°;胫骨弯曲畸形1例,术后纠正8°;踝关节外翻1例,胫骨与远端平面成角(Lateraldistaltibialangle,LDTA)纠正11°。肢体过度生长共13例患肢,术后下肢长度差平均减少0.5cm。上述病例中,13例患儿已拆除钢板。1例因阻滞螺钉松动,于术后7个月更换;1例K—T综合征患儿拆除钢板时发现骺板变形。1例下肢成角畸形患儿因术后骺阻滞、螺钉意外断裂更换。本组病例中未发现骺早闭、伤口感染及畸形复发等情况。结论应用8字钢板临时骺阻滞技术,可以有效矫正有生长潜力的下肢成角畸形,限制肢体过度生长,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花费低,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但在临床治疗中仍需注意掌握其适应证和技术要点,规范操作,定期随访,并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妥善处理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先天性 外科学 四肢 生长发育 四肢 外科学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指导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饮食及补液管理方案的制定及临床结果
12
作者 张瀚文 刘昊楠 +5 位作者 张学军 赵梦奇 白云松 郭东 李多依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制定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导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饮食及补液管理方案,探讨其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制定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导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饮食及补液管理方案,探讨其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65例;年龄为(6.6±3.1)岁。患儿根据所接受的围手术期饮食及补液管理方案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予高蛋白饮食,缩短禁食水时间;B组予普食,术前禁食水6 h,术后1 d允许进食;两组患儿其他围手术期管理均遵循ERAS理念。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饮食、补液情况、术后消化道恢复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根据数据类型对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A组患儿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10.2±4.6)h短于B组(31.1±7.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3,P<0.001)。A组患儿术前、术后当日和术后1 d补液总量和含糖液量均少于B组(均P<0.001)。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餐前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前2 h和术后2 d内B组餐前血糖异常(<3.9 mmol/L或>6.1 mmol/L)的患儿明显多于A组(均P<0.05)。A组患儿术后3 d总蛋白高于B组[(59.7±4.5)g/L比(57.0±5.6)g/L,P=0.022],A组患儿术后3 d前白蛋白高于B组[(172.7±137.2)mg/L比(150.2±116.5)mg/L,P=0.010]。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B组[16(9,17)h比25(21,43)h,Z=-5.725,P<0.001],A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也早于B组[20(13,30)h比44(24,81)h,Z=-3.162,P<0.001]。两组消化道并发症以轻度腹胀腹痛和恶心为主,多数未予处理自行好转,且A组发生率8.9%(4/45)低于B组的35.6%(1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9,P=0.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5±0.8)d,短于B组的(7.8±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1,P=0.008)。结论ERAS理念下制定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脊柱侧凸 围手术期处理
原文传递
尺骨延长治疗儿童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前臂畸形26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琳 郭东 +5 位作者 孙保胜 于凤章 张学军 李成鑫 潘少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总结26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尺骨截骨Ilizarov技术和骨外固定器逐渐延长尺骨,矫正弯曲,同时牵引桡骨小头复位。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进行腕关节、掌指关节和... 目的总结26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尺骨截骨Ilizarov技术和骨外固定器逐渐延长尺骨,矫正弯曲,同时牵引桡骨小头复位。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进行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尤其是伸直功能锻炼。结果8例前臂短缩、弯曲得到矫正,肘内翻、腕关节尺偏纠正,外观满意。前臂旋转功能较术前改善,旋前增加10°-16°,旋后增加11°-14°。1例发生暂时性桡神经麻痹,1例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2例低龄患儿出现指间关节屈曲,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结论采用尺骨延长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前臂畸形具有改善外观和功能的作用。治疗期间应注意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问关节的康复训练,尤其是低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外科学 外生骨疣 多发性遗传性 前臂/畸形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隽 孙琳 +7 位作者 宋宏程 张潍平 张学军 孙保胜 李承鑫 于凤章 潘少川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中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入院治疗的425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术前均行腹部B超了解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情况、行脊柱CT了解脊柱畸形及脊柱内... 目的了解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中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多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08年11月入院治疗的425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术前均行腹部B超了解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情况、行脊柱CT了解脊柱畸形及脊柱内神经畸形、行心电图除外心脏异常,出现阳性结果行MRI及超声心动图以确诊。结果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中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率为11.8%(50/425),其发病与胎次、母亲年龄、出生地差异、脊柱畸形的分类、侧弯部位、侧弯方向以及是否合并心血管畸形、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均无统计学关系。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患儿出生时父亲年龄较无泌尿生殖畸形的患儿父亲年龄大(P=0.018),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患儿较易合并肋骨畸形(P=0.011)。结论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合并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从而给予适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先天性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昊楠 李多依 +6 位作者 张瀚文 赵梦奇 郭东 白云松 李宇璇 张学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9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将患儿分为ERAS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模式进行管理,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避免过量补液、减少引流管留置、多模式镇痛等15项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及化验指标,临床指标包括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d内疼痛评分、体温、进食水量;化验指标包括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ERAS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患儿饮食恢复更快,每日进食水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术后3d内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次和44例次每日最高体温>38.5℃,ERAS组明显偏低(χ^(2)=7.211,P=0.007)。ERAS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分别为11.0±5.6h和30.1±8.1h(t=-13.028,P<0.001),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d(6,7d)和7d(6,7d)(Z=-0.206,P=0.040),ERAS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17.8%)和6例(13.3%)患儿发生并发症(χ^(2)=0.338,P=0.561),两组均以轻度腹痛或腹胀最为常见。术后第1、3天两组患儿Hb和AL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ERAS组和对照组IL-6分别为147.7±116.1mmol/L和184.5±144mmol/L(t=-1.334,P=0.186),术后第3天IL-6分别为19.4±12.2mmol/L和33.5±26.3mmol/L(t=-3.252,P=0.002),ERAS组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ERAS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围手术期管理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降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脊柱畸形 手术 应激反应 儿童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双段截骨矫治小儿肱内翻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京城 潘少川 +2 位作者 于凤章 张锡庆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通过手术矫正小儿肱骨内翻及短缩畸形以改善患儿上肢不等长和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方法 本组 5例 ,10~ 17岁患儿采用一次多平面肱骨截骨 ,即在肱骨不同平面交叉穿过几组克氏针与预组装好的伊氏外固定器相连接 ,在肱骨外科颈下... 目的 通过手术矫正小儿肱骨内翻及短缩畸形以改善患儿上肢不等长和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方法 本组 5例 ,10~ 17岁患儿采用一次多平面肱骨截骨 ,即在肱骨不同平面交叉穿过几组克氏针与预组装好的伊氏外固定器相连接 ,在肱骨外科颈下做外翻截骨后 ,使上端Ω环于矢状面向外下翻转纠正肱骨头干角。另取切口做肱骨中下 1/ 3骨皮质切开术。术后 5~ 7d开始骨延长。结果 经随访 ,本组患儿平均肱骨延长 8cm。肱骨上端外翻截骨和肱骨中下 1/ 3延长部骨愈合良好 ,肩关节外展改善 2 0°~ 40°。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及骨延长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结论 采用本法能有效治疗小儿肱骨内翻及短缩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儿童 肱骨内翻 ILIZAROV技术 截骨
原文传递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保胜 孙琳 +3 位作者 于凤章 张学军 潘少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患者9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片及脊柱螺旋CT检查。位于脊柱凸侧的高肩胛症一期行肩胛下移及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位于脊柱凹侧...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患者9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片及脊柱螺旋CT检查。位于脊柱凸侧的高肩胛症一期行肩胛下移及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位于脊柱凹侧的高肩胛症由于脊柱上胸段侧凸不著而暂未行脊柱矫形手术,仅行肩胛下移术。术后间隔3个月到半年复查。结果随访检查显示脊柱侧凸进展得以控制,高肩胛症无复发,患者术后无因下移肩胛骨及矫正脊柱侧凸引起的神经症状。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可合并高肩胛症,对于脊柱凸侧合并高肩胛症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同时行肩胛下移手术,对于脊柱凹侧合并高肩胛症行肩胛下移术,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高肩胛症 肩胛下移术(改良Woodward) 脊柱器械矫形术
下载PDF
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 Ⅰ型前臂畸形的疗效
18
作者 范竟一 张学军 +3 位作者 孙琳 李承鑫 孙保胜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治疗由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06至2020-10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接受改良尺骨逐步延长... 目的探讨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治疗由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06至2020-10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接受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手术患者10例(共11肢),男8例,女2例,手术年龄(10.0±2.8)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桡骨关节面角度(RAA),腕骨偏移度(CS),相对尺骨短缩长度(RUS)。临床评价腕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腕关节尺偏、桡偏活动度,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结果1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8.2±6.6)个月,尺骨平均延长距离(38.9±6.6)mm。术前与末次随访的RAA[(40.1°±14.2°)vs.(39.3°±13.8°)]、前臂旋后活动度[(48.2°±7.5°)vs.(53.6°±6.0°)]、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35.5°±3.5°)vs.(136.8°±3.4°)]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的CS[(65.0%±22.5%)vs.(34.1%±10.4%)],RUS[(11.2±2.2)mm vs.(-3.9±5.3)mm]、腕关节屈曲活动度[(40.0°±7.7°)vs.(54.5±7.9°)]、腕关节伸直活动度[(45.9°±8.6°)vs.(61.4°±6.4°)],腕关节尺偏活动度[(42.7°±7.5°)vs.(30.5°±6.5°)]、腕关节桡偏活动度[(17.7°±4.7°)vs.(29.1°±4.9°)],前臂旋前活动度[(59.1°±5.4°)vs.(65.0°±3.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出现病理性骨折1例。结论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能够有效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改善前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前臂畸形 MasadaⅠ型
下载PDF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45年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琳 潘少川 +6 位作者 孙保胜 于凤章 张学军 李成鑫 邓京城 贾和庚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6期13-16,104,共5页
目的总结45年期间,3个阶段、3种方法、20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我们医院对CPT先后采用了单纯植骨融合术(1956~1977年,5例),游离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1977~1990年,7例)和Ilizarov技术和外固定器(1990~2007年,8... 目的总结45年期间,3个阶段、3种方法、20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我们医院对CPT先后采用了单纯植骨融合术(1956~1977年,5例),游离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1977~1990年,7例)和Ilizarov技术和外固定器(1990~2007年,8例)3种方法。结果 20例患儿中15例假关节愈合,治愈率为75%,有2例为愈合后再骨折,治疗后重新愈合。结论对CPT的治疗效果,以游离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与Il-izarov技术和外固定器较好,两者均较早期的单纯植骨融合方法疗效提高。但3种方法结合应用效果最佳。目前为止,对CPT的治疗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膝外翻、踝外翻、胫骨再骨折、治疗时间过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治疗 游离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 Ilizarov技术和外固定器 植骨融合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磊 张学军 +7 位作者 白云松 郭东 李浩 曹隽 姚子明 高荣轩 高景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134例确诊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在神经电生理监测...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134例确诊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接受"脊柱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半椎体切除+矫形术"治疗方案。术中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置钉前获得基线。在排除线路故障、麻醉、血压下降、低体温等外界因素后,符合"基线相比SEP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MEP波幅下降70%"中任意一条则认为达到预警判定标准。结果 134例患儿中,SEP引出率为100%,MEP引出率为97. 8%,其中16例(12%)矫形过程中可见SEP波幅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均未达到预警标准,且患儿术后无肢体感觉异常。5例(3. 7%)出现MEP波幅下降,其中1例(0. 7%)在置钉过程中出现一侧MEP波幅下降,4例(2. 9%)在切除半椎体后矫形过程中脊柱侧弯凹侧MEP波幅逐渐下降且超过预警标准,均按要求及时放慢或停止操作,3例波幅逐渐恢复,1例波幅仍未见恢复,进行术中唤醒,证实该侧下肢肌力下降,及时调整内固定后波幅基本恢复正常。所有患儿术后均未见神经异常症状。结论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术中神经损伤好发于置钉、半椎体切除、矫形等关键步骤中,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神经系统损伤,并指导术者及时停止可能造成病情恶化的操作,最大限度降低损伤程度,为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先天性 半椎体 神经电生理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