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1
作者 丹凤 《普教研究》 1997年第1期25-26,共2页
对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祁丹凤一、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现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组织系统、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变革,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现已基... 对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祁丹凤一、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现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组织系统、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我国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变革,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现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和规范的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改革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中小学校内部管理 教职工 学校管理 学校领导体制 管理机构 运行机制 公立中小学校 校长负责制
原文传递
创新教育应渗透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被引量:1
2
作者 丹凤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1999年第9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教育活动 创造力 实践活动 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 科学技术 基础教育阶段 思维习惯 知识经济时代
下载PDF
校园惩罚忧思录 被引量:1
3
作者 丹凤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1997年第2期28-29,共2页
校园惩罚忧思录●祁丹凤近几年,当戒尺作为旧教育的象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渐为人们淡忘时,形形色色的惩罚行为却在一些校园中沉渣泛起,严重损害了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股令人忧虑的浊流。随意性的惩罚●红旗的一角... 校园惩罚忧思录●祁丹凤近几年,当戒尺作为旧教育的象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渐为人们淡忘时,形形色色的惩罚行为却在一些校园中沉渣泛起,严重损害了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股令人忧虑的浊流。随意性的惩罚●红旗的一角与抹布安明是某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小学教师 未成年人 心理不健康 劳动教育 学生管理 师范教育 思想教育工作 现代学校教育 学校德育
下载PDF
“校园暴力”现象透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丹凤 《贵州教育》 1998年第Z2期16-17,共2页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一项对日、英15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调查者承认受过同龄人欺侮。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值得注意的是,我...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一项对日、英15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调查者承认受过同龄人欺侮。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中小学校也笼罩着“校园暴力”的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学校教育 媒介教育 人格教育 家庭教育 负面影响 不良文化 暴力活动 心理素质 透析
原文传递
劣性惩罚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丹凤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38,共2页
劣性惩罚,是指学校组织或个人采用不当手段,试图消除受教育者某种行为的劣性管理方法。由于这种惩罚的随意性大、使用方便且能短暂地控制和减弱学生的某些消极或不良的表面行为,因而不少教师将其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一种经常性手段... 劣性惩罚,是指学校组织或个人采用不当手段,试图消除受教育者某种行为的劣性管理方法。由于这种惩罚的随意性大、使用方便且能短暂地控制和减弱学生的某些消极或不良的表面行为,因而不少教师将其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一种经常性手段。本文试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对劣性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析 变相体罚 教师职业素质 体力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小学教师 心理冲突 学校 身心健康 考试不及格
下载PDF
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
6
作者 丹凤 《当代教育科学》 1999年第Z2期16-18,共3页
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主席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 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主席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造力 创新精神 学科教学 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 课程观念 科学技术 课程设计 素质教
下载PDF
校园暴力现象透析
7
作者 丹凤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98年第3期44-46,共3页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一项对日、英15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调查者承认受过同龄人欺侮。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值得注意的是,我...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一项对日、英15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调查者承认受过同龄人欺侮。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中小学校也笼罩着“校园暴力”的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现象 中国青年报 学校教育 独生子女 媒介教育 人格教育 青少年犯罪现象 心理素质 透析 学业成绩
下载PDF
家庭中独生子女与同辈群体交往的研究
8
作者 丹凤 李光鸿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94年第Z1期30-31,共2页
家庭中独生子女与同辈群体交往的研究祁丹凤(江苏射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光鸿(江苏射阳县实验小学幼儿园)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我国独生子女的童年社会化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独立性差而依赖性强;不容易与他人分享快乐且缺乏关心... 家庭中独生子女与同辈群体交往的研究祁丹凤(江苏射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光鸿(江苏射阳县实验小学幼儿园)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我国独生子女的童年社会化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独立性差而依赖性强;不容易与他人分享快乐且缺乏关心他人的习惯;社会适应困难并难以与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同辈群体 女家长 家庭结构 群体心理 江苏射阳县 学龄前儿童 家庭教育 现代教育意识 个体社会化
原文传递
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
9
作者 丹凤 《基础教育研究》 1999年第3期2-3,共2页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造力 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 课程观念 培养学生 课程设计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 考试内容
下载PDF
谈谈家庭中独生子女与同辈群体的交往
10
作者 丹凤 李光鸿 《幼儿教育》 1994年第Z1期58-59,共2页
今年3月,我们就学龄前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情况,对集镇156户、乡村110户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龄前独生子女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而作为儿童个体社会化承担者的家长的态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 今年3月,我们就学龄前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情况,对集镇156户、乡村110户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龄前独生子女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而作为儿童个体社会化承担者的家长的态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交往。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交往的态度、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类:1.隔离型。主要表现为家长未认识到孩子交往的价值,不帮助、不赞成甚至阻挠孩子的交往,使孩子在家中缺少甚至没有同龄伙伴。2.控制型。由于双亲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吃亏、闯祸或发生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辈群体 个体社会化 交往对象 隔离型 问卷调查 儿童社会化 群体活动 行为规范 教育意识 控制型
原文传递
关于优化课程设计的思考
11
作者 丹凤 左淑银 《辽宁教育》 1999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优化课程 课程内容 创造力 课程观念 课程结构 课程设计 结构合理化 科技发展 形式多样化 全面发展
下载PDF
非言语符号的功能
12
作者 丹凤 《父母必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17,9,共3页
在教育传播中,传播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言语符号。传播学家德伯惠斯特教授的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语言的传播仅占35%,而非言语的传播则占65%。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往往重视并善于使用语言符号教育孩子,而对非言语符号却未给... 在教育传播中,传播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言语符号。传播学家德伯惠斯特教授的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语言的传播仅占35%,而非言语的传播则占65%。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往往重视并善于使用语言符号教育孩子,而对非言语符号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其实,非言语符号的教育方法是极为丰富的。非言语符号是指语言符号以外的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知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等概念的总称。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家庭中的非言语符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教育者施予受教育者的经验的或意识的、自觉或不自觉的非言语符号;二是指家庭环境因素(包括音响、色彩、气味等)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非言语符号。家庭作为一个具有"面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符号 语言符号 家庭环境因素 非言语 父母 受教育者 家庭教育 教育传播学 教育方法 儿童
原文传递
关于优化课程设计的思考
13
作者 丹凤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9年第5期8-9,共2页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在课程设计上创新,使课程设计“结构合理化,内容立体化,形式多样化”。1.更新课程观念。优化课程设计,首先涉及的是课程观念问题。现今在我国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强调学科...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在课程设计上创新,使课程设计“结构合理化,内容立体化,形式多样化”。1.更新课程观念。优化课程设计,首先涉及的是课程观念问题。现今在我国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强调学科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的学术性中心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观念 课程设计 创造力 课程结构 结构合理化 知识结构 科技发展 形式多样化
原文传递
三种心理效应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14
作者 丹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1年第2期41-43,共3页
教师管理的实质在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合理组织人力,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并使教师个体从中得到发展。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指受激励程度、工作积极性、发挥出来的能力等),既受个体内部形成的认知系统、需要动机系统和行为习惯系统... 教师管理的实质在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合理组织人力,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并使教师个体从中得到发展。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指受激励程度、工作积极性、发挥出来的能力等),既受个体内部形成的认知系统、需要动机系统和行为习惯系统影响,同时也受外部环境中的信息系统、人际关系系统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必须研究与其有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管理 高教 行为习惯 心理效应 努力程度 合理组织 积极性 外部环境 内部 工作绩效
下载PDF
三种心理效应及其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15
作者 丹凤 《云南教育》 2000年第2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教师管理 心理效应 教师能动性 应用
下载PDF
论科学的教师管理
16
作者 丹凤 《江苏教育》 2001年第6期19-20,共2页
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必须研究与其有关的因素,并在明确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本文拟在阐述鲇鱼效应、门槛效应、赫洛克效应等三种心理效应的同时,对其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探索开发教师潜在能力,充分发挥教... 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必须研究与其有关的因素,并在明确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本文拟在阐述鲇鱼效应、门槛效应、赫洛克效应等三种心理效应的同时,对其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探索开发教师潜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有效途径。 一、鲇鱼效应。挪威的渔民们捕捉了沙丁鱼后就急忙赶到市场出售,但由于沙丁鱼喜群集、生性不好动,往往窒息而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我的合作教学策略与实践
17
作者 丹凤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5,共2页
实施课堂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素质教育思想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出来,而欲体现这一思想,首先“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杜威)。这几年,我... 实施课堂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素质教育思想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出来,而欲体现这一思想,首先“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杜威)。这几年,我对职业中学语文学科的课堂素质教育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模式 师生关系 小组学习 领导方式 人际交往 合作式 斥责教育 教学目标 绪言课
下载PDF
培养创新精神要渗透于教育活动中 被引量:1
18
作者 丹凤 《北京教育(普教版)》 1999年第8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活动 创造力 创新教育 实践活动 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 科学启蒙 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思维
原文传递
关于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丹凤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造力 实践活动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科学启蒙 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 基础教育阶段 知识经济时代
下载PDF
一堂公开课后
20
作者 丹凤 《教师博览(上旬刊)》 1997年第11期32-32,共1页
下课铃终于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机械地对全班学生说了声“下课”,然后迈着沉重的步子远远跟在前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后面走下了教学楼。走在前面的老校长回过头看了我一眼,放慢脚步落在了人群后面,我不由得加快脚步迎了上去。“祁老师,”... 下课铃终于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机械地对全班学生说了声“下课”,然后迈着沉重的步子远远跟在前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后面走下了教学楼。走在前面的老校长回过头看了我一眼,放慢脚步落在了人群后面,我不由得加快脚步迎了上去。“祁老师,”老校长关切地问,“你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唉,糟糕得很!”我皱着眉头说,“你都看见了,这些学生基础太差,上课一问三不知,真是‘合作’不愉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课 女学生 校长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教学楼 教师 课堂教学 老师 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